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贤名之人多是谦虚的,他们并不因为自己有本事而沾沾自喜。他们懂得自满会给自己灾难。他们多是默默地等待伯乐的出现,发现他们身上的价值,然后为知己者劳,为知己者死。
姜尚石番溪边垂钓待圣贤,他没有因为自己是昆仑而自夸门弟大宣自己是多么厉害,而是默默地在石番溪旁直钩垂钓周文王。最终为姬氏家族挣得殷家天下。
孔老夫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万千,有名的就有72人,他可以被称为是最聪明的人了,他可以自满一下,他也有这个条件,他自满了没有?他没有,他只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遍天下,他的老师也不少。
魏徵也曾对唐太宗说:"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
欹器,现在几乎已经很少有人能认识它,在很久以前人们用来汲水用的工具就是它的原形。后来它的一个分支慢慢的也就变成了欹器。他因"虚而欹中而正,满而覆。"而为读书人所钟爱。读书人将他放于桌子的右上角时刻警示自己不能太自满否则将毁于一旦。座右铭也就是由此而来。
谦虚是一种好的品质,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但是他美而不露,他隐藏于心灵的深处,他等待人们去挖掘,去发现因为他好,所以他不容易被发现,不容易被得到。
谦虚得荣,自满则自毁前程。自满会遭到别人的嫉妒,自然也会遭到别人的陷害。
韩信他先投靠项羽,项羽因看不起他,韩信而没有的到重用,后来他投靠刘邦,因为有张良/萧何的举荐和以性命担保才得以重用。后韩信因取得齐地自恃功高,派人请求汉王封他为"假齐王"。这件事埋下了刘邦翦除韩信之前因。功成后有要求要封为王,刘邦怕他以后会对自己不利,就以意图谋反的罪名,逮捕了他。韩信在被捕时才明白为什么张良/萧何要在战后要求隐居,他才后毁没有听从萧何的话。他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以定,我固当死。"
等到了死才知到当出不应该太自满,后毁已晚矣。这个代价似乎太大了。但是我们现代人在知到了后果,而且也有无数的活生生的例子摆在我们的面前,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好好的去想一想呢?
“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说如果你对自己有自满的心理,就会有一定的损失;如果你一直都很谦虚,那就一定有益处。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有一位年轻的画家,名叫跋异,他刚有点名气时,听到别人夸他,他就骄傲自满,从此不再画画了。经过有名的张图先生教导后,他从此不再骄傲,虚心向别人学习,结果,跋异成了一位有名的画家。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有进步。我还犯过一次骄傲的毛病。妈妈早就说过要教我学做饭菜,我由于心血来潮,只学会了做稀饭。
那天,妈妈要都我学炒菜,我一听,就骄傲的说:“哎呀!不用学,我会,每天看您炒菜,看都看会了,还用学?”说完,便懒洋洋的玩去了。
这天,妈妈没在家,我只好自己炒菜。我学着妈妈炒菜的样子,倒上油,打开火。“哎呀,糟了!”,还没打鸡蛋呢!我赶快去拿了两个鸡蛋,眼看锅里的油已经冒了大烟,都快着火了。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眼泪在眼框里打转转,心想,妈妈,您怎么还不回来呀!我随便拌了几下,便倒入锅中,结果,给炒糊了。
受过了这次教训,我再也不敢骄傲了,我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你在班里优秀,那在学校呢?市里呢?省里呢?所以,我们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认识,不满足于现状,要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这样,有利于自己的进步,有利于和别人友好地相处。切记,要永远做一个谦虚的人。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谦虚的美德,人们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启迪后世。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低头,骄傲使人无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实,没有人能以京城为荣,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领域造诣很深,也不能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过了。
“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任何知识都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都是一望无际的天空……
因此,没有人能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止步不前,并且狂妄自大。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很快就会赶上同行,很快就会通过。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和其他物理学成就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然而,就像他一样,他一生都在继续学习和研究。他活到老,学到老。
有人问爱因斯坦:“你在物理领域是史无前例的,为什么要继续学习?”为什么不好好休息一下呢?爱因斯坦没有立即回答他的问题。
他拿起笔和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圆圈和一个小圆圈,然后对年轻人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能比你懂一点物理。”
你们知道这个小圆,我知道这个大圆,但是整个物理是无限的。
对于一个小圆,它的周长很小,也就是说,它与未知场的接触很小。与外界接触的一周让她觉得自己有了更多未知的东西,她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是啊!多么隐喻,多么深刻的阐释!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虚怀若谷”、“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更多的知识空间!
是如何和他成为朋友的呢?是因为与他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个人很谦虚”。我喜欢谦虚的人,这样的人通常都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样的要求才使他们懂得了谦虚。
他是我在少年宫认识的学书法的同学,他的书法可以说是我们书法班里数一数二的了,但我在与其的接触中,从来没有感觉到他因此有过一丝骄傲,他始终都是带着谦虚的学习态度,在我们那个书法班里学习着。每当我写不好哪个字,跑去问他时,他总是表现出“这我不一定写得就好就对”的谦虚来,而我每一次经过他指点的字,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渐渐地,我也就因为从他那里可以学到东西而更加愿意与他接触了。与他接触的时间越多,我也就越发现,他这个人之所以那么谦虚是因为他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当我们的眼光还局限在班级里面的几幅字时,他的眼光早是用大师的字来要求自己,正是这样高的要求,使他意识到自己的字不过是少年宫里不错的字,他也就没有一丝因此而骄傲的想法,反而用那些高要求时刻规范着自己,让自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心向往之的境界。
他这个人很谦虚,我以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对自己的高要求的同时,也看得到书法中每个人的个性。他告诉我,每一位大师的字,不见得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字,为什么大师的字能够使大师成为大师呢?实际上不只是其字写得好,更是大师的思想境界开阔,练字练得是对字的认识,而大师的字则是对字的内涵有了更深的把握,才使其成为了大师。
他给我说的那一番话,让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何如此谦虚了,不仅仅是高的要求,而且也是他对字的好坏有了超出书法境界的认识。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生活中,谦虚使人进步是必然的,总是有太多的人,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达到了饱和状态,无需进步,最终,只能一直在原地踏步,被那些后面的人赶上。给自己留一条缝隙,为发展留一点空间。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一直进步。
画家齐白石,有一次看到他的弟子的一张画画得不错,便向其弟子借过来临摹,他的弟子惊讶无比,齐白石说:“我虽然是你的老师,但你不一定就比我差。”他的弟子听后,对老师这种谦虚的态度肃然起敬。
就像《师说》里所说的“弟子不必不贤于师”,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就算是伟人,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就像齐白石,他不因为他是画家而感到高人一等,也不因此就骄傲自满,相反,他反而临摹其弟子的画,可见齐白石对画的热爱及其谦虚的学习态度,正是这种给自己留一条缝隙的态度,齐白石的画才会被人们流传至今,被人们赞誉。
曾带领红军踏过十万五千里的朱德总司令,仍然抱着谦虚的态度有了错误及时改正,并对他人的指导虚心请教,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样的,朱德也是怀有这种为自己留一条缝隙的谦虚态度,才能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
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完美。自以为是的处事、对人态度,只会让自己向后退。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处在饱和状态,这样永远都不会进步。给自己的发展留一点空间,一条缝隙,让自己能源源不断的汲取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伟人都能做到虚心学习的态度,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取他人的长处补自己不足之处,不正是在为自己留一条缝隙吗?在每次的学习过程中,都给自己留下进步的空间,日积月累,就能有更大的进步。
谦虚使人进步,我们要为自己留一条缝隙,为进步留一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