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感动中国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现在你们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2022年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感悟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感动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__颁奖典礼》终于播出了,我特地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一次的颁奖典礼让我十分感动,28年从事着极度危险的固体动力燃料药面微整形工作的徐立平技师;十一年来历尽艰辛,筹集善款资助一万八千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的莫振高校长;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每一份感动都让我读懂很多。
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动。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是官东,我们安徽宣城人的骄傲。20__年6月1日,重庆东方轮船公司一艘载有456人的“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在危险面前,官东并没有退缩,他勇敢地救出了在船舱内的两名幸存者。官东虽然受死亡的威胁,行走在危险边缘,他却将那根不停输送氧气和有通讯信号的生命软管,毫不犹豫地给了被他搜救成功的第二位幸存者。他自己失去了最好的生命保障,出水后,他双眼通红,鼻孔流血,耳朵胀痛。我想,究竟是什么让他有这份勇气?在关键时刻,生死之间,为了救助遇难者,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这是真正的大无畏的英雄。他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每年的春节过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都会牵绕着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让我感动好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那思绪牵绕着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颁奖台上……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手拿着笔认真记下他们的名字,有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勤俭节约、分毫积攒,千万捐赠家乡的八旬老人马旭……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们河南人担起乡村未来的八零后教师张玉滚。
张玉滚师范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钱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学校地处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处处布满泥泞荆棘,他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挑进了学校。看着电视上张玉滚挑着重重的课本,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我的眼睛湿润了,他挑的不仅仅是课本,是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啊!
由于常年操劳,八零后的他脸上布满皱纹,比同龄人老了好几岁。最后听着白岩松为他念颁奖词,它是这样写的: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
是啊,多好的颁奖词,张玉滚,我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你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你虽普通但最伟大,你展现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会一直鼓舞着我们每一个国人,激励着我,努力,追梦!
我与家长一起认真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后,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的人默默笔耕写下不朽名篇获诺贝尔奖;有的人因前往灾区为孩子运送捐资丧失生命;有的人身残志坚,即便没有健全人的身体,依然顽强的伫立在我们眼前,宣誓着他的存在,他的成功!在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很多,有林俊德;有陈斌强;有何玥,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动人以行不以言——陈家顺。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他心系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全力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努力地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尤其是涉及到农民工利益的农民工与用工方的纠纷,是如此的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勇于维权,肩负着身上的责任,从不放弃,从不退缩!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美丽的闪光灯遮不去他们夺目的光芒,他们不是巨星,不是领袖,但他们如宝石般璀璨的心灵会永远照耀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精神上的支持与榜样,成为我们心中又一个伟大的巅峰!他们不是生来美丽的玫瑰,他们是那一朵朵默默地辛勤奉献的五月兰,素雅的外表无法抹去他们的内心闪耀,他们将会永远成为我们精神的桥梁!
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不能改变的道理。有公德心,并且帮助过人们的人,总会被人所记住,并给予回报;但没有公德心,有伤害过人们的人,总会被人唾弃,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所以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就是在为这些曾经奉献过的人送上一束鲜花,端上一杯清茶。虽然已经举办了十年了,但这才是我看的第一次,对我有很大的感触。
在这个简单却又美丽的舞台上,走上的人的事迹各不相同。有的是为国家、人民奉献;有的是对贫穷的人帮助;有的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所奉献……
吴孟超是一名医生,但他却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年,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北外女生甜甜肝脏上长了个肿瘤,其余医生都认为应该为其做肝移植,但是吴孟超却本着为患者考虑的角度,宁愿冒着毁灭一身荣耀的危险,为其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在手术室里的九个小时都没有喝一口水,终于成功完成了甜甜的手术。他认为应该用最便宜、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方法来治疗病人,并治好病人。这样一位真心为患者着想的'医生,世上能找到几个呢?
现在的社会都主张“扶贫济困”,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是越来越高,所以这个项目只有经济水平较好的人们,或国家来实现。你曾想过,一个生活简陋,一个普普通通靠卖羊肉串生活,连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的人,为了积攒更多的钱来帮助贫困学生,宁愿自己过得苦一点。你可以问他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血汗钱去帮助别人,可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叫——阿里木。看完他的事迹后,我一直在想:如果社会上再多一些这样的好心人会怎样?如果社会上再少一些对贫穷的歧视会怎样?
用自己的血汗钱资助学生已然很伟大,可曾经是成都一所学校的教师的胡忠,宁愿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也要背景离乡来到高原为那些没有爸爸妈妈的孤儿们做“爸爸”,并且还带动了同样是老师的老婆谢晓君带着女儿来到高原支教。胡忠从一名普通教师做到校长,可他仍然是那里的一名志愿者,只拿着300块钱的工资。他们夫妇不图名,也不图利,只是想帮助更多的孤儿们成长,做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的事迹让我感觉奉献精神超过了一切物质生活带来的满足感。
小时候因雷电击断了双臂的刘伟,承受的痛苦是无人能想象的,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抱怨,反而认为自己幸运地活了下来,是上天要磨练自己。他克服一切困难学习游泳,得了中国残疾人游泳冠军,可就在他正准备向2008年残奥会进军的时候,老天又给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他再也不能游泳了。如果换做是别人,肯定沮丧得心灰意冷,但他却转向学习钢琴。他又克服了别人所不能做到的困难,再一次成功地学习了用脚弹钢琴,并且达到正常人用双手弹的钢琴七级。刘伟就像有一对隐形的翅膀,总能朝着他期望的方向飞翔。作为一个正常人,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我只是举了几个简简单单的例子,像这样令人感动的事例感动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有了他们,良好的风气就会蔓延,希望我们也做这样的人——无私奉献……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中国的一种力量……
在今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个电视节目——《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在十个感动人物中,有两个人物感动了我。
他是一个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但毕业后的她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留在城市里工作,而是回到了自己家乡唯一一间学校里当老师。每年,为了把学生们安全送回家中,她要陪学生们一起过冰河、溜铁索。
这些年来,她自己的女儿从两岁起就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她的女儿与她仅仅见过四次面。2022年时,被评为了“最美乡村教师”。她就是格桑德吉。
我觉得格桑德吉有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当她毕业后,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很多人都不识字,她不想让下一代的人也不识字,就放弃了在城市里工作,回到家乡教书。我要想格桑德吉学习她舍己为人的精神。
第二个人的名字叫——姚厚芝。她在2006年被查出乳肿瘤,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她只能采用药疗。
2009年她从电视上得知,十字绣可以卖的了钱,就买了一副长6.5米,宽0.8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从此,姚厚芝每天绣十字绣长达十七个小时。经过了三年五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幅需要127万针绣成的《清明上河图》绣好了。姚厚芝想要将这幅十字绣保存下来,等孩子们需要用钱时才将十字绣卖了,换钱用。
姚厚芝她这种与病魔做抗争的同时,还为自己孩子着想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动。虽然患了乳肿瘤,不能大动,但她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着想,依然坚持下去,这种母爱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情感。
我为格桑德吉和姚厚芝的精神感动。因为他们教会了我坚持就是胜利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魏宁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当我看到了刘盛兰和段爱平的故事时,感动的泪花情不自禁的掉了下来。
刘盛兰,捐助儿童,几乎把钱都捐了出去,没钱就从自己的费用里拿,从报纸里来获取哪个孩子需要帮助的消息,捡垃圾换钱,捐给孩子,那么多年,没吃过一口肉,没穿过一件新衣裳,只为能多攒点钱,帮助孩子们。这种精神值得全天下的人学习,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我们的生活,虽然没有那样艰苦,但我们总会浪费,如果我们不浪费,把这些东西卖掉,换成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或做有意义的.事,那我们的世界就会充满更多的爱。
段爱平,身为书记、村里的村长,帮助村里的人,为村民贴钱、贴力,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建立了养老院。我们要学习段爱平这种胸中有大义、大理的精神并且我们也要像她一样有责任感,有担当,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妍妍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一朵朵泪花在我的脸颊上绽放了。
最让我感动的人是刘盛兰爷爷,他并不富裕,可他每年都捐助贫困的儿童。一场大火,烧毁了他在城里的栖身之地,他回到了偏僻的家乡,开始了艰苦的生活。他每天都要去回收废旧瓶子来卖钱,甚至别人不要了的烂菜叶,他回去煮煮也是一天的饭菜,即使他生活这么困难,他也坚持每年捐助贫困儿童。这20年来,他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吃过一顿好饭,但他却捐助了十多万给贫困儿童,他无怨无悔。
看到这儿,我的泪水不禁从眼角流淌下来。
每一年的开学,我们都会收看《感动中国》,这会让我们懂得很多,让我们知道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
其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人物就是其美多吉。他是一位开邮车的司机,邮车我们都知道,里面装满了邮件,报纸,可以让山区里的人也知道外面的生活。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不是汉族的,是的,他是藏族的。
藏族是一个地区危险的地方,尤其是在下雪天,山路特别难走,很容易滑倒。这辆邮车在艰难的行驶着,其美多吉要把全身的精力都投入到开车上,一旦出现危险,就会车毁人亡。再一次运送中,发生了雪崩,一个巨大的雪球与车身擦肩而过,这是多么危险。他们只能在风雪中吃饭,他们已经习惯了。2012年的一次运送,途中遭到劫匪抢劫,他为了阻止劫匪,身上挨了整整17刀。当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车有人守吗?”他已经这样了,心里想的还是邮车,可见他对邮车这种热爱是多么强烈啊!
说实话,我并不明白他为什么会那么热爱邮车,在这么艰险的环境下,他就不害怕吗?他就不担心自己的安慰吗?他就不感到害怕吗?我心中涌上来了种种问题,知道影片结束,我的问题还是不明白。或许,他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心里有个照应,因为这一车上满载了人们的期望,他不能把所有人的期望都毁灭。
每次观看《感动中国》,心中总有一种澎湃,总有一丝激动,当危险的音乐响起,我们的心也会随着影片紧张,当他们遇到了事情,我们也会热泪盈眶。2018年致敬:改革先锋。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明白了要为社会做贡献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自我能力。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是干事创业的根本,身体力行,才能弯腰实践。不断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理论技巧,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练就新能力。
二是坚守基本原则。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严守规矩底线,不踩法律红线,按规矩办事,用制度管人。在工作上,始终坚持不推诿不扯皮、不摊派不遥控,搞好单位团结,带好干部队伍。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尊老爱幼,争做人人学习的表率。
三是履行自身职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组织和领导安排的要及时抓落实,自己分管负责的要亲自指导跟踪问效。作为一位公民一名国家干部,要敢于同社会的不良风气说不,要善于带头做合格公民,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他们活着是一面又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又一座丰碑,折射出一个时代中最闪亮的光芒。
她,被上帝的双手蒙住了双眼,但她的内心都是光明的;她,帮别人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却没有人打开她的那扇窗。她,叫朱丽华……
43年前,双目失明的她,在未来的日子里,并没有自暴自弃。她自学成为了一名盲人中医师。30年后,她不仅开创了自己的诊所,还为贫困学生资助了373万元。
在黑暗中,她仅靠自己的双手,却做出了许多连我们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相反那些整日游手好闲,混混度日的人,或者是身强体壮却整日贪图享受,蹉跎岁月的人应该感到羞愧。我的内心深深感到了惭愧,光明就是我们身边,但我们却不如一个盲人那样好好珍惜它。也许人就是这样,拥有时不珍惜,失去才会感到后悔吧!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一群集体:她们是90后、00后点燃青春的力量;她们是70后、80后前进的动力;他们又是50后、60后的偶像。他们,是中国女排,他们点燃了几代人的火把。
30多年来,女排精神一直存在中国人的心中,我认为她们身上的信念感和拼搏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去赞扬。生活中在难题面前迎接挑战不也是女排精神的内化吗?
在这令人心情跌宕起伏的30年里,中国女排从低谷中奋起,如此难得可贵的精神是许多人一辈子也坚持不了的。我们应该向她们深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