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国,和平、团结、富强,人们都在秩序安定、自由平等的社会里过着温饱无忧的生活。谁还记得100年前巴黎和会上的屈辱?谁还记得包含激愤与赤诚的“还我青岛”的血书?谁还记得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与浩浩汤汤的爱国热情?何其无畏!何其情怀!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铭记百年前青年学生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深沉的爱国情怀。抛却佛系思想与精致利己主义,明白自己为何接受大学教育。不错,是为了安逸幸福的个人生活。但,也更为了让自己“有一份热,发一分光”让国家进一步发展,让国家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说,“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作为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继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时刻关注国家命运,维护国家荣誉与国家安全。超脱小我,追求大我,努力奋斗,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是是共青团组织开展的网上学习活动。对于共青团员来说,有义务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签到网络活动,增强学习意识、团员意识。各级团组织都不应将学习活动简单理解为宣传活动,也不应将组织动员理解为“摊派”,因为加强学习既是团员的义务,也是团员的权利,更是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指向。
在家中学习的这几周,本以为丰富多彩的团活动要暂停了,却没想到我们以另一种方式在网上参加了团组织的学习。在河南共青团公众号上,我们参与了“青年大学习”的活动,通过看视频讲解来参加团活动。并且在每看完一段视频后,都会有一两道小题来检测一下我们的听课效果,非常有趣,让我更生动地了解了疫情的形式。停课不停学,团活动也同样不能停!
18英本二班全体同学参加这次青年大学习后,我们对当前的疫情和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次疫情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而各个国家只有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它,才能将损失减到最小。各个国家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取得这场阻击战的胜利。当今世界是全球化、多极化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当崇尚和平,尽自己所能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贡献力量。
定点扶贫,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一个特定贫困点,固定开展帮扶脱贫。据统计,党的__大以来,参与定点扶贫的中央单位达到320个,实现了对贫困县的全覆盖。“十三五”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定点扶贫至关重要。做好新形势下定点扶贫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在“精准”二字上多考虑,下功夫。定点扶贫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这既是对发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厚望,也是对解决当下扶贫开发工作存在问题的强烈要求。责任、使命、紧迫三种心情,集中在于要解决“精准”问题。
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向贫困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服务,多年来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大大改变了面貌,脱贫程度总体成效明显。但问题是,有些地方,扶贫、涉农、医保、低保资金,“苍蝇”都敢贪,因而出现了“穷县富衙”、“穷村富村官”、发展很不平衡的现象,与全面小康的目标差距甚远。这反映了扶贫开发的偏差,即重整体、轻部分,重上层(重扶上、扶官)、轻下层(轻扶村、组),重“吵闹”(伸手要的就扶)、轻“息静”(不作声的不扶),也反映了扶贫工作的缺点,工作不深入、不落细、不落小。总之,就是一个精准问题。
定点扶贫要做到精准,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只有把定点扶贫提上政治高度来看,各单位领导才能跟上中央的步调,按照中央的部署,选派优秀干部,筹措多方资源,进一步提高扶贫的精准度。
定点扶贫要做到精准,扶贫干部就要全面、深入调查研究。找准贫困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把发挥单位、行业优势与贫困对象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对象,把扶贫开发工作做细、做小、做实,使任何一个村组、任何一个贫困人口也不能掉队。
定点扶贫要做到精准,就要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帮扶措施。对地理资源好的贫困村,可帮助设计开发项目,用项目扶贫,直接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服务,或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对地理条件差的贫困村,可帮助搬迁,易地安居脱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帮助献计献策,先从智力扶贫,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发挥其自身潜力,帮助培训创业、就业。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社会保障、大病救助,让他们过上小康生活。
提高扶贫成效,就在于精准扶贫要见成效。这就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瞄准贫困人口,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把扶贫资金、智力支持、技术服务、帮扶措施落实到贫困人口。切实做好扶贫考核工作,确保不断提高扶贫成效。
参与定点扶贫的单位和人员,要进一步强化帮扶责任,履行帮扶使命,以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的紧迫感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脱贫攻坚的决战中,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贡献。
“庚子鼠年,却不一般,疫情来袭,全民抗战。”2020年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际,却因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显得格外的悲壮。武汉“封城”、医护人员“请战出征”、全民“戒备”,不断攀升的确诊与疑似数字,时时刻刻都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疫情,除了对疫情表示关心,无数的人也都发出这样的疑问:我可以做些什么才能为抗击疫情出把力?其实不论是“在家宅”用微小力量抗击疫情,还是“不传谣”用自信凝聚前行合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抗击疫情的“急先锋”。
青年人是中坚力量,祖国的召唤就是我们的行动方向。我们对待祖国的态度,就应该是风雨兼程、与他同在。有能力的青年人同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满意的答卷。也许我们没有太多的能力,但我们至少可以在疫情期间不外出、不聚众,并且说服家人、邻里尽量减少外出。另外,我认为我们青年人熟悉互联网,面对不友好的谣言信息,应该给长辈解释,让网络上的谣言不攻自破。灾难面前,如果能舍小我、成全更多人,那就更有意义了。比如捐款捐物,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我们的每一份善意,都会让我们的祖国更有力量。青年要积极主动学习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增强防护意识和能力。落实好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远离人员密集场所等措施,做好自身防护。
相信我们华夏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必将战胜疫情,迎来春暖花开!中国加油!
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虽然只有短短的10 天时间,但培训班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纪律的严肃、组织的周密,使我充分感受到市委组织部对这次培训班的重视,对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视。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领会到,一名青年要成长,必须自加压力,时刻做好抢抓机遇的准备,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锻炼。
一是要勤学习。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政治形势、经济形势,还是科技发展都处在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作为在基层工作的青年人,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大环境,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在的岗位所必须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弄懂弄通,否则就无法适应,就会闹大笑话。停止学习,仅凭传统的知识,传统的思维方式,要解决好问题,处理好工作,是万万行不通的。
作为一名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加强学习,同时要学会学习。特别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别人学习,学会将别人的所学所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同时要明确知识与工作岗位的关系,将工作对你的知识要求作为学习的首要任务,让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自己的实际工作提供服务,做到学有所专,学有所用。
二是要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如果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利用到实际中,那么学习就只是一种形式。根据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要不断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要经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努力成为一名有决策能力,有创新意识,有沟通艺术,有道德素养的优秀青年干部。
三是要善思考。我们很多在基层工作的青年人,平日忙于事务性工作,缺乏对政治理论新发展和社会发展新趋势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通过这次培训班上授课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是我们视野开阔了,思路拓宽了。但是培训是短期的,而知识的学习是永远不会结束的。培训只是给我们作一个引导,交给我们一些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我要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到自己的工作中,认真地在工作中探索实践,把学到的理论、好的方法结合实际用起来。我相信只有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教训,才能使工作开拓创新;同时,牢记领导的嘱托,勤于思考,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才能创造新的工作局面。
通过本次培训班,不仅使我提高了理论水平,找到了自身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更教会我深入思考了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投入“三心”,即用心学习、细心思考、热心工作,用业绩来回报组织的培养,用才智来答谢领导的信任,用不懈的努力来争取更大的进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党中央提出的极具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的战略部署。“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省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其精神实质,就在于“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能不能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能不能实现脱贫落实到人、落实到户,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牢牢把握“精准”二字,在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中体现扶贫开发的成效。
着力破对象识别难题,实现扶持对象精准。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第一个精准就是扶持对象精准,强调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基础。“第一道关口”把不好,扶贫对象信息不准、家底不清,不仅导致扶贫开发瞄不准贫困人口、效果不佳,甚至还可能出现扶贫资金没扶到贫却扶了富。真正把贫困的底子摸清摸实,把真正的贫困人口挑出来,要求各级各地进一步加强扶贫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特别要加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变化情况。把精准识别、动态调整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不让一个地区、一个家庭、一个人口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
着力破“造血功能”不足难题,实现项目安排精准。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__”以来,我省共解决了225.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但贫困地区总体上仍面临“造血功能”不足的问题,其关键就在于缺乏产业和项目这个“干细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啃下扶贫开发的“硬骨头”,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要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按照《决定》提出的“种养加有机结合、一二三融合发展”的思路,实现扶贫项目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使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着力破“大水漫灌”难题,实现资金使用精准。过去扶贫投入碎片化,像“天女散花”,其结果必然是扶贫效果不好,群众受益不多。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就必须落实《决定》部署,实行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责任“五到县”,创建扶贫投入县级整合的刚性机制。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扶贫投入的主体责任,真正把扶贫资源拿出来,把权力放下去;县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扶贫资金整合使用的主体责任,找准贫困村、贫困户的“穷根”,把各类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到村到户到人到项目,从而有效解决各级各部门的扶贫资金管用分治、渠道分流、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的问题,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成为扶贫干部已满两年。刚踏上扶贫路的时候,就如夜间独自行路,迷惘惊惶,我随着车身颠簸在山道上,反复地看着红色手册上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把名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未知总会带给我焦虑与恐惧,未雨绸缪才能令我安心,但凡有疏忽遗漏 不够妥当之处便使我心神不宁。而如今,从陌生到熟悉,我和他们亲如一家人,每一个裹着柔软情感或深刻思悟的细节,都被印在了脑海里。
笔者包片的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小盆地,群山环抱 植被茂盛,流淌着甘洌的深山泉水,被当地村民形象地称作“莲花乡”。这里不但有美丽的风景,也有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
张大叔就是爱情故事传说里的主人公。张大叔的妻子因病致残,生活无法自理,也没法坐轮椅,成了彻底的“不自由人”。自从妻子患病后,张大叔一人扛起了家里的大小事,尽心尽力地照顾妻子,不离不弃。自从妻子患病后,张大叔不能外出打工,生活拮据。到张大叔家里时,他正抱着他的妻子到门口晒太阳,看到我们,张大叔有些窘迫,他告诉我们,妻子不能坐轮椅,老躺在床上,见不到外头的风景,照不到窗外的太阳,所以他就时常抱着她到门外“逛一逛”。“我就是她的双腿”,张大叔笑着说出这句话,可我们的眼眶却红了,他的一举一动诠释着对妻子的深情。
作为帮扶干部,感动归感动,如何解决张大叔的生活困难才是当务之急。考虑到张大叔的生活现状,要照顾婶是不能离开家的,怎么才能让张大叔不离开家又增收致富成为摆在我面前的难题。回到政府后,我一遍遍地翻看这个村子的详情介绍,向来地理不好的我还上网去搜索相关资料,看看能不能发展什么“家门口产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个礼拜后,我有了主意。
这个村子水质优良,含有多种矿物元素,且都是丘陵山岗,特别适合制作米粉和晾晒米粉,而且制作米粉在家里就能制作,家门口就是粉晒场。我禁不住“欣喜若狂”,为自己的“机智”点赞。
听了我的想法,张大叔高兴地来回搓手,可一提到米粉制作又犯了难,张大叔说:“我不会做米粉,又不能出去学,这可怎么办?”我一拍脑袋:“对啊,光顾着高兴了,也没想周全。”我安慰他道:“张大叔,别急,我这就去想办法,你等我的好消息!”
好在这个过程并不周折,镇上就有制作米粉的艺人,我向他说明了来意,他欣然应允,我立刻把这个好消息通过电话告诉了张大叔,并同村干部一起到镇上的店里为张大叔购买电动石磨。
在学习了米粉制作技艺后,我见证了张大叔的“首秀”。张大叔将浸泡一晚的大米放入电动石磨,和着水一起磨成米浆,然后装入一个棉布袋中,封紧袋口。随后,将袋子置于一个木臼内,用一块厚实的方形木块压在上面,然后旋转连接在木臼里的螺杆下压,如此反复几下,水分便被慢慢挤压出来。确认水分排出后,将棉布袋松开,把里面的粉块放入搅拌机中彻底碾压至粉末状。接着,将粉末揉捏成圆形的粉粿团,弄好的粉粿团经过蒸煮 冷却,再次放入搅拌机中制成粉粿条,最后用机器压成一条条晶莹剔透的粉丝。接着张大叔迅速到家门口把米粉摊晾起来。
制成后,张大叔马上做了一锅让我们尝鲜。只放了食用油 葱头和盐巴等佐料,可旺火猛烧下的粉条热气腾腾,散发出诱人的色香味,张大叔手持一双筷子不断在锅中把米粉翻动搅拌,间在锅里加些凉水,边加边翻,直至米粉全部熟透,看着金黄光亮的米粉,我们大快朵颐。
米粉很是香甜,也正如张大叔的日子,爱情是甜的,生活也在飘香。张大叔制作的米粉,劲道柔韧,白如晶玉,滑爽如丝,久煮不烂,油多不腻,油少不涩,米香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酒香不怕巷子深”,先是镇上的人慕名前来购买,接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特地到张大叔这儿购买米粉,还有电商主动联系张大叔销售线上米粉。但张叔拒绝了,他说这样的日子很好,有稳定的收入,有亲爱的人在身边,如果米粉生意做得太大,他怕照顾不好自己的妻子。说这话时,张大叔的眼里满是柔情。
听完后,我用力地点了点头,低下头拿茶杯,忍不住哭了,赶紧拿手背迅速地抹过眼角,生怕被发现。果然,相濡以沫的爱情最让人动容。
一是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动态更新数据。由人社局牵头,成立决战决胜就业扶贫工作专班,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对10个苏木乡镇贫困劳动力分组包联挂牌督战,通过定期上门入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组织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状态、培训意愿等情况,将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做到“出现一人、帮扶一人、就业一人”。截至11月中旬,准旗已实现就业510人,其中就业局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94人,其他部门开发的林业和交通公益性岗位45人,企业稳定就业239人,其他形式灵活就业32人。就业扶贫对象暂时无就业意愿5人。
二是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按照《准格尔旗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安置实施方案》(准政办发〔2019〕57号)工作要求,对于无法输送到企业就业或者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在乡村开发一批公益性扶贫岗位,就地就近安置就业。截至11月底,准格尔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94人。同时,准格尔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和林业、市场监管、园林绿化、环卫、煤炭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大力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其他公益性岗位,2016年以来,林业局、市场监管局、环卫局、交通局等职能部门通过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8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准格尔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方式,采取线上远程视频教学、线下走村入户“手把手”教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截至11月底,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5人,培训工种分别是中式烹调师和焊工。从2020年初开始,陆续邀请种养殖专家,走入贫困户家中“面对面”培训、“手把手”示范,累计开展贫困劳动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