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教师心得体会3000字写什么?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家精神教师心得体会3000字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通过此次寒假期间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本人系统的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高了加强行风建设的自觉性。现将从教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对班主任的选择标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素质教育,事实上,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的是教师、家长、各级领导、公务员和明星们。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各级领导及公务员则无疑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果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去尽心地为国为民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
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后,国人片面地以为西方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能以自我为主,于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话一直被歪曲到现在,结果贪污腐化案件层出不穷,而且级别越来越大。这种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到了还在校求学的青少年。说起倒台的贪官时,一些学生不仅不以为然,还自以为是地说那是他们不会做,如果是我,保证不露马脚。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但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在违背这一规律,不管能否接受,家长们业余都在逼着孩子们学弹琴、绘画、表演等,老师们也都在要求学生们什么都学,争取全科优秀,以为什么都懂才算是素质,丝毫不理会孩子们的感受,结果孩子们更是厌学,完全违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初衷。更为可怕的是,招聘部门在录用人时,依然先青睐什么都懂一点的人。但什么都懂一点的人,到头来充其量也不过能成为学者而已,而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要是当年清华大学也只招收全科合格的考生的话,中国肯定会少了个历史学家吴晗;要是美国的公司录用员工时一律要本科毕业生的话,现在也就不一定有比尔盖茨了。也许有的人会担心,不多学一点,以后在工作中碰到来自其他方面的难题时怎么办?这好办,先使专长得到发挥后,即便将后的工作中会遇上其他方面的难题,补起课来也会效率很高,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急迫的,有目的的,出于需要,故而兴趣也大。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当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集中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
为人师表,师德惟馨。师德是什么?千百年来,许多研究者竭尽全力用最精妙的语言来诠释她,许多教师前赴后继用最平凡的行动来注解她。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像陶行知、魏书生那些我们所熟知的优秀教师们,无论在三尺教坛之上,还是在着书立说之中,或者在为人处世之间,都以崇高的教师道德和坚韧的理想信念,树立着当代教师的坐标。做学问,他们博学而笃志,淡泊以求真;做教师,他们痴情于讲台,教书更育人;做人,他们正直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为学、为师、为人是统一的。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从事的教书育人、潜心治学当作一种追求,并渗透到平凡的工作当中。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在新《规范》中,“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回到对孩子的教育上来,我想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与责任,我开始了对教育深入的思考。爱与责任是母亲的天性,其时爱与责任也是教师的天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特级教师陶淑范就曾这样说:“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给了我一生的充实。”一代宗师金铁林甘愿寂寞,无怨无悔,退到幕后,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一心装着孩子的冰心,教育楷模于漪……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与责任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学生。正所谓“大道无声”。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的爱必须通过的教育的智慧表达出来,否则可能出现恨铁不成钢的体罚、侵占学生自习课、罚抄作业等现象的泛滥。如果说爱是一种内存的情感,那尊重则是外在的行为,尊重学生是师爱的底线,马卡连柯就曾说过:“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教育经验的根本时,我就回答说,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首先,尊重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当今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要做到这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的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另外,尊重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其他生物所不同的东西——那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们说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其时责任也是一种爱,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一名援助藏教师在一篇名为《带着爱启程》的文章中写到:“当我爱到那些帮孩子背沉重行李的母亲那期待的眼光时,当紧紧握着家长的手,听家长一遍遍地说拜托、拜托时,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这正是师爱的真挚的表白。但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不少人却把责任定位在升官发财上,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不和谐音。为了依大官,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不管好不好,年年是三好;班上的核心座位也作为讨好别人的资源;对有“背景”的孩子犯了错姑息迁就,而对于不送礼、家长地位低的孩子则鄙夷不屑;更有甚者,为了金钱拿回扣、考场舞弊等置国家的法律与政策不顾……我们说教师应是世界的良心,民族的良心。尽管现代教育技术日益高超,但在涉及学生人格的完善、特别是道德、价值观念形成方面教师的作用无法取代。 “至要莫如教子”是一个母亲的责任,“教书育人”就是一名教师的责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对教师的职业多一点使命感,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精彩。生命和使命同行,人格就能闪发出耀眼的光辉。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们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情感会使我们对孩子少一份埋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而是我们面对的全体学生。
人们常说“教师是一个良心活”,办公室的老师们不论生活中有多么不如意,只要一站上讲台,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什么烦恼都会抛到脑后。这是一种教师独有的精神,更是一种教师特有的美德。这种美德源于对知识的信笃,行于对讲台的痴情,对学生的爱与责任,传递着对做正直人的执着和做充实人的幸福。人们都爱将教师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比作辛勤不知日月的园丁,比作平凡而谦逊的绿叶,可当我成为教师时,我才深刻的感受到,教师是帕斯卡尔笔下“会思考的苇草”:平凡,坚韧,但却因为善于思考,才变得那么难能可贵。我们不断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不断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做真人,我们不断思考自身事业的价值,我们不断思考奉献的含义。踏上三尺讲台,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让我们携爱与责任同行,以良好的师德,共同铸造自己的灵魂,打开幸福的大门;让我们携爱与责任同行,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照亮学生的未来;让我们携爱与责任同行,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扎根教育的沃土,开创教育辉煌的明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我国规范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有以下几方面: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但倘若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不高,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遵循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自觉性,试问:他将如何去履行他的天职,完成他的使命呢?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要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第二要热爱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朱小曼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是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在我教学低段的这几年,经常会遇到他们急着上卫生间而没带面巾纸,或者是在冬天挂着鼻涕而不知道去擦,我总是递上纸巾,急他们所急,天气转热后,我包里总是放着一瓶清凉油,以方便学生被蚊子咬后及时擦上。这些虽然都是举手之劳,但他们,特别是后进生,因此会对老师心有感激,做作业也不拖拖拉拉了。作为后进生,教师更有必要帮助他们走出自卑怯懦的困境,恢复他们的自信。
第三要学无止境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之过矣。”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虎,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第四要为人师表
孔子书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从小养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教师在热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每个孩子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比如: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家长来说情,学校的纪律是严肃的,学生是平等的,可面对家长,我们得尊重,得给面子,我们需要他们支持,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好学生。因此,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为了工作,我们教师可以退一退,让家长释怀,有面子,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老师胸怀宽广的一面,赢得家长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家长是学生家庭的中心,尊重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对我们的教育和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走投无路。因此,教师处处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五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的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每当我面对孩子们时,我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人民教师!我深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工作以来,我努力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一.静心教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知识技能,更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工作中,我会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一方面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从教二十年来,我凭着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爱,用坚实的脚步,在课程改革之路上探索前行。三尺讲台方寸之间,我始终保持对教学的激情与梦想。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追求“语文因生活而灿烂,课堂因生命而精彩,教学因生成而美丽”的教学风格。教学中,我能依据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特点,本着“大语文观”,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努力创设以生为本、情理交融,激情高效,生动活泼、灵动评价的课堂教学,多形式、多渠道抓好语文基本功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训练,既求真务实,又大胆创新,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语文、用语文,把“教好书”落到实处。
二.潜心育人
爱心成就教育,没有爱心的教育事业,宛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有朝一日终会坍塌。工作中,我努力做到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不对任何学生言弃,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以爱为桥,倾心教育
李镇西老师倡导:“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一直担任班主任的我也把它作为我的教育追求,并努力践行着,始终耐心、细心,用自己的爱打开每个学生的心灵,以高度的责任心管理好班级,深得学生喜爱,家长信任。
工作以来,我带过五个班,无论带哪个班,我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带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孩子,我并不会嫌弃他们,总是从多种途径了解造成孩子“特殊”的原因,然后耐心地教育,悉心地引导。在这些孩子心目中,我就是他们的妈妈老师。如:我现在带的班有个男孩,进校时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不会上厕所、吃饭成问题、上课不进教室、课堂上自由走动,不高兴就发飙,什么都往嘴里塞……工作20年了,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记得一年级上学期,我简直快被他弄疯了,常常感叹自己倒霉,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是自己的学生,也只能尽力啦。于是,我进一步了解他,发现他之所以这样,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从小就缺少母爱,然后,我决定对他多一些妈妈式的关爱,随时牵着他,哄着他,慢慢地他很信任我,依赖我,进步很大。他也亲切地叫我“栗老师妈妈”,我倍感欣慰。我还跟我们班的所有科任老师交流,大家一起对他多一些关爱,在老师们爱的沐浴中,他真的转变很大,现在越来越懂事多啦,我们都很欣慰。有爱就有希望,我相信如果我们继续对他多一些关爱,他的进步会越来越大的。
爱的力量是强大的,以爱为桥,严爱结合,倾心教育,是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的。
(二)“蹲着看学生,笑着做老师”
1.教育需要我们“蹲着看学生,笑着做老师”。
我们常说要“以生为本”,就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用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坚持人格平等的理念,尊重孩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多向孩子竖起大拇指,赏识孩子,多给孩子亲切的微笑,允许孩子犯错,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的教育……也就是要做到“蹲着看孩子,笑着做老师”。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从细微之处体会到“真善美”。这样,学生即使犯了错也会在鼓励中不断地修正错误,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孩子们也会更加自信、快乐。
2.蹲着看学生,多给孩子一些宽容。
人无完人,难免会犯错误,更何况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些不太懂事的孩子,更容易发生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工作中我都努力宽容学生,但有时还是没有落到细微之处。我带上一届学生时我就遇到一件事情,让我倍感内疚。
我们班上有一位男孩叫小征,从一年级开始,他就毛病特多,被我列在了 “问题学生”名单里,虽然我反复引导教育,但收效甚小。刚上三年级的一天,小征的爷爷来找我,流着泪了跟我说:“小征说他不想活了,真想撞车死了算了,活着真没意思……”听到这,我很诧异,一个八岁多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我答应老人跟他好好谈谈。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晚上,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如此绝望呢?是我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吗?还是孩子受了更大的委屈……我决心调查清楚,再好好跟孩子谈谈。
第二天课间操后,我和小征谈话后才知道,原来班上有两个同学欺负他,回到家,由于他做作业慢,妈妈还一脚就把他踢出门外了……我问他为什么同学欺负他不告诉我呢。他非常冷静地说:“我忍了。”我告诉他:“以后有什么委屈都可以跟老师说,你妈妈踢你其实她也很难过的,谁的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老师和妈妈都爱你……”我们谈得很轻松。过后,我在他的作文《我的自画像》里看到这样几句话:“我是一个懦弱的男孩。在家里,妈妈打我;在学校,有的同学也欺负我。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不过,我都忍了,我要学会宽容他们。”我没有想到,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的小征竟然会有这么多想法。我找来小征,肯定地告诉他:“你不是个懦弱的男孩,只是存在一些小毛病而已……”我们谈了好长时间。
事后,我好好反思了这件事情,觉得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我也有责任,我的要求太严格了,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征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其实有很多要求他是达不到的。连小征本人都知道要宽容别人,而我却没有宽容他的一些不足,也没能教育其他孩子宽容他,我觉得很惭愧。我找她的父母谈了谈,也了解了一些情况,希望家长也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此外,我一有空就多和他谈谈心,对他适当降低要求,一些没有原则性错误的小毛病尽量宽容,抓住机会多鼓励、多表扬,有时还发点小奖品给他,他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后来,他还主动承担了班委工作,很负责,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各方面都有所进步了。
通过这件事,我进一步认识到:对于那些问题较多的孩子,尤其是像小征那样自认为“懦弱”的孩子,更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帮助、引导,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爱是最强的教育武器。我们经常抱怨有的学生如何如何的怪异,如何如何的没有感情。殊不知,这一切正是因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丢失了宽容。没有宽容,我们变得急功近利;没有宽容,我们变得简单、浮躁甚至粗暴……宽容是一种爱的教育技巧,它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极其有利。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们要蹲着看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宽容,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那些问题学生也才会多一线希望,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3.努力做到“蹲着看学生,笑着做老师”
“蹲着看学生,笑着做老师”就要真正尊重学生,与学生的目光平视,教师应该拥有宽容、信任、理解、等待的心情;回归童心,包容学生的问题,善待有问题的学生。要帮助学生学会乐于帮助别人与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的策略。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些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重视、指导、暗示、欣赏、接纳……
孩子的目光永远是清澈的,相信孩子的心灵永远是纯净的。教师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就能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精神烙印。我们要从爱入手,充满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成长,在成长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建立自信,以自信的心态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蹲着看学生,笑着做老师”吧!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简单真实的师德宣言,也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漫漫教育征途上,相信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心来,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用无私的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和孩子们一同成长,就能感受一路芬芳,感受幸福教师的真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也有人说成:学深为师,品正为范。从中可见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从字义理解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那么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呢?是简单的知识渊博型,还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业务素质,健全的人格的全面教师呢?我想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怎样才能做一名具有优良品德、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好教师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不是职业,而是事业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转型阶段,文化发展空前繁杂,社会思潮泥沙俱下,如何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每一个人都需要面的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认清教师不仅仅是我们的职业也是我们的事业,要把教育事业作为我们一生的追求和理想。面对拜金主义盛行我们教师的价值观一定不要盲从,而是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这种风气的错误性,以及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我们教师需要用过硬的素质来抵御这种风气。对把教育当事业的人,我怀有真诚的敬意。所谓“把教育当事业”,我理解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一,研究;第二,创新。有事业心的教师,面对教育的所有现象,都能够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打量与审视,并自觉地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是抽象的理论推导,而是结合自己每一天的每一个教育行为进行分析、比较、质疑、琢磨、提炼等等。有事业心的老师总是具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欲望,不愿意简单地重复自己,哪怕是同一篇“教熟了”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学生,或者在不同的时期,也希望能够讲出新意;哪怕是富有经验的班主任,面对新的班集体,也努力追求带出新的个性与特色。如果说,把教育当饭碗,能够满足教师物质生活的需要;那么,把教育当事业,则还能给我们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收获。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教育者都把教育当事业,但是毫无疑问,一个把教育当事业的老师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二、教师不是演讲者,而是榜样
我们常说“无声教育”,就是指学生通过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模仿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将教师好的和不好的行为进行了学习。因此,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学生都会起示范与榜样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是学生的教师,学生是教师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家长把学生交给学校、交给教师,我们就有责任、责无旁贷去珍惜爱惜学生的时间。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问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发展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转变自己“讲课”为主的教学行为做起。
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弊病之一就在于教师灌输得太多,将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术语、概念灌输得多,感悟、体验被忽视。事实上,老师灌过不等于学生学过,学生学过不等于学生学会,学生学会不等于学生会学,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学生会学”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改变“灌输者”的角色,尽量做到: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师自己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授些什么呢不是照搬教参,而是有自己研究的课文的心得体会、感悟和发现;必须有高于学生之处,能为学生开启心窗,要能讲得学生佩服你;必须是传授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所谓“程序性的知识”,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运用,换言之,就是教他以规律、方法,授之以“渔”;必须传授主题性的知识,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必须传授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加涅说:“有组织的知识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才能系统掌握。”教师在讲授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记忆,以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网络。
第四、教师不是学生的长辈,而是学生的朋友
平易近人、与学生交朋友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在扮演自己的角色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放在教师就是长者,是学生的长辈,一定
是学生的老师的位置,既然是长辈,是老师,学生就没有什么理由不接受教师的意见,不听教师的话。为此,教师就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一旦学生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时,我们的教师就会勃然大怒,认为学生不听教育,不听我们的哨子。对于一些素质较低,道德修养不高的教师甚至会出现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和举动。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师要淡化自己的角色。教师是社会的一员,不仅要充当“教师”这一角色,而且要充当多种角色。教师不但要以“长辈”的身份出现,更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只有与学生交朋友,师生之间的沟通才可以更为方便,学生才可以对教师有一种信任,师生之间沟通起来才更有效果。
幽默是师生沟通的催化剂。 学生对教师普遍要求和赞赏的一种素质就是教师要具有幽默感。教师语言幽默诙谐,富含哲理,是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催化剂。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在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是我的课堂教学中,我都喜欢采用幽默风趣、诙谐的语言,通过这样的幽默诙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大家的沟通更轻松。在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我注意到教育语言的诙谐性,通过在幽默诙谐的气氛在交流沟通,能够冰释师生之间的各种误解。在十八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当前教育形势下的教师,不应该再用那种古板、呆滞的语言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与学生沟通。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人师者亦为人模范。三尺讲台上的我们,意气风发,教书育人;三尺讲台下的我们,文明尔雅,
为人师表。教师是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承者,表里如一是对我们最高的要求和行为准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风筝要想飞得高,必须由底下的线牵引着,假如没有了这根束缚它的线,风筝只能掉在地上。我们如果是那只风筝,那师德就是在我们脚下牵引着我们前进的那根线。如果线断了,即使我们再努力,也不会飞的久,更不会飞得高。
近阶段,通过学习师德师风,什么是师德呢?我的理解是:师德是一名教师就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以前的老领导在报告中说过:“师德是师风构成的基础,师风就是师德培养和成长的环境。就一所校园而言,师德师风决定着校园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校园的人文风格和精神风貌,是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社会的兴衰在教育,教育的成败在于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在不同场合经常会听到一些比较“醒耳”的词语,如师德、规范什么的,有时别人还会开玩笑说:“别误人子弟阿!”这把我们教师想成什么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选取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就要准备着像蜡烛一样燃烧掉自己。我们,作为这天的教师,职责是塑造培养具有高尚人格,有职责感有先进意识的有很强的生存潜力、竞争潜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国一代新人,理应教师自己首先是一个有高尚道德,良好修养并能跟上时代步伐的社会人。
所以为人师者我认为就应:
一、用师爱唤醒学生的心灵。
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盼,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育的美德。我国近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于“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我认为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二、坚定的职业信念,立志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
坚定的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是教师用心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只有树立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能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坚定信念的树立,有一个逐步确立,不断加深和巩固的过程。每个教师从它准备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此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实际投入到教育工作实践中去,经过实践锻炼和体验,承受各种挫折,吸取教训之后,不断加深认识,提高思想觉悟,加深情感体验,经过种种思想的矛盾和斗争,最后建立起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坚定信念。“老师”一词包容了庄重、严肃、亲切、和蔼、刚正、严厉……多重主角的扮演者,于是,在教学中我努力学习,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群众、国家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的社会好处和价值;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儿童教育工作中,激活他们的欲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断增强自己的承受力。从学习,自我修养和亲身体验中,争取成就,体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艰辛的事业,而是充满了无限乐趣和幸福的事业,决心为其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质之一。它是教师职业品质之区别于其它职业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教育培养人的工作具有它的特殊规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育人的规律,对教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它不仅仅是教师必备的宝贵品质,而且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所应对的教育对象是不断更换,要不断面临新对象,为了适应新的对象,需要我们不断作调查了解,区别对待。再者,时代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学生的求知欲也在不断发展。个性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所谓的“知识激增”的现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求知渴求,我们务必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的营养。在教育工作中,要求不满足于现状,始终持续旺盛的求知欲,好学上进,勤于进取,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务必要有常流水,这样才能不愧为老师。并且,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的点滴积累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够实现的,其间还会出现各种曲折和反复。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具有执着的精神,怀着对学生一片赤诚,以巨大的耐心,坚韧的毅力,对自己的学生孜孜不倦,循循善诱,深刻领悟“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但是此刻的老师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存在着做到了“学而不厌”,不必须做到“诲人不倦”。经常歧视潜能生、辱骂潜能生,对潜能生缺乏耐心。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做到“学而不厌”,而且还要做到“诲人不倦”,具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热爱学生,甘为学生任劳任怨,用自己掌握的教育艺术,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和潜力传递给学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财富。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进一步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受塑造人的心灵的特殊规律所决定。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作为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的行为表现方面。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我国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老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要贴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来影响教育孩子。其次要从自己的外部表现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诸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即“诚实”,“正直。”也就是孔子所说“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诚实、正直、富有正义感的学生。最后,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个性要在教师义务方面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楷模。坚决反对两重人格。
五、具有礼貌的仪表风度。
所谓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指教师在教育的职业活动中,透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服饰仪容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和特征。它是教师个人的内在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外部反映。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校园中,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人民教师礼貌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有一句有名的格言,“即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我认为,教师的仪表风度,包括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德国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年幼的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崇敬心理。他们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喜欢模仿自己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致于服饰打扮,发型式样等。学生从种种模仿教师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理解有关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对我们教师来说,即使是生活细节也决不能忽视,应时时处处,在一切方面都检点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愿我们的教师都能崇尚师道,敬重师风,尊重自己,对社会负责,做到人人都能仁他人之仁,信他人之信,义他人之义,促使民主播扬,科学昌明,人文之光。
关于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系统深刻地回答了师德师风的战略定位、核心内容和建设路径,形成了逻辑严密、内容完备、实践指向鲜明的内容结构。
一、明确了师德师风的战略定位
党的__以来,党中央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论断,深化了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战略意义的科学认识。
一是师德师风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作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立足“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师德师风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指明了师德师风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影响。
二是师德师风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
关于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始终强调教师承载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与责任,而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决定着立德树人的能力和水平。他用“传道者”“筑梦人”“引路人”“系扣人”“大先生”等词语定性教师职业,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教师师德师风在如何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如何履行好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这些论述不但是对广大教师的赞誉,还是对师德师风的具体要求和期待。
三是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关乎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既明确了师德乃教师之本,师德师风对教师实践活动全过程的统领和影响,也明确了以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廓清了师德师风的核心内容
党的__以来,明确提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具有“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标准,这些标准一脉相承、系统完整,形成了对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品格修养、爱生情怀、专业素养等方面全方位的要求。具体而言:
一是从“德”的价值立场出发,明确了教师政治素质的内涵指向。
好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信仰,自觉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他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勉励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基于“四个服务”的价值遵循,他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以及情感认同。这些论述不仅明确了教师“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还阐明了教师要努力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的政治使命,深刻揭示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内容。此外,在实践层面提出,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教师明确政治立场的重要着力点,亦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有力举措。
二是从“德”的张力限度出发,明确了教师品格修养的层级维度。
教师既是“一域之师”,也是“全局之师”,教师育人限度的伸张,使其品格修养在与“自我——学生——国家”的三维融生中不断发展。“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这表明教师的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囿于自我层面,而要上升为一种具有崇高指向的生命追求与精神坚守。主要从三个维度揭示教师品格修养的基本内涵,从教师与自我的关系来看,强调教师要自觉提升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既要做“学问之师”,也要做“品德之师”,实则是在“术”和“道”两个层面明确了教师如何成为“师者”,更要求教师要有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境界。从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来看,“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好教师人格要正,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以奉献、担当、敬业的品格修养为学、为事、为人。从教师与国家的关系来看,勉励广大教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这表明教师要对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自觉承担起塑造新人的使命,心怀“国之大者”,涵育“崇高之德”。
三是从“德”的内生动力出发,明确了教师爱生情怀的致思理路。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实现这种职业自觉和生命追寻需要教师内在情感力量的激发和推动。爱生情怀作为教师从教的情感之维和动力之源,助推着教师在无私奉献与关怀理解中践履育人使命。从关于师德师风重要论述来看,爱生情怀的“落地”和“生效”需要从两方面加以推动:一方面,聚焦爱生情怀的内在要求。“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这表明了教师的仁爱之心不是“盲目地爱”,而是教师基于学生主体需要和成长发展规律,对学生的人格观照和情感互动。另一方面,聚焦爱生情怀的实现过程。“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这表明教师是否具备爱生情怀,深刻影响着师生关系的亲密程度,更决定着学生能否在心灵深处对教师产生喜爱和认同的情感呼应。
四是从“德”的现实支撑出发,明确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更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必备条件。“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首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只有学识过硬,学生才能信服。“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这就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敏锐度与学习力。其次,教师要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深化学生学习体验,做到深入浅出,潜移默化,以过硬的教学能力承载“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的崇高使命。此外,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指明了教师既需要深谙教学体系与教学管理,也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教师要具备科学的育人方法。教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把握教书育人的规律是创新育人方法的先决条件。对此,“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
三、提出了师德师风的建设理路
关于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将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作为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指向,从教育、养成、环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系统化、科学化的实践方略。
一是要用教育培养与自我修养辩证统一的思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关于师德师风重要论述,多次谈及要用教育培养与自我修养辨证统一的思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体现了高度重视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强调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引领,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管理全过程,不断提高教师培训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强调教师的自我修养、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并对教师自身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殷切希望和要求。“三个牢固”“四个引路人”“四有好老师”以及“四个相统一”等都是从教师个体出发,为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及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方向。高度重视教师的全方位发展,既突出个体的内力培养,又强调教育培养的跟进,只有形成合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才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是坚持制度建设与教育督导相结合,建立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对于道德败坏、贪赃枉法的“害群之马”,“要清除出教师队伍,并依法进行惩处,对侵害学生的行为必须零容忍。”这一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师德师风建设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道德自律,还需要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法治化的机制建设来保障。此外,除了刚性的制度约束外,“我们要在广大教师中、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由此注重师德师风的日常教育督导,将高线追求和底线管控并重,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三是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
马克思认为,利益是思想的基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师德师风建设既要注重教师的精神需求,也要关注教师的物质利益,不能将师德建设从教师生活中剥离,否认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物质需要。为此,多次提出要“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这些论述,一方面强调了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必须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和职业尊严,替教师着想,关切教师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强调了对广大教师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浓厚社会氛围,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最需要解放思想,在教育战线,由于思维模式、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通过学习讨论,查问题、找差距,极大地激发了我校广大教师的思想活力,能动脑筋想办法,转变观念谋发展,解放了思想,统一到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上来。认识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党的__精神,才能结合新的实际,贯彻落实好党的__提出的科教发展任务,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局面,为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只有认真贯彻“36”字治教方略,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戒骄满,找差距,才能开拓创新,促进我登封市教育大发展。
通过学习讨论,认识到我们教师每个人都是学校主人,个个都是发展的重要一环;树立了发展意识、明了了开放需求,确立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理念,明确了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与办学特色,以育人统揽全局,统一思想,与时俱进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办学理念。掌握了以往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点,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努力方向,明白了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以“新,细,实”三字工作要求我们自己。我们还会以三十六字治教方针中“以质量为英雄”“以表率带作风”弘扬务实作风。
教育教学方法要创新。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灵魂和不竭的动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意气风发地为振兴中华而教学,并传承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教师们,特别是小学的全体教师们,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新出更多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小学生所接受、所欢迎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工作中能够准确地回答和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习问题,无愧于这个时代光荣的称号。
身为教师,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对自身的完善。从知识、思维、修养等各方面去发现缺点,进而改正。智者说:“如果你想要抓住沙子,你抓得越紧,沙子就会从你指缝中流出,只有你的力气适当,沙子才会握住。”所以,我们对学生的爱如何把握住爱的“度”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家庭与社会服务,以优质的教育造就更优秀的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满足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上。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做到:
1、强化服务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实践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方针;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教育教学改革及方法、模式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意团结普通群众,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
2、要有奉献精神,当我们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就应该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在工作中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维护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但不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
3、事业心强,以事业为重,能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有爱心,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4、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和旧观念。教师既要把学生当做学生,还要把学生当做朋友,当做一个与教师有平等关系的公民。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不能要求学生全盘照搬教师的思维。更新教育观念,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受教育者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社会生活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的气质、兴趣爱好、性格、智能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必须因人、因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5、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过去老师是知识的载体,老师既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的载体了,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信息,老师只是其中一个渠道。同时老师也要学习,如果不进一步学习,就会落后于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要变教学工具为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变传授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变德育课程为每时每刻全程育人。
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该不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活动。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我们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还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6、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教师,就必须是教育教学的能手。为此要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学生同时成长,走在学生的前面,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成为教育创新和改革的示范者。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7、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抛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
而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关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重要论述、__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__精神、各级政府党代会精神,真正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教师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用现代教育考,试大网,站收集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武装自己,努力追求教育方式方法的现代化和高效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育、现代课程观、结构主义教育等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等都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内容。
8、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论水平上保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时时处处都能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作用。
通过学习,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不仅仅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和各级领导也应该提高。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而家长又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各级领导无疑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果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去尽心地为国为民?
为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向李局长提出的下半年中作重点迈进。一抓管理,二抓课堂,三抓培训,四抓师德,五抓课改,六抓安全,七抓督察。
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师德是一汪水泊,滋生着爱心和奉献。师德是远行的船舶,承载着努力与汗水;师德是湿润的土壤,包裹着孕育和希望。我是一名教师,因为有了爱心,才无限接近于妈妈;我是一名教师,因为努力奉献,才会桃李满天下……
一汪明澈的水泊,映出师者的光辉,一艘远航的小舟,需要舵手的勤劳,一片肥沃的土壤,种下了教师蜡炬成灰的志向。教师之所以被人褒之以春蚕,是因为她一生都在吸收外界的营养,一生都在思考如何把这些营养变成光润的丝线;教师之所以被人嘉奖为蜡烛,是因为她一生都在努力地散发光芒,一生都在思考着如何用这份光芒照亮前进的希望。
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执教技能,适时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然后再向学生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而不是做一名匠人,把破旧的物件抛出,把新鲜的部件收藏。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时刻像一名学生一样勤奋学习,为自己的知识宝库注入源头活水,然后再想如何“吐丝”。
另外,教师要有高深的学样,提升教育民主。即教育之爱必须注入民主精神。应该说绝大多数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有的老师真诚的爱心却往往充满专制的色彩,我就听过一位打学生的老师说:“我正是因爱学生才恨铁不成钢,所以打了他。”就以不按时下课为例,这样的教师肯定是爱学生,巴不得多给学生讲点知识,但这种爱,确实对学生课间休息权利的侵犯。因此,师爱必须注入民主的内容。换句话说,真正爱学生的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民主情怀的人。
说到民主,人们往往想到民主是一个国家管理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国家政体。其实,民主同时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生活态度,什么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呢?充满爱心、懂得尊重、追求自由、讲究平等、倡导宽容、善于妥协……这都是民主的生活态度,而具有这种生活态度的人,就是一个充满民主情怀的人。爱不等于民主,但民主一定要包含着爱,因为民主就意味着对人性的尊重。所以,师者谈教育的爱心,一定要强调这种民主的爱,而不是专制的爱。
我爱在我心,深藏谁知晓?所以,爱心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技巧当中,也可以说叫教育智慧。如果爱心不体现于日常教育中面对一个个具体难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这样的爱心是空洞的。
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当然是对的,因为真正的教育总是从爱出发,或者说爱是教育的起点和条件;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因为表达这种爱需要智慧。面对具体的学生,没有哪个教师敢说他会比这孩子父母更爱这个孩子,也就是说最爱这个孩子的人应该是他的父母而不是教师,可是爱孩子的父母却不等于就懂得教育,他们还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因为教育的爱必须通过教育的智慧表达出来。如果抛开了教育智慧而空谈爱,是没有用的。教育决不等于简单的爱。师者谈“师德”,往往把“爱心”简单化,认为爱学生就是要把教师变成学生的保姆,照顾其生活起居。其实,“有爱”不等于“会爱”,而“会爱”才是一种教育智慧。
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尊重,而不是一种符号。情感是不能规定和强迫的。一个老师如果爱学生,当然会令他的教育效果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但我们不能强迫每一个老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的爱每一个学生,师爱也是逐步培养的。
作为教师,可以允许你不爱学生,但你必须尊重学生。这是底线。爱是内在情感,尊重则是外在的行为。举个例子,你可以不背生病的学生上医院,也可以不给贫困学生以经济资助,但当学生向你问好时你应该回礼,当学生走进办公室时你应该说声“请坐”。前者是爱心的驱使,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老师都一定要做到,但后者则是师生相处的规范,是一种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我承认我爱学生,但这种爱是我个人的事情,如果有老师不爱学生,但他很尊重学生,并且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这样的老师不算最优秀,但也是一名好的老师。至于少数教师要做到呕心沥血、忘我爱生,那当然应该鼓励,应该作为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来宣传和追求,但不应该强迫每一个老师必须去呕心,去忘我。
另外,教育之爱同严格要求并不矛盾。小河叉多要导流,小树枝繁要爻割。教师之爱,必须包括严格要求,甚至包括必要的惩罚。有人老是讳言教育惩罚,可我认为,离开了惩罚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教育,无非就是人格熏染和行为养成,而行为的养成必须靠训练,训练就是强迫,所谓强迫就是学生没有做到就必须惩罚。为什么有人怕说惩罚呢?因为他把惩罚和体罚混为一谈了。我坚决反对体罚,但同样坚决反对取消教育惩罚!我们查一查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在谈到“惩罚”时,该书把“批评”都作为最轻微的惩罚方式。这说明教育惩罚是不可缺少的。应该说,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都是教育的方式,更是教师的权利!
“不是每一道河流都能如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参天大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有学者谈教育问题这样说,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教育必须把各个教育要素都调动起来,让教育受体自觉、积极地参与其中,才是教育智慧的最佳探索方式。
师者谈教育智慧不能简单定格于教学技能和对学生的关怀。教学技能的延伸意义在于教育学生继续学习的技能。我们不可能跟随学生一生,也不可能事事帮其解决,所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学生必须学会独自处理身边的问题,这就是继续学习的技能。更重要的一点是,教育智慧必须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我们所提倡的关怀不是母亲对幼子的亲昵和无微不至,而是在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下,运用一切手段,确保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最终完成育人工作。
也许在教育智慧的规范下,我们对学生的爱显得不那么炽烈。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亲眼看着学生汗流浃背、匆匆忙忙,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锻炼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不管学生是否成长、成才而盲目地伸出援手。理性一点说,爱不一定都要像暴风骤雨一般席卷一切才算伟大,有的时候,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们宁愿把隐匿心中的爱比作秋千,把我们所牵挂的抛出去,让其飞翔、让其跌宕,在到达一定高度时,为了避免危险发生,我们还要用力把他拉回来。这就是教师之爱,有别于父母之爱的特殊的爱。
蜡炬成灰是教师成长的道路,春蚕吐丝尽才是教师奉献的本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追求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是教师奉献的结果,教师的成功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之上,也应该有自己的成功:对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拥有的教育智慧更加丰富,他的课越上越精彩,他开始进行教育科研并取得成果,又开始写作并发表教育文章乃至出版教育著作,他开始踏上由一名普通的教师走向教育专家的路……这都是教师的收获与成功。如果我们这样来看待教师的教育奉献,那么教师就不是成灰的蜡炬,也不是吐丝的春蚕,而是用教育奉献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教师要实现自我的快速成长,特别是高校教师,就必须向春蚕一样奋力吐丝,抛却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把教育的过程看做是蜡炬的火焰燃放的过程,静静地欣赏跳跃的烛光,橘红的灯花和烛光映衬下的铁青色的墙壁。这样的奉献过程就不显得那么清苦,而是彰显出别样的美丽,自身也就感到无上的美的满足。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奉献精神很伟大,但教师的成功在哪里?到头来还是终老无名山!如果要析出教师的成功,那么就必须在无功利主义的溶液里缓缓加热,然后你会看到那一颗一颗的成功果实香气逼人,有科研先进的表彰锦旗,有成功学子的桃花般的笑容和热切的问候,有课堂上智慧的熠熠闪光,有响亮的颂歌,有坚毅的目光,有稳健的前进脚步……这些难道不能算是教师最大的成功?
师德垂寰宇,大爱育英才。教师就是一群辛勤的播种者,用双手播下智慧的种子,用汗水浇灌稚嫩的幼苗,然后看着它成长,希望它茂盛,期盼它结果,在金黄的秋季,我们收获喜悦与振奋。这些就是一位人民教师人生最大的价值,也是他生存的全部意义。
师德是隐性的火光,它照出爱心和奉献;师德是倔强的铁锹,它可以挖掘出深藏在土壤中的希望。那么,它就必然同教师生活的质量、生命的意义相联系,只有当教师感到了教育的成就感和诗意时,师德才能真正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只有用爱心和奉献助推教育的云帆,才能不惧浪险风高,携带可爱的学子奋勇向前。
“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看到林清玄写的这句话时,我内心非常认同,欣喜于自己一直__,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教育行业。由于工作的调动,随之而来的身份变化——从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老师,转成为一名幼师,从此,我开启了一段崭新的生活。那时,心里的感觉是多么的美好,怀着满腔热情,数次幻想着自己成为一名“孩子王”时的快乐情景。我甚至想,我要抛头颅,洒热血,要为幼儿事业献身。
开学第一天,我既渴望又害怕,想象着面对一个个可爱的孩子,面对一张张可爱的小脸——他们天真无邪,我以为这就是我一直所向往的童心世界。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刚开学的日子,迎来的是一个个焦虑不安的家长和一张张泪流满面的小脸,幼儿一直哭喊着要妈妈,我左手抱一个,右手搂一个;哄笑这个,逗乐那个,分不清孩子的脸上是泪水还是汗水;渴了也顾不上喝口水;有的孩子刚来幼儿园,不会吃饭,不会睡觉,不会排队,不会唱歌,不会听老师的话,甚至在他们大小便时还得帮忙提裤子、擦屁股、冲厕所……即便是有着五年的教学经验,踏入幼儿园的第一天所看到的状况,还是让我手忙脚乱,无计可施,这与我的期许天差地别。面对这一切,我开始茫然……其实,真的是这样吗?在新学期的第一周,我,反复追问自己的初心,我曾想过退缩,曾想过逃避,可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告诉我“既然选择了,退缩是不行的,逃避更不行。”是啊,面对我的选择,我能放弃吗?是否从心底里认同身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不,我要坚持。
转折发生在九月十日——教师节,那天早上我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的时候,有几个孩子或是拿着一朵花,或是手工制作的卡片送给我,并高兴地大声对我说:“老师,节日快乐!”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样子,融化了我曾经失落、曾经绝望的心。孩子也懂得感恩,这是我在幼儿园里第一个教师节收获的祝福。而且孩子们的进步也让我惊喜不已,一周之内,小不点们一个跟着一个洗手、上楼梯,秩序井然;吃饭、睡觉甚至穿脱衣服自己动手,让担心不已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惊讶不已。每次看到这些,心里都暖暖的,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要用爱关注幼儿,要演好幼儿“父母”的角色,用最深的爱来爱护幼儿。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叶经博眼里含着泪的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经博,你怎么了,不舒服吗?”他没有说话,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他的脸蛋,“没事啊。”于是,我耐心地对他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当你的妈妈,看着你睡觉,好吗?”经博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为经博擦干眼泪,哄他躺下后,我从他耳边说:“老师就是你的妈妈,来,盖上被子,妈妈轻轻拍着你睡。”看着经博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我表扬经博会自己盖好被子,对着他悄悄说:“宝贝,老师在这呢,眯上小眼睛睡觉噜。”一天,经博妈妈对我说,经博好喜欢来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回家也会跟妈妈分享。我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走过去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要留住孩子的心,就要像妈妈对自己孩子一样关心他们,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欢迎他们的到来,并不断用亲切的语言与之交谈、沟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爱。
作为孩子的“第二位父母”,我们必须去爱护我们的孩子、信任我们的孩子,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里。因为我所在的班级是小班。开学初,我发现班里有几个特别能哭的小孩,每次看到他们我也会蹲下来抱抱他们,去哄他们,说一些鼓励他们的话,后来这几个小朋友哭的阵势似乎缓解了不少。可是还是有一位小朋友叶镇玮,每次闹起脾气来,嘟着小嘴,用小眼神瞪着老师,让我很难找到与他连接的突破口,后来因一件事我们俩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有一次,镇玮拉着妈妈的手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妈妈留下来,后来妈妈还是狠心掉头就离开了,我强行拉着他连哄带骗的抱在怀里,他发了很大的脾气,我试图帮助他梳理他的情绪,他就用力推了我一下,当时大拇指感觉被抽了一下筋,肿了起来。在孩子整个发泄的过程中,我没有说什么,我只是在倾听,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生气的小家伙抓着我。过了一会儿,镇玮的情绪终于平静了下来。“镇玮,其实你刚才推我的时候,老师的手受伤了,真的很疼,但是我还是让你抓了。知道为什么吗?”镇玮满脸疑惑地看着我。“我知道你很想妈妈,妈妈离开你,你很伤心,老师抓住你,你很生气,但老师觉得还是要你留在幼儿园里。因为每个小孩子都要来幼儿园里交朋友,来学习一些有趣的知识。你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你肯定是最棒的!”在我说这些话的过程中,镇玮静静地看着我,依然没有说什么。这样的事情,开学初发生过几次,当然我也同样被推了几次,每次我都向镇玮说着安慰鼓励的话。就在第三次的时候,镇玮发泄完情绪,真诚地看着我,向我说了句:“对不起。”那一刻,我知道,镇玮已经开始对我产生信任。之后,镇玮偶尔生气的时候,一般喊叫几下就稳定了。我还注意捕捉他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并把它放大,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不管是端正的坐姿,还是好好吃饭,都要找点理由夸夸他。也及时在他妈妈面前表扬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纸。有时候,恰到好处的夸赞也可以让孩子找到前进的动力。就这样,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纪律情况也越来越好。我知道,老师给予的关注让他有了自信。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类似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如果你选择相信孩子,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你当时没有选择信任孩子,而是直接去批评孩子,或许孩子的心会与你离得越来越远。由此可以看出,爱是信任的前提,只要你用心去爱他们,他们的心就会慢慢靠近你,这样,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如果是这样,那么,信任离我们还会远吗?我更加坚信任与呵护,可以温暖无数孩子的心灵。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小事一直做下去,用自己的爱、理解、耐心、宽容去对待幼儿,相信幼儿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播种了爱,收获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快乐是感动。我接手了一个好动的小男孩叶智锦,他的顽皮,顽皮后的倔强,倔强后的反抗,反抗后的不计后果,都让我因此吃了很多亏,每天在理不清的官司中度过,对他自然是很关注,自然也就相对严厉。为了保证它与其他幼儿的安全,我总是在活动时牵着他的手,并且给他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直到一天,他是最后一个小朋友还没被家长接走的,我蹲下来和他将周围的枯叶捡起来,他居然从1数到5了,并用手指比划着,看到他这样认真的样子,我不禁拍手,表扬了他。他笑得很灿烂,并没有因为迟接而愁眉苦脸的。等奶奶来接时,他高兴地对奶奶说:“奶奶,刚才李老师陪着我一起玩,我喜欢李老师。”那一刻,我僵在那里,幸福来得太突然!智锦把我对他过多的关注与束缚理解为喜欢与陪伴,继而回报我以爱。以后每次等待家长接送时,他坐的地方旁边有空位置,总会拍着空位置,用小手示意,叫着我:“老师,你坐这里。”这就是孩子,你付出了深深的爱,幼儿一定会回报你浓浓的情。试问,每天面对这样的孩子们,我如何能不爱上他们?又如何能不去爱他们?怎么忍心去伤害他们?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说真的,不仅仅孩子总是能带给我惊喜和感动,家长也如此。记得,一天晚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号码打过来,当时大概晚上九点多了,其实挺害怕的,但还是接了。原来是我们班一个家长的电话,说是孩子最近特别开心,很喜欢我,因为自己下班比较晚,所以才这么晚打来电话,只是想说声感谢。真的是很感动,感觉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却得到家长的赞美和认可。
现在看着这批活泼可爱的“小不点”天真稚拙的样子,我由衷的喜爱,记得一个多月前刚进入幼教岗位时,每当孩子入园,哭闹不止,父母焦急万分时,我总是手忙脚乱的,孩子哭,家长急,我更急,而一个多月的摸索,已经让我开始了解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现在的我总能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思考,从容的去面对一切!幼师虽很辛苦,无数细碎的事情等着我去处理,教师也很幸福,在无数细碎的琐事中,体会到和孩子一同成长的幸福。在于幼儿取得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心中充满感激。我要感谢我的孩子们给予我的欢声笑语,是他们让我懂得到了什么是纯真,什么是爱。我要感谢我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感到工作中不断成长的快乐和对自己逐步建立的自信;是他们让我找到作为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支撑点;是他们给予了我很多关于教育的火花。
这些都是发生在我的教育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小事,我想其他老师也能做到。让每个孩子都在我们的引导下,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也让我们透过可爱的孩子们,遇见最美好的自己!你会发现,所有的焦虑和怀疑只是暂时的,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初心从未变过,如果继续探索,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合适的路。请好好拥抱、珍藏这份美好,带着这样的勇气,新学期继续向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