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0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满分作文大全【5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2020年新年贺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大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亮出2019年脱贫攻坚“成绩单”:预计2019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进展顺利,资金到位率、项目完工率均超过计划,“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8年的172万减少到今年底的43万,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出3.6个百分点。……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绽开了幸福的笑颜,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生活,获得感更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且行且近。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党向全国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全国还剩下5%左右的贫困人口没有脱贫,10%左右的贫困县没有摘帽,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必须做到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让全国人民共同步入小康,如期实现我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长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排头兵”作用,干在前处干在难处,狠下“绣花功夫”,确保脱贫成色真实,脱真贫、真脱贫,既要打好脱贫的攻坚战,又要打好防止返贫的持久战,着力解决、克服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带领贫困地区群和全国人民如期共同步入小康。
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实现我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扶贫,就是要在精准上发力。
一是要号准“贫脉”。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贫干部要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常思群众疾苦,善谋致富之策,摸清贫困底数,切实把“家底”摸清摸透。要理清扶贫思路,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扶贫攻坚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二是要摘掉“贫帽”。如果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执政多年,没有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是不称职。因此,需要切实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做到转变观念“主动摘”,从而凝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三是要切断“贫根”。开展扶贫攻坚,要彻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贫困陷阱,那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政绩导向,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上,重点做好兴业扶贫、搬迁减贫、扶智脱贫、兜底济贫、强基治贫等工作,确保贫困地区真正发展起来、贫困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群众是开发式扶贫的主体,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靠辛勤劳动摆脱贫困,才能过上幸福新生活。要及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打消他们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建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帮带机制,为想干事、能干事的群众建立资金、技术、项目的扶持机制,为他们改变现状创造环境和条件,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脱贫攻坚,是14亿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是2020年要求完成的目标任务。今天,我第一次参加到了扶贫工作中,深入贫困户家中,见面交谈,深入了解帮扶家庭的生活、生产、子女等方面面临的困难、致贫原因,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帮扶打下基础。通过这次走访,是我深刻的了解到,在偏远的乡镇,仍有部分老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这也成为我们中国梦一个重大的缺口,不能解决贫困人群的困难,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抓住贫困户的手,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一任务,扶贫工作首当其冲。
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扶贫工作的实践。
二是强化业务能力与素质的锻炼,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掌握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扶贫工作决策者提供可靠信息,为确实贫困者提供最合理的扶持。
三是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扶贫工作者的作风尤其要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扶贫工作面对的是最困难、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是要清政廉洁,克己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注意自身形象,常修从政之德,常知贪腐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贫不易志。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到冲刺阶段,曙光已在眼前。此时,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沉心静气,认真思考各项工作中的“硬骨头”,继续保持求真务实、担当作为、迎难而上的良好姿态,把握好三个“不等式”关系,扎实做好每项工作。
“想到”不等于“做到”。截至目前,广大扶贫党员干部大多已经和困难群众共同生活了较长时间,对困难地区的整体情况、存在问题等有了一定了解,对脱贫的思路和方法也逐渐能够侃侃而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脱贫攻坚是一项有很强实践性的工作,仅仅头脑中想到好主意、好点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思路和计划转化为能够落地的可行性措施,并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才能证明有效与否。广大扶贫党员干部应牢记“想到了”不等于“做到了”,始终保持积极大胆的实践精神,用实干苦干的精神和行动将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我相信”不等于“真效果”。研究谋划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说到“我相信会达到__效果”,往往体现出一种对工作效果的美好希望和预期。但是,广大扶贫党员干部应注意的是,美好希望并不等于实际效果。脱贫攻坚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仗,最终结果要靠困难群众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的硬指标来说话,扶贫党员干部应始终脚踏实地,把手头儿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拿出真抓实干的扎实作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儿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儿,把在“我相信”变为“真效果”,助力美好愿景成真。
“我认可”不等于“人民满意”。在扶贫工作中,有些党员干部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困难群众的呼声和感受,面对批评意见想当然地认为是“不懂政策”“外行意见”,不仅不虚心接受,反而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冷面相对。广大扶贫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我觉得”“我认可”既不能代表困难群众意见,也不能反映出脱贫工作实际效果。而是应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把“人民满意”记在心上,作为最高工作标准,想问题、办事情多从困难群众的角度出发,让困难群众认可满意。
2020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满分作文大全【5篇】精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