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20xx年9月18日,我有幸参加由教研室主办的“综合与实践课型观摩课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杨守敬小学苏芙蓉老师的《搭配的学问》数学优质课,听了专家的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苏芙蓉老师的《搭配的学问》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搭配衣服”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搭配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苏老师利用菜的搭配活动,引导学生去找搭配的方法与规律,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苏老师在《搭配的学问》一课,学习衣服搭配的问题时,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搭配、组合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够感知物体的体积。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苏老师的《搭配的学问》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搭配衣服等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兴趣是人们追求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就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学者如何在教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怎样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呢?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激发学生在数学课中的听课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要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首先应从谈话语言入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语言去打动学生;其次,应该设计悬念导入,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最后,可以运用提问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出示图片进行谈话:元旦快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面,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提问:
(1)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盒12支,3盒大约有多少支彩笔?
(2)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支数,该怎么办呢?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支彩笔?真正做到“启”而能“发”,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人的兴趣是在学习和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所以,要想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课堂中来,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提问题、做游戏、实际操作等形式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浓厚的听课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地学会新知识,让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体、直观、形象是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而数学思维本来是抽象的,为使学生的认识特点与数学学科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内容对学生形成表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听课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利用课件中声音、动画把圆分成16等份,然后,把圆变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一目了然,不需教师说教,学生对公式掌握得也牢固。
(一)注重语音变化
1、注重音量高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音量大小,是教师驾驭学生听课兴趣的关键。在教学时遇到重要的地方,教师声音要大一点,加强语气,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问时,教师的声音要温柔一点、和蔼一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免让学生感到紧张,打乱学生的思维。
2、注重语速变化。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知道抑扬顿挫的语速学生都喜欢听,因为小学生不是成年人,教师在讲课时语速不宜过快,如果教师讲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小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灾难,教师讲的再多,学生听课的效果甚少。因此,教师的语速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让学生的听课兴趣永不感到疲劳。
(二)注重体态语言
1、手势语。手势是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常用工具,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所以说教师的举手投足非常重要。
2、神态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除了恰当运用手势教学外,教师的神态表情也特别重要,尤其是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一个眼神往往比语言、动作更有说服力,更能激起师生之间的共鸣。
(三)注重板书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教师对一堂课的归纳总结,更是一份浓缩了的教案。一个好的板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本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也是帮助学生清晰掌握所学知识的一座桥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板书内容,让板书一目了然。这样有助于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猜想、推理与交流,引起学生的再思考。因此,教师板书切不可信笔涂鸦,不着边际。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较为常见、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能把一些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技能和知识的学生把技能和知识教给其他小组成员,作为讲解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理解。而那些倾听的学生没有了师生间的胆怯、拘束,也会自觉地加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及时反馈评价是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行为表现的总结,能促进学生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适时表扬、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绩与进步,更加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同时通过反馈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为学生今后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问题、不断提高学习技能和方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有效的动力,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乐学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月19日我在进修学校聆听了两节数学课,听课后感觉受益匪浅,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
第一节课是的师大附中赵老师的《数学广角》,赵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引导到位,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第二节课是省二实验的 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张老师语言流畅,干脆利落,问题的指向性强,课堂教学灵活,让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两位老师的教学让我学到了很多,对我以后的教学帮助很大,我的课堂教学需要改善的还很多。
首先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次,加强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既能做到简洁干脆,又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总之,此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20xx年5月18日,我有幸去迁安听了“20xx年唐山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课,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做一个肤浅的汇报。
在这一天里,观摩了来自开平的《认识方向》、《三角形的内角和》、乐亭的《长方体的体积》、丰润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迁安的《面积的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6节小学数学优质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就《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三位教师采用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迁安二小的赵宏图老师上那节《三角形的内角和》,赵老师在课件里呈现动画画面,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中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赵老师从动画人物的争执来激发兴趣,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新知,最后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赵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耐心指导,另外添加了自己独特的探索方法。从而活跃课堂也加深记忆。赵老师还在习题呈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分为轻松搞定型、动脑思考型、生活实践型。这样的设计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赵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我们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特别是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得我学习。
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去好好学习的地方,并应借此,在不断在模仿与摸索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20xx年3月12日,星期四,我们到塔城市五校观摩了严聪颖,吴建红和戴姣华三位老师的3节小学数学“以生为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展示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就此,谈一谈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体会。
在这3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严聪颖老师讲的数学广角—搭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有几种方法,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找出了五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并会用简单的符合或数字代替,一目了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这3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生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如:你有想说的吗?把你找到的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可以吗?……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玩”,愉快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主要学习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达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效果。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主要学习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效果。
又如戴姣华老师讲的“百分数的认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感悟、使学生实现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飞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的价值,数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5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xx小学举行的“xx省第十届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我有幸听了14节数学课,其中包括特级教师xx上的《确定位置》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师的公开课,受益颇深。
首先,我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喜欢数学,乐意学习数学,就能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态度。这样对他们学习数学有极大的帮助。在这些课堂上,有些教师注重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有些教师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媒体,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我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应该面对每一个学生,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新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运用合作、交流、探究等民主性更强一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民主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尝试、探索,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第三,我感受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走到他们身边,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膀,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给予鼓励,让他们增添勇气,增强信心,增添力量。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都应该给予恰当的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感受到教师的素质对新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观念、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总之,这次听课使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听了徐老师的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徐老师教态和蔼,语言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很乐学。
本节课徐老师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导入:昨晚上的数学作业得A的15人,得A+的10人,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接受。然后让学生将这两个等级的人数做一个比较,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又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提炼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徐老师特别注重知识的自主建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考虑到这些内容的难度不大,学生能够通过看书自学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徐老师大胆放手,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学的机会。在教学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时采用自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20xx年3月25―26日,广东省第十一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东莞市东华中学体育馆举行。在这短短一天半的时间,我有幸听了11位老师优质数学课,这11节优质课主要涉及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各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平、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以及个人风格都让我收获很多。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和收获。
以前的优质课比赛都愿意重新创造教材,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教材中的主题图、准备题、例题以及练习题,都来自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严格的层层论证和审批才通过进渗入渗出教材的,具有普遍和推广性。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础上,再作创新。这次听到的11节比赛课,如东莞市的蔡文煊老师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肇庆市的麦建华老师的《小数加减法》、等,老师们在引出课题时虽各有不同,但在引入新知学习时,基本上都是用了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的设计都是先完成教材的练习题再做其它的练习。他们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既然这几位优秀老师都这样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开教材,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数学课程标注》把“两基”的目标要求变成了“四基”目的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尊重学生的观点意见,老师只是以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走进课堂,深入学生,更多的看到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老师和与学生在平等对话的学生。课堂都是和谐的,民主的,开放的,学生该说的给学生说了,学生该动手做的让学生动手做了,学生该提问的老师创设了给学生提问的情境……如深圳市的唐登超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老师让学生通过“拆”―“拼”长方体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发现长方体的特点,获取学习经验;又如江门市的周燕执教的《认识图形》中,在与学生赛牌的过程中体会感悟统筹优化的数学思想。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基本都设有小组合作学习或同桌两人讨论交流的活动。在课堂上,他们都能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间互相讨论,需要动手操作的就要求小组合作动手探究,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课堂上教师抛出的问题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数学课程标注》中提到“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这次课堂教学比赛中,老师们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有老师的评价,而且老师不仅有语言评价还有动作评价,有生之间的评价,有学生之间的评价,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梅州市刘静娴老师上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她主要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她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补充一句“同学们,你们同意我的说法吗?”,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的分享每一位同伴的学习成果。而刘老师一句“课堂因有你而精彩”“课堂因有你的思考、交流、分享而精彩”结束这一课的学习。这句话之今还留住我的脑海里,我们也应该用这样的角度去欣赏我们的学生,看待我们的数学课堂。
正因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有这么多优秀的教师引领着,我们才有这么精彩的数学课堂。而每位老师的精彩都源于他们自身有着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在课堂上展现了如此自如,让我知道要想提高课效,必须先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在的教学。
三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学会第七届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大会”。会议内容主要是湖北省各地区选拔的教师优质课竞赛。3月20日,我只听了四节课。印象最深的是黄石铁山三小方儒广老师讲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统计》一课。方老师这节课通过创设一个“动物踢球比赛”情境,让学生当裁判,尝试记录数据。从中学习统计图、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认为整个设计比较好,一是设计的“小动物踢球比赛”的情景导入很适合一年级的学生;二是课中设计了一个学生比赛夹球,完成统计图表。学生既体验了紧张的比赛,又学习了统计的知识,真是玩中学,很轻松;三是本节课最出彩的地方,老师告诉学生本节课的知识学完了,请同学们看动画片,同学们乐不可支,但只有三部动画片供大家选择,,在同学们选择的同时,又运用了统计的知识,这个设计真是巧妙,对整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回味。讲这节课的方老师教学语言也很有激情,善于把握和调动整个课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注意力集中,学得轻松而快乐,整节课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月21日上午,我先是听了两场专家报告,后来又听了武汉东西湖区吴家山一小特级教师朱小丽的一节五下的数学课——《分数的意义》,碰巧我也教五年级数学,周四刚上的这个内容,所以这个内容我非常熟悉,更能感悟特级教师的风采。这也是我第一次现场聆听特级教师上课,以前总是听同事们说特级教师上课怎么好,怎么好,今天如愿以偿。整节课没有很精彩的设计,也没有很精美的课件,只是按书上的内容讲,但老师教学节奏紧凑、语言准确精炼,重难点很突出,学生学习效果也非常好。数学课的原汁原味,让人细品,韵味无穷。我觉得很适合平常的教学。不像赛课,或多或少都有表演的性质。一节这样的大型赛课,反复修改演练,至少不下十几次,课件要求多么精美,设计也要求有新意,能创新。虽然赛课有许多学习借鉴之处,但能运用推广吗?平时,数学老师上两个班的数学课,课多,作业批改也多,哪有时间对一节课反复研究,根本就没这个时间,连备课都是晚上在家里备。而且这样的表演课可害苦了执教老师,每天一心二用,甚至没心思正常上课,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在家里还要反复研究课,上了改,改了上,教案都不知要写多少遍详案,晚上熬夜到一两点正常,真是劳命伤财,老师的压力还要背负至少一个月。请问这种赛课难道不是表演吗?能推广到平常几乎不能用课件的常规课吗?
我希望不在基层上课的领导们,不要给我们够忙够累的一线老师再加负,让我们安心教书,有点时间学习,搞点研究。我想这是每位老师的心声,赛课应搞点实用方案。
11月11日,我到xx实小参加了“xx市小学数学教学评优活动”,听了三位老师精心准备的数学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就这三节课谈一谈我的体会。
第一节是周老师执教的《温度》。周老师很善于运用富含哲理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疑难铺路搭桥。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和规律的探求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展开,认识逐步深化。如:零上和零下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它们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要是去掉它们,会产生什么变化?”
第二节是张老师执教的《时间与数学》。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很注重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信心和勇气。如,当遇到学生不大敢大声回答提问时,她走到那位学生的身边轻轻对他说:“不要紧,你可以轻轻地将答案告诉老师。”对于回答不够完美的学生,张老师则把答案稍加修正,并充分肯定学生思维劳动的成果:“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再补充补充吧!”
第三节是洪老师执教的《比赛场次》。洪老师很善于运用各种评价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这对于整堂课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如: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张老师评价说:“老师发现你的思维很独特,思路也非常清晰”“坐着的同学也很善于倾听”等。
总之,本次小学中青年数学评优课,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感触最深的就是觉得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使数学课堂更精彩,更具有艺术性。
20xx年10月13日我有幸去泰安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只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本次听课活动带给我的感受。
1、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2、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各课都展示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老师把数学
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4、对认识《新课标》的感受。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对《新课标》的新思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我们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收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有幸听了两位优秀教师许老师、陈老师的两节课,受益颇深。
第一节“比的意义”许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老师的年龄着手,让学生自己提出和两位老师年龄有关的问题,从而非常自然的引出两个数之间除了差和倍数之外的又一种关系“比”,这一选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中,许老师第二部分“自学提纲”的设计让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以发挥。概念课是枯燥的零碎的,然而她放手给学生,学生却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他们自学,自我总结,并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比”“除法”“分数”三者联系与区别的对比表格,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陈老师的数“学广角--搭配(一)”也结合了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低年级的动画PPT。因为低年级孩子小,陈老师步步细心引导,授课内容条理清晰,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任老师的“四边形”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了四边形的特征,而后一系列的判断,包括“隐藏--猜想”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了四边形特征.最后通过比较提出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四边形。整堂课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学生对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
听了二位优秀老师的课,我只能说: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加油吧姑娘!
20xx年xx月xx日在xx镇中心小学我们观摩了小学数学3节优质课,听课后感觉受益匪浅,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很多。第一节课是xx市第一实验学校的xx老师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xx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引导到位,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第二节课是xx小学的xx老师的《认识比例》,xx老师语言流畅,干脆利落,问题的指向性强,课堂教学灵活,让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第三节课是xx小学的xx老师的《认识小数》,xx老师教法灵活,把小数的认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位老师的教学让我学到了很多,对我以后的教学帮助很大,我的课堂教学需要改善的还很多。
首先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次,加强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既能做到简洁干脆,又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总之,此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在这当中包含了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提升、研究成果汇报等诸多因素,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小学阶段,不少学校实行循环教学,如果是大循环(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就能较好地促进教师熟悉整套教材知识发生发展的历程,上课就能把握住轻重缓急,听课就能听出目标是否落实,教学的关键是否抓住。可相当一部分学校实行的是小循环(一到三年级、四到六年级循环),导致许多教师只对自己所教学段的数学知识很熟悉,了解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数学思考方式,对其他学段的内容则不太了解甚至不关心,只满足于会解答而不一定洞察其所以然,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抓不住重点。笔者所在学校有一些工作近十年的年轻教师由于长期教低年级,他们拿着听课笔记走进高年级课堂,即使是听课时翻阅了教材也不能把课完全听懂,评课时无话可说。同样,也有不少高年级教师对低年级的课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于是教师们只愿听本学段的课。出现这种现象有学校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比如学校需要部分表演力、亲和力特别强的教师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工作,但这样对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和平时的教学工作是非常不利的,不能从宏观层面上把握教学,会对学生的认知起点或后续学习的拓展延伸把握不当。
为此,我们设计了“前瞻式”听课活动,军事上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同样在听课活动之前听课者要做好充分准备。
所谓“前瞻式”听课活动,就是在听课前充分熟悉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住本节课知识的发展历程,初步明确教学目标,对运用怎样的教学方式能使教学更有效产生一定的思考和教学期待,然后走进课堂去听课,才能听得懂,有所思,有所得,起到听课活动应有的效果。
“前瞻式”听课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有备而来,要对听课的内容做好认知和教法上的心理准备。以往听课教师走进课堂才知道具体的教学内容,听的时候往往抓不住侧重点,也不能有条理地做好记录。“前瞻式”听课则是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听得将会更认真,思考得也会更深入。
1、第一阶段:熟悉教材
在听课活动的前一周,教研组长告之每位数学老师听课的内容,具体到第几册的哪几页,解决哪几道习题。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求教师自主钻研,教师根据听课内容自己去找教材,自行阅读,要求教师逐字阅读并且多读几遍,初步读懂教材,把握教材的层次关系。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参考书或网上的教材分析资料更好地认识教材,教研组长或上课教师也可以提供相关资料供听课教师阅读。
2、第二阶段:精通教材
(1)梳理教材。在全体教师自学的基础上,由上课教师在上课前一周的业务学习上向全体教师分析教材,着重分析清楚新授部分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由于新教材的编排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相关知识分散在各个年级进行学习,有必要分析清楚本节课的知识在以前的教材中如何呈现,如何引领学生探索,学生已经习得哪些方法?以后将要继续学习的知识又是如何呈现的?这里也可以请已经教过前后知识点的老师结合教学实践说一说。
(2)交流提升。每位教师根据自学所得参与到教材分析的讨论中来,这阶段的交流要细到新授环节的编排意图如何去实现,每道练习题训练的侧重点,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去矫正。这样帮助上课教师不断完善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既有助于上课教师更恰当地设计教学预案,也有助于没教过这节课的老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在听课时能听懂,能辨别教法的优劣。即使没有时间组织集中交流,仅凭听课教师的自主钻研也能使听课者不至于像“门外汉”一样对听课内容一无所知。
(3)比赛促进。为了促进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养成钻研教材的意识,我们还积极举行了一些活动。如教材分析比赛、说课比赛……促使广大教师不仅关注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材,更要以广阔的视野和高度的责任感关注其他学段的教材,这样的教学才有根基。
3、第三阶段:精确记录
听课是评课的前提与基础。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着重点应放在体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避免记成“流水账”。听课记录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导入→新知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
(2)关注重点突出难点。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
(3)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
(4)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整体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前瞻式”听课活动,强调的是听课教师课前钻研教材,对所要听的课的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预案展开充分的学习和思考,这样去听课才会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长期开展教材分析,能最大限度地熟悉小学阶段各年级教材,提高研究意识和教材分析能力,增强职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加速教师专业发展。
2、帮助执教者不断修正教学预案
“前瞻式”听课活动,强调的是人人参与到课的研究中,使教师的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兵作战变为团队合作。通过个人钻研、合作研讨,每个人都将自己对课的认识提出来交流、辩论,可以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研究得更准确、更深入,优质的教学设想也会在讨论中显现,促进课的设计更优化。听课者在课前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思考,他在听课时将会更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评课时会剖析得更深刻,从而促进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当然,实施“前瞻式”听课活动需要用价值来引领,要让广大教师看到这种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要能克服消极懈怠的思想而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其中,要能守得住自主钻研教材时的那种孤独;还需要用宽松、愉悦的环境来吸引人,教研课不宜安排得过于密集,以留给教师们思考的时间,在交流时创设沙龙式的活动氛围,既安排专人引领更要鼓励教师们想到什么说什么,每个人的发言都有可能成为教学设计的精彩之处。对于在教材分析研讨中、各种比赛中表现比较突出的,进步比较大的教师学校要给予激励,制定标准评选教材分析星级教师。
五一前,我参加了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三天听了将近二十节课,感受颇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听课体会。
首先,参赛的优质课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整体设计都很好。无论是课件的制作、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的点拨、启发,还是小组的合作,都遵循着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从导入开始就紧紧围绕这节课要进行的话题,对旧知识的复习环节也设计得自然,把新旧知识在这一部分连接起来,设置了很好的梯度,学生很容易自己就可以尝试新知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给学生一个阶梯,阶梯设好以后,为后面学生的自主学习扫除了障碍,学生自主合作就很容易。这是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好的一点。例如:本次大赛的王小玉老师,她讲的《包装的学问》一课也采取多媒体教学,首先出示几个图象让学生看图找信息,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先让学生估算,再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学生上台扮演。整个环节衔接得很好。我听完这节课的体会是: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很多资料,并且在课堂上,能够灵活运用现有的课件资源,采用板书课件互相变换,既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作用,又节省了时间,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者思维缜密,对知识系统可谓了然了胸,因此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条理清晰,教学内容知识点不论从纵向看还是从横向看都考虑得相当周全、细致,处处体现了新课程所创导的基本理念思想。
其次,这些课堂的拓展部分都关注了所有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只把学生当成容器,把自己的教案
全都倾倒在容器内,而不让学生有任何其他的想法,以免节外生枝,其实这就是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关怀,只会让我们的课堂毫无生意。新课程提倡对话,师与生对话、生与生对话、生与读本对话,这样课堂就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老师和学生都可能在课堂上创造出奇迹,唤醒潜能。
第三,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王珍老师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她的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另外,还有好几位老师都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第四,几乎所有课堂上,学生们的发言声一个个都情绪激昂、踊跃、洪亮,听课的老师们都不禁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也颇为感到神奇。它彻底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概念、法则、定理、公式,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这次听课活动中,在一线教师这里充分体现了课改工作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例如:张广萍老师的《小数加减法》一课,张老师整节课都是让学生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形势来学习新知识。首先问学生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郎》?再让学生讲故事,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列出式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收益,使我们更加体会到学校教育要真正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通过听这些教学能手的课我也发现了与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以后再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因此,应精心设计每一节数学课,尤其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2.教学过程要精致
在讲课时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要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要恰到好处、板书也应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要得当,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总得来说,通过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听课是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会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努力学习其他老师身上的优点,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