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心得感悟怎样写?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心得感悟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包容力,表现出丰富多元、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此次有幸观摩故宫博物院与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展览,使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感受到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义。
以中华文明之“源”,感文化自信之奠基。
源,水之本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物则是文化奠基和传承的最好载体,中华文明能绵延至今,是先民们在顺应自然、参悟天地之间,将自己对自然的所思所想凝结成一件件器物,又经无数代人的努力,得以流传至今。中华文化之“源”,不是单一的,是多源头的,有史前红山人的“玉龙”,是中华龙文化文明的源泉之一;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良渚人以玉为配饰,以显示尊贵和财富,而如今的中国人,也对玉情有独钟;而到了商周时期,商人于龟甲刻辞,不仅为后人研究商代的社会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也能让后人一睹早期汉字的风采;而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创建三公九卿,为后世建立大一统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后世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正是这些“源”,才造就了如此璀璨绵长的中华文明,为中华文明之河奔流千载、绵延万方提供不竭动力。
以中华文明之“流”,感文化自信之传承。
流,集多源之水。现实和历史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而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善于将多样民族文化融合并传承的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开疆扩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我们有喜爱自然主义装饰的古滇族,有生活在甘、青、川的古老民族羌和氐,还有在大理国时代融合了佛教文化并尊“金翅鸟”为护卫神鸟的北方游牧民族。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也为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的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采用中东钴蓝釉料制作出青花瓷、用阿拉伯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制作“香薰球”,用源于古印度的“本生故事”描绘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故事图》,同时我们又将我们瓷器、茶叶、丝绸等出口出去,在络绎不绝的交流中获得发展创新的契机与动力。
以中华文明之“汇”,感文化自信之包容。
汇,拢万流于一处,成百川之渊薮。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民族凭借着以和为贵、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汲百家之长,取万物之精华,将各族儿女紧密团结在一起,秉持着天下为公之胸怀,凝聚万众一心之伟力,共筑万里山河,共护江山万里。
华夏是历史也是现在,中国是家邦更是信仰。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做好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社区是社会的基因,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精髓融入社区文化之中,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内驱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我们应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展示中华文化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时刻牢记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完整地将它交给后人!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传统文化如同一条激昂澎湃的长江滋润着这片辽阔、文明的厚土,它培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养育了56个民族,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气吞山河,如泣如诉的诗词与典故,无不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这样的星空下生生不息,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读过的经典名著数不胜数,那些为保家卫国、敢于探索、敢于牺牲的仁人志士,无时无刻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使我们的内心久久不得已平复。我国是个知识渊博的国家,有众多的名著值得我们去阅读,就比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这些经典名著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读起来耐人寻味。阅读经典名著,就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同游,它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知识和人文素养,而走进这些名著,使我认识了很多的名人,就像王昌龄,王维,宋代的范仲淹,三国的诸葛亮……他们的诗更是独具一格。从中我也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做事要持之以恒,有上进心,做人更要慈善仁爱,尊敬长辈,谦虚礼让,不追逐名利,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
在我阅读的名篇里,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文章,篇名叫做《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它的字眼深深的吸引着我,而起初,我却对它感到一片茫然,但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因此而冷落了它,反倒有一种想要去深入了解它的冲动,于是,我下定决心,决定去体会它的内涵和意义所在。在后来的仔细品读中,才有所感触,有所感觉,它使我意识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力量,它足以让一个国家走向富强,走向成功的道路。与此同时,作者那一句句独到的见解至今都还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这是引用了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的一句话,但它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栋梁,就应该传承与发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就是只有继承中华民族和弘扬优秀传统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力量才能“征服”世界,才能保有民族的特质,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在学习阶段的我们,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与阅读经典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优良传统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好的去维护与发扬。阅读经典犹如与古人同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想法,去聆听他们对世界,对生活的感悟,就比如读先秦诸子,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那“仁爱”,的人性光芒,激发我们“济世,修为”的进取之心,还能感受到道学空灵的境界,学会洞悉世界的方法,阅读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怀。阅读经典不仅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还可以激发我们保卫国家的斗志。
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经典名著,民族的灵魂,使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题高自己的素养,培养爱国情怀,多为国家做奉献,请记住,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有了祖国,就会有灿烂辉煌的未来,只要有了信心,就一定会迈向成功,我们携手同游于知识的海洋,阅览古今中外的经典知识,于此同时,我们可以把书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向我们的祖祖辈辈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做国家的好公民。
精神凝聚相连,民族龙飞九天。
——题记
我在凉山彝族奴隶博物馆兜兜转转了好久,吊顶橙黄的灯光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暖色调,终于,展柜中的一只黑色漆瓶将我的目光锁住。我满怀期待地快走上前去,顺着轻柔的光线,双目停驻在了展物前:这是一只绘有红色鸟羽、金黄凌目的黑木瓶,低调雅致中蕴含着火般的热情,细赏之中,那分明且有力的圆润线条,在暖夏之中,似龙鳞般遒劲的直冲天宇!
经过讲解员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这个木瓶来自于彝海,是当年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的见证物,是彝汉团结抗日的标志。不经意间,我对这个展品有了异常浓厚的兴趣,我细细地注视着——它静置于黑色天鹅绒的精致座台上,与木瓶的主打色相得益彰,周围绕着立方体的玻璃罩子,也在温和柔美的氛围里,更好地衬托出木瓶上鸟羽的生动与凌目的雄浑。
翻过初春,越过隆冬,它在古朴的年轮里吟唱;冲向云霄,抵达天虹,它们蔓延至天的深处、心的远方。它历史的厚重感,它生命的鲜活度,它无论绘画、花纹的魅力之处,都让我想起与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青花瓷瓶:它的主打色也较为纯素,饰纹也别具特色,不过它主以白瓷打底,蓝纹配饰,所展现出的魅力也是别具一格的。它们同是民族的智慧结晶,一个豪放十足,热情似火;一个小家碧玉,温婉如玉;一个如火龙织云,雄浑不失柔情;一个如青龙击天,优雅不失贵气。思着冥冥之中的惊人默契,这大概是兄弟姊妹间的血浓于水的基因载体,这大概是历史河畔中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缘分际遇。我想所谓“亲情”,不是独霸一方,而是互帮互助,为国效力。此之谓不失民族情结,不失龙心本色!
亦或是对于民族融合的好奇,又或是来自于“歃血为盟”事迹的吸引,随着灯光的折射,思想的光晕也在空气的波动下,默然前进。看着木器前演员们重现的结盟情景,看着木瓶上血与血、情与情的深情交织,看着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山盟海誓。同是龙飞九天的傲气,同是意义非凡的底蕴,在无声或有声的展示之中,在历史或文化的交融之中,显示出来自于双龙合璧,来自于大国风范,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交融友好与智慧结晶!原来,从古至今,因为龙文化的兼容并蓄,因为龙精神的向上积极,使各个民族紧有力的凝聚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主流的民族精神。这也是为何__和台独不能成功的原因吧。想到这儿,一种彰显着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龙文化,开始在我好奇的心里扎根发芽,教我懂得:民族的融合不仅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蕴含龙文化的体现,更应该是龙文化作为国家统一,民族和平的重要象征!
当我回过神来继续参观时,顺着被拍了拍肩的方向,一个皮肤黝黑的彝族女孩——和我参加关工委所举办的夏令营的同学——阿杨来秀,站在我身后,她对我友好地说:“同学,你也喜欢这件作品吗?”我点了点头,她笑了笑说:“我也是。”于是我便和她并肩参观了下去。因为言语相投,我俩成了好朋友。旅行途中,我向她讲汉族的古典文化,她向我讲彝族的发展历程。从她口中,从现实生活中,我真正看到了龙文化的现实意义——
本还是记忆里凹凸不平的小道,忽而间却因党的振兴计划,成了坦途的柏油马路;本还是寒酸简陋的土坯房子,瞬时间却因扶贫工作的推动,成了美丽大方的洋气楼房;本还是不出名的苹果小县,转眼间却因电商的兴起,成了享誉全国的苹果之都……家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着实让我高兴,彝乡面貌的巨大变化,也让我对和谐共进的龙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与身边的“它”,结伴相行,自珍重,自愉悦。
走出展馆,眼前的人群不禁融合成一个整体,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团结友好,满足快乐。一言一行中,体现着身为龙的传人的自信骄傲;一举一动中,也彰显着龙文化的底蕴与力量,真可谓龙心本色。此刻,清风拂面,阳光正好,我满意地笑了笑,眼里尽是一片金色的辉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而传统文化则是国家的根,失去传统文化的国家恰如无根的浮萍,悬浮迷茫地漂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不知归去何方。而中国——我们的国家,却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这是令我们多么自豪的历史啊!而最具代表性的无非是我们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了。读了《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文化》让我看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国的民俗传统节日来源于农事,是在岁时节令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节日”最初并不是“庆祝之日”的意思,而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定的节气时令。后便于人们生活的安排,形成大大小小的节日,并在长期的社会传承中形成了我国的民俗传统节日。由此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而这些节日也是具有着特殊的意义的。“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节日也最具有代表意义。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子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常会包粽子供自己及家人美美享用,但也会把它投入江河中用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人们也通常会在江河赛龙舟,以此来庆祝。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美德和文化的艺术形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一千古名句,道出了中秋以及人生哲理。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是家人团聚的契机。每逢中秋佳节,在外的游子都会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家与家人团聚,一起吃饭,晚上与家人一起赏月。月饼意喻着团团圆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化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幸福和人生境界,而中秋节的团圆恰好为生活幸福点亮了人生的瑰宝。
春节无非是传统文化习俗中最热闹的。春节原是最为月朔“元日”而定的,因为它居于一年之首,所以特别被人们重视。而新年也标志着过去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新春时,人们会把最好的食物,准备好用来祭祀。穿着最美的衣服,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互相致以新年的祝福。用爆竹来祛除灾祸,欢迎新的一年的到来。
春节的活动也别具特色,多种多样。贴春联、剪窗花、祭祀等活动。当然对于小孩子来说,新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长辈的压岁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春节笼罩着一股热闹欢愉的气氛。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之进步。”。而我们青少年,则应该成为传统文化接续的主力军,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言:“当中国人的下一代忘记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去攻打这个民族。”难道要等到美国打到家门口,我们才醒悟吗?不,不会有那么一天,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要从我们青少年做起,一代一代地传承弘扬下去。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文化是我们的根,它是我们的魂,因此它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要努力帮根扎牢,将民族之魂一点点壮大起来。
穿梭古今,相伴今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题记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鹊桥难渡相思苦,风铃拂过的那份忧伤,你微微一笑,万人倾倒,尘埃落定,唯有思量。
故乡,那里,荡存着你的气息。你的出现,象征着一个新的世界——尊贵,望子成龙,是每一位父母的希望,“龙”,杰出尊贵。“四海龙王”,呼风唤雨,何等的高贵,是梦一场空。天上的细雨蒙蒙,还未落地便随风远去。你繁华一世却仍落在夜空深处。
思绪万千,天边的雨愈演愈烈。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华五千年,象征着的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代表的是权力,至高无上,叹而观止。世人万千种,为你杀人如麻,血溅四方。你代表着荣华富贵,你是万人之上,是中华。人人都对你心生畏惧,一不小心,人头落地。天边的雨啊,如无声热泪,浸入肌肤,留下此生难以磨灭的伤痕,此时的你呀,在人们心中烙下中国印。
雨落下不是刺骨,稻香花蜜,芬芳四溢,弥漫四周,远去。是你,才有了秩序,是你,才有了春天,是你,才有了强大的中国。你盘踞在此,守卫着每寸土地,你的孩子,浪迹天涯,国的每一寸土地,留下家的每一个足迹,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衣龙袍,食龙虾,住龙宫,坐龙椅,正月十五舞龙灯,正月端午赛龙船,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美目当年顾盼,回首又低垂,多少轻肥客,争与相随。或恋雪肤花貌,假真难分辨,唯我成痴。念莲心似汝,憔悴也相宜。神奇生物,引人魔力。瞧,那是龙头江西,威风凛凛,龙角四川,奇形怪状,龙额贵州,九曲嶙峋,寒冷的黑龙江,你锐利的爪子,你的身影洒在整个中国。日新月异的今天,你变了,变得强大了,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代表着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天边的雨人未停,水珠中,折射出你的光辉,每一丝光线都是你的过去,你是中国文化的根,连接融合了中华大地上世世代代的祖先,今天又成为凝结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脐带,是他们的精神之根。
风吹散了旧时的你我,曾相思许诺,曾遗憾错过,三千繁花暗香藏苦涩。你如水,空明澄澈,如此纯洁,但知在那头,你的故人却早已被风沙弥漫,随风而行,西去。就此,你们有了天差地别,在东方,你瑞兽,人们在你身上集中了美好愿望,如卧龙先生——诸葛亮,偏偏天不随人愿,在西方,你却是邪恶的化身,所过之处,则生灵涂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不是,在那遥远的东方,你是王权富贵,你是聪明祥瑞。
华夏五千年,时间久了,感情也就淡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人痴狂,我们这代人,渐渐忘了,忘了什么才是自身的文化,什么才是根本。作为华夏儿女,我们不能忘,也忘不掉,我们身上的那中国印——龙!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题记
1840,龙的迷梦
毒瘾又发作了。我痛苦地向四周的人伸出手,他们急忙将那被称为"鸦片"的药拿给我。我贪婪地吸食着,沉醉了,疯狂了,堕落了,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里,醒不过来了。我深知这样不好,但那快感使我丧失了理智,我迫切地寻求着刺激。看着我的子民们也一天天消沉颓废下去,我心痛,我悲愤,但我放不下那可以使我沉沦其中的烟枪。有人禀报:"夷人攻到广东了!"我挥挥手,"天朝战无不胜。"
终于有一天,英国人攻到了南京江面。我慌忙派人求和,等待着我的却是一纸条约。
凝视着那张纸,我的眼睛朦胧了。"签吧。"英国人笑着说。我无言,只能拿起笔。
英国人得意地笑,在香港岛上插上了联合王国的国旗。我想反抗,我要回击,但我无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本。
我攥紧了手中的烟枪。
1901,龙的沉沦
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的我,要生存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西方人用红夷大炮明火执仗地强取豪夺。八国的火焰燃烧着列强的强烈欲望,我只能在武力下呻吟着屈服。
曾经辉煌的紫禁城中,精致的琉璃墙被推倒,名贵的字画被抢走甚至被当场销毁,而无法移动的建筑则成为了欲望的祭品。园中的牡丹开得如此富丽堂皇,却被那沾着血的皮靴碾碎,化作尘土。
又是一个辛丑年。我流着泪,在面前的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手止不住地颤抖。
我是不是快要灭亡了呢?
好想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啊。
凄冷的月光下,只有我一人独自哭泣。身着的华服被月光染得眩目而悲凉。
1937,龙的伤痛
7月7日的深夜。原本宁静的宛平城外,突然来了一群全副武装的日军。他们说,军队中失踪了一名士兵,要求进城搜查。我出面与之交涉。交涉进行到一半,天边刚泛出鱼肚白时,日军突然架起机枪,向我身后的中国士兵疯狂扫射,随后竟试图炸毁卢沟桥。我惊呆了,急忙号令士兵们反击,坚守卢沟桥。与日军对峙了3周后,日军向北平城发起总攻。我率领军队奋战着,牺牲了许多战士。但法西斯的力量太过疯狂与强大,北平、天津先后沦陷。我愤怒,我痛心。我与四万万子民一起,抗击日本法西斯。我要让他们知道,我泱泱中华,绝不能任人践踏。
1949,龙的觉醒
“您生而为龙,即使一朝折断掌牙,拨裂鳞片,瞎目断爪,坠入浅滩,龙依然是龙。”
我与美国、英国、法国联手,共同抗击法西斯。英法击败德国法西斯的捷报传来,我与盟友们相视一笑。与此同时,苏联军队也拿起刀枪,宣布对日作战。勇敢的苏联红军在东北边境大败日本关东军。美国在太平洋队日本发起猛烈攻势,并直逼日本本土,在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我国人民军队则冲破一道道阻碍,向日军及其伪军发起进攻,收复了大片失地。
不自由,毋宁死!
在我与盟友间的合作与全世界和平人民的努力下,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我站在"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眺望着远处饱受战火侵蚀的国土,不禁流下了泪水。
经历了几近亡国的耻辱,东方的睡龙是非醒不可了。
1949,龙的腾飞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
我站在天安门的最高处,闭上眼。身边的中年人声如洪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国上下载歌载舞,人声鼎沸。背后的伤疤虽还在隐隐作痛,但我已经获得了新生。
我的名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族又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流长,中华之标志。它的形象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多姿多彩。它奠定中华基础,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龙文化。
龙文化有其独特的精神。生而为龙,龙,天地之主宰,是不屈、独傲、强大的。或许独傲是一种缺点,但龙有资格。但今天的我们必须要有团队精神,一个巴掌拍不响,自高自大,只能加速自己的毁灭。我们要不屈,要由此变得强大,龙一站再战,才成为自己,今天的王者。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我曾经是一个平凡的小学生,后来被分创新班了,父母鼓励我尽量考取。可小学总有那么多不顺心的事情:同学的嘲笑,成绩的下滑,自己的颓废……但我是龙的传人,怎么能被一点点小挫折打败?于是我开始努力的听课学习,加大阅读量,多做思维题并想方设法积累多的知识,同时也在平时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考试那天我很惊奇的是我竟然没有紧张感。考试大部分题我得心应手,但有一部分不会看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我进了创新班。一学期学习下我的水平更上一层楼。终于在毕业考试中进入一中,分班考试进了22班。这一切都是我努力得到的。我也曾遇到过困难。单元考试86分的教训中,那些鲜红的笔印只能为我的逆袭提供动力。直到今天回首,才觉得这一切真不容易,当然,这还不够,要到达人生巅峰,我还只是走出万里长征第一步让我继续不屈斗争,强大起来吧!
龙文化有其凤表龙姿的形象。龙华夏之图腾: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形似神隐虚毫,意若飘逸乾坤。曹操云:“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龙有多变,能随遇而安;龙能腾云驾雾、噬水喷火,能操纵万物;龙会顺时推是势,能顺应万物、世界的变化。我经常到城市去散步。石刻公园刻着龙的雕塑,栩栩如生;路边小摊卖着龙的装饰,琳琅满目;建筑、招牌印着龙的图腾,威武而又亲切。没有人视而不见,没有人熟视无睹,每个人都如此严肃,对,它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一生的归宿。每当我在路边看到龙的时候,我都会笑着想:“龙是同我们一起的!”龙的形象是我们的信仰,是炎黄子孙永远的灯塔,它在世界独树一帜,没有谁能抹去它在我们心中的形象!龙啊,一个民族永远的眷恋!
龙文化有其深远的传统龙的文化,不仅涉及精神形象,更有深远的传统。春节舞龙,元宵舞龙灯,端午赛龙舟……龙的文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一次过春节的时候,我跑到大街上去看游行。一条条龙,在空中飞舞,那光芒照亮了大街,照亮了前途,。我也和人群一起呼喊着,那喜庆的氛围深深的刻进了我的心里。这时龙也一定在天上祝福我们吧!龙的传统中也有艺术。古自屈原的《天问》,现自《龙的传人》,文人墨客都为龙挥毫泼墨,载歌载舞。这之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思想。龙书法,一笔一画,行云流水,遒劲时若千尺高峰,放松时若汤涌波涛。那墨韵,不是龙之文化?龙歌唱,一腔一调,抑扬顿挫,高亢时若万马奔腾,缓和时若沙漏流逝。那声韵,不正是龙之文化……我体会着它们的神奇,生活在龙的庇护下、龙的文化中,我释然了。我们遵循龙的传统,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龙的文化无处不在,我们要好好珍惜它,若人人都能在龙之下“浴火重生”,东方巨龙会在世上崛起,神舟雄狮会在混沌觉醒。八千年文化,我爱它。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龙文化一起出发吧!
有一方净土,谓之华夏;有一种图腾,其名为龙。龙本含韵,千古永存。
龙,自古便为万兽之灵,承载着古人的祈福与憧憬,是平安与权贵的化身。传说将龙描摹得圣洁而神秘,在炎黄子孙的心里,留下了威严乃至不可亵渎的神圣身影。神通广大的龙,是实至名归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有“九似”之身,相传诞生于黄帝“合符釜山”之时。集各部落图腾元素为一体的龙,由此逐渐被世人所熟知。在往日,它象征着各部落的结盟与统一,在今日,它更是华夏大地上中华儿女共同的信仰,是折射出56个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明镜。龙,早已在潜移默化里,一点点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祖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放眼于全中华,在祖国广袤无垠的领土上,龙,无处不在。无论是服饰装饰还是日常饮食,更或为传统习俗,都无不彰显着华夏儿女对龙的敬仰与崇尚。
古时的龙,象征着无上的皇权,因而皇帝被尊称为龙子,皇帝之座椅即为龙椅,即便是连绵的山脉,也能以龙命名,称其为“龙脉”。而流传到今日,龙早已褪去权贵的浮华,成为了平安祥瑞的化身,悄然步入寻常百姓的家中,成为了服饰上精美的刺绣,在细致入微而毫无瑕疵的魅力中,透露出龙本便含有的深韵。
在祖国的饮食里同样能觅得龙的身影。在传统美食里的龙,成为了别出心裁的名称,成为了精妙绝伦的造型,饮食的方方面面里,无不反映着龙在百姓心中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龙在传统习俗中一直占据着一袭之地,端午节在纪念壮士屈原的同时,也以赛龙舟这种独特的方式,反映着对历史的敬仰,对生活的热爱,而精雕细琢的龙舟,同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故曰之:龙本含韵,千古永存。
无人见真龙,龙自隐心中。传说里十全十美,无所不能的龙,也映射着中华传统美德的诞生与发展。中华民族始终秉持着的孝道,是全世界所为之敬佩的民族文化,而拾金不昧,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也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身为“龙的传人”的风范。
历史长河漫漫,龙自炎黄时期诞生,见证了祖国元朝的疆域辽阔,唐朝的国力强盛;也目睹了清朝的腐败妥协,让往日世界赫赫有名的强国,像一只脆弱的羔羊任人宰割;它铭记着侵略者的残暴,它永不能忘中华民族所受的耻辱;它见证了“东亚病夫”的崛起,见证了被外国所嘲笑的祖国一步步强盛,一步步走向世界的前端……龙不灭亡,华夏不倒,即龙韵在时间长河里终是千古永存,中华,终会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龙,不仅是一个图腾,更是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灵魂!
请铭记有一方净土,它的名字叫做华夏;请铭记有一个图腾,象征着中华民族之魂。龙本含韵,千古永存!
远古时期,我国就有关于龙的传说。传说、故事里的龙都是神通广大、威力无边的,《周易》也曾有“飞龙在天”、“云为龙”、“震为龙”的说法,意思是说,天上的乌云、闪电和雷鸣,都是龙所为。由此看来,龙在人们心中是无所不能的,在我心中也是如此。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
千百年来,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如今,龙文化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体内流淌着龙的血液,在重重打击下心中的火焰熊熊燃烧,撒盐于烛,迸发出七色火光。越挫越勇,团结一心,传扬龙的精神、龙的品质,发扬身边的龙文化!“
战争年代,战火纷飞,中国内乱迟迟不平。百年沧桑,百年抗争,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可歌可泣。为中国大地龙的腾飞,书写了最璀璨的诗篇。中国人并没有敌人想象的那么脆弱,我们是龙的传人,自然不会甘于沉沦,做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不止一次地从鲜血与炮火中爬起,那是身体中龙的血脉在潺潺流淌,那是一身傲骨,那是不屈的灵魂。
“中国必然是一条沉睡的龙!”是啊!中国毕竟是一条沉睡的龙,因为他有着红色的历史,红色的人,红色的热血……
龙文化不单单只在历史的沧桑中留下浓重的一笔,它同样潜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马路边,一个受伤的孩童在无助的哭泣着,谁又会去帮助他呢?河道边,一些废纸、垃圾,又有谁会捡起它呢?一片无际的“荒野”上,又有谁会亲手改造那恶劣的环境呢?
倘若有人扶起那“受伤的孩童”,给那幼小的无助的心灵增加一丝温暖;倘若有人去捡起地上的垃圾,给人们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倘若有人为那“荒芜”的土地撒下一颗温暖的种子,它便会开出圣洁的花朵;倘若有人为那喧哗冷漠的世界增一分色彩,那便会散发出五彩的光茫,照亮黑暗……
龙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它是那充满“善良”的万能种子,它是那润泽心田的一捧“关怀”的泉水,它是那冬日里充满“温情”的暖阳。
当你走在大街上,将一枚硬币落在乞丐那有些破旧的碗里时,你会看到他感激的笑容,因为那枚硬币已化为善良偷偷溜进他的心里。当你在经历无数次挫折与打击后,与别人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任务时,心中满满的成就感叫做“团结”。
龙文化何尝不是寄托在人们心中的“温暖”呢?龙有团结、不屈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就是我的身边的龙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及民族的团结与“大爱”。
——我骄傲,我自豪,皆因我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手握长卷,把中华又有五千年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悠远的远古时代,先民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严酷的自然环境过着忧心忡忡的日子。对神圣的大自然界充满着敬畏和无限的幻想,他们崇敬着各种比自己强大的力量,希望借此来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那时那刻,龙,腾云驾雾、乘风破浪、开山凿石,以惊天动地之势应运而来,填满了他们的畏惧与向往,成为心中最神圣的东西。
何为龙?《尔雅翼》云:”龙者,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龙集百态于一身,既可上天入地,又能吞云吐雾。于是,这条强大的龙就成为远古先民心中所热爱所推崇的图腾信仰。他们对龙顶礼膜拜,寄寓着自己的幸福与希望。不信,你看,那造福人民的三皇之一炎帝就被喻为“龙的化身”,成为我们龙的源头,他的子子孙孙人民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为自己身上留着龙的基因而骄傲而自豪。
闲暇之时,爱读老祖宗留下来的神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不难发现发现龙的身影,这些龙活灵活现,有着人的喜怒哀乐,也有着人所没有的神通广大。他们腾飞在天,也会感到喜悦,感到满足,他们的愉悦影响着人间的世界,人民以龙为福,祈龙造福,俗语说:“应为龙来,即福来”。因此,生活在凡间的芸芸众生,会认为龙生活在天上,那里即是天堂,是仙境,有一切最美好的事物。于是一步一步沉重而苦难的生活中就有了希望,在辛勤的耕作中也能用些许的精神享受。偶尔仰头看天,看云卷云舒,知道生活中也有美好,未尝不是苦中作乐的方法呢!
龙!就如启明星一般给了人希望,就如火把一般温暖了他们的心。给他们的生存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任朝代更替,时光流逝,龙依然受人尊敬。到今天,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动物了,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内涵。
8000年的龙文化,在中国民间有着深厚的积淀,有关龙的民风,名俗与民族节日数不胜数。每逢过节举行的舞龙灯就是龙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舞龙者或进或退,或舞或止,或跳或蹲,巨大而又精美的龙身随着他们行云流水的动作而翻腾,摇摆。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舞龙灯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么雕刻的惟妙惟肖龙图腾则又是另一种体现了。金壁辉煌的故宫,佩戴的手镯,因为龙的存在,凸显出了主人的地位与尊严。
龙,代表着人民对幸福,安康生活的追求,对祖国富强的殷殷期盼。龙分为许多种类,但大多能现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被人们称为“保护神”。而在民间传说中,龙惩恶扬善,有避邪,祈福的作用。
龙!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代表之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则更应该努力学习,让中国巨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