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教师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日,我细读了郑莉老师编着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一书,对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教学策略即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就是音乐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将所涉及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度的调节与有效的控制,使学生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学习热情,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以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这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概述,“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策略,“表现”领域的教学策略,“创造”领域的教学策略,“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应用策略,小学音乐课堂突发事件应对政策这八大章节。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时代进步的火车头,积极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它的发展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其前进的有效动力。随着《音乐课程标准》在全国的进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也越来越明显,成为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有力帮手。
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乐曲欣赏、歌曲教学和乐理学习三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这三方面内容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乐曲欣赏是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模块之一。在乐曲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音乐情境,重塑音乐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用音乐感染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抽象的乐理往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度较大,学生对于有关的名词、概念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再要进一步学习更深层次的节奏、速度、高低音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信息技术的引入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转化为具象,如在学习节奏时,可以一边播放不同节奏的歌曲片段,一边呈现与之节奏对应的乐谱,通过同步动画的演示,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各个节奏的不同特征,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结合音乐教学实践可以分层次,循序渐进安排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小学低年级教学,以培训初步的音乐感知力为主要目标,以唱游律动为突破口。强调简单活泼的节奏,自发形象的动作,激发热情的冲动和心灵感应,在歌唱游戏中产生学习兴趣。小学中年级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为突破口。强调结合器乐吹奏训练培养学生体验音乐的能力,在人人参与的直观教学中解决音准、节奏、吐音、气息等问题,引导他们准确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差异,磨炼他们对学习、工作一丝不苟的意志,在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小学高年级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师生讨论研究,把握乐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处理方法,教师以高水平的范唱、范奏,唤起学生追求艺术美的热情,引导他们憧憬理想和未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这本着作使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环节元素之间的关系,采取恰当的策略,充分发挥各因素的作用,协调各类关系,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我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所学得到的教学策略理论,认真思考、积极总结,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不断努力。
一转眼走上音乐教学岗位已经三年了。三年来,在师傅们的帮助下,我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我深知,这些进步远远不够。工作上稚嫩的我面临着知识结构、教学观念、研究能力、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暑假期间,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老师的指导下,我拜读了李虻老师的《音乐教师实用手册》一书。这本书从识谱教学、唱歌教学、演奏教学、音乐鉴赏教学等方面作了深入讲解,现将我在书中的收获汇报如下:
一、唱歌教学。
唱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愉快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既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又学会自信、自然、有表情地唱歌。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感悟音乐的丰富内涵,热爱生活和音乐,培养健全的人格;通过歌曲的齐唱与重唱,增强群体意识,培养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和共同参与的团队意识;通过理解歌曲含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了解并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
唱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表情地演唱;形成科学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唱歌姿势,轻松、自然地发声;歌曲中的轮唱、合唱,通过训练后尽量做到音高准确、音色统一;防止过度用嗓和喊唱。
反思:在我的教学中,虽然注重了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用自信、自然地声音演唱,但是忽略了培养学生了解音乐的内涵,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想这方面略微倾斜。
二、演奏教学。
演奏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演奏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发展其音乐才能,使他们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演奏教学要求合理选择乐器、从简单的乐器学起、独奏与合奏相结合、避免过度强调技巧练习、重视个性差异等。
反思:每次演奏教学都会毫无章法,乱七八糟。反思发现,我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了技巧练习,没有注重学生演奏兴趣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从兴趣入手!
三、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评价和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鉴赏教学应该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富有启发性,并与音乐历史,文化的学习相结合。
针对小学音乐鉴赏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应该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活动,引发想象和联想,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
反思:音乐欣赏课一直是我的弱项,在我心目中,要上好一堂欣赏课太难了。在实际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学生对欣赏课很有兴趣,可是设计好一堂欣赏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每堂课都这样设计几乎不可能,尽量上好每堂欣赏课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本书解决了不少我工作中的困惑,希望能在不断学习中找到更多“黄金屋”和“颜如玉”!
一、《中国音乐教育》是音乐教师的良师益友。音乐审美教育体现在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中,体现在音乐教育教学的活动中,音乐教学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教学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在这些方面,中国音乐教育专刊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引领的作用。对于我们及时了解教改动态,教育资源教育信息等提供了通畅的渠道。是音乐教师的良师益友。
二、资源丰富、内容广泛,是音乐教师教学的资源库。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信息量大,交流面广,教师不用走遍千山万水便可知各地区的教育教学动态,帮助教师作好教学交流,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音乐教育成果,为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三、教学研讨气氛浓厚,为一线的教师提供了教学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音乐课教学的确比以前鲜活了许多,可是在深入一线听课的过程中却也发现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如果音乐教改抓的只是表面的轰轰烈烈,忽视了音乐的本原——音乐
性,那将是可怕又可悲的事。音乐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的想象力、还要引导学生提高学习音乐的意志力、音乐的表现力等。音乐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关注音乐”,就是要仅仅围绕音乐的特点实施教学
>音乐教师读书心得三:音乐教师读《音乐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652字)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的各种心理现象以及教与学的心理规律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知、情感和意志三方面的心理活动都在发生、发展和终止。所以了解学生在学习时心理上可能会有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最佳方法,而音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需要扮演好各种不同的角色才能在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得以胜任。
一、 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用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行为规范塑造学生的良好的审美心灵,教师必须清楚,音乐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二、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音乐才能的发展和身心的健康。
三、学生身心健康的保健者: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师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予以足够的关注,能通过音乐的学习引导学生用健康的人生观生活。
四、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音乐教学不光涉及课堂教学还涉及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音乐教师要将这两个方面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成为学校音乐生活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注意培养音乐积极分子和骨干,更要发挥好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组织观和集体观。
五、孜孜不倦的学习者:音乐教师要想把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自己就必须要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有强烈的再学习的意识,在现代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时代,音乐教师的知识的容量和质量都是要进一步得到提高的,这样学生在
听课时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体系。
本书还非常系统地在音乐的很多方面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是一本音乐教师不可不读的书。
闲暇之余,我有幸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整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是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参与。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兴趣,调动参与
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
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化让世界变得如此之小,独生子女的时代给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变了,教育对象变了,教育手段也变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成为了历史。因而,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了时代的基本要求。
寒假中,除了享受节日的喜庆外,我还不忘对自己的业务素质加以提升。于是,我认真阅读了李玉平教授主编的《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一书,读后深受启发。这本书,主要以案例展示,理论拓展两种形式,对当今实施新课标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及解决的方法策略作出了详尽而全面的剖析。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很值得一读。在此,我只对本书中感受颇深的几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课前准备
传统的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等。而现在这个名词已经被“教学设计”所代替。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在第一种中,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的程式化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学法引导,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等。这种设计,对老师而言,只不过是教学程序的一个文本体现,具体有多少实用价值,不言而喻。再看看第二份乌老师的教案,你很难找到上述提到的那些条条框框,而令人惊叹的是她的“学生风采”一栏。
在这栏里,详尽的记叙了学生课堂中的种种表现及教师的感受。看完后,谁都不会认为这是一份教案。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对教案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势:教案是上课时教学计划,是备课的记录,是课前的准备,我们需要将它设计的无缺。乌老师正是打破了这一“常规”,她认为教师对小学内容早已“熟烂在胸”,用不着写成详细的文字材料,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创造,这是最珍贵的。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为学生的`表现预留出空间来。乌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课改的一个很好的示例。我想今后我们在设计教案时,是否也应向这方面发展呢?
二、合作学习
一提到分组合作,我们自然会想到小组合作。于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场景。有些教师甚至将一些毫无讨论价值,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学习。而有些教师在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就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讨论,也不进行指导和调控。细想想就不难感受到,这样的讨论有多少价值,在浪费了时间之后,学生又获得了多少收获。
其实,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犯过类似的毛病。在学习完本书后,我才终于找到了病因。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1、对合作学习的概念不甚了解或了解的不够全面。在观念上过于迷信于合作学习的作用,认为它无所不能。
2、过于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的目的,概念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
3、组织形式不确定,学生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讨论和交流具有随意性,把一般性讨论、交流等同于合作学习。
4、对于课堂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表现欲强;而学习不好的“搭便车”。课堂学生参与不均衡的现象,主要是教师在合作分组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优势互补,在角色安排上也缺乏明确的分工。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为此,我也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我认为:
1、教师要对合作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它不同于一般性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讨论、交流是建立在明确的角色分工和个人责任制基础之上并指向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的。
2、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考虑学习任务是否有必要通过合作来完成,需要选好合作学习的材料,提出有挑战性,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要抓住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小组研讨。
3、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独立的思考,学生会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再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4、教师要经常性地开展研讨,备课。老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指导。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要成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5、课堂评价时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更要关注学生的团体,对于积极合作,善于合作的小组,老师应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6、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我们一般要强调异质分组,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
7、教师对组内成员做好角色分工,根据每人的特点分配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信息资源共享,成功喜悦共享。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光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一次航海旅行。那么,教师是“指南针”,学生才是真正的“航海家”,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去做。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学会转变自己,而转变自己最好的帮手就是“向学生学习”,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呼声,关注学生的需求,同时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真正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乐在民主育人中》一书,书作者魏书生,平凡的教书匠,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岗位从爱和责任出发,不断深化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提出人生价值等于有效工作量减去生存成本,人生深层次享受在学习、工作、尽责、助人之中。熟读此书后,我发现书中写到的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那些实际的,可以借鉴的,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必需的一些教育方法。
虽然本书的篇章各叙其事,却都体现着一个字—“爱”。
教师的爱意味着奉献。魏老师放弃了招工进城的机会,要知道,那时候进城是每个人的梦想。现在的我们不需要放弃如此珍贵的机会,不需要以生命和健康为代价,但我认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忠诚于教育事业,严谨治学,勤于求索,不断进取,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这就是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最无私的奉献了。
教师的爱意味着执着。魏老师有过长达6年,多达150次的申请,希望离开电机厂,当一名普通教师,直至在教育岗位工作了33年。选择了教师工作,就是选择了最执着的事业。日复一日的备课与教授,年复一年的考核与批改,在最初的激情随岁月渐渐熄消后,必需以执着面对学生们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我知道,几代人的`希望放在我的手上,祖国的未来需要我坚持执着。
教师的爱意味着理解。魏老师认为差生最不容易,课听不懂,还要不懂装懂的听,装模作样,因此要给他们一些关爱。从事教师近10年的经验也告诉我,帮助每一个学生进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懂得儿童”。 这就需要我们去理解不同性格、各年龄段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教师的爱更多带来的是责任,魏老师就是具有高度责任心教师的典范,书桌上、课堂下,他无不尽心尽力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因爱而产生的高度责任心会使教师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具有爱心的人,懂得做人的人、追求真理的人。一直以来,总是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诠释“师范”,所以我想教师的责任首先应当是对自己的责任,是“守纪律、树形象、广博识、勤奉献”的责任,教师要率先垂范,才能赢得同学的尊重;教师的责任最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责任,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不以学习成绩区别对待,坚持一个标准对待全体学生,既严格要求他们,又加以耐心指导,使学生学会掌握与运用、自立与创新。
当我合上这本书,魏老师民主与育人相结合、爱与责任并重的教育思想和课堂管理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大量生动、真实的教育实例都体现出一个“爱”字,魏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不止一点启示,将使我把爱与责任深入教育教学,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教师读书靠的是长期的积淀,坚持不懈的读书,读好书,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才会储备真知,才会受到文化的熏陶;才会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展现个人魅力和为师者的风范。
读书有甜。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仰或俯,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由,兴味十足。读书有苦。读书是一桩苦事,并非所有的书都是你所爱读的。比如有的工具书艰涩而枯燥,但身为教师的你,不读通工具书,显然是无法适应你的工作;比如有的哲学典籍抽象而深奥,常常让人敬而远之,但如果你对于哲学一无所知,那么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你的生活往往缺少智慧……读书之甜,让人心向往之;读书之苦,又足以让人望而却步。读书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该有酸甜与苦辣。亲近生活,勤奋读书。读书,让你眼目清亮、神清气爽,让你充实,让你宁静,让你幸福。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
就拿音乐来说吧,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后进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师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遭到失败时,当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当学生产生什么事都来做的想法时,当学生学会认识简谱时;当学生争先恐后的劳动时;当学生有一次作业得“优”时,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师的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行为。你可以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 ”。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带着郭老师的预告,我走进了小雅的故事,心中掀起了千层浪,既有感动,有感慨,亦有沉思,更有一丝冲动。
故事初展,小雅因名字和口吃的毛病,总会遭到同学的嘲笑,她的性格随之变得内向孤僻。是刘老师的鼓励和关爱、音乐的感染,给了小雅心灵重生的机会。如若没有刘老师的引导,没有音乐的陪伴,小雅的童年,甚至往后的人生,都将是灰暗无光的啊。音乐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带给我们正能量,带给我们欢笑,能够抚平我们内心的伤口。刘老师给小雅带来莫大的帮助,她是那么的善良朴素,带着一份热情和爱心投入教学和关爱孩子的成长。更值得敬佩的是,刘老师要教小雅唱歌,不知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啊。她必须勇敢地面对和跨越自己心中那道坎,面对那段令她难受的回忆。老师的言传身教,在时间的长河里,无疑会默默地给学生带来影响。
还记得高三刚到培训班的时候,第一节钢琴课就被那里的老师打击了,原本觉得自己还可以的,却被说得体无完肤,当回到深圳上专业小课时,我哽咽地告诉康老师,那里的.老师说我不行,还差很远!虽然康老师平时都很和蔼,不会轻易动怒,但是那天,她生气了。她愤愤地说,她才上了一节课,就否定了你,她了解你多少!你跟着我都两年多了,我更清楚你能够到达一个怎样的高度。现在肯定是还有要完善的地方,但是你并没有不行啊,至少我敢肯定你比培训班的大部分人好,你可以回去听听她们的作品,这样你就知道她们比你差得还远!她缓了缓,接着说,不是别人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你有缺点,但你有你自己的优势呀,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做好你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在那段迷茫的日子里,是康老师鼓励着我,关心着我,才使我从沮丧中走出来,重塑信心。直到现在,那段话语还不时在我脑海里出现,每当我无法找到方向,迷失自我的时候,想想康老师的鼓励,我的心就能慢慢地舒坦。老师的影响是强大的,有时一席话便能使我们醒悟,在如今充满功利的社会中,愿更多的老师,用一颗真诚热情的心去关爱自己学生,指引学生前进。
当小雅毅然放弃保研机会,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乡村,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小雅背后的原因。小雅默默地留在刘老师身边,为刘老师创造奇迹,给乡村孩子带来音乐,让孩子接触到音乐的美,带给孩子欢乐。小雅离不开孩子,孩子也离不开她,她用她的行动感染着每一位孩子,教给他们真善美,让他们的童年充满幸福。小雅带着她的感恩之心,真诚之心,满腔的热情投入了乡村音乐教育,她不求回报,把根深深地扎在乡村里,无私地奉献着。我觉得,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效仿小雅,走进乡村,但是我们选择了教育,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定位,竭尽所能,切实地服务学生。我的高中老师范老师,她不仅教给我知识,还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引导者。她能够敏锐的发现我们的心理波动,察觉到我们的异常,但她不会高高在上,她愿意聆听,愿意亲近我们,她抛开一切的因素,给予我最中肯的意见,鼓励和帮助我一路向前,我们更像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从她的身上,找到了我的奋斗目标,我不仅要教予别人知识,还要教予别人做人待事,做一个全面的引导者。
故事的结尾虽留下了一丝遗憾,但是小雅仍是幸福的,她有一群纯洁、质朴的孩子惦记着,有大江深爱着她,有她喜欢的事业陪伴着她……小雅的故事,感动着我们,传递给我们正能量,无论是刘老师,小雅,还是教授,都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要如何定位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要怀揣着一颗充满爱心、真心和热情,尽力做好,让孩子们获得快乐和美的滋养。
来到太平寺小学已经三个多月了,忙忙碌碌之中,一种缺憾总在心头缠绕,几次学校安排的教师研讨课,都因为各种事物性工作耽误了。今天(11月28日)上午,终于能坐在教室后面,静静地听课,而且一听就是两节,一节数学,一节音乐。两位老师的课,从随堂听课的角度来看应该都还不错,但是存在的不足很明显,进一步改进的空间都很大。如果每节课都有这样的表现,青年老师们会进步很快的。其实。认真的态度,加上开动脑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从这两节课中我感觉我校的.老师们有这样的基础!
音乐课上的是《小乌鸦爱妈妈》,面对三年级的学生,这首歌曲思想教育大于艺术审美教育。音乐课的高级境界,是在艺术的感染中不知不觉地心灵得到感动,得到震撼,否则音乐课就城了《思想品德》课了。(这是我对音乐课教材选曲的一点感受)
音乐课不同与其它学科在于音乐源自人的天性,课堂上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潜在的音乐流淌出来。但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老师用心思考和尝试之处。练声、视唱是音乐的基本,没有充分的'练声,嗓子没有打开,我们就不能尽情地歌唱,就不能唱得优美动听。没有系统的视唱,我们的音乐课就只能仅仅停留在听觉上。音阶是走进音乐殿堂的台阶,不通过这个台阶,学生就只能徘徊在音乐殿堂之外。(这是我对音乐课教学内容的一点感受)
律动,是表达音乐、表达内心感受的形式。音乐课需要师生都动起来,随着音乐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很容易进入老师营造的情景之中,更容易被音乐所感染。一节音乐课,学习一首歌曲,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小型的音乐剧表演。当然,在律动的过程中,音乐或者唱歌是主题,不能把音乐课变成舞蹈课,也不能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唱歌课。(这是我对音乐课活动的一点感受)
又一次阅读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音乐》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能指导我们进行教改实践,对大家以后的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阅读,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联想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一下子豁然开朗,明白了许多。例如教师在教具与学具的开发上,如果能够采取多种形式或是就地借材,可以使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毫无疑问,我们自己的专业就是“音乐”和“教育”两个方面合在一起的专业。自己爱音乐,用心感悟音乐,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也热爱音乐,乐于领悟音乐。同时,最能代表你水平的专长你千万不要放弃,学生对你一辈子的尊重或者将来具备某种音乐特长,也许恰恰是因为看过了你哪一次的演奏或演唱。对于教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教育经验的积累,会使你逐步教好你的学生。
做一名不断进取的教师,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许多人这么惊呼。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都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音乐教师对于最新音乐的动态、最新媒体设备的使用、对学生喜欢什么都应该随时关注,关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方面的`东西我们甚至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所以,我们不能放松自己各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课堂之上,要求师生及时评价,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本书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优秀的音乐教师要敢于创新,通过对音乐的感悟及教学经验的积累,培养即兴教学的能力。同时,结合自己的专长,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发挥各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如今,我们看到新课程带来的变化,看到了音乐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我要更加努力,用更大的创造性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为音乐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