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家庭育儿心得体会的文章

| 丽丽21147

  养孩子从来没有顺其自然,只是你的未雨绸缪,让孩子觉得一切只是水到渠成。这水到渠成的背后,多年以来的性格塑造、关键时刻的指路引导,才是为人父母最难的地方。生不难,养也不难,难就难在,我们要为一个独立的生命,负责一辈子。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育儿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育儿心得1

  孩子的脾气坏 家长怎么办

  1、用冷处理调控宝宝的坏脾气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旦宝宝发脾气,立刻撤回对他的所有注意,并将宝宝抱到一个单独的房间或安静无人的角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独自哭闹或生气。在宝宝停止哭闹或生气之前,任何人都不要理睬他,同时还要避免跟他有任何目光和身体的接触。这种冷处理的方式可以让宝宝因为无趣而停止自己的行为。

  2、引导宝宝逐步发展行为控制能力

  父母首先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控制宝宝行为的范围,既避免放任自流,也要避免控制过多、过频,适当给予宝宝决定自己行为的机会。父母可以给宝宝的日常行为制定一些明确、合理的规则,当宝宝能较好的遵守规则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宝宝,而当宝宝出现消极行为时可采取处理或适当处罚的方法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父母还可根据宝宝的情况制定每日活动计划。为他提供足够的认知、社会性想、刺激与活动的机会,减少宝宝违反规则或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机会,避免亲子消极互动的重复模式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

  3、控制自本身脾气比较暴躁

  那就应该在宝宝面前尽力控制自己的暴躁情绪,避免当着宝宝的面大声争论或争吵,尽量以良好的行为方式给予宝宝一些正面的影响。另外,父母对宝宝的态度要保持一致,当宝宝发脾气时,父母本身不要失去控制而与宝宝对着发脾气。

  4、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父母平时要多关心宝宝,经常用抚摸、亲吻、微笑等来安慰宝宝,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一旦宝宝明白父母对他的爱十分深厚,他就不会因为失去安全感而变得脾气暴躁,行为不可控制。

  5、帮助宝宝理解时间,学会等待。

  等宝宝稍微长大,能正确理解父母意图后,可以给他提供一些具体的线索,帮助他理解时间的概念,这样他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要求没有及时得到满足而动怒。比如,对宝宝说:“我们看完这本书,然后就去玩滑梯。”这样宝宝就有了判断时间的标准,而不是依赖那些抽象难懂的几点钟来判断时间、

  6、不要变相地助长宝宝的坏脾气。

  当宝宝发脾气时,父母切忌反复用“别发脾气行吗?”“我们好好说,好不好?”等请求式的语言来哀求宝宝。更不能为了及时制止宝宝发脾气的行为许下不合理的承诺。这些做法可能在短时间内缩短宝宝不愉快的时间,但是同时也错误的强化了宝宝通过发脾气控制成人的行为倾向。父母对宝宝发脾气行为的调控应该按照宝宝身心发展的水平提出要求,既不能因为要求过高而引发亲子冲突,也不能为了避免冲突而一味地迁就宝宝。教育宝宝一定要坚持固有的原则,即便宝宝不停地哭闹、在地上打滚或者抓挠大人,父母也要硬下心来坚持到底,对宝宝发脾气的行为不予理睬,等宝宝情绪平静下来后,再给他将道理。坚持几次,宝宝就会聪明地意识到发脾气确实毫无用处。

  7、转移宝宝注意力。

  当小宝宝发脾气的时候,因为他还不懂道理,因此,父母可以尝试用各种方法转移宝宝注意力,比如给宝宝新鲜的玩具、用品,和宝宝一道做些小游戏(蒙上脸藏猫猫等),当宝宝像小老虎一样吼叫时,妈妈可以学猫咪(或其他)叫,不仅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还能使宝宝多学一些本领。还可以将宝宝抱到另外一个环境,变化的环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宝宝注意力,让他从恶劣没得情绪里挣扎出来

  育儿心得2

  女生要自尊 男生要负责

  中午看央视新闻调查,说的是当前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及堕胎情况,其称有资料显示每年有250万未成年少女堕胎,数字是否真实,无从考究.但现场采访的一位十六岁少女已经堕过三次胎的现实令我这一经过风浪的观众也有些瞠目。

  过去对这些社会现象也有过一些认识,不过只是饭后谈资,而自从作了父亲,一看到有关孩子的教育成长相关问题,就会从内向外产生一种视觉共振,毕竟此时非彼时了。

  看电视的同时和老婆开玩笑说,我们生的是儿子,不用操这份心。话虽这样说,但我们深知这并不只和女孩子有关,它涉及的是未成年人的性教育问题,每一个堕胎的女孩背后都有着一个默默无声的同龄男孩;每个无故的生命都是一个随“性”所欲、只会快乐而不懂负责或没能力负责的未成年男孩所造成。这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些有儿子的父母的责任!

  责任是沉重的,不过这和整个社会的认知以及教育制度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大学的一位同班女同学,在毕业后留校任教,记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作为辅导员的她常对学生说:“女生要自尊,男生要负责”。

  我们也是从那个年龄过来的,虽然自己胆小怯懦发育较晚,当时没有做出什么“一加一等于三”的事来,就是所谓的和女人第一次亲密接触也一直推到毕业之后,但我不否认也曾深深地体会过那种“她走来你就低头,她走过你就微笑,问你爱不爱她,你说你不知道”的感觉。那种情窦初开的年龄和他们是一样的,只是我们庆幸所有的一切都停留在脑海里,而她们却象朝鲜一样勇敢的进行了试验。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家庭大多不会直接对孩子进行性方面的教育,甚至于避讳谈及这方面的字眼。我的儿子虽然才七个月,还不涉及这个问题,但至少在十八岁前我要让他知道这个雷区的危险程度及其准入条件。

  这里有个发生在朋友家里的故事颇具有代表性。朋友的女儿十岁,一家人在看电视时只要有接吻拥抱等亲密的镜头,朋友夫妇就会很不自然,但会让女儿去倒杯水,长此以往,就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有一天,电视上又出现了让大人在孩子面前难为情的画面,朋友回过头正要开口,他女儿就已经起身说话了:“不用开口了,我就知道你一定又要让我去倒水,只要看到电视上有接吻的镜头,你就会口渴”。

  育儿心得3

  教育随笔 “吻”是一种崇高的爱

  曾读过一则感人的故事: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很美,学生们特别是男学生,都希望受到她的喜爱和重视。

  这位女教师很喜欢一个名叫罗斯的小男孩,因为他学习成绩突出又守纪律。在毕业典礼上,老师特地亲吻他,祝愿他走上成功之路。不料这一吻却引起了一个低年级小同学的嫉妒,他觉得自己也应得到老师的吻。女老师说:“如果你能和罗斯一样出息,我也奖你一个吻。”小同学于是发奋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表现进步很快。他终于如愿以偿。

  这位小同学名叫杜鲁门,后来成为美国总统。就是这则故事,让我激动不已,从内心深处敬佩这位女老师的伟大之举。就这么一“吻”,“吻”出一个总统来,可见“吻”的力量之大。就是这伟大的吻,让我懂得赏识激励的伟大作用,渴望鼓励是孩子的要求,而鼓励对孩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不应吝啬鼓励。从此,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实施赏识激励教育。也感到为师的喜悦,尝到了赏识激励学生的甜头,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尊敬。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在我的语文课上,有一个女同学坐在最后,自己一张桌,这是她的班主任老师为她特意“优待”安排的。目的是她不学习,不让她影响别人。看到她的桌子上,放的不是语文书,而是英语书,两只胳膊一支下巴,瞪大眼睛望着天棚,不知她在想啥。要是在过去,我会马上叫她站起来,指责她为什么不拿语文书?罚她站等等。我走到她桌前,这时她显得局促不安,我和蔼的对她说:“姬晓芳同学,我要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你。”她一愣,用一种诧异的目光注视我。“我表扬你母语学好了,已经开始学习外语了!”全班同学都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接着用肯定的语气说:“同学们如果不相信的话,期末考试见,我相信她语文成绩一定能进前十名,到那时,我会奖励她那本同学们都抢着看的精美优秀作文书。”这时姬晓芳同学激动地说:“老师,您说的是真的?”“真的。我可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和你拉钩。”但见她勇敢地站起来,伸出手来和我拉钩。

  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那情景一直令我难忘。从此以后,这个同学想换了个人似的,果然学习刻苦用功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期末八个学校联考中,竟然考进了前30名,班级考了第二。后来,我又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她说:“你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聪明的一个,我相信我的眼睛。如果你肯努力,不仅能考上大学,还能考上重点名牌大学。”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后来,姬晓芳同学果然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她曾经给我写信说:“她一生都忘不了您的恩情,非常感激您,没有您的鼓励赏识,就没有我的今天……”

  由此可见,“吻”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好似和煦的阳光,能温暖学生的心房;又似宜人的春风,能吹绿学生的心坎;又如涓涓细流,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吻”是一种崇高的爱,它不仅让自己能体验美,还能创造美;爱如春花,你栽培它,定会收获美丽!

  育儿心得4

  穷养富养都不如好好教养

  当“穷养儿子富养女”像一首流行歌曲一样,在许多年轻的父母口中传唱的时候,恐怕它也会像流行感冒一样,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引向歧途。

  一个生在富人家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会让他像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而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也一样不可能让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样,过着披金戴银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般的生活。

  其实,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看看那些有作为的伟人或卓越者,并不是穷养与富养的结果,而是教养使然!

  不管是司马光,还是曾国藩,都为中国在对子孙的教养上点燃了一盏盏的智慧之灯。

  特别是诸葛亮的教子书,更是写得语重心长、言简意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教子书中虽然有一个“俭”字,但绝不是“穷养”的意思,可以说节俭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永恒的美德,不管他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可见,教养,就是让一个人从年幼之时,是一定要明白的最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是必须懂得的事理和常识;教养,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好的品格修养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

  所以,当一个人拥有了良好教养的时候,他就能举止合范,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能把握好分寸

  在成功之时,他可以喜不自胜,但不会得意忘形;

  在失败之中,他可以黯然神伤,但不会意气消沉;

  为官为富为贵,不会泯灭良知,不失侧隐之心;

  身为布衣匹夫,依然会傲骨凛凛,心清魂净地做人;

  在犯了错误之后一定会从自身去找症结,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脱责任……

  教养,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或父母或教师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是为孩子心灵世界打造的一盏智慧之灯。

  孩子生于贫穷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自己怎样的立足现实和发展自我;

  孩子生于富贵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开拓未来。

  因此,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是一个让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只想通过穷养或富养的捷径,剑走偏锋,看似奇巧,自以为可以出奇制胜,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不是“穷养与富养”所能涵盖的;

  教育孩子是一种智慧,亦是对父母本身所具教养的一种考验!

  育儿心得5

  家庭教育的心理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5篇家庭育儿心得体会的文章相关文章:

1.5篇育儿心得体会分享

2.科学育儿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3.育儿心得分享5篇

4.2020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篇

5.科学的家庭育儿心得集锦

6.关于妈妈育儿心得体会

7.育儿心得体会

8.育儿心得交流与分享精选

9.小学生家长育儿心得精选

10.2020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