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考察期间,他实地考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这展示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中部六省是脱贫攻坚重要地区,目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中部六省除了做好脱贫攻坚、保证如期脱贫以外,还要考虑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有效衔接,在稳定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工作,进而促进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从工作体系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工作体系应该继续持续下去。在脱贫攻坚时期,不少地方形成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体系,可以进行参考,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包括责任体系、动员体系、考核体系、治理体系等。从逻辑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一脉相承的,打好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和社会基础,而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无疑也包括贫困地区,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从工作内容看,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除了极少数需要兜底保障的贫困人口外,各地需要将工作内容及时地转移到以下几个方面:在产业兴旺方面,应从对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转到县域内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来,并将产业兴旺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对贫困户的扶贫,可以从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带贫,使产业兴旺的结果不仅惠及到贫困户,也惠及到全体农户,从而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在生态宜居方面,在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做好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解决农村的各种污染问题;在乡风文明方面,在强化党建引领村庄治理的基础上,挖掘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和下乡,将先进文明、先进技术、先进经济形式引入到乡村振兴中,进而实现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还要注意适当修复因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村庄间和农户间的现实和心理不平衡,从而实现村庄和县域的持续协调发展。
三是从工作方法看,在责任不变、力度不变、队伍不变的同时,在方法、措施上要实现从精准到共享、从特惠到普惠、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一是从支持贫困户扩大到非贫困户。二是从支持贫困村扩大到非贫困村。三是对主导产业支持从生产的种养环节逐渐转移到加工、销售、品牌建立、产业融合等环节。四是从对农户的支持扩大到对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等方面的支持。五是从以财政资金支持为主逐渐转移到金融资金和工商资本支持为主。六是在金融支持方面,从对贫困户的小额信贷支持扩大到对所有主体的普惠金融支持。
四是从工作重心看,要从产业扶贫转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重点有以下:一是培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农业的产业结构要从种养业转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三产业要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以城镇化工业化引领产业发展;二是对贫困户和小农户要从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带贫,使贫困户和小农户的收入从家庭经营转向就业为主,脱贫路径从产业脱贫到就业脱贫。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实行的两大全国性重大战略行动,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有利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答好“附加试题”,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20_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年,时间紧,任务重,而新冠疫情的暴发带来了一场“大考”,引发了农产品滞销、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为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难度。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为我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五级书记”同框照片为我们上下同心打好脱贫攻坚战树立了坚定信念。只要党员干部绷紧弦、加把劲,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韧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必将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当好“指路明灯”,谱写脱贫攻坚“致富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脱贫攻坚才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要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大家共同奋斗顽强拼搏,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脱贫模式。要进一步开展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扶贫干部和村居干部大培训,讲深、讲透、学透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小额信贷等各类政策,确保政策学习无偏差、政策贯彻不走样。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深化完善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并将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种养殖大户等培养成致富带头人,通过资金、政策、技术支持等手段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户广泛受益、持续增收。
当好“扶贫卫士”,确保扶贫成果“可持续”。“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回顾过去,我国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展望未来,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到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情况更复杂,未来有更多“硬骨头”“硬钉子”等待我们一一解决。各级扶贫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组织的重任、群众的期盼,以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干劲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扶贫力度、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结对帮扶、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做好“全身体检”,多找差距、抓落实,全面夯实脱贫基础,提升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的是“人才战”和“作风战”。各级党组织要善于抓住“人”这个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要素,坚持多措并举,持续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尤其扶贫干部担当作为、真干实干,全心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举旗定向“聚”人气,发起脱贫攻坚“总攻战”。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各方力量组织起来,把各方面人气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起聚,全面推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党组织书记勇敢扛起“决战决胜”大旗,当好脱贫攻坚的“主心骨”,落实落细“书记抓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当先锋、作表率,随时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团结依靠社会各界共担当、同奋斗,全面全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推进机制,确保上下同心、步调一致、众志成城,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发起脱贫攻坚的“总攻战”。
敢于担当“塑”人才,锤炼脱贫攻坚“冲锋者”。高素质专业化有担当的干部和人才队伍,是完成各项脱贫攻坚任务的中坚力量,是夺取脱贫攻坚最终胜利的重要保障。“治国经邦,人才为先。”要着眼贫困地区人才缺乏、技术缺失、平台缺少的实际情况,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精细掌握贫困地的现实需求,因“贫情”选“良将”,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专家人才和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贡献才智、建功立业。精确分析贫困地的发展需要,变“输血”为“造血”,有针对性开展各类人才培训,重点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群体,发挥本土人才优势,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精准对接贫困地的发展产业,谋“出路”疏“通道”,积极给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大力营造重才爱才惜才的良好环境,不断促进更多人才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充分涌现。
注重关爱“暖”人心,巩固脱贫攻坚“大本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新冠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干部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担当,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用心用情做好扶贫干部的各项服务保障,是“暖人心、稳军心”的重要举措。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优先提拔任用干部,健全完善扶贫干部工作生活保障机制,积极解决扶贫干部的后顾之忧,让扶贫干部信心满满、心无旁骛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奋勇向前。持续坚决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降低和减少各类督查、检查、考核频次,真正帮助扶贫干部解放手脚,保证扶贫干部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攻破脱贫攻坚“最后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