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李老师说的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作为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保持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这样才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你的爱。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给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很多,但这里我要说的是爱和平等是我今后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
李老师说:“爱学生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童心才能滋润童心。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们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学生,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会很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来分享快乐与烦恼,学生就会视你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因为学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感动的。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个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他们就会向优秀的方向发展。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在书中我看到:一个孩子走进办公室向李老师借杯子时,李老师只是告诉孩子杯子的位置,让孩子自己去拿。这我来说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心里可能还会想,能借给学生就不错了,还有什么可说道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让李老师反省了师生之间的所谓的平等。当我们向孩子借笔的时候,哪个孩子不是双手擎上呢?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却从没想过这凭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把孩子置于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位置。那么我们所谓的“师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号吗?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我又一次的扪心自问:你是怎么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吗?我的回答是:以前没有做到,以后一定做到。
“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班主任工作的观念核心是: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管理,是为了教育。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老师是不是真心为他好,时间久了,他看得清清楚楚。学生的学问要想好,根本问题还是做人的问题,人做好了,可以说学习也会好了。
通过读《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到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中氛围。合理运用,会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感染每一个学生。因为爱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就要爱一行。
走进书店,在"教育名著"附近停留了片刻,望眼过去,一下子被"做最好的老师"几个字所吸引,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拿下这本书,一看作者李镇西,我想起了这些年教育界流行的一个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能有幸拜读李镇西老师的书,真是欣喜若狂。读完了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对教育的执着,他对学生的热爱让我震撼,我时时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感触特深:"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帮我诠释了"爱学生"的最高境界。在刚毕业的那一年,我承担了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那时的我热情满怀,踌躇满志,对学生也充满了爱心,立志做一名受学生喜欢和家长爱戴的好老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当初的热情减少了很多,而且还抱怨这,抱怨那,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怨天尤人,这种心情有时也影响自己的教学。李老师是这样想的"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可是,每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李老师又提供了方法: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一直以来我也坚信自己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中的"爱心"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书中他谈到"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这几年我一直比较困扰犹豫,对那些调皮捣蛋生到底要不要惩罚?如今我明白了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把握的"度"的问题了。因为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做最好的老师。坦然地说,在我们学校我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我可以努力更好,使得自己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迈进。
利用平时空暇的时间,我不间断地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完后,感触很多。真实的感受是要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教师,爱孩子就应该尊重每一位孩子学习的不同方式、能力和感受。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这些话听得多,看得多,而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过,只要你发言,没有对和错,只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因此在我的课堂,每个学生的起点都一样,都是平等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不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
还有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曾经有个学生上课总是不太专心,后来有一次稍微表现得较好时,我立即表扬了她,还请他当老师的小帮手,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从此她的成绩就大变样了。
并且最好的教师要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爱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实践中的许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
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在课堂中,我不仅自己做到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思路总给予正面评价,还要求学生不轻易取笑别人,评价别人时先说优点。每次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如意时,我总是将学生单独留下来,先问清楚原因,再和她交流应该怎么做,因此有学生给我写到:您虽然很温柔,不像有些老师很严厉,但同学都很听您的。看着这些话,我很欣慰,也很幸福。
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感慨较多,对爱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我不接受甚至反对‘爱心教育’的提法,就是不希望人们把爱心当成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技巧。教育的爱,这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她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得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侵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这段话使我醍醐灌顶。 我,就非常典型,将爱只是当成了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技巧。我对孩子的爱,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只是为了“抓”住孩子的心,只是让孩子接纳我这个教师。我对孩子的爱,是有目的的,是缺乏“真诚”的。难怪孩子们并不完全接纳我,也并不主动靠近我,因为他们有一双火眼金睛,因为他们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他们能准确判断教师对他们的真实感情。
爱心教育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强调的是爱的真诚度、爱的透明度、爱的纯洁度。只有这样没有任何条件的爱,没有任何理由的爱,才能开创教育的新天地。正如作者说言:“但这种感情,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也只有付出朋友般真诚的感情,我们才能我心换他心,我们才能真诚换真诚。
有了爱,并不等于就有了教育,就能收获教育的硕果。爱心教育并不是随意迁就学生,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我认为,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孩子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为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这也让我想到了所谓的“合理惩罚”,惩罚并非体罚学生,侮辱学生,打骂学生,而是合理的有效的手段。爱的内涵是丰富的,有生活的无微不至地关照外,有心灵上洞察秋毫地关注,更有在纪律方面的严格要求,这才是真爱。
因为关系的平等,孩子才会和我们进行心心相印地交流。作者倡导教师和学生真正的平等,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学生找教师借水杯,教师让学生自己拿,但是老师找学生借笔,学生去必恭必敬地递到了老师手中。透过这个小小事件,作者意识到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不平等。其实这样的小事,我们每个教师都曾遇到过。但是,我们从未想过师生之间是否平等,或者根植在我们教师内心深处的观点是,教师和学生不能平等。作者说“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不仅仅是由教师的‘师德’决定,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孕含的必然要求。”是啊,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的配合,需要和孩子双向互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培养孩子的平等观念,更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平等中培养孩子的平等观念。正如作者所说“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教学的两个主要角色就是老师和学生。可以说师生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要怎样与学生和谐相处呢?
李老师告诫我们,要想和学生相处,我们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他们,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老师都有生气的时候,李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呢?他在以前对学生也生过气、发过火,但最终李老师都以巧妙的办法处理了此事,并且让学生心服口服。现在细想自己的以前,自己也有过发火冲动的时候,但发过火去,就不了了之了。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在上学,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过程中,发现孩子做错事并非是故意的,而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去做的。女儿偶尔一次去同学家玩耍,而没有事先电话告诉我,以致于全家非常着急、生气,我们到孩子所有可能去的地方寻找都没有找到,结果她自己回来了,回家后她讲了自己的理由,她是因为贪玩给忘了。你能说她是故意的吗?想想我们的学生,他们很多时候也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才发生的错误,我们能单纯地批评他们而不问缘由吗?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大人有时候都犯错误,何况是那么小的不懂事的孩子,孩子不就是孩子吗,在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教师及时地去帮助他们,交给他们正确的方法,他们才会改正。他们需要在不断的犯错误中学会明辨是非,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及时恰当地表扬孩子们,让他们在充满阳光的环境中,茁壮的成长。这是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思想。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关切的眼神或一个微笑就能给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是他们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不放,只要相信我们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当学生喜欢你的时候,他很自然的也就会喜欢你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想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每天处在一种批评学生的状态,学生肯定受不了,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学生跟你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他还能学好吗?他还能服你的管理吗?可想而知,你的教育管理会越来越难。所以我们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随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去表扬他们,让他们在阳光的沐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阅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深深认识到:对于教师,要做到有“爱心”的确不容易。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把自己的爱很自然地贯穿在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总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少一些冲动,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烦躁,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很出色,我们的教学生活将会更加愉快。
闲暇之时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无数次地被他的深邃,他的执着,他的激情所打动,更感觉到自己似乎又找到了那久违了的冲动,从今天起,我要做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校长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没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很多时候,是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结果是浑浑噩噩度日,丧失了做为一个人应有的情趣与活力,更谈不上去超越自我,并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我是一个急性子,尤其刚做教师的时候,面对学生的错误,常常气得火冒三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场“暴风骤雨”式地批评,直到犯错的学生泪流满面。但是我知道这种教育方法对学生来说只有几分钟热度,是个短期效应,起不到治本的效果,况且生气对自己的身体、心理都会有很大的伤害。通过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明白了“做最好的老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长期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溶入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体贴的话语,无形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当读到李镇西老师“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本书时,我很震撼。正像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作为一个任课教师,我努力提高上课的基本功和自身的专业素养,合理设计课堂结构但有时教学实绩并不是非常突出,问题到底出在那里呢?百思不得其解。当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一书,听过那个不走运的农民奥麦尔柯爷爷的故事后,我知道了我忽略了种子与耕地的关系。不处理好种子与耕地的关系,你讲得再精彩,也是孤芳自赏。因此,我们在精心备好课的基础上,应该花大力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地耕松、耕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使每一个学生把追求智力充实的、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当做自己最重要的理想,使每一个学生在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读过这本好书,我想到了高尔基的那句名言: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的平凡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其实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知道的何止这些,应该知道并应该做到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瞄准一个目标,带着一颗爱心,敞开博大的胸怀,在书海里遨游,在教海里探索,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带着我们的学生,一起渡到人生的彼岸。
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固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他说:“天天都不是最好,甚至天天都有遗憾,但天天都这样反思,琢磨,甚至把这一天的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回想一下,坚持不懈,我便能不断地接近‘最好的教师’了吧。”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没用的,而且有段时间我很后悔当教师。
但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天天多读些书,多反思自己,我想我天天都会有点进步,天天都做得更好一点的,天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的,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往做我做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并且,我渐渐爱上这个职业了。对于自己的学生,实在更多的还是爱。
李镇西老师说,实在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是什么意思呢,不大明白,看后明白了。实在,有很多时候,我是犯过类似的毛病的,事实上,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或性子急的教师轻易犯这样的毛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轻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或矛盾!记得有一次我在课上提问,提问的卢某时,他没答上来,我一下字就火了,说了一些很严厉的话,声音很大,这学生很要面子,就这样以后上我的课,卢某就睡觉。
现在提起来我都后悔。后来学生告诉我,老师,实在,我们自己也不想答不上来啊,只是有时不小心出了错。就是由于我容许学生答不上来出错,结果却失往了在学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看待孩子的行为,对他们做出的一些“小事”不以为然,甚至是不屑一顾。
比一比李老师,我觉得自己的差距还是太大,我的这种师爱并生心目中的信赖和威严。换句话说,老师的尊严就在你的大发脾气中丧失了。李老师又提到: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你,天天生活在一个布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兴奋呢?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
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假如有了母亲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题目,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专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最近读了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做最好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是一样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那每天就都会有新的快乐。
对于个别班级美术课堂上一些学生比较顽皮,常在课堂上捣乱,我采用了李老师这本《做最好的老师》介绍的方法是:多想学生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学生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
李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我一直都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我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是的,只有和学生们零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到学生们的可爱之处,才能更多地用文字记录下和学生们的点点滴滴,才能体现老师的真正价值!
对于老师,教学经验来自于与学生们零距离的交流与接触,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论。试着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你会觉得教学原来是如此精彩!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最后,我还是要把李老师的一段话献给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最吸引我,让我看得最入迷的是《走出教育误区》这一章,读着任安妮、王红川、陶奇、曹辛的故事,我的心也一次次地被揪紧,这一件件“小事”让我明白,教育无“小事”,所谓的“小事”,只是站在我们成人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大的事”!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更小,心灵更脆弱,对老师也更信任、更有依赖感。在他们的心中,老师更是神圣无比的,不允许有丝毫玷污的。教育,需要我们常常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所谓的“理解儿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儿童的心去理解儿童的心。
XX对“优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思想改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让“优生”更优和引导“后进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以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让我深深折服。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XX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今年寒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再次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真是感触颇多啊。
这本书记载了XX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工作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展示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样一个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XX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努力做一个最好的老师。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以后,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子非常优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有好的象他学习,做一位优秀的老师。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从李镇西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李镇西老师认为,这正是自己的职责。
其次,使我强烈感受的是李镇西同志对学生的一腔爱心。这是所有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写下那么多手记、札记,为进一步探索教育的规律积累那么多原始的宝贵的资料。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可能是他的这本手记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说法来贬低教师。其实,要做孩子们认可的“王”,真是谈何容易!
读李镇西老师的文章,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
在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的过程中,我的收获很多。我深深的了解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读着书,让我不禁为他对学生的热爱而震撼!为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而赞叹!为他的独特人格魅力而折服!
通过读书,我感受到了《做最好的老师》对教育工作的无比赤诚,要对学生的无比热爱,我也希望自己能以这样的一颗教育者的心,用这种爱心成就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媒体不断地报道出某些教师的恶劣行径,社会也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教师真的不懂法吗?
当惩罚做的不适度,扭曲了人的情感承受能力,就容易转化为体罚。我们讲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惩罚的实质是违背尊重的原则,老师的一句话,一种行为,一种措施,导致学生伤害的案例不在少数,这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教育的惩罚走多远。
教育是教育人的,同时也是人操作的,我们必须用人文的思想看待教育,以教师的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用老师的真爱来补偿教育的缺憾,路就在脚下。我想,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简单粗暴的体罚,那不是教育;不讲方法艺术的惩罚,那也不是教育。
教育需要过程,教育需要心智。当我们看到孩子打架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遵守校规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他是个孩子,你是否想到他们的品格还是可塑的,你是否想到他们的情感也是能感化的,你是否想到变一种方式来处理、来化解。老师累点,苦点,甚至是心酸点不要紧,可千万不要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做一个负责的教师,也要做有耐心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好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总之,我们的今天要比昨天做的好,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 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开学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师》的书之后,我感觉这不愧是一线的老师,其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我想:可能其他职业的人读起这本书会是另一种心情,另一种感受,而作为与李镇西老师同一职业的我却更能体会书中老师对学生的情谊,实实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从不喜欢到要 “做最好的老师”的情感变化,以及自身的不断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另外,书的序言部分也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仅仅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现在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的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态,读后感《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难的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
说到师生之间的感情,开学三周以来,让我深有感受。它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学之初,学校决定每天早上学生不能自行进入教室,须由班主任带领进班。记得第一次出去带他们,学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样,无动于衷,直到我说:一一班同学站队!才有孩子开始向我走来。第二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善,这让我有一些受挫,怎么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亲近感?终于,在两天之后,学生们在见到我,能够自觉站队,而且站队前,还能看到他们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经能够在门口看到他们自觉站成队,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兴奋的表情,他们这时的表现也让我从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我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变得熟悉起来,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配合也变得默契了很 多,我想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所产生的效果。
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
读完这段文字,顿时觉得真的好佩服李镇西老师,更是崇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文字朴实无华,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师,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师。
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后,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感触特深: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教育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寝室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总之,我们应该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