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
1、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向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的调节等等。使学生更有效的适应自身的发展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2、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
整个学习过程我们是快乐的,收获是丰厚的。
“无论未来的路有多远,岁月有多久,我们始终会记得,这真心相伴的一刻。”老师从高深的专业理论到经典的个案解析,学员的交流都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细心,保持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不小,我觉得这次培训使我感到这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盛宴。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8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就这样结束了。通过这八周对不同方面的学习,令我收获了很多。 无论是生命、认知、沟通等等方面,都是我对自己有了新的了解以及对未来有更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分析我这近三个月来的收获。
一、自我认知和人际沟通课题的学习是我收获颇多。这两次课实在素质拓展基地进行的,上课形式多样有趣,也是我更能吸收所学知识。自我认知课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多种游戏,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游戏中,让我更加了解了身边伙伴,也让我们以身边的伙伴为镜子,了解了自己。通过对队友以及自己了解,我们能更好的沟通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第二次户外实践课,我们挑战自己,同时也学会了相信他人。这一系列收获都对我们的人际沟通有重要的启示。首先在与人沟通之前要要充分了解自已,也要了解对方。其次不应退缩,要有勇气,积极和他人沟通赢得主动。相互交流时也要相信对方,只有在互信基础上的交流,才是双方所希望的。
二、通过情绪管理课题的学习,我充分意识到对自己情绪的控制的重要性。首先,我学会了及时关注自己的情绪。并根据不同情况下及时调整情绪,做到不意气用事,不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在调整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通过观察周边人的表情动作,来判读其他人的情绪状态,这样更有利与相互沟通,避免产生矛盾。无论是产生任何负面情绪都是难以避免的,所以产生情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及时发现产生的负面情绪,及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三、通过对爱情心理的学习,使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了解。爱情又酸又甜,并不总是美好的。所以在恋爱中如何保持正确的心态十分重要,既不伤害对方,也能保护自己。喜欢一个人要勇敢的说出来,这样才能得到自己的'爱情。即使失败了也不能放弃希望,摆正心理,乐观对待。爱情往往使人冲动,只有掌控爱情中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掌控爱情。
四、通过对生涯规划的了解与学习,是我更加了解自己,以及明确对未来的计划与现在应该努力的方向。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详细的分析了自己从兴趣爱好,优缺点等方面,明确制订了自己的和职业规划以及大学四年的计划。有了这样明确的计划,可以是我的大学生活过的更加有意义,也能充分利用时间。不“让大学上四年”。
五、每个人都会遇到过挫折,所以对挫折应对的学习使我更更好的摆正心态面对挫折。从小到大遇到的挫折数不胜数,但是每当遇到挫折,都有老师家长的帮助。已经成年的我们,最应该学会的就是如何独自应对各种挫折,而且大学以及以后工作所遇到的挫折与以前相比更加难以克服。首先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举一个例子,天津大学的每个同学在高中时都十分优秀,但是步入大学学习完全依靠自觉,所以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挂科出现了。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找到原因,而不是自暴自弃。同样的挫折还有很多,都需要我们自己冷静下来分析,不慌不乱寻找解决的办法。当然,也可以与要好的同学倾诉,通过他们寻找解决的办法。当然我们不能总依赖别人,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总之,通过这八周的学习体验,我了解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我的大学生活以及今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使我能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正确处理更多的问题。对自身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20__年x月__日上午,我有幸在荣成市崖头小学聆听了两节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课。课堂中,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的课堂氛围,步步深入的情感熏陶,无不深深吸引着我。
心理健康教育,顾名思义,重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通过观摩今天的两节课堂教学活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首先是席老师的“戴高帽”——《学会赞美》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学会赞美》一课是针对五年级学生,针对他们不会赞美别人或不喜欢赞美别人、肯定别人这一现象设计的,选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整个教学设计层次清楚,衔接、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席老师及时地引导,恰当、幽默的点评是整节课的亮点。比如学生赞美席老师的衣服漂亮时,席老师说:“你的眼光和我们校长的眼光一样好。”因为席老师所穿的衣服是学校统一定制的,学生听了席老师的话,脸上笑开了花,缓和了紧张情绪,更有利于后面活动的开展。席老师还给同学出了很多实用的好主意,无说教之词,学生很容易接受。
席老师以传递悄悄话的形式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以一则“戴高帽”的笑话引入本课主题,通过给席老师、现场听课的老师、同学“戴高帽”,由近及远地引导学生说出赞美别人的角度及赞美的益处。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以欣赏的眼光与其交往,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最后,让每个学生通过写的方式赞美自己的同学,并将所写的内容送给所赞美的同学,由动到静,给了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整个课堂真实,不造作,不夸张。如果在询问上台接受赞美学生的心情如何这一环节能延伸一下就更好了。
其次是毕军晓老师的《谁最重要》,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她先以所发卡片的颜色分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首先设计了欣赏故事《五指的争论》(老师运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以故事情景为引子,让孩子们听完故事谈感受,使孩子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用一根手指拿篮球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认识到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很重要。毕军晓老师还设计了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每个游戏都能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到团队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他们提高团队意识,如《传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请举手》使学生认识到在团队合作中要顾全大局,有时要牺牲个人利益;《吃枣》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与他人配合的需要。整节课老师在设计时注重活动性原则,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真实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结束语很精彩,可以看出上课老师的用心良苦,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十分的有效。但此课个别游戏规则刚开始交待得不是很清楚,影响效果,也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如果改进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两节风格不一的心理健康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代的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学校家庭的重视,作为教师,应该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啊!不懂做人的道理,学知识又有何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以灵活多变的形式、丰富实际的内容去吸引学生,提高学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使学生在玩中有所收获、在玩中得到历练、在玩中促进成长。让我们的孩子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更加拥有一颗健康、愉快的心灵。
一、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因此,它主要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许多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师讲授的模式显然对心理教育是不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而是要实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的目的,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无法达到的。唯一的解决途径主是:使教育内容尽可能直接地与受教育者的自身经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为此,利用活动教学的形式是必须的。我通过班会课让学生讨论、表演、游戏、咨询等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将生活中富于典型意义的情境引进课堂,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其中,并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接受相应的教育;通过讨论、交流、学习有关知识,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辩论、讨论、模拟,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等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以学生的特殊需求为主。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是与受教育者现实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的,要从每个年龄段学生的特殊需求出发来选择、安排教育内容,建立自己的逻辑系统。这个逻辑系统所针对的是学生个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什么因素对于他们的心理状态最具影响力,就应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教育内容,而不应当是某种学科知识的体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了解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
今天,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工作及思想的影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与学生成长密不可分的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只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只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身体锻练轻心理保健的误区。个别家庭,不仅不能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需要,而且面对子女的反常行为往往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则在孩子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导致子女产生心理障碍。
当然,在教育工作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足够的耐心、情绪左右自己的言行、知识的贫乏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正。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才深刻的感觉到,人的心理,其实是个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而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使我们能更好地去观察,去了解并且及时的调节。它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它解释了很多东西,也在不经意间,让人明白了很多道理。
印象很深的一节课是那节用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来表示自己的课,通过那节课,我才发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一无二的品质着,并为之不断为的发扬和为之奋斗。只是这样的一个小测试,就能让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不得不说,这就是心理意识的神秘之处。它总是让你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体现,让你了解真实的自己。
心理课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心理课的时候,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心理课上 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心理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像看热闹一样,不经意间学会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一生。心理课,在不经意间,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课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次听完后都会有一些感触,给我进步的动力和方向,引起了一些对自我的思考。比如时间管理的那一节课,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的启发,而恋爱的话题也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自己。学习了心理课,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心理学不仅仅是让人学会面对自己,也让人学会了去与别人相处。从而让我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当然,不仅仅是现在,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了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虽然心理课已经快要结束了,虽然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我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又再次上了一个档次,这门课给我展示了一个越来越充满活力的世界。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继续去了解,去学习,学会如何更好的去生活。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科目,我相信它会带给人们一生的财富。
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和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良好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分不开的。在这个大环境中,教育者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来影响和改变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通过心育与其他教育的有机结合和有机渗透,使教育目标和内容一致、方法和步骤相融,促进学生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主动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这些心理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调查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不以外部影响转变认识,而以内部的道德意志、道德情感来调节自己的行动。学生品德的形成是由自外向内的传导过程转化为自内向外的传导过程,由从客体到主体的转变转化为由主体到客体的转变,各种德育活动的开展正好是转化的基础。因此,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从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进行内心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工作有机结合
班级工作制约着班级全体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它的心理机制是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有关研究表明,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具体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鼓舞作用,行动上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护和增进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和优良品德形成的促进作用等。针对普通中学的客观实际,调整学生心态、树立良好的班风应该成为班级工作的首要任务,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信心和力量,给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空间。如在班级建设中开展“自我管理、民主监督”竞赛活动、评选“班级之最”活动、开设“群星灿烂”专栏等,让人人都有受奖的机会,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还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必须确立科学的学生观。科学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人,看成有巨大潜能的人,看成“独一无二”的有个性的人。因此,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把学生的“违纪”看成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采取积极乐观和宽容的态度来调节学生的心态和行为。
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还在于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实事求是的评价,切忌千篇一律。使学生心态得到平衡,不但能加强个人或集体行为方向的引导力量,也有助于集体内部的团结和集体内聚力的加强。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和咨询有机结合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发展,故而学校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环境,学习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技能。学校教育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关心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心理辅导和咨询应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普通中学而言,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信仰迷茫、情感饥饿、个性压抑、意志脆弱、少自信多自卑以及青春期困惑等问题。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渠道调节学生的心态,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早期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征兆,以便及早进行调整。对容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或已有轻微问题的学生,应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问题的严重性,给学生提供心理倾诉的机会、场所和渠道。学校根据年级特点建立的“悄悄话”信箱和“心灵”信箱是学生心灵的一片绿洲,在这里学生可以倾诉心中的苦闷,吐露心灵的秘密。通过“信箱”,教师向学生们伸出了温暖之手,一次次“谈话”,给了他们战胜自我的力量。心理辅导室的咨询,使学生含着眼泪来,带着笑容归,端正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学校直接和间接辅导、咨询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班级建立心理互助小组,拓宽发现心理问题的渠道,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使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中,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是关键的因素之一。父母的性格特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父母的教育方法和爱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许多事实证明,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或丧失足学生心理形成障碍的重要原因,父母教育的不一致和只养不教是当前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主要表现。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娇惯、放纵、袒护和打骂等不良的教养态度和错误方式,常使孩子形成反抗、屈从或自卑的心理。
实践证明,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的方式有:(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沟通,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把意图传达给家长,请家长配合;或通过家长座谈会的形式,讲意义、讲做法,谈构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影响因素和制约学生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2)开办家长学校,请专家进行家教讲座,要求家长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创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3)定期召开有学生家长参加的学生心理分析会、学习行为和学习动机研讨会、誓师会、汇报会和理想演讲会等,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共建孩子们通向成功的桥梁。
五、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决定教育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能否得到缓解和排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以及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因此,教师在问题的把握、教育方案的设计、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方法步骤的选择以及教育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应巧妙地注入心育内容,认真挖掘心育因素,找准渗透点,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悟出人生真谛。如语文老师为解决班级出现的早恋苗头,设计了这样一节作文课:摘一个青柿子让学生尝味道,端一盆月季花让学生欣赏,然后就这个情况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学生们思索着、感悟着,写出了“不成熟的果子是涩的”、“自然绽放的花是最美的”,进行了一次青春期自我心理教育。心育学科渗透不只限于语文课,各个学科都是心育的极好场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小的手势都可以给学生注入心灵上的慰藉,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在于教师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广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艺,以深沉的爱心、高度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在普通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限于上述的有机结合和有机渗透,还需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任务和具体目标,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多种媒体,才能不断地把心育工作引向深入。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现在很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教育”从课外引进到课内,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要采用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通过自身感受获得他们所需的知识的模式。然而在心理活动课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比如: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还是全由老师包办、代言;学生参与活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形式的还是实质的,是局部的还是全体的;学生在活动中是自觉地体验、领悟,还是光凑热闹,只为娱乐,这些问题直接涉及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我认为所谓“活动”是以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动,是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和形式中,积极主动参与并充分体验。如何让心理活动课真正活起来,如何让学生主动动起来,这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我认为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认识活动课,把握“四是四非”
1、心理活动课是预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而非心理疾病的治疗。据专家调查,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问题(即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往范围的扩大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性问题(属心理疾患)。从总体而言,多数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约有10%左右的学生存在发展性问题,而存在需要心理治疗的障碍性心理疾病的学生人数不到1%。这点说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应是以预防和发展为主。
2、心理课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发展良好心理品质为目的,而非纯知识理论的传授。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主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其重点在于指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教学模式宜采用生活经验型,以解决学生身心发展和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为主,让学生了解有关自身发展的心理学基本知识。但要求教师本人不仅要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还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行为特点,防止教学纯理论化,脱离学生实际。
3、心理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而非解决个别心理问题,要把心理活动课和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区别开。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是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来设定系统的培养目标、实施计划的,虽然在相对固定的基础上要求有灵活变化,但不是无计划地就问题论问题。
4、心理活动课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领悟,而非娱乐游戏。心理活动课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但不应为了迎合学生兴趣,而一味追求形式的多样、气氛的热烈。不恰当的活动形式不仅会淡化、削弱活动课知识的含量,而且易造成活动目的模糊,课堂纪律混乱。
二、设计活动课,坚持“两依据、两注意”
“两依据”是:
①要有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它有心理科学的特点,所以活动的设计要以心理学知识、心理训练方法为依据。比如考试后,活动课和主题班会都会进行考试分析,班会内容无非是:总体成绩分析、年级比较、表扬进步、鼓励落后、总结经验等;而心理活动课的内容是:成绩归因、ABC情绪理论辅导、挫折教育等,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区别。
②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为依据。心理活动课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其所需,解其所惑,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内部动机。比如:考前进行复习方法、考试心态的辅导,运动期间进行挫折教育、自信心的辅导,这些都倍受欢迎。
“两注意”是:
①注意设计活动不能完全参照参考书,生搬硬套。心理教育活动课不宜照搬他人经验,因为即使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学校,其心理特点也不完全一样,所以设计课程不能照搬参考书的训练步骤、活动方式进行。心理教师可根据自己学校及学生特点,制订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适合本校学生的心理活动课方案。
②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活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思维方式、意识水平不同,教师应据其心理特点设计活动。比如:低年级的学生竞争意识强,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涉及到个人的某些问题时,虽然心里明白,但不愿意当庭讲出来,此时如采用集体讨论、自由发言、自我陈述等形式,效果就不会太理想。
三、实施活动课,贯彻“一为主、四解放”
心理活动课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内容来体现的。活动实施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让课堂活动开展得生动而富有成效,在组织活动中应注意做到“一为主、四解放”。
“一为主”是活动要以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为主线。活动的实施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能称其为活动课,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是活动课顺利进行的第一保证。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安排者、活动的参与者。
为了更好落实“一为主”,需要做到“四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教师不仅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设置问题的内容,还要注意给学生留下个人自由思考的空间,不设置惟一解决问题模式,要鼓励个性化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情绪辅导的问题设置时,设计成“当你考试不理想时感到伤心失望,不过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样想______你的心情会好一些”,不如改为“遇到______事,我感到伤心失望,不过换了一个角度看问题,现在我这样想______心情好多了”。这样稍动一下,多一问就增大了学生的思考空间,而变“你”为“我”就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是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气氛和利于沟通的情绪背景,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时间,鼓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通过灵活改变活动方式,提供有利于学生发言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嘴巴。
三是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多动一动。活动课不必拘泥于课堂固定座位,可采用“扇面式”、“圆弧式”、“自由结组式”等有利于师生之间与同学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的座位形式;也不必拘泥于学校范围内,“纸上得来终觉浅”,要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就要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比如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大讲特讲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如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人才市场去参观,学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是解放学生的手和脚,让学生多做一做。目前很多学校采用的诸如此类的活动流程:“问题设置(或讲故事或读文章)――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似乎学生参与不少,也是以学生的自我认识发言为主,然而这其中有太多的教师代言部分,而且到课堂上看一看其实际效果并不是想像中的样子。活动的实施其实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并无固定的模式、严格的结构。举一例来说,要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多样性,若用提问的形式:“生活中情绪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吗?”或是“生活中你有过什么样的心情?”这表面也是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但学生的体验不会深。不如改为情绪词语接力赛的活动:按座位顺序,一人接一人说一个情绪词语,不允许重复、超时。也可把表示情绪的词语写在纸条上,让学生抽取,按上面写的表演,并让其他同学猜其表演的是哪一种情绪。在课堂活动中,应尽量少用讲授课中的问答形式,可将问题融于活动中,让学生在做与动中去体会。
以上虽然强调活动课无固定模式,但实施起来一定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要组织好课堂,保证学生活而不乱,有所收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发展,我愿与从事该项事业的同仁们一道努力,共同开辟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