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

| 冰倩21147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其隆重的节日,她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范文十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

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范文1

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传承千百年,历久而弥新,这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今天仍有着浓郁的传统意、文化味。在湖北秭归,一年一度的端午诗会、龙舟比赛如期开场,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读”公益活动进入社区,和孩子们在阅读经典中寻找端午节的意义。这些活动,让人们在吃粽子之外,体会到节日更丰厚的内涵。

近年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的声音不时出现。的确,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千百年来的民俗传统,但如果把端午节等同于吃粽子,则可能在“除了吃还是吃”的单调活动中遗忘了文化内涵、丢掉了精神价值。饮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却绝非是载体。端午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相沿不废的集体记忆,这其中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韵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尝。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这些精神如同黄钟大吕,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筝。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小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今天,讲故事,游胜地,读经典……在端午节我们同样可以有更多仪式感,为日常生活注入文化雅趣,在细品时序更替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范文2

吃,固然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如农历春节里的饺子,中秋佳节的月饼……这里面,不乏中国从农耕社会演变过来的饮食记忆,还有季节和自然中的特殊定格。不过,如果在端午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中,我们的参与热情仅仅是吃,的满足感只是来自于味蕾和胃,甚至连端午常识都只是来自于商家店招信息时,也就失去了端午节的“初心”。

端午节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汨罗江边,诗人末路悲悯放歌,忠心一片慷慨赴死,只因爱这个国家爱的深沉。“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的诗被屈原写满,其蕴含的以爱国为主题的丰富内涵是我国巨大的精神财富,既有政治性、社会性,也有文化性,既纵贯古今,又跨越山河。

端午节的节俗更是“千姿百态”,传递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饮雄黄酒、佩香袋、悬艾草、插菖蒲、挂钟馗像等民俗活动,都与驱邪祛病、养生保健有关。进入盛夏各种疾病多发时段,利用雄黄、艾草、菖蒲等矿植物的药性来解毒、杀菌、去风寒,以达到健身和净化环境的目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更有龙舟竞渡、蓄兰沐浴、驱逐五毒等传统节目,反应了古人对生者生存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体现了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生活意境如果只是被食物取代,被各种商业促销打断,不仅让人意兴阑珊,恐怕还会让我们大失所望吧。

端午节既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让民族节日传承下去,让民族文化代代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也是端午节应被赋予的含义。

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范文3

在历史长河中,一个节日的形成,是岁月和人们长期打磨的结果。端午节,祭祀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闻一多先生考证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很多考古发现也支持此说。然而,要是一直拘泥于节日发端的初衷,那后来的端午纪念曹娥、伍子胥、屈原,都无从说起了;这个节日也不可能流布到大江南北,甚至超越国境,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端午,和春节、中秋一样,是中国文化的醒目符号之一,承载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贲张与家国情怀。我们的祖先,用一种轻松、活泼而健康的心态,设计并享受着端午等节庆带来的中国式精神生活。丰富的节日文化信息,饱含着生机勃勃的通达理念和娱乐精神。端午,可避邪可食粽也可尽情打扮明丽的小女儿;清明,可祭祖可踏青亦可浣足放风筝;中秋,那月亮更是可祭可拜,可玩可嚼……

节日的真意,常常在生活的体验与回味中浮现出来。苏轼看到的端午,是“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欧阳修则陶醉于“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而今的端午节,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又是法定假日,仲夏时节,扶老携幼,吃粽子,说故事,游胜地,让中华文化的远香,丝丝缕缕地渗入膝前儿女纯净的心田。

新时代的标志,就是每一天都洋溢着多元与多变。如同刚刚过去的这三天,既有传统的端午与夏至,也有舶来的父亲节。传统节日流传至今,附丽的各种意义早已重重叠叠,如同被包裹得紧密的香粽,内里或有糯米、枣泥、豆沙甚至蛋黄、火腿、五花肉等多重滋味,然而用“端午”这鲜亮的粽叶一包,棱角分明又百味杂陈,可以拎着无尽的滋味游走于长江黄河,穿越于远古今朝,让我们既享受当下的天伦之乐,又追怀祖先的盛德、美好与忧伤——这不正是节日于我们的终极意义吗?

如此佳节,云何不乐,道一声“快乐”又何妨?当然,节日的百般滋味,又非一句“快乐”可以了得。它是一个郑重的提醒,让我们从庸常生活中抬起头来,有了回首倾听先祖叮咛的机缘,有了从纷繁世相中感悟人生道理的自觉。文化的薪火,或就在这一抬头、一省思的机缘中,渐渐传承了下去、炽热了起来。

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范文4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呷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样的儿歌,唱出了端午节的习俗,也唱出了属于端午的味道。

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与吃相关,譬如元宵节的元宵,譬如中秋节的月饼,又譬如端午节的粽子。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粽子的香气里既是民俗风情,更是浓到化不开的家国情怀。

除了粽子之外,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吃的讲究,尽管因为地域差别这些吃食略有不同,但是煮鸡蛋、饮雄黄酒等风俗还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关于饮雄黄酒,看过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人,一定会对这种让白娘子现出原形的酒印象深刻,进而也就对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印象深刻。

当下,早已经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不管是粽子、鸡蛋还是雄黄酒,都可以随时买来吃喝。不过,这些东西的味道,只有在端午节里才更独特,因为那时候我们不只是在吃一种食物,更是在吃一种文化和传承。那一刻,端午的吃食在滋养着我们的胃,更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香甜的粽子在滋养着我们的胃与心灵,端午的习俗和活动更在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求吉、纳祥、辟邪,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普遍主题。端午节的最初只有仲夏入暑时节祛病强身的意味,后来加入的.祭祀和纪念屈原的元素,实际上传说的成分更多。热播剧《思美人》中,有屈原过端午的场景,对此很多人口诛笔伐,说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本人怎么可能过端午呢?事实上,这还真不是编剧在戏说,在先秦古书《穆天子传》等古籍中,就有关于划龙舟、吃粽子等端午习俗的记载,可见端午节要比屈原的出现更早。

纪念屈原说之所以广为流传,其实是中华儿女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却一再遭到奸佞小人的陷害排挤,更被楚王赶出朝廷流放他乡,当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悲愤交加,毅然投江殉国。正是因为屈原对国家赤诚忠贞的爱,后世才愿意相信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且将这样的纪念延续了2000多年。注入爱国主义精神的端午节,蕴含着中华民族正直磊落、忧国恤民、浪漫诗意的人文理念,也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这样的民族精神和情怀,是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也最能滋养人的心灵。

有人说端午节已经沦为了“粽子节”,这一点我们不能回避和否认,和其他一些传统佳节一样,端午节的确存在“瘦身”的现象。可是关于端午节的保护,国家一直在努力,民间也始终在发力。2006年,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这些努力和措施,都是在让端午的习俗和传统恢复,都是在让端午的文化传承和延续。

民俗专家冯骥才认为:“节日就要按节日的方式过。”现在过端午节,很多地方包粽子、赛龙舟、办诗会,不就是在恢复传统吗?不就是在继承和创新吗?让端午节不只有粽子飘香,更有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这样的端午不仅滋养着我们的胃和心灵,更滋养着伟大的不断前行的中国!

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范文5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吟诵起李隆基这首脍炙人口的《端午》,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要到了。这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若问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深究不难发现,端午节背后,是国家和民族长期积淀的历史和文化,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文化内涵,是深刻蕴含着的民族情感和精神智慧。文化传承,正是端午节之魂。然而,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变迁,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传统的过节形式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网上有段子调侃,除了几个粽子、三天假期,端午这个“最熟悉的陌生节日”就是吃、喝、玩、乐,很多人早已淡忘了端午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倘若时光倒流,先贤们会怎样看待今人的这种悲哀呢!

怎样让端午节传承好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摆脱只见“粽子”、不见“屈原”的尴尬?笔者认为,节日的仪式感非常重要。我们之所以需要节日,是因为它是形塑认同的一种文化符号。过去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氛围浓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相关的仪式活动。比如说,以前中国人重大节日一定要祭拜祖先,宏大的场面、庄重的氛围,能够增加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因此,比把传统节日设定为“假日”更重要的,是如何恢复、设置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仪式。今天,我们过有意义的端午节,不妨举办各种以爱国为主题的集体活动,比如组织诗歌朗诵、故事比赛等,让传统节日多一点时代的积极元素。

另一方面,重塑“家”的概念非常要紧。如今,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代生活的节奏不知比古代快了多少倍,但家的观念也在消解、弱化。然而,家始终是我们幸福温暖的港湾,始终是牵着风筝飞的那根线。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我们每天都会碰上这样那样的烦心事,学习工作生活中也总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个时候,在灵魂深处最渴望的就是家的温暖。端午节,一个激荡着家国情怀的节日,不正是让无处安放灵魂的游子,重新寻回归家之路的载体吗?当节俗被时代改变,节日的内涵就需要我们用新的形式来不断激活。端午节,游子们不妨回家看看父母,和长辈们一起祭奠先人,带着晚辈一起包粽子,参观历史景点,给他们讲讲屈原投江的故事。或许,在快速扩张的城市和飞速发展的科技映衬下,这些“家庭琐事”显得很平凡,但传统节日本身的价值内核不正在于此吗?

端午节如此,其他传统节日亦如此。“路漫漫其修远兮”,真心希望包括端午节在内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不只是作为一个标本,尘封在档案馆、博物馆的橱窗里,都不只是一个“浮在空中”的图腾,而是成为我们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契机,重新绽放曾经的生机与活力。

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范文6

又到一年端午时,记忆里故乡手工粽的清香尚在,龙舟竞渡的呐喊声还在回响,然而一切似模糊的剪影。尤其在城市里,端午民俗活动渐行渐远,端午文化味越来越淡。不少大踏步迈向明天的人们,无意关注端午的真容和真意。

端午的记忆有人不再拾起,有人却从未走近。端午节前夕,一位专家关于端午节的倡议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这位专家说,不是所有节日都能互祝快乐,譬如端午节这天,发短信不应互祝“端午快乐”,但可以说:“端午安康。”

一个词汇的变换,许多人也许不愿如此较真。可端午的起源是什么,与其他节日的区别在哪里,应该怎样过,却越来越鲜有人深究。只看到流水线上的粽子品种越来越多,推销力度越来越大,端午节似乎沦为一个“舌尖上的节日”、一场商业的盛宴。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人们常常说,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从何而来?应该说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与传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令人欣慰的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有人遗忘的同时,仍有人在坚守。近年来每逢端午,包粽子、龙舟赛、端午诗会等传统特色活动都会在湖北秭归屈原故里上演。与秭归一样,不少地方今年也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一节日。屈原心忧家国、情牵百姓、清正高洁,影响着一代代国人。人们在重温屈原的爱国情怀中培育爱国精神,在弘扬先贤的爱国情操中树立远大理想。

传统节日能否延续,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人们心中产生情感共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端午文化也以互联网+的方式呈现。有关端午节起源、风俗、诗词欣赏的漫画、图解、趣味游戏,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了解端午知识,体味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形式支撑就应该这样与人们的生活相契合。

弘扬传统文化,要系统梳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以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亲子教育;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课程加强学生传统节日文化素养;社会上则加大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如此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传统节日文化魅力,方可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年以后人们回望时,那片精神的栖息地才不会消失。

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范文7

端午节到了,超市里林林总总来自东西南北各地不同口味的粽子,让消费者不知道挑哪一种才好。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在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各地龙舟激烈竞技场面,让人难以忘怀。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是个内涵独特、充满英雄主义和集体荣誉感的节日。中国民间关于端午节这天划龙舟、包粽子的传说,都与屈原联系在一起。两千多年来,至情至性、追寻真理上下求索的屈原,广为全球华人传诵,他的爱国精神已经融进了中华文化的血脉。

端午节的文化民俗活动,要数龙舟竞赛最吸引人。龙舟竞赛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体育里最激烈、最有集体精神的竞技运动。在竞赛现场,雷鸣般的铿锵锣鼓,彩旗猎猎、人声鼎沸、浪涛汹涌的竞赛过程,还有岸上观看的男女老幼人人为之振奋欢呼的表情……更有那些千里挑一的龙舟划船手和掌舵手们,个个威武健壮、气宇昂扬,散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争上游的气质。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在历最早孕育于南部中国的江河湖泊地区,千百年来积淀、熔炼成了全体中国人刚毅坚卓、不屈不挠的性格和气质。

教化气质、陶冶情操、奋发向上,以及集体的荣誉,始终贯穿在今天端午节的民俗活动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着同化作用,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

端午节的性格和气质,历经千百年的坚守,变为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变为每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基石。“德不孤,必有邻!”道德和文化的力量具有强大的正外部性,它在个体之间互相激励,在群体之间形成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在国与国之间赢得尊重和理解,在开放的世界中获得广泛共鸣。

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范文8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2000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在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说起端午,人们自然应该想到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袋等,可不少人将端午节变成“送礼节”、“吃喝节”、“消费节”,原本充满诗意的节日少了些人文氛围。难怪有网民感叹:现在的人对民俗传统节日都已淡忘,而是对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趋之若鹜了。尤其是现在的端午节,几乎成了“吃粽子”节了,那些端午节的文化精髓几乎被抛弃了。

可喜的是,近年来社会上对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强烈的声音。借助各个传统节日来举办相应的传统文化活动,不失为让更多国人了解和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形势。每年,包括屈原故里在内的各地都举行端午文化节活动,这必将对传播屈原精神、丰富端午节节日内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多方面的、多层级的、难以言说的特殊感受。特别是那种身临其境的心灵震撼和感悟,是一个“人文化成”的过程。在这个端午节里,让更多的民众参与传统文化活动,走向传统活动现场,亲身体会并弘扬端午文化,大力传播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来,让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国人的心中更加牢固与神圣,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关键。

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范文9

端午节的魅力是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求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对端午节的纪念。

人生当中,没有绝对的顺境,也没有绝对的逆境。顺境可以变成逆境,逆境也可以变成顺境。相比之下,反而有很多的重大成果,都是在逆境中产生。屈原如果继续在朝里做官,就接触不到老百姓,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也没有那种愤世嫉俗的创作激情。所以司马迁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唐代诗人殷尧藩在《端午日》一诗中说:“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后人纪念屈原,不是因为他的遭遇,也不是因为他的性格,而是因为他奋发向上的追求和坚定不移的爱国。

几千年的端午,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和精神宝库。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可以从这座宝库中找到力量,并在追寻和回味中获得快乐。

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范文1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转型,传统节日文化正面临着外来文化和商业化的双重冲击,公众对节日文化内涵的认同越来越少,以至于在不少人眼里,端午节就是简简单单的“小长假”。殊不知,这阉割了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情感内涵。某种意义上说,“天价粽子”遇冷与“平民粽子”热销是一种回归和纠偏,是在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真正内涵的靠拢。

端午节,不仅仅是几天假期,更不是商家狂欢的“卖场”,它应当承载起更多的文化期待和情感寄托。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征和载体,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应认识到,当下,传统节日的概念日趋淡化,节日的内涵也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因此,必须对传统节日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具有高度的自觉,才能使之真正成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载体。

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

充分认识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对传统节日充满敬意感,是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天价粽子”遇冷,或许可以看作是文化自觉的一种下意识努力。


2021年端午节心得与感悟相关文章:

2021年迎接端午节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2021年端午节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2021年端午节活动个人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2021年端午节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2021年端午节主题活动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2021年迎接端午节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2021年我的端午节读书心得5篇

2021庆祝端午节心得体会1000字5篇

2021年端午节主题活动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2021年喜迎端午节心得体会600字范文五篇

7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