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抓住了人们的软肋,以笑与泪谱写了她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再经片尾处的反转完成了对母爱的歌颂,戳中人心,引人共情。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我和我的“李焕英”主题作文素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你好,李焕英》,讲述了女主贾晓玲(贾玲饰演)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之后,意外穿越时空回到1981年,见到年轻的父母,从而展开一段笑中带泪的亲情故事。
有人看完电影,在网上留言:
“最怕喜剧演员演悲剧。
因为一个懂得识别和制造快乐的人,必定尝遍了生活百样的苦。”
短短一句话,让人热泪盈眶..
这部影片的英文翻译是Hi, Mom。显示字幕的时候,我在的那个影厅里几乎我前后左右的人都同一时间读了一遍,然后一起沉默。
在我的认知里,好的作品总是波澜起伏,它能带着你的情绪忽高忽低,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我很早就知道这部影片很催泪,所以早就做好了哭一场的准备,然而前半场我却笑的直拍大腿。喜剧情节紧凑,包袱一个连着一个。我记得某个节目贾玲自己说过,她作为一个喜剧演员,很多时候,再煽情的内容也不想让太煽,总会想要抛一两个包袱来平衡一下。我觉得正是这样的理念,才让这部作品丰满了起来。让你可以一边看着屏幕上的笑脸,一边品尝那几行不知什么时候流进口罩里和嘴角的眼泪。
贾玲并没有很刻意地去立什么李焕英的人设,而是通过两个人之间那种日常搞笑的互动,让观众看到了一对普通母女温馨而细腻的情感。
两个人能穿越成同龄人还真的是挺幸福的。现在的年轻人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并不见得如电影那般和谐,这也是有些人会打出一分的的原因吧。
毕竟这个世界上能够与时俱进,或者完全相信和尊重孩子的父母太少了,更多的是关心则乱,还是越关心越乱的那种。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让不同年龄段的人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如果我们和母亲能够变成同龄人,像朋友一样生活在一起才应该是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事儿吧!
母亲,一个人类口中最闪耀的字眼,一个幼小灵魂的指引灯。人类在无助时总会在从心底喊出这最动听的音符——母亲。
重温一遍《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后,我从心底体会到了母爱的含义,是一种儿女受难时的心急;是一种配合儿女时的默契;是一种儿女害怕时的挺身而出;是一种摸不清套路时的“老奸巨滑”……
今天我仔细看了看妈妈的脸,步入中年的她,脸上已经被炒菜时的油烟熏的腊黄。想想妈妈曾经也是一个爱美的小女孩生啊,她也喜欢梳一个马尾辫,穿一身美漂亮的衣裳。可妈妈为了方便照顾我们姐弟三人,不惜剪掉那头秀丽的长发,穿上一身不算好看但方便做家务的衣服,忙活子女的生活。
未嫁人时的妈妈也是一个小公主,被姥姥姥爷和舅舅宠着长大,在那时候,姥姥可以让比妈妈小八岁的舅舅下厨,也不愿让妈妈步入油烟之地。姥姥总说:在娘家时先好好享几年福吧,将来嫁人就变黄脸婆喽。现在的妈妈除了工作还要在家忙里忙外,爸爸出差时要独自照顾我们姐弟三人的衣食住行。真的像个陀螺一样转不停,妈妈总说,也只有做了妈妈才能了解一个母亲的不容易了。
我这不是在赞扬母亲的不容易,而是在叙述一个母亲的日常。想来当我还在为做点家务而叫苦喊累时,我的母亲其实在暗处默默的撑起一个家。我希望我能快快长大而母亲却从未变老,母亲是我永远的心灵港湾,衷心祝福我的母亲永远健康快乐。
五月的天空为母爱染成蓝色,五月的阳光为母爱洒下温暖,五月的大地为母爱变得苍翠。
人一出生所能体验到的第一份情感就是母亲的爱,尽管那时我们没有记忆,但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恋。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妈”,这是简单而深情的字眼,充满了希望和爱,这是来自人的心灵的甜蜜和美好的情感。在四川的那个黑色的五月中,在面临生命的考验的瞬间,却发生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地震发生的第五天,救援人员发现了一对母女,母亲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巨大的石头,为了保全女儿的生命,他用石块割破手指让女儿吸吮自己的鲜血,正在熟睡的女儿全然不知,这位伟大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女儿却毫发未损,救援人员发现母亲用自己的手机录下了这样一段话:“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请你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她的这句话是黑色的五月瞬间变得温暖。这个故事让我震撼了,我深深地理解了母爱。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便是全国最神圣的节日——母亲节。在母亲节那天,我用卡纸为妈妈作了一束康乃馨,然后悄悄的放在妈妈床边,妈妈非常高兴地笑着说:“女儿长大了,知道爱妈妈了。”这时我想说:“如果我能够让时光倒流,我一定要把以前对妈妈的怨和怒抹去,我一定好好爱妈妈。”
有位哲人说:“母爱之伟大在于无私,母爱之神圣在于纯洁。母爱之美丽在于真诚。”是啊,这种伟大,神圣、无私的爱,不正是一个不起眼而又熟悉的母亲一词里所包含的吗?
母亲的爱像万丈阳光,照耀着小草,而这小草正是我们。母亲的爱像天上的星星,照亮了黑暗夜空,让光明得以呈现,在我们处于黑暗的边缘时,是母亲用爱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我们的快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走不出。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妈妈一直呵护着我、陪伴着我,让我健康快乐、无忧无虑地长大。
妈妈在生活上时时刻刻关爱着我,当我生病时,更是关心备至。有一次半夜,我从迷迷糊糊中醒来,感觉很难受,便“哼哼”了起来。妈妈听到了,赶忙走到我床前,抚摸我的额头,发现我发高烧了,赶紧给我量体温,不断喂我热水,并用热毛巾给我擦拭全身以便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可我还是高烧不退。妈妈心急如焚地背起我往家附近的医院跑,我在昏昏沉沉中隐约感到妈妈在费力地跑着。就这样妈妈将我一口气送到了医院,虽然她累地气喘吁吁,可当医生说我的病情不是很严重时,她那焦急的表情立刻舒缓了很多。吃过医生开的药后,我不知不觉睡着了。一觉醒来看见妈妈坐在床边,从她那红红的眼圈就知道妈妈肯定一夜没睡。当妈妈见我醒来时,激动地拥抱着我说:“你喜欢喝的南瓜小米粥熬好啦,吃一碗好不好?”在妈妈的细心照料下,我又活蹦乱跳了。
在妈妈的教导下,我也越来越懂事,力所能及地帮妈妈分担家务。有一天爸爸不在家,妈妈在准备下午的职称考试,我为了让妈妈有更多的时间看书,便对妈妈说:“妈妈,我来做午饭吧。”于是我系上围裙,打开煤气,往锅里加油。眼看着油嘶嘶地冒烟了,赶紧把打好的鸡蛋倒进锅里翻炒,紧接着把切好的西红柿一股脑儿倒进锅里一起炒。不一会儿一盘红里透着黄的西红柿炒鸡蛋就出锅了。妈妈吃着我炒的菜,说味道好极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心想以后还要帮妈妈做更多的事。
妈妈关爱我,我也关爱妈妈,在妈妈的爱里,我茁壮成长!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句话来形容这部电影,我觉得挺合适。
撇开票房,排名不说,这部电影体现的主旨发人深省。故事主要由《你好,李焕英》这部小品改编,以贾玲(导演)母亲离世为原型展开叙述。主要情节不多说,讲述的是在2001年的某一天,电影人物贾晓玲的母亲因车祸离世(此处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贾玲母亲车祸离世,第二个版本是贾玲母亲收稻草时从车上摔下不治身亡,本人不知道哪一个为真实版本),悲痛不已的贾晓玲意外地穿越回到自己出生前一年--1981年,碰巧砸中了自己还处于花季的母亲李焕英。接着贾晓玲假装是母亲的表妹,因在成长中没有为母亲做过什么,还让母亲操碎了心,贾晓玲准备借助自己超前的思想使母亲开心,例如帮母亲成为工厂中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人。
但是贾晓玲想要改变历史,让促合母亲与厂长的儿子结婚,生下具有优良基因的孩子,认为自己只是个拖油瓶。但是母亲早已看穿,并且与恋爱三年的主任贾文田领了结婚证。
电影的最后,来了一个大反转,原来,1981年,母亲也穿越了回来,只不过年龄变小了。母亲深知贾晓玲的意图,包括贾晓玲撕其结婚证时极力阻止。
前半段笑着看,后半段哭着喊,说得一点也不假。这部电影真正意义上诠释了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看完这部电影,我在猫眼上毫不犹豫地打了10分。时间不会等人,当我们长大了,母亲,那个生我们养我们的人也老了。
我们只能尽力抓住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如果有人说:你有写这破文章的时间,你为什么不为你母亲帮忙?!那我真的不想理会。
不知道各位读者都是多大,我虽然我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但我觉得,这部电影与我产生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