励志教育文章心得优秀范文5篇

| 丽丽21147

  父母必须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多让孩子参加社会团体的益智活动,公益活动,让孩子适应社会生活。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孩子励志教育文章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励志教育文章心得1

  规矩·习惯·品格

  如果说教育是为了培养和塑造人的品格,那么把品格培养成为一种习惯,当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规矩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要工具。也许有人认为,教育特别是现阶段国民素质亟待提高的情况下,应当把知识的普及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那些所谓的品格教育、品格养成可以先放一放,至少不应该是当前教育的直接表现和直接动因。但在笔者看来,知识和知识水平的提升知识教育的表象上的东西,不能作为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缘于此,笔者将就规矩在教育中的保障作用,习惯养成在教育中的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以及品格培养在教育中的终极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其寻找出教育的真实含义。

  1、让规矩伴随教育的全过程

  规矩,矫正方形、圆形的两种工具,多用于比喻标准和法度。

  俗语讲,“不予规矩,不成方圆”。正道出了规矩,即标准和法度在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标准和法度,及我们做事情要有一个标准和法度,不做无标准、无法度的为所欲为的事情。

  我们所说的标准及时对教育的对象——学生而言,也是对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而言。比如说,我们要上一节课。这一节课的目的是有的,是要学生学到某些东西,掌握某些东西,可以运用学到的这些东西去解决某些问题。我们在上这节课时,就要让学生明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学生就算学会了这些东西;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学生就算掌握了这些东西;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学生就算能够运用学到的东西解决问题了。而作为教师也得明白,我们的课上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标准,就能算作是让学生学会、掌握和运营我们所教的东西。从更细致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过程中,比如说做某一道练习,做到一个什么程度,做成什么样子,就算达到解决了这一题目的标准,这些都必须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给教师一个标准。

  如此就要求我们在学校的管理中,对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行为都要有一个标准。教师做事,要有做事的标准,学生做事,也要有做事的标准。比如说,教师的备课要备到什么程度,知识上要怎样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方法上要怎样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作业要怎样进行,要进行到什么程度,都需要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打扫卫生、整理内务、上课的状态、作业的状态,都需要有一个标准。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知道,事情要怎样去做,做成什么样就算完成了任务。

  再说法度。笔者以为,学校的法度,在与执行规章制度是的尺度,在于执行规章制度时的公平公正。一个学校只有做到执行规章制度是的公平和公正,执行人不徇私舞弊,才能使规章制度起到恰当的效用,才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说,同样的问题,出在不同的人身上,应当也必须得到相同的处理,而不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全过程用一以贯之的标准和法度来维系,不可半途改弦更张、不可半途而废,更不可因人而废。用制度进行管理,用制度来约束和塑造教师和学生,应当也必须成为教育的一种习惯。

  2、把规矩转变成一种习惯

  习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以上所说的规矩约束也许会在时间久了以后,形成惰性,出现形同虚设的有法不依的状况。这是正常的,也是一定会出现的,但绝不能认为这是正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规矩长久地支配教师和学生,支配我们实行的教育?笔者以为,把规矩转变成一种习惯之后,既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当我们用较短的时间,花很大的力气去落实这些规矩的时候,在教师和学生当中就会由原先的被迫状态转变出一种自觉状态,从而将一开始的按规矩来做的事情,转变成为一种按习惯来做的事情。比如学生学习中,一开始或许因为教师的督促,为了通过教师的检查而强迫自己按照某准标准程度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在教师的逼迫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要达到某种标准尺度的习惯,不达到这个标准尺度,学生自己都会觉得不舒服,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从原来的照规矩来做,转变到了照习惯来做的境界。再比如说,教师的教学,一开始也许会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繁杂的标准尺度出现抵触情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杂处理问题的磨练之后,教师就会形成一种细致入微地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习惯,你你就是再叫他粗枝大叶,他也不会去做了。这样教学就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轨道。

  这样就要求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对以往的规矩和尺度做一个回顾和盘点,把那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和尺度剔除,把那些切实际的标准和尺度强化,不要让太尖刻的标准和尺度成为束缚教师提高和学生发展的羁绊。目的是为教师的提高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3、从品格培养的高度关注学生和教师

  品格,品性、品质、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品质决定成败。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性格品质决定的,同样,一个学校的成功与否也是有组成这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性格品质决定的。从长远计,作为一个管理者要站在品格培养的高度关注学生和教师,时刻谨记,学校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天地,学生和教师的品格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命运。

  首先,要注意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这就要求管理者把教师和学生当做一个整体,不可因为其中某一个体的问题,将整体的协作抛之脑后。对于团队的培养要以追求团队协作为目标,以保持团队整体创造力为目标,让团队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都能尽其用、尽其才。这样管理这就必须通过日常的观察、研究。准确把握每一个个体的特征,找出他的闪光点,并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他放大这些闪光点。比如,某一位教师也许在处理知识上有所欠缺,但他能准确、深入浅出地表达别人的处理方式,那么我们就要充分放大着未来使得这一优点,让他成为站在人前的“宣讲者”。比如,某一位学生独立思考某些问题时也许处于劣势,但他在与同学合作时,能够起到穿针引线,总结整理同学思考成果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多给他活动的机会,调动他的积极性,将它与同学的交往功能发挥到极致。

  其次,要注意整体评价的分寸。

  实际操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难免要进行一些评价。在评价重要注意指出问题,更要注意发现值得肯定的东西,特别是对个体的要注意着重指出问题,对整体要注意着重肯定。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团队有一个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状态,让个体要有一对自己的正确的基本认识,激发他改正和加强的信心。当然,指出问题的同时必须要同时提出帮助其改进的可行性建议,这样就要求管理者既要有发现问题的慧眼,又要有解决问题的准备。所以管理着自己首先要具备一个对各种问题的处理的基本能力,否则就会异化为瞎指挥,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对教育管理的一些初浅认识,旨在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教育主、客体团队,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特别是为学生的发展探寻一条有效的途径。以规矩为依托,以习惯养成为途径,以品格培养为目的,这样一条教育途径,必将为教育的继续、持续发展打开一条光明之路

  励志教育文章心得2

  影响学习效果的五大坏习惯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优秀,可是,许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一些人明明努力了,智力水平、态度、基础也都还可以,可是学习不是理想,这也许就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原因。当然,需要申明一点的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本文拟讨论一下常见的影响学习的五大常见坏习惯。

  1、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3-4岁的孩子的集中注意力只有5分钟的时间,到12岁左右,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达到半个小时。但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学习较差者的一次集中注意力往往没有同龄孩子的时间长,往往是上课不久之后,注意力就开始分散,离开学习内容。这样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一般喜欢边做边玩,或者边做边看电视。

  2、欠缺认真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是合作互助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习惯,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才能进而思考,才能把别人的思想和智慧据为己有。欠缺认真倾听的人在实际生活当中往往表现为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抢答,或者,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欠缺。

  思考是学习中把知识内化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欠缺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的学生,往往是习惯于被动的回答问题,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不会审题等。

  4、认真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

  认真做作业是学习反馈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不认真做作业常常表现为姿势不够端正,做不到自觉遵守“一尺一拳一寸”的原则,字迹越不端正,涂改随意,不整洁,用笔随意等。常常还有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等。

  5、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来源,是学习质量的保证。缺乏学习内在动力的孩子往往表现为学习需要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较喜欢看电视、上网,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学生不多。

  以上列举的是当前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坏习惯。既然是坏习惯,都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改正的。当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努力远离这些习惯,自己的与这些坏习怪绝离。

  Good habits are the most valuable asset in life.好习惯是最有价值的财产。

  励志教育文章心得3

  写给书呆子们的一封公开信

  这篇文章的标题也许很多人看了会不屑甚至愤怒,因为我似乎是没有资格评价其他人的。那就权作我的胡言乱语罢。

  如果你具备了以下特征,那么你很可能就是书呆子了,之后的文章你就可以继续读下去。如果你不是这样的,请停止阅读第2节:

  1、愤世嫉俗。书呆子气的人对于超乎自己现实之外的东西总是嗤之以鼻,容不下与自己的价值观不吻合的任何东西,看上去很是坚持原则,实则缺乏开放的思维和把新思想变成现实利益的能力。

  2、空想。相信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制定的计划总是不切实际,对于现实可行性缺乏论证精神,也缺乏尝试的勇气,总以为自己比别人有头脑。

  3、害羞。脸皮过薄,对于一切可能性,总是观望,为的是保全自己的面子,对于条件的占有永远都是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敢亮出自己的态度与倾向,也缺乏主动追求效果的务实精神。

  4、缺乏活化知识的能力。对事物的理解总是停留在理性认识上,对于概念总是纠缠不休。缺乏活化知识的能力与悟性。对信息的占有能力强,但缺乏科学管理与应用。

  5、容易闭门造车。不懂得理解、分析人的需要,经常闭门造车。其实,人的需要是所有财富的基础。

  6、害怕面对挫折与失败。困境与被动时常发生,如何面对成为文化人的一门技术。如果总是担心恐惧,则永远不能超越自己,常言道,先死而后生也,强健的心理素质正是通过面对和处理困境实现的。

  7、患得患失。

  8、缺乏数字精神。一切数字都是与生存和发展乃至财富有关的。书呆子气的人并没有真正的数字意识。

  9、不善于整合不同类别的优质资源。总是用自己的好恶来选择资源,而不是有效原则。

  10、过于强调克己,但不善于团结、号召人。

  二

  书呆子问题就出在如何正确认识“知识”这两个字上。

  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

  知识意味着规律,即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尊重知识,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历史,敬仰知识就是敬仰往昔。

  知识的发生有两个原则:一是求实。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善于从实践中充分考虑知识发生的各种条件,进而不断总结,终臻精确,二是更新。人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必须不断更新,不断更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但,仅有知识是不够的。

  三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可是,我不这样认为。

  口号听起来多么具有号召力,可是我们被其蒙蔽了很多年。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学富五车的人,却没有任何“力量”,只能戴着高度的近视镜,跌跌撞撞……把拥有知识本身当作一种资本,注定是慌张的。

  拥有知识也许会让一个人赢得更多的机会,但能起到作用的一定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将知识忘掉以后剩下的素质和能力。

  四

  在一个人的能力形成过程中,知识只是一种条件而已,如何利用和发挥知识的作用才是关键。

  波普尔的《通过知识获得解放》提到康德的时候,他这样写道:

  他尽管主张多元论,他却把理智的自我教育或者通过知识而自我解放,当作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成必不可少的任务——要求每个人在此时此地立即行动并永远行动的任务。因为通过知识的增长,心灵才能从它的精神束缚即偏见、偶像和可避免的错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人,必须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可我在思考的是,为什么很多人并不能被知识解放,而被知识束缚成“书呆子”了?

  或许是因为知识没有得到内化和活化。

  我坚持认为,知识的内化和活化实质上是“自我”的不断认识和觉醒的过程。

  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认识你自己”,所有的智者都将这句话当作指导世人的箴言,因为,这,是人通过知识获得解放的总纲领。

  可是无论怎样努力,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

  也正因为此,我们经常迷茫,我们不开心,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根本不认识自己。

  正如人文主义哲学家所倡导的那样,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人性的秘密,都可以通过爱自己来了解人性。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肯定和接受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自我实现,真正成为自己。

  五

  真正的读书人总是首先把自己当作最好的朋友,而不是故步自封,也不是自以为是,不断反思与感悟,就可以把知识变成“生产力”,否则就是一个“书呆子”。

  知识正是在人类的自我觉醒中变成力量的:

  一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将知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结构性的知识树。

  二是把知识进行加工、优化,然后应用到人类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去,并从错误中不断检验不断修正。

  三是对知识经过一个从感性——理性——悟性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最后形成为自己的觉悟,只有悟出来的、活化的东西才是真正有力量的!

  另,知识的利用过程一般是这样的:一,是什么,二,为什么,三是怎么办?这和人的认识规律是一致的。

  然而,我并不反对少部分人,坚持做一个书呆子,我们需要有一小部分书呆子的,只是不要太多。

  励志教育文章心得4

  培养这六个关键的习惯

  改变是一件很难的事。“新年决心”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在我的公司The Energy Project,我们设计了一种经检验有效而持久的做出改变的方法,不管是对我自己的生活,还是对我们的客户来说,都很有效。

  我们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是习惯动物。我们行为的95%都是习惯性的,或者是对一个强烈的外部刺激的反应。只有5%的选择是有意识的、自主的选择。

  1911年,数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凭直觉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在差不多100年后才得到研究人员的证实。“有一个大家都认为不言自明的真理,其实是大错特错的,”他说,“这个真理就是,我们应该养成随时都能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习惯。事实恰恰相反。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我们能够越来越多地不假思索地进行重要的行动。”

  我们大多数人过分夸大了意志力和纪律性的重要性。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和其他人所做的天才的调查表明,自我控制的作用非常有限,它会随着每个有意识的自我约束的行为而逐渐衰竭。

  为了实现持久的改变,我们应该少依赖前额皮质(prefrontal cortex),多依赖大脑原始的部分,也就是习惯形成的那部分。

  简单地说就是,越是程式化的、惯例性的行为,做起来需要的精力就越少,自动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下面是实现持久改变的六个关键步骤:

  1.要高度精确和具体。

  设想一个典型的新年决心——“经常运动”。这样的决心注定实现不了。如果你提前定好运动的日子和时间,以及每次去做哪种运动,你实现决心的几率就会大很多。比如说,你计划每周一、周三、周五早上6点做30分钟锻炼心血管的运动。如果有你不能控制的力量导致你某天不能做运动,就自动改为周六上午9点做这项运动。研究人员将之称为“执行意图”,它能极大地提高你成功的几率。

  2.一次只进行一项新的挑战。

  这些年来,我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习惯,从减肥训练和跑步,到每天早上不间断地做90分钟最重要的事之后再休息,以及周六早上花90分钟与妻子聊聊上周的生活。每次,我都把开始实行的练习当成我唯一的关注点。即使那样,有时,也要试上好几次我才能把这个习惯保持得足够久,让它真正成为自动的行为。电脑可以同时运行几个程序,但是人类在一次只执行一个程序时,才运行得最好。

  3.不要太多,不要太少。

  我们在改变自己的生活时,最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我们要求太高,承受不了。想想一下,多少年了,你都没有运动过,忽然之间,你精神大振,计划每天慢跑30分钟,每周跑5天。结果很可能是,你发现那么大量的运动太痛苦了,没跑几天你就放弃了。我们也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努力得不够,你计划每周3天,每天午饭时间走路10分钟,你也坚持了下来。问题是几周之后,你感觉体重一点也没减少,你的动力就会减退了。真正能获得进步的唯一方法是挑战你现在所处的舒适地带。找到一个中间地带——既能有效地推动你,让你感觉到收获;也不会太过分,让你不想再坚持下去。

  4.避免诱惑。

  假设你坐在一盘芳香的加巧克力颗粒饼干面前很长时间。节食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失殆尽,因为节食的计划是建立在有规律地抵制喜欢吃的食物的基础上的。最后,我们用尽了自己有限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样,当你正在做一项需要你的全部注意力的项目时,你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回复不断出现的新邮件,你的控制力也会慢慢减弱。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避免这些诱惑。对于电子邮件,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指定的时间段,关闭所有的邮件,在其他时间集中回复。对于节食的人来说,办法就是不要让自己看见你不想让自己吃的食物,把注意力都放在你打算什么时候、吃多大分量的食物上。你越不必想你该做什么,你越可能成功。

  5.找出阻力所在。

  从我们一直都在做的事情上,我们能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即使这些事情从根本上讲对我们并无益处。研究人员罗伯特?肯根(RobertKegan)和莉莎·拉黑(LisaLahey)将之称为“改变的免疫力”。他们发现,即使是最强烈的改变决心,也同样会被“对抗性的”、同样强烈的、但是通常我们察觉不到的、拒绝改变的决心抵消掉。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让你的对抗性想法显形。想一个你真心想做出的改变。然后问问你自己,你正在做或者不做的哪些事情削弱你的决心。比如,你在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你对抗的决心就是,要及时回复那些邮件。对于任何你想要启动的改变,关键是把与之对抗的决心找出来,然后问问自己:“我怎样设计这个做法,才能得到我想要的利益,同时又能把它的代价缩小到最低?”

  6.坚信不疑。

  改变是艰难的,是痛苦的。你会经历无数次失败。普通人要尝试6次,才能最终实现一种改变。

  励志教育文章心得5

  成长需要自由

  笔者出生于1956年,“低指标”时期开始记事。我与那个年代出生的所有人一样,物质生活是及其贫困的,食不果腹绝不敢奢求馒头腥荤。但是,老来回忆反而感到儿时的生活是最美好的,究其原因是那时候不缺少自由。

  我曾写过一篇《我小时候这样玩》的文章,篇幅较长达一万多字,比较详细的回忆了我小时候如何玩耍游戏的事情。不管是捉虫,玩吸铁石,弹琉璃球,还是制作泥模,自制弹弓,放风筝等等,都让我全身心沉浸在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之中。仰望是蓝天白云,远看有广阔的田野,眼前是茂密的树木,俯视有碧绿的小河。在那里,我放纵着自己的意识,畅游于自己的世界,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爱英(我的小名),你娘叫你吃饭了!”这才忽然听到肚子咕咕叫起来了。

  50年过去了,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丰衣足食奔向小康,再也不用为衣食发愁了。但是,孩子却没有了自由。在我按照儿童的自然规律放肆玩耍的时候,现在的孩子被关在了幼儿园里。说起幼儿园我就想起动物园,不知道那些老虎猴子大象们喜欢铁笼子里的生活还是更向往山林,但我知道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有家庭作业了,就有考试了,名字后面出现分数了,要按分数排名了,孩子们有压力了,再也不能无拘无束地玩耍了。

  一位小学一年级孩子跟着爷爷散步时仰起童真的脸问道:“爷爷,我什么时候能退休啊?”见爷爷满脸茫然,遂补充道:“那时候,我就自由了,可以不写作业了,跟爷爷一起在公园玩了。”听了我心都疼。学校应该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但刚刚走进校园的孩子就想退休,我们的教育还不该反思吗?

  不久前我还写过一篇《看看小学一年级的家庭作业》,那是我应朋友之邀,给他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子程程辅导家庭作业的真实经历。那一次,我陪伴程程经历了一次作业的全过程,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程程的家庭作业写了近3个小时,中间只休息了10分鈡,程程没有偷懒磨蹭,尽管略显疲劳,鼻子和脑门上不断有汗珠冒出来,但他一直在积极地思考,努力地书写,对于我指出的错误也虚心地改正。据说,每个周末孩子还要去上英语和书法班。我们想想看,一个时间被作业填满没有时间玩耍的孩子,他的身心能健康成长吗?

  教育专家孙云晓十分担忧地表示:“现在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不仅使孩子过早地成人化,更剥夺了儿童自己动脑、动手的权利,以至于在童年的最佳发展期丧失了一生的创造力。”小心翼翼地保护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相对于创造力来说,写在试卷上的分数就无足轻重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多年前就提出了面对儿童的“六大解放”,概括性的指出创新的前提是要解放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这就是儿童本位思想,即我们的教育一切以儿童本身的发展规律为准,以儿童为中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解放学习能力。这就需要给孩子自由,人一定是在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创造——这是常识。

  我决不是说不要幼儿园,不让孩子上学,而是主张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改变目前“分数至上”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关注孩子的心灵,彻底解放了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其实就是大人浮躁的表现,过度地看重分数,依照大人自己的意愿让孩子上这样那样的班,只会惊扰了孩子的梦想。

  要切记,儿童成长,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要分数


励志教育文章心得优秀范文5篇相关文章:

1.不忘初心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2.讲文明作文心得优秀范文5篇

3.亲情作文心得优秀范文5篇

4.党员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5.500字精选关于风采的心得范文5篇

6.自我风采的心得优秀范文6篇

7.中学生的青春风采心得优秀范文精选5篇

8.网课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

9.合作精神心得感悟优秀范文5篇

10.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