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爱与感恩是一组相交线,在不经意间会汇聚而成,而它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要看你是否能发现并发扬这种美,这个交点叫做回报。回报父母,孝敬父母,回报老师,感恩老师;回报祖国,报效祖国……这一系列的爱的表现,让我们懂得要培养美好品质,必须从小做起。要像美籍华人唐仲英先生一样有爱心、有美德,他创办的“唐仲英爱心奖学金”正是用来奖励具有美好品质,具有美好品德的人,并使之发扬光大。
热爱祖国,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领土辽阔、山河壮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国家,我们热爱祖国母亲,因为她是我们心灵、身体的来源和归宿,她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这是一个经历了岁月摧残,饱受了艰苦磨难的民族,她的儿女们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着她,正因为他们的回报和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唐爷爷正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他出自这样一种崇高的爱国热情,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更把这种爱传递给了我们—祖国的未来;接过爱的旗帜,我们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潜能,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不辜负祖国和唐爷爷的期望。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辛苦教育使我们长大成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乌鸦亦有反哺之情,羔羊亦有跪乳之义,更何况是人呢?对于父母,我们要懂得感恩于孝敬,因为我们从他们那里不仅获得了生命,还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一天天的衰老,然而在我们心中那份感恩之情有多深厚呢?时间流逝,亲情不会流逝,亲情永存。我们应当这样做:孝顺父母,尊敬父母,回报父母。
我们还应当做到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懂得感恩等,这些是举手之劳、点滴可见的小事就可以做到的,平时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会使我们快乐,也是别人快乐。相信那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种表达,也会使你身边的人慢慢改变,也会使你懂得培养美好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真谛。从自己做起,相信自己,美好从现在开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能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感到无比的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母校》。
如果你要问我世上最难忘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母校!如果你要问我世上最伟大的是什么?我会自豪地说:母校!如果你要问我世上最令人怀念的是什么?我还是会说:母校!在这里,我从启蒙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从小伙伴那里得到了欢乐。母校,您让我懂得了要热爱祖国,要勤奋,要做正直诚实的人。
母校,在您的怀抱里,我留下多少回忆。曾记得我们那朗朗的读书声,曾记得,老师站在讲台上的黑板前认真地写字,曾记得,我与伙伴们在操场上玩耍,亲爱的母校,虽然您的教室不大,虽然您的操场不宽广,但是,我仍然深深地爱着您。
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情,我们,作为万物的灵者——人类,拥有细腻丰富的感情,更应该怀着一颗赤热的感恩之心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世上感恩的事太多,我们要感谢伟大的祖国,我们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我们最该感谢的是亲爱的母校——儿童时代健康成长的快乐摇篮,给我们无限关爱和启蒙的妈妈!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一转眼,我已从“小朋友”变成了六年级的大姐姐。这六年来,我的母校不知道为我付出了多少。想起在母校的六年,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我曾在这里留下了无数欢声笑语。刚进小学时,我承认我非常内向、胆小。上课时,别的同学积极举手发言,我却用手撑着头闷声不语;下课了,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可我就呆呆地座在书桌前或蹲在角落里看他们玩儿。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改变了我,让我不再那么默默不语,成功的喜悦常常挂在我的脸上。
我爱母校,那是嫩苗成长的地方。塔松倔强,劲柏挺拔,杨柳婀娜,冬青端庄。我们就是一棵棵稚嫩的新苗,把根须深深扎进知识的土壤。我爱母校,那是昆虫采蜜的地方。蜜蜂嗡鸣,蜻蜓飞翔,蝴蝶起舞,飞蛾歌唱。我们就是一只只寻蜜的昆虫,把香甜的蜂蜜收藏在自己的心房。
我爱母校,她不仅给我渊博的知识,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放飞远大的理想,走向无比宽阔的新天地。
童年是一个虚怀若谷的包袱,小时藏进什么,长大就能摸到什么。在母校,我们摸到了知识,摸到了美德,摸到了欢乐,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老师,感谢友谊,感谢母校!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最美好的事情不必去遥远的地方寻找,它也许就在你身边,就像艾米丽一样,记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温暖,每一次感恩。
被装在玻璃球里的小仓鼠对闪_说:“遇到你以后的每一秒,都是我人生的巅峰。”手机里放着的歌曲总能让人想到阳光,手风琴有节奏的拉着,轻闭上眼睛,能感觉到周围幸福的气泡在阳光下绽放,如羽毛般轻柔的飘在脸上,愁苦总是被阳光驱散。生活中的不如意,从一开始的抱怨,到别人帮助后的欣喜。什么时候那记忆中淡淡的花影,已经成为了我最奢望的过去。
如果时光真的能改变一切,那年少时轻狂的模棱,已成为了现在内敛的专注。在这青春的航行中,总会遇到一些美丽却不波澜壮阔的风景。有时候我们总会拒绝长大,会一直相信有美妙的童话。但时光的脚步却是那样的快速,像是一根尖锐的针,刺破了童年的气球,却也让我懂得了许多的真谛。
窗外升起迷幻的浮云,阳光变成了金色。很安静的洒落在课桌上,像是玩累的孩子,带着天真的微笑睡去,醒来后又是一个新的起航。老师在讲台上讲着自己的心血,头顶上的风扇依旧呼呼的转着,带着一丝清凉,粉笔吱吱的亲吻着黑板,一切都是那么安详。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大家都说阳光里有幸福的味道,难道是因为很暖和么?后来朋友告诉我,那是因为大家都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沐浴阳光。
人生的珍贵并不在于吃过多少山珍海味,也不在于去过多少旅游圣地,而是在于有朋友的相伴。我在某一份杂志里看见了一个关于朋友的定义:如果两个人真的是朋友的话,那么两个人坐在一起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有时我也会莫名的感谢上帝,如果没有这些朋友,那么在老去的时候,我会缺少一段多么绚烂的回忆。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大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的开始,就是感恩。百善孝为先,学会感恩父母。看着父亲带茧的手,是否会有一丝感动,和存有一颗感恩的心。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趁着年轻,和朋友做一些比春日还要温暖的事情。它们也许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学会感恩》。
同学们,在家中,当你吃着可口的饭菜,你是否感恩父母付出的辛勤劳动?当你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你是否感恩父母对你的关心?也许有的同学会漠视这些来之不易的东西,父母们每天要在工作岗位上辛苦的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可面对父母语重心长的教诲,我们的孩子却无动于衷,会感到厌烦,甚至无礼地和父母顶撞。
同学们,你们说,这样做对吗?我认为,作为孩子,要学会对父母感恩,要感谢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要感谢他们让你衣食无优。对他们感恩的方式,就是做一个尊重父母、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在学校里,面对老师辛勤劳动,你是否学会了感恩?老师们不管有多累,只要看到你们哪怕只有一点进步,他们都会为你感到高兴、为你的成功庆贺。当他们看到你们学习上出现了滑坡,学习习惯散漫的时候,对你提出了警告或批评,也许有的同学会反感老师的批评,但请记住一句话:忠言逆耳利于行!你应当感谢老师的批评,正是这些批评,你的人生才会减少遗憾和后悔。对于有些学习有困难或不想学习的同学,老师无私的帮助,利用点滴时间辅导你,我看到很多老师从早到晚,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你们身上,下了班还在批改作业,你们放学了,却有老师在为你们整理教室,试想一下,当你长大成人过着舒适安逸生活的时候,你能给老师什么回报?而老师从不奢求这些。所以,我认为只要有良知的学生,都应当以实际的学习行动来回报老师对你们的教育!
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始终不忘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的生命和养育,感恩老师给了我们教育和培养,感恩朋友给了我们关心和帮助,感恩社会给了我们成长的环境和支持,让我们感恩自然界的一切,感恩我们感受到的每一切。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也许有人觉得人生枯乏无味,但如果用一颗真正的感恩的心去体会人生,你会觉得其实你很快乐,也许在茫茫人海中,在虚无缥缈的大千世界里,并不知道应该去感谢谁,但你必须知道要快乐地活着,即使不为自己,也要为了那些有恩于你的人们。
人间纷繁芜杂,留些感恩的心情给自己,回报你的将是多彩的人生。无需感叹世态炎凉,也不必埋怨命运不幸。如果世界上只剩下阳光,那么世界会变成沙漠,在越艰难的情况下越要挺直脊梁,因为生命是脆弱的,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使生命坚强。
当你迷惘时,请你站在窗口放眼远望,你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多姿,人们是如此可爱;当你气馁时,请思考上帝为什么让你看到这个可爱的世界,为什么给你生命的希望。
面对人生,请你选择从容与坚定;面对人生,请你学会感恩与奉献;面对人生,请你永远地自信微笑面对!
所以,让我们懂得感恩,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我们的老师不正也有这样的精神吗?老师把我们从无知的孩童,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里凝聚着他们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啊!老师,是您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老师,我们永远感激您。
还记得那首《游子吟》中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亲情中,父母对儿女的爱尤为伟大。我想对他们说:搏击蓝天,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激浪千里,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火炬不灭,是您用生命的火焰在我们的青春里燃烧。
忘不了,春风化雨的笑容,荡涤了我们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细密牵挂的叮咛,鼓起我们前进的勇气。就这样背负着您沉甸甸的希望上路,我们的肩头更重,步伐更稳,人生的下一站就在不远的前方。
当你真正读懂人生的那一刻,你会明白:只要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那么你就拥有了一个感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