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逝者安息,送君远去,固我中华河山,记得来时的路,才能更好的走下了,若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仍在,国泰民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家公祭日学生代表演讲稿,供大家参考。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这不是一个冰冷而抽象的数字,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组成的,每个生命身后都有着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国破家亡胞死之痛,不断噬咬着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感到无比痛苦,也让我们从未如此清醒。南京大屠杀,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是历史留给某个国家的伤疼,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
我们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战争苦难,不是要延续历史仇恨,而是要守护真实的历史,是要保留这段屈辱与奋起的民族记忆,是要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是要唤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守护好人类和平。“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我们不忘历史、铭记苦难,是为了警惕历史反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70多年过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并未结束。从否认野蛮侵略罪行,到参拜二战战犯,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现实警醒我们,日本右翼势力有扩展泛滥的趋势,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的危险。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和公理正义的公然藐视,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蓄意破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但是爱好和平并不等于纵容罪恶。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
70多年过去,那些逝去的同胞,无法看到中华民族在屈辱中的奋起。中国不再是积贫积弱、四分五裂,不再是发展落后、任人欺凌,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屹立在太平洋东岸。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此时我们更要铭记历史、戮力同心、共襄发展。只有一个更加强大、更加文明、更加现代的中国,才能保卫每一个国民的安全,才是对死难同胞的最好慰藉。
今天,遥想30万同胞死于非命的惨状,我们流下的是悲情泪水;明天,化历史悲情为奋斗动力,我们缔造的将是伟大的民族复兴。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
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以上,多则10多万人。
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意义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影响
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国家公祭日,我们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我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超越了个体、家庭和小圈子,也超越了血缘、社交圈与乡土的情感,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共同在悲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我们更加爱国。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12月13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一个中国人民无法忘怀的日子,这个日子,这个时间,我们中国人必须记住。这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公祭日,这还是我们国家对于历史的沉重记忆。
20_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公祭仪式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广大市民也通过各种方式抒发情感、寄托哀思。而在社交媒体上,微博成为网友铭记历史、表达哀思新的重要渠道。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所在地便是曾经“万人坑”丛葬地遗址。20_年12月13日我国将举行首个国家公祭日活动,公祭活动的主场地将设于此。实际上,除此之外,南京还有多个丛葬地遗址。20_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除了在主场地公祭外,南京还将在建有纪念碑其余17处丛葬地同步公祭遇难同胞。中国国家领导人13日参加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纪念日活动。
“信鸽咕咕,尽沐熙风细雨;海鸟嗷嗷,悠乐泛桅浮樯。全普天之永乐,乃万古之向往。然枭雄弓张,长有战事之繁;鼠盗齿啮,擅行不劳之享。遂有万古血海漂杵,千秋家园毁伤。然军功既往,难掩烦冤之泪;烟土久旱,不改云霓之望。”这是《永久和平赋》里的一段,这是我们的向往啊!
南京大屠杀带给我们中国人民的是那血流成河的场景,是那不计其数的死亡人民,是那永远不可被磨灭的痛!我们要谨记这段历史,这段屈辱!
谢谢大家!
同学们:
大家好!
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的祖国被许多帝国主义者践踏蹂躏,我们的人民失去自由和生活的权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这些耻辱是我们祖国心头上最深的伤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一页。
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
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简单的清算历史,而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再次重演。是为了警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让我们大家都参与到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中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记住周恩来总理读中学时说过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谢谢大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又到一年12·13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记录着历史,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上空。
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疼痛的日子,这是一段需要不断被铭记的历史。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是让人悲痛不已。
“只有正义不被扭曲,和平才有可能”。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今天我们纪念死难同胞、铭记那段屈辱历史,就是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意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