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心得

| 小扬21147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心得1

唯物辩证法总说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

1 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 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 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 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1 二者同属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 二者相互渗透。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辨证唯物论还揭示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而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又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即在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原因、状态及发展趋势。如果否认世界的物质性来谈联系、运动、发展,那就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掌握唯物论,要从最基本的概念——物质人手。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要正确理解物质概念的内涵,就必须抓住它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涵盖的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是共性,是意识所没有的。

要理解辩证法,就要从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矛盾的观点出发,因为矛盾是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首先,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系;同时,矛盾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条红线。二者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但是研究的角度不一样。研究世界的本质要用辩证法的观点,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研究辨证法要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彻底的唯物论,又是彻底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心得2

唯物辩证法原理以及对应的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方法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矛盾的含义原理:

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心得3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辩证唯物论及其内容和结构。辩证唯物论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本质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辩证唯物论的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意识观,物质和意识的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两原理,简称为“三观两原理”。在结构上分三层: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其次,要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论重点和难点。重点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难点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最难的是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正确运用,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第三,如何让去把握和运用辩证唯物论。就是在考研时,辩证唯物论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回答的问题。从历年的考题可以看出,辩证唯物论,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识记和理解为主,而且主要集中在“人对物质世界的时间把握”和“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部分,而且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很少有分析题

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心得4

通过章教授的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关于自然辨证法,虽然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但是,我更为感兴趣的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索。要想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个信息,即人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这不仅是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思想的最好解释,同时也是当今科学界的共识。其次,在确定上个观点后我们就要从源头来了解自然和人类的起源。关于这个方面,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若斯教授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在地球的发展进程中,与生命有关的大的事件有三个。第一是生命在地球中的出现,第二是人类的出现。在第一个大转折点中,生命从非生命物质转化过来,所有的生物种类都是通过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进化而来。也就是说,生物的基因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人类出现以后,这个方式改变了。人类通过改变环境来使环境适应自己的基因,也就是说,不再改变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今天,随着人类关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不断增加与深入,人类能够很快既改变自己的基因,又改变其所处的环境,这样,地球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也就即将到来了。

了解了上述三个转折点,我们知道了人类而且只有人类能够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环境。由于我们拥有独有的变革环境的能力,人类不必经过生理上的突变就能很好的应对周围的环境。但是,现实中,我们却越来越感觉到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协调。那么,为什么人类现在越来越显得不能控制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为什么人类日渐觉得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越来越不适合居住?

我想答案就在于基因进化与文化进化的根本差别之中。基因进化通过基因突变起作用。如果一个物种的基因突变符合自然选择的要求,它就会在生命史中短短几千年里成为地球傻瓜占统治地位的物种。与此相对,文化进化是通过引入新工具、新思想或新制度能够使自己在几乎一夜之间就改变整个社会。比如19世纪中期的蒸汽机、20世纪的内燃机和今天的核能、计算机等,这些人类发明的新工具深刻得改造着我们的环境。明白了这些,我们再看看一个悖论:人类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的同时,越来越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环境,但是,却越来越不能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适合居住。

之所以出现这个悖论,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我们不不了解环境,而是我们有这么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自身知识的不断增加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人类迫切需要学会在获得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智慧之间达平衡。做不好这个,那么人类便会像爱因斯坦警告我们时说的那样:人类现在正面临着的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灾难”。

在我们步入工业社会后,变出现了一种病态般的社会,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一个病态的社会,其特征是极其简单的,这就是它为人的生物学需要提供得太多,但同时却处于精神饥饿状态。”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所自有欲望和自身能力的肯定,对自身利益、个人主义倾向一种过度追求所导致的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状况。这种观念具体表现为倡导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许多人的吃、穿、住、行、用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实际需要。本来从人的身体健康而言,在饮食方面,明明是科学搭配,保证营养即可。可实际情况是,在许多场合下的请客吃饭是为了讲排场,摆阔气,显富贵,把这种实际需要发展到极端铺张浪费的地步。从住房条件看,明明是求得安全、方便、舒适、温馨即可。但实际情况却把这种需要发展到宾馆式,宫殿般的豪华享受而且陷入盲目的攀比中不能自拔,人人累得气喘息息。正是由于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消费观,造成了当今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生态系统的高破坏。因为人类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如果无人消费,这个产品就无法生产了。因此正是由于高消费刺激了高生产,高生产导致向大自然的高索取,而高索取必然造成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生态平衡的高破坏。从而使人类社会陷入了高消费→高生产→高索取→高消耗、高污染、高破坏的恶性循环之中。可以说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终结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漠视,之所以说是漠视而非无知,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规律是有认识的,但却因自身的利益而不愿意理睬种种自然规律。这也是社会文化与自然文化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恶果。

那么这种观念导致自然界无情的报复,我们面对种种非正常的人与自然关系所表现出得现象,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历史性难题。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提出解决21世纪的矛盾、冲突的方法:“只有大乘佛法与中国的孔孟学说”。当然,我们不仅是要从传统理论中找答案,也要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找答案。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法制建设层面。基于人性的弱点,我们有必要而且只能通过这种硬性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来不断完善立法、严格司法。

第二,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人天合一的自然观。首先,人类要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万物之一员,自然之一份子。人类要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这个位置,给自己定好位。人类不能狂妄自大,不能什么都以人类为中心。其次,人类要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家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第三,建立社会经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人类要彻底改变“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环境可以无限容纳污染与废物”的旧观念。采用经济、文化、资源、人居环境和人的素质等综合指标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公民素质的提高都包括在发展概念中,以引导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选择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人类要改变过去那种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选择健康适度的消费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第五,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环境资源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等绿色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保护环境为已任的绿色技术。这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面对环境破坏这一问题,我们有很多解决之道,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法自然”,既是要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具体形式,但不能改变事物的内在规律。承认人的能力的有限性,承认并尊重规律,是我们的必修课。

最后,我想感谢章汝先教授带给我的这门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得我的研究生生活更加有意义,对我今后的成长、发展、对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均有及其重要的积极影响。另外在此感谢章教授的“阳光心态妙语200条”及课堂上的精彩讲授。

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心得5

企业是经济事物。企业的生产力、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所有制关系,属企业的内因,而市场是企业的外因。

说市场起决定作用,如果是对企业而言,那只是反作用。决定企业发展的是企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华为的高质量发展,内因起决定作用。如果市场起决定作用,那为何不能决定其他企业成华为?

说市场起决定作用,如果是对宏观经济而言,那就颠倒了社会生产与市场流通的关系。“市场是流通领域的总表现”。唯物史观揭示出,是社会生产决定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状况,而不是相反。市场对生产起的是反作用。社会生产才对市场起决定作用。归根结底,是全社会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市场起决定作用。

如果全社会工商领域资本主义私有制占了主体,那就是资本家阶级对市场起决定作用。即使有宏观调控也不能改变社会生产的自发性,从而社会再生产比例的严重失衡;而社会收入的两极分化一定导致市场供给过剩,从而生产过剩,工人失业。

《资本论》指出,即使是简单商品流通,也包含危机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私有制占主体的市场,必然使生产过剩的危机成为现实性,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并从一国扩大到资本主义世界。

我们理应沿着马克思的科学理论道路前进。看请新自由主义违反辩证法,颠倒生产与流通关系,颠倒企业发展内外因关系,夸大市场作用,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服务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读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范文

马克思主义感悟心得范文

灯塔大课堂第十五课观后感心得范文5篇2020

典型案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加强党性修养学习心得精选范文5篇

2020最新增强党性修养心得感想

毛概课的心得体会5篇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十五课心得体会范文五篇2020

个人党性修养培训学习心得精选5篇

党性修养个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46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