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师家访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访,对我而言,既是一个了解学生生活环境的机会,也是一个与学生家长深入交流的平台。在这次家访中,我走进了学生的家庭,看到了他们平时的生活环境,也听到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关心。
家访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之高,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令人动容。同时,我也发现,许多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环境并不理想,这使我更加明白,学校教育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此次家访,我更加明白了作为教师的责任,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家长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访,作为教师与学生家庭之间的一座桥梁,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近期,我走访了多位学生的家庭,这些家庭背景、环境各不相同,但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关心都是相同的。
家访过程中,我更加了解了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学校的隐藏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在家中表现得更为内向,不太愿意与家长交流,但在学校却表现得十分活跃。这让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他们。
此外,家访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长的期望和困惑。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成绩非常关心,但也担心给予孩子过多的压力;有些家长则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但在如何引导孩子方面还存在困惑。这让我更加明白,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总之,家访让我收获很多,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每一次交流。我相信,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家庭,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成长。
家校联系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寒假里,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我和班主任李老师对班级多名同学进行了家访。此次家访收获颇丰,在家访的过程中有些体会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家访过程中,通过与家长们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有时,会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他。比如,在此次家访中,有个孩子在语文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次数不算太多,在学校里给老师的感觉是文文静静的,性格有点内向,不太爱表现自己。但通过与其家长交流,发现孩子在家的表现与在校大不相同。家长说,在家里,孩子可活泼了,学校里发生什么事都和家长讲,周末兴趣班学的唱歌、舞蹈,一回家就高兴地表演给家长看。这样的反差着实让我们老师有些惊讶,同时,也让我们老师反思:孩子为什么在校不活泼了?是在与同学的对比中自信心不够?还是我们对她的关注度不够,孩子缺少更多的鼓励?全面认识孩子后,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老师能调整对她的教育方式,促使她往更有利的方向成长。
能与家长真正面对面,坐下来聊聊他们孩子的成长,家长们还是很欢迎的。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以及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不仅近距离接触了家长,而且也深深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与重视,了解了家长对孩子们的期望与要求,耐心倾听了家长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和建议,这也有利于我们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整。同时,我们也向家长讲诉孩子在校的一些基本情况,使家长们能全面认识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会对家长提一些建议,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在这“零距离”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和学生家长增进了情感,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建立了家校合作共育关系。
家访时的谈话要讲究艺术性,切不可当着学生的面,一上来就向家长数落孩子的各种不好行为,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有时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也会有心理落差,不易接受老师的建议。这样的家访气氛会比较糟糕,不利于家校共育。因此,我们家访时的语气要亲切,向家长汇报时先挖掘出孩子在学校的点滴进步,表扬表扬,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希望获得家长的配合,使孩子更优秀。家长、老师、学生三方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对话,这样家访的气氛会比较融洽,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家长也能接受老师的建议,配合支持老师工作。
总而言之,良好的家访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能帮助我们老师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近日,我参与了家访活动,深感此行意义重大。家访不仅是对学生家庭的了解,更是教育工作的延伸。
家访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我发现,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期望,这使我更加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同时,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也让我更加理解家长的担忧和期望,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此次家访,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联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中教导学生,更要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家访的意义;而作为一名新教师,更清楚家访的必要性。这次活动犹如及时雨一般,既滋润了孩子和家长,又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俗话说“沟通是架起友谊的桥梁”。家访即是一种沟通,是孩子、家长、教师三者之间面对面的一次坦诚的交流,是架起孩子和教师、家长和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和谐的桥梁。通过家访,既传达了国家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也了解了家长对孩子所给予的厚望以及对国家教育的支持和期望,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自己肩负的职责和重任,为孩子以后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方向灯。
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现将其总结如下: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说这样的话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长和孩子还是非常信任老师的,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能看见一个孩子完全不一样的一面,能更全面的了解他,使教师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比如班上的一个男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让我非常地头疼。通过访问才知道她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跟着奶奶生活,而奶奶对于他的学习也照顾不到。他是一个需要老师更多关爱的孩子,知道这种情况后我就转变了方针,不再对他的种种行为进行严厉的指责,而是耐心的引导,对他也更加的关心。他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业能够按时完成,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有所建树。通过交谈,我知道了很多孩子的优缺点,这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开启了一扇窗。
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而教师又何尝不是呢?所有的孩子都是教师的子女,我们和天下父母有着一样的愿望。在家访中,家长说得最多的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我虽还未为人母,却也深深懂得天下父母心。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匪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或许这就是五年的最终一次家访,所以这次家访的意义就显得尤为珍贵。孩子们好像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的孩子早早地等在了门口,有的孩子悄悄地听着老师与爸妈的交谈,有的竖耳倾听老师的话,不住地点头并表示“我能做到”。
家访确定是有效果的,它可以引起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教育的重视,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为接下去孩子学习的落实打好基础。不管是同学的家里,家长的店里,或是他们的租房里,我们都选择坐下来和家长、孩子面对面,心对心地沟通、沟通。确定孩子的成果,表扬孩子的进步,分析孩子的不足,探讨解决的方法,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息,察看孩子的寒假作业完成状况……
尽管是出于礼仪,家长递来的热开水,却让冬日里的我无比暖和。家长对于学校和班级工作的支持,对于老师劳碌工作与孩子学习的理解和体谅,无不让我觉得来这么一趟真值。
说真的,这次"家访"很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尤其是和孩子们还有家长合影留念,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家长们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同学是如此牵挂和关怀,而且还对他们的孩子寄予这么高的厚望,不管怎么样总有一种欣慰的感觉。特殊是平常我们关注不够的同学,更是让他们觉得暖和,倍感兴奋: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老师还是重视和关怀着自己,聊到动情处孩子们和家长的眼中还泛起了泪花。一些家长说,他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极大的确定和欣赏,并由此谈到学校的管理特别正规,让他们特别放心孩子在校的教育。
这次的家访给我了我深深的触动,每一个让我们操劳的孩子背后或许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作为班主任我们就应走近同学,让同学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社会的爱,对于临时落后需要帮忙的同学,班主任不该一味指责而是要找到孩子落后的缘由,然后对症下药。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次家访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在这一过程中,我详细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学习环境、在家表现等,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
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老师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
家访中,我注意寻找孩子的闪光点。班里有一位调皮的学生,他运动能力强,组织能力也很强,活泼开朗,乐于助人。有一次,班里其他同学病了,他第一个冲向前,扶着同学送到校医务室。通过这件事,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在家长的面前表扬了学生,家长听到孩子的好话也情绪兴奋。时机成熟,再和家长谈谈督促学生学习的方法,并鼓励学生。
在家访中,有喜悦,有惆怅。比如有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由奶奶和爷爷照顾,孩子的教育很难,几乎每个家长都会说,孩子周末要玩手机,要看电视。一小部分家长能管控孩子,大多数孩子在家不听爷爷奶奶的话,甚至和家长顶嘴,家长认为周末两天挺难熬的,家长的心声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回到家却变了样,好多孩子回到家,缺失的东西太多,没有父母的陪伴和交流,只有爷爷奶奶生活的照顾,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对孩子的家庭情况了解太少。在学校主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对他们心灵深处的爱心教育太少,这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我们要改变思路,在关注成绩的同时,抓他们的思想教育,这是我这次家访活动最大的收获。
家访是我们师生、家长之间感情的升华,家访完后,总能听到孩子向别的同学“吹嘘”:老师去我家了呢,什么时候去你家?在校外再见到家长,会感到特别的亲切。在家访时,我转化教师角色,把自己看成家长的朋友,态度谦逊,举止文明,语言朴实诚恳。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平时了解不到的问题,感受到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明白教师的工作与责任,激发了我工作的热情,更使我得到了教育和锻炼,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千人教师进万家”活动开展以来,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积极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育人意识,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
2月14日对我校的9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中,我首先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这次的所见所闻让我感受颇深: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家访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
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家访就是教师与家长的零距离接触,是心与心的交流,走进学生家庭,就似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孩子的心田,必然激起孩子心里的浪花。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之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老师就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因此,在此次“开学前集中家访活动”中,我和韩华老师一起走访了我们班的学生,深入家庭,采用多种方式与家长促膝畅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感受到家长十分重视教育,而且也有很多教育方法和经验,在家访中我一—记下,作为我今后工作中加以借鉴吸取的宝贵财富。通过这次家访,我了解到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普遍现象,我深刻体会到:首先,要给孩子一点时间,和孩子多作交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生活、学习的重视,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这对孩子而言,无疑是极好的鞭策。其次,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头”。家长应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应,有时也得让他们尝尝“被拒绝”的滋味儿。
深入到学生的家中,聆听着家长的话语,感受着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作为老师,明显感到肩上的担子重多了,孩子的教育,不仅仅仅是我们的工作,也寄托着多少家庭的期望,也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通过家访,我认为作为老师,务必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增强工作职责心,增强工作的使命感。以真诚去探望家长,倾心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逐步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这条路很远很长,家访让这一路的风景更美。
寒假期间,作为二年级班主任的我对班里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我与家长、学生有了情感上的沟通,了解了学生在家的表现,还和家长就如何督促孩子在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交流。这次家访活动使我深刻地体会到:
首先,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家庭、了解家长的最好时机。只有到了学生家里,才能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等有更深更细的了解。当班主任本着以尊重家长,一切以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亲临学生家中时,一般都会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好感。这有利于家长与老师就共同教育学生的问题在加强沟通后产生共识,形成合力。
其次,成功的家访往往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甚至纠正个别家长的教育观念。利用家访的机会,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介绍具有时代特征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推介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经验,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进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这比传统意义的家访又有了新的内容,不仅教育了学生,还指导了家长。
最后,家访的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适合的内容和方法。家访有利于建立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在教师和家长面对面的交谈中,教师所表现出的坦诚和良苦,以及平易、谦和、亲切的个人品质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会深深打动家长,促使家长产生一种积极配合学校、配合班主任工作的热情。显然,家访的这种效果绝不是打几个电话,或是发一个电子邮件就能够达到的。
总之,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生活环境,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的最好方式,真情送家长,温暖给学生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有效方法。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深信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作为教育系统的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这两天我和搭班的的老师一起走访了我们班的x名学生。这十二名学生主要包括学困生,贫困生,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孩子。
第一个去的是我们班xx家,费劲周折才找到了他家。有一个很小的院子,一进房子,狭小,昏暗,几乎没有什么家具,我们只能坐床上。家长很是诚惶诚恐,我赶紧说明了来意,并亲切的摸着xx的头,冯老师也关切的询问家庭情况,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并告诉他们学校的办学方针,努力方向,对学校和老师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家长逐渐的放松了,开始和我们自然的交流起来。
家里三个孩子,父母都在打零工,冬天了,零工也不好找,就都在家里歇着。一张陈旧的茶几上摆放着孩子的寒假作业,旁边放着一个还放着馒头的盘子,一看就知道茶几即是书桌,又是饭桌。此时,我的心头涌入千般感受,总是责备他作业那么不整洁,但却没有想到他就是在这个昏暗的房间里,用心的写着每一个字,努力的学习,愧疚的我不由得怜爱的把孩子拥入我的怀中......
xx家住的比较远,害怕家长不在,我提前打电话和家长联系了。因为不认识路,家长便就出来迎接我们。边走边聊,在寒风中走了许久才到他家。没想到这个孩子每天要走这么远的路去上学,真是辛苦啊!每次他迟到我就批评他,他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吭,从没有给我辩白过,真是惭愧啊!当坐到他简陋的家的时候,我表达出这个孩子上学很辛苦,没有想到,家长却说,这没有什么,像他们这样从内地很贫困地区来xx的打工者,能上上学就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他们因为在内地的偏远山区,别说上学了,就是吃饱肚子都是问题呢!他们虽然很年轻,xx的妈妈今年才xx岁,但是一天学也没有上,的收获是给xx又生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现在虽然比起其他同学家里的条件差些,但是孩子能上学就是家长的欣慰了。
走访的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内地来疆打工者,没有固定收入。很年轻,但是因为贫穷都没有上过学,每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居住条件差,学习环境差,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为生存奔波根本无暇关心孩子学习。通过走访,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学校80%是外地来疆打工者,被外面的人称为打工子弟学校,而在我们班,打工者就占了70%。这些孩子和所有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渴望知识,渴望成长。
他们有着城市孩子所没有的淳朴,吃苦耐劳,坚强的意志力,自理能力强这些优秀的品质,但是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习惯等方面却不容易教育,因为父母忙碌和没有文化,家庭教育缺失,学生的视野狭窄。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应该把工作做的更细致一些,更要有耐心一些,关键还是要有一颗爱心。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的爱的缺失,那么作为老师就应该多给这些孩子爱心。我想,即使是父母没有文化,即使家境贫寒,只要学校能给一个宽松的充满爱的环境,这些孩子一样都会很优秀的!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此次家访,是学校统一安排的一次大家访。
7月8日早晨开完会后,我深入了一年级等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吗?我怀着一份忐忑和一种心中涌现出各种美好的愿望的矛盾心理向学生家进发。想象着与家长的亲切交谈的各种画面。可当我与家长取得联系之后,心中不免产生了许多失望和无奈,大部分家长的忙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个家庭生计是最重要的,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第二位的,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替孩子选择父母,选择家庭,我们只能选择面对不同的家庭,面对不同的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多一份关心,多一份鼓励。
学生陈红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但很高兴。陈红家是做杂货生意的,尽管很忙,家长还是坐下来同我进行了交谈。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最后我说到:“我们牛场小学办得红红火火,学校本期为学生更换了旧桌椅,学生坐上了崭新的新式的课桌椅,教师内装上了多媒体设备,老师可以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给学生进行上课,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了。但近几年,进城务工人员多,造成班级容量很大,我们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王海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就是放心,我知道本学期“六.一”儿童节,学校还免费为孩子提供中餐,我孩子还特意给我留了一个鸡蛋呢!我还听说,家住得比较远的学生,学校还提供了中餐,孩子不用跑远路回家吃中午饭,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牛场小学是我们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王臻是个普通的孩子,普通得连他的爸爸都没有足够的自信。面对我的到来,他爸爸问我们:“是不是我儿子在学校出了什么事情了?”我马上解释说:“你不要误会,我们来家访并不是因为你的孩子出了什么事情,而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听到这里,他爸爸妈妈才露出笑容。
然后,我们谈了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这是个基础比较差的孩子,贪玩,上课总是魂不守舍,下课却精神焕发。尽管近期有所好转,但是,家庭作业只要有一点难度就不做。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完成好作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表示十分愿意与老师配合,但也说出了自己的困难:孩子爸爸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因为刘飞爸爸是木匠,长时间早出晚归,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不高,儿子的学习习惯又不是太好,每天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不是完成当天的作业,而是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直到天黑才回家吃晚饭,吃完了又开始看电视,直到睡觉。因此,他的家庭作业总要打折扣。家长盼望老师对他的孩子严加管教。
随后,走访了李先磊家爸妈拥有两个店铺,是做建材生意的,蒋贵德家是做饮食生意的,我去时两家父母都很忙,顾客特别多,家长没有时间接待我,我只好大体讲明来意,汇报孩子期末成绩,然后我就离开了。
这次家访,我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对老师有很多的话要说,但是平时却难以有机会坐在一起来交流。家长们的很多想法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一些建议对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也很有帮助,所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加强家校联系的重要性。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在家访中,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很多家长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此次家访,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家访是拉近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距离,增进三者情感的最好方式。通过家访我们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通过家访我们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可以这样说,家访是家校有效沟通的桥梁,更是家校合力的重要纽带。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下面我将就本次家访谈谈自己的两点体会。
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地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获取关于该生更为全面的信息。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注意方式方法,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当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学生家中要发生的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比如,我家访的其中一个对象是班里的后进生,该生学习成绩一直不大理想,且爱计较,常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让学生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后进生的闪光点。家访时,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新学期的学习。这样的家访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碳”,给这个孩子和整个家庭送来了“温暖”。
二。家访,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我们的家长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因此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自然对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时真的要多钻研,多学习,不要辜负家长、孩子的希望。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正是思想与行为习惯波动最大的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虽然在走访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兴样子,很有幸福的感觉……
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5月13、14日两天,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与搭档陈老师对全班20多名学生进行了家访。总体的感受是:
13日下午两点半,从学校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立即出发。午后的阳光火辣辣的,晒得人睁不开眼睛,我们毅然决然地踏上家访之路,打电话联系学生家长,进入各个小区。上楼、下楼,上到6楼敲门入户时,已是气喘吁吁,两股颤颤,极力想保住一份优雅是绝对不行的。家长热情地招呼,自己半天反应不上来。等歇一会儿后,才渐渐能理出思绪,与家长沟通。如此一家又一家,倘若遇见了家在某小区一楼居住的学生,那种快乐,仿佛在骄阳下突遇巨荫的欣喜若狂。
可是到了5月14日,老天晴朗的脸色大变。冷风嗖嗖,阴雨凄迷。我们手撑雨伞,在大街小巷,在不同的小区寻找我们的“目标”。鞋是湿透了的,连裤管也不断地“滴嗒滴嗒”。我们仍旧在雨中找号码、打电话,不知不觉头发也全湿了……
就这样进了一家又一家,内心里的温暖与感动却是满满的,还有那丝丝缕缕的欣慰与隐忧。
这次家访,我们带着教育局和学校对孩子们的殷殷期望和嘱托,我们就是蓝田教育的宣传者、代言人。每到一家,从蓝田教育的发展与家庭及孩子的成长之间的关系、学校的教学理念等等,都要让家长知晓。刚开始觉得自己走一家说一遍,啰嗦,后来不知不觉中,已成熟练功了,并且带着一种自豪与美好的感觉去交谈,并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我们承担了,我们很骄傲。
走访了20多位学生和家长,除了把蓝田教育的成果,北小的教育理念宣传到户,最重要的是了解小淘气们在家的表现,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然后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家长的陈述有时真的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个孩子在学校明明挺爱劳动,在家偏偏不劳动;在学校挺稳重、乖巧的,在家却让家长头疼;学习方面,家长最渴望老师能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而我们也对家长提出了我们管理的要求,需要家长配合的,家长都满口答应。吕珺同学的妈妈开美容院,由于忙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管理孩子,更谈不上陪伴。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管理又得不到吕珺父母的认可,除了衣食无忧,吕珺的学习与思想教育其实是“架空”的,我们俩着实担忧。我们就给吕珺爷爷奶奶介绍了一些管理孩子、配合老师的方法,并会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程度的帮助,老人谢不绝口。
走进不同的家门,面对不同的家长,我们受到热情接待。孩子则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礼貌、腼腆,甚至拘谨。面对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校表现,我们如数家珍;家长谈起孩子也是忧虑多于喜悦。我们尽量给家长以宽慰,给家长以指导,让他们从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方法上要有所改变。家长信赖的眼神、谦卑的态度,让我们更感觉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登门拜访,我们传递了真诚与关爱,带去了对孩子的赞赏与期许,还有对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学生的理解与企盼,带回了家长的感动与信任。入户家访,架起了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桥梁———我们,北小人,街头巷尾的奔走,真诚无私的交流,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家访,对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然而在通讯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有的老师困惑了:“家访还有必要吗?”其实,答案是肯定的。既然教育是一个需要倾注爱与温暖的事业,那么,有什么比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更有效果呢?有什么能比家访带给孩子更多的爱、温暖和感动呢?
近两年来,胜采小学以“鼓励教师进行家访,指导教师做好家访”为己任,组织全体教师利用假期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在我校,家访已不是老式的简单谈心和随机行动,而是一项经过认真动员和部署,有鲜明目标和具体内容的常规性工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仁进行简要汇报。
一、调查先行,让家访成为最佳访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把家访工作落到实处,家访前,胜采小学在学校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全校1400余名学生及家长,调查的内容是学生和家长是否欢迎教师到家里进行家访,什么样的家访方式最容易接受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35%的家长对于老师用居高临下的姿态与自己交谈感到惧怕。有28%的学生怕老师到家长面前“告状”,因而不愿意老师到自己家中去家访。
我们还对在校学生的家庭及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许多家庭教育还停留在自然萌动的基础上,很少有理性的支撑。甚至有些家长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认为“出了问题”再教育也不迟的占有相当的比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胜采小学的老师制定了家访计划,对家访的时间、对象、内容、形式等作了详尽安排,并把对个体家庭、单亲家庭、聋哑儿童家庭等相对弱势的家庭,作为家访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通过建立家访档案,了解家长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性格脾气等,将学生家长分成好多不同的类型。然后,引导老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样,在进行家访时就能有的放矢,达到最佳效果,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满嘴客套、不够真诚或不着边际的尴尬。我们学校的刘老师在对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进行家访前,先从侧面了解了她的父母、家庭,又查阅了相关资料,认识到这种家庭成员一般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遇事敏感。在家访中,老师避免开门见山,谈及孩子最敏感的话题,而是用做游戏和拉家常的方式帮助她敞开心扉,向家长、老师道出内心的困苦,感受周围每一个人对于她的关爱,她的脸上很快又展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家访中,我们不只是走进孩子的家门,而是力求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用真心换取真心。
为此,学校要求老师珍惜每一次家访,不仅要充满热情地与家长交换意见,还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观察家庭中孩子学习的环境如何,感受家庭里的精神和文化气氛,从而有针对地指出学生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传授给学生家长,通过指导家庭教育,有效巩固和强化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我校有个叫小伟的学生,在老师眼里,这是个喜欢捣乱、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当老师来到他家,看到他的父母憔悴的面容,开裂的双手,肮脏的衣衫,和那被岁月压弯了的后背,突然觉得平时捣蛋的孩子原来是那么弱小和可怜,也许他正是因为生活在缺乏阳光的环境里,才以调皮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首先给小伟一个温暖的拥抱,表扬小伟在班里劳动积极,为班级争得了流动红旗。随后向家长委婉地提出:是不是给孩子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间,用于安静地学习;是不是放学回家先让孩子完成作业,然后再帮父母干活;是不是能督促孩子注意一下自己的个人卫生。离开家时,老师发现小伟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从来没有老师夸过我。那天您来家访后,爸爸妈妈对我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让我又找回了自信—原来,我也是个好孩子。”
三、校长带头,让家访扎根学校
家访是一项辛苦而繁杂的工作,需要奉献精神,更需要多动脑筋。我总在想,一万次的动员不如自己的一次亲身参与。因为校长参与了,不仅能给老师起到带头作用,还能更深入了解到家访中的种种问题,然后找到解决的措施。
于是,我特意选择了几个家访的重点和难点对象,和班主任老师一起走进学生的家庭,获得第一手资料。回到学校,我认真梳理,把自己的收获和体验与老师们一起分享,一起讨论。我还对老师们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把胜采小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作为宣传重点,把向家长征求意见作为家访的重要内容,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尊重,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从而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
两年来,我亲自走访学生家庭近30个,每个家庭都认真做好家访记录,同时撰写家访手记20余篇。在我的带动下,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家访活动,广大家长和孩子也都越来越欢迎甚至盼望着老师到自己家,家访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我们胜采小学将继续把这项工作不断地完善和推进,让家访扎根学校,让更多关爱走进学生家庭,永驻学生心田,让它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金秋十月,随着我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热烈进行,我和学校的老师们在阵阵秋风里踩着翩然落下的秋叶踏上了家访的征途.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家访的意义;而作为一名新教师,更清楚家访的必要性。这次活动犹如及时雨一般,即滋润了孩子和家长,又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俗话说“沟通是架起友谊的桥梁”。家访即是一种沟通,是孩子、家长、教师三者之间面对面的一次坦诚的交流,是架起孩子和教师、家长和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和谐的桥梁。通过家访,既传达了国家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也了解了家长对孩子所给予的厚望以及对国家教育的支持和期望,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自己肩负的职责和重任,为孩子以后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方向灯。
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让教师全面的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说这样的话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长和孩子还是非常信任老师的,特别是在这样比较偏僻的乡村,村民都是非常的纯朴善良,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能看见一个孩子完全不一样的一面,能更全面的了解他,使教师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比如班上的一个女生特别的凶,总是吵架,蛮不讲理,让我非常地头疼.通过访问才知道她父母已经离异了,她随父亲生活,而父亲也常年在外。她只是个需要关爱的孩子,她平时表现出来的所有的霸道是一种严重缺乏安全感的体现。知道这种情况后我就转变了方针,不再对她的种种行为严厉的指责,而是耐心的引导,对她也更加的关心,她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笑容也多了起来。我相信,她将来一定会有所建树。通过交谈,我知道了很多孩子的优缺点,这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开启了一扇窗。
每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四十六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第五,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建议家长要严格要求和爱的鼓励相结合;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