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敲的字不少,但很久没有来博客了,我很想快点写些东西和你们分享,每天的工作还是很愉快的,让我学到不少新闻业务上的东西。
记者的工作除了采访写稿还得抢版面,这点很容易,只需要你是勤快的。每天都要自己去安排新闻点,比如我现在跟的是高校版,那么我在武汉每个高校BBS里都会注册帐号,一遍观察高校的新鲜事,做时事新闻的记者这点必不可少的,必须保持自我清醒状态,了解自己版块的风吹草动。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需要做什么,我记得我以前写过这样的经验,在此就不冗述。
其实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写稿经验,由于省报记者压力更大,迫使稿子质量决定了记者的生活质量,这样一来,写稿的经验可能会比较有价值。
首先,在采访充分,掌握的背景资料都充分后,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历来类似的新闻其他报纸们的做法。比如对同一个招聘会,(最近高校版的做这块的也比较多)我们可以看看《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的同仁们都怎么做的,如果,他们做的是关于招聘会的现场大致情况,还围绕大学生就业心态或者职业倾向,采写了一些用人单位和应聘者,我们就不能这么做了。我们可以根据当下金融危机的大背景来估计一下用人单位会不会借此招聘做公司内部的人员结构调整,猜测他们会不会减少招用普工,加大对销售人员的招聘规模等。再通过一些具体真实的数据或者事实将自己要表达的中心表达出来。
所谓时事新闻,就是不能带记者自己的观点嘛,可是每篇稿子都要有记者独特的思想。记者要牵着牛鼻子走,至于往哪个方向走很重要,这往往也是取胜的关键。因此,也要求记者的思维一定要活跃不可拘谨,要求变,不能和别人的想法趋同。假设那个招聘会记者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的话,还不如不写,或者写招聘会上的小花絮如“学生竟把会场入口大门玻璃挤破”都比嚼别人嚼过的饭有味道。
其次,需要记者有人文关怀,懂得人情世故,这个并不和“记者需客观报道,不得掺杂个人感情”相冲突。做人也一样,部分场合绝对刚正不阿的人也并不是时时都受好评,记者要懂“人情世故”的意思也就是要记者做稿子的时候通情达理,防止读者审美疲劳,我们记者不可终日一副面孔,始终严肃理性和始终感性动人都一样不是好东西。高考作文还分文体,新闻稿也是五花八门的,比如最近写一个老教授过世的稿子,主要描述老教授生前的好人好事,就不得一副宣读文件的表情去写这稿子,应以情感为重,其事迹确实感人至深更需投入感情,带动大家 ,让文章的感染了影响到读者的行为是最好。
而对于学术上有争议的观点则必把自身置之度外,以旁观人的态度,毫无倾向的精确表述争议所在,比如今天写的稿子,关于刘道玉(前武大校长)先生提出来的整顿高校十条意见,并不是每一条都是绝对的,如废除自学考试制度这条,争议最大,虽然我自己明白自学考试现状是如何的“乱”但在采访的时候还是会照顾到反方的声音,完全将他们的话整理出来,自己丝毫不可发表见解,毕竟咱不是专家,也不必要去负这个责。写这个稿子之前就该考虑到稿子出来一般会比较学术化,一般的老百姓读起来会枯燥无味,因此,文章前面介绍自考状况这个部分,就多用简单易懂的自考学生或者自考辅导班老师的经历来说明问题,这样避开了学术词汇,且可读性大大加强,必会是吃香的稿子。
最后,像这种时事新闻,标题所占的分量可谓重中之重。我们不是提倡标题党,但我们追求的就是那个效果,我的经验就是只没说错,就大胆放开了去写,百姓关系什么就拿什么做文章,新闻面对的人群关注什么就放大什么,这也是记者的主观能动性,老实的记者总是不讨好的,只要保证自己的文章标题是准确无误的,并且它不具备伤天害理反党反组织的内容都可以大胆的写出来,这个纯粹关系到个人的阅历和知识储备了。我们不是党报,不需要委屈自己中规中矩。
刚接到这个暑假作业的时候,我十分苦恼.因为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校友,并且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另外我家远在辽宁.如果这个作业是在学校期间布置的,我想我会完成的很好.就是这样一件让我一筹莫展的事情,却让一件十分偶然的事情解决了.我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我的暑期任务,而且还受益匪浅。
采访前我通过各种关系了解了校友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其次我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了大量与采访有关的资料。这样我可以在了解采访对象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提问及采访技巧来使此次采访顺利的进行,从而挖掘一些我想要的答案。
02年毕业的她,已经工作8年了,现在也已经是2岁孩子的妈妈,但当我问及她的大学生活,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我能感觉到她心里的那份快乐与幸福。"大学生活是难忘的,值得回忆的"她肯定的说。随后她回忆江财的校园,一草一木,问我学校的变化,就这样,我们的谈话在回忆与现实这八年的对比中开始了。
清晨湖边的琅琅读书声,中午食堂里拥挤的打饭场景,还有夜晚宿舍的卧谈,这些都是我们的共鸣。当我说起江财的变化时,学姐露出惊讶和羡慕的神情,说"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什么时候回去看看母校,看看老师,那里的花草,我住过的宿舍,我走过的江财的每一条路。都是回忆。""忆往昔"的开场,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打开了被采访者的心。回忆就像老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幕幕的上演。她的脑海里是江财的过去,我的话语中是江财的现在,就仿佛我们做了一次时空的转换,我回到了过去而她旅了一次游,我把她带回了母校。
不知为什么,突然在想:三年后,我真正的离开了江财,会是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悲伤?喜悦?恋恋不舍?迫不及待?可能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喜忧参半吧!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地是,我不会忘记,我的大学生活,我的老师同学,我的母校。不论我在哪里也不论我在干什么,我依旧是江财人。也许两年,也许十年,抑或是更长的时间,我才会回到母校,我希望看到江财的变化,我希望听到令我惊讶的消息,就像现在学姐的表情一样,为江财的进步而骄傲,也为自己曾经是江财人而自豪。
接下来,我就开始提问我最关心的话题了。学姐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女人来讲,真的是很好了。可我要问的是这样的生活就是她想要的吗?与她上大学时候的梦想,以及大学毕业时的梦想是一样的吗?她没有正面地回答我,只是说理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你不能坚持你的理想,那么就要接受现实。也许你会说你可以坚持下去,但有些时候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
"能简单的说说你的理想吗?简单的谈谈大学刚毕业时的理想就行。""大学刚毕业时,说实话我很矛盾,一点也不兴奋,因为我在考虑留在南方还是回来(回辽宁),江财在南方还是很好的,所以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现在南方找找工作,闯一闯,因为还年轻,我想有我自己的事业。但我的父母是反对的,因为我是独生女,这四年在南昌我们每年就只能寒暑假的时候见面,他们说很想念我,并且我一个人在南方他们不放心,南方那边没有亲友,就只能我一个人,他们坚决不同意。一直劝我回来。在加上我没有找到令我可心的工作,最终,我还是妥协了,我回来了。""你我一样,背景差不多,所以你也要考虑到这一方面,除非你很有把握,在南方会有更好的发展。""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职业规划是没有用的呢?理想会被现实打败?"我继续追问,也不全是这样的,如果当初我回来后的情况很糟糕,也许我还会去南方追寻我的梦想。理想就是一把尺子,一直在衡量现实的差距,一直在提醒着你的人生是否偏离了轨迹。也许你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那么完美,但也会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规划的作用。"
大一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每个人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我认为很简单,因为我的头脑中一直有未来的规划图,有时候我很明确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但真正动起笔来形成文字,我苦恼了。我觉得我的理想就是一个海市蜃楼,只能远远的看见,我甚至连怎样去实现理想都不知道。我试图寻求一种可以快速、顺利实现理想的路,我在思考毕业后的选择,大学中该怎样生活,该掌握什么知识…可我陷入了更加迷茫的境地,最后我不得不用"走一步看一步"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这次与学姐的谈话,让我有了再一次规划的想法。没错,有理想的人就像看到灯塔的船,内心总是温暖的、踏实的,不论现实有多么的残酷,也都不会被打败!
大学学什么?大学学到了什么?这一直是我关心的话题。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就是忘掉一切后表现出来的东西。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所以我想求证。
学姐现在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我很想知道她对大学的态度。她告诉我,尽管这样,大学时光以就是她最怀念的,人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在那段时光最终形成的,那才是她真正的成长。"不仅仅学知识"她肯定的说,"就像现在我还在依旧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大学中有很多事需要学习的,如果你仅仅看到了专业课的那点东西,你肯定不会走很远。其实大学的学习全靠自己,你肯定都听了很多遍了,但有时候听到不代表做到,你真的做到了吗,自主学习?"我惭愧的摇摇头。"图书馆的资源是很丰富的,你可以涉猎很多知识,你感兴趣的课程都可以去旁听,这就是大学,每人去干涉你的生活,一切由你做主,这真的是我的青春我做主啊!"没错,我也是深有同感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安排,逐渐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自己的思想。"还有一项更重要--要学会怎样建立自己的人脉,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提高自己与别人说话办事的能力。"终于说到我最痛疼得事了,人际关系是我一直很重视的环节,但有时并不如我所愿。"没有人一出生就会做得很好,有可能你和陌生人接触的少,没有找到谈话的技巧,慢慢来相信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做的很好的。待人关键就是要真诚,真诚是很重要的,通过和你的谈话,我觉得你的沟通能力还是很强的。""谢谢学姐给我的鼓励,我会记住你说的话的,努力做得更好!"
最后一个话题--情。友情,师生情,爱情。宿舍就是一个家,宿舍的四个人朝夕相处,总会有摩擦,来自天南海北,家庭环境都不相同,所以这也更能培养宽容的胸怀。"还记得我们寝室四个人每天晚上都会有卧谈会,每天一个话题,我们按生日大小派名,现在想想觉得挺好玩的,我们之间的友谊还是很纯的,即使吵架也都是些生活上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过了事情也就过去了。不会有人太往心里去。"
师生情与其说是珍贵不如说是难得。有时只有上课的时候见到老师,时间很短,这就更需要自己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学术问题,这就看你思考有多少了,老师还是很喜欢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注重学习的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你也会得到的更多。有些知识来的更直接。
爱情,最敏感的话题。此刻学姐的表情是甜蜜的。"回忆起曾经的他了?""都已经过去了。""那你们还有联系吗?""没有了。"就让甜蜜留在她心里吧。鉴于她已经结婚了,我就没有过多的问下去,因为那是她的独家记忆。爱情不能强求,我依旧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情的出现。
三个小时的聊天采访很快就过去了。但这次谈话内容却让我终生受益。这是一次老乡校友间的亲密谈话。感谢学姐的配合,我才完成了这次任务,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我内心的任务。
暑假过后,我就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十分重要。这次谈话让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让我知道了该做什么,该注意什么。大学学什么?总结一句话就是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人生的成功就在于每一天都在进步,即使它是一小步。
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美术不再是以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台下照画了,现在的美术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术。教育观念也得到了冼礼,对美术的知识得到了提高。总之这次的培训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只字片语难以尽述,以下是我的一些此次培训心得体会: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把活动作为显线,而知识作为隐线。因此教学中要多采取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是否有收获,即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的活动要呈现一个知识点。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上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关注自己身边的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东西。要从生活中,理解线条等美术知识,如:头发、树(年轮)等。培养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问学生其实也是引导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示范的作用,要处理好示范的关系,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楼梯,孩子要借助于老师向上爬。
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试图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强调评述。总之,合作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素材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很重要。探索性:引发性(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进行创作。不能用过多的技能束缚他,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对教材再加工,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尽量让孩子去探究。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念、高兴、悲伤等),要时刻为学生着想。
在对待学生作业时要做到:三个不一样,即,与同学画的不一样;与欣赏的画的不一样;与过去画的不一样。学生的作品,要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并不一定要求很高。要让学生愉快的奇思妙想,不要让孩子痛苦的冥思苦想。手工制作时,开始不要太难,要慢慢的深化。教师要静下心来,精心备课,耐心辅导。在学生作业前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同伴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之余,还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进步。积极参加校内外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及专业培训。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同时课外还要多看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杂志,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我感觉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孩子的时候,应该教会孩子的审美知识和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要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要放的开,要大胆的想,要大胆的画,要大胆的来表现。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会不断的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结束了湖南长沙采访校友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刻回味那些采访点滴仍记忆犹新。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最让人庆幸的是我有幸成为学校“采访校友,启迪人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湖南长沙校友采访队的一员。在期待与担忧并存之际我们也迎来此次长沙之行,一同前往的队员总共三个人,基本上都是无采访经验的外行,至此临行前我们所做的准备工作要比其他队繁琐厚重,可这一切不足以抗衡我们远行的喜悦兴奋。
辗转颠簸了一天一夜,终于抵达湖南长沙的火车站,一下火车,旅途的劳累抱怨早被陌生城市给予的新鲜感融化,我们担心的不是何去何从的问题而是一个劲的拍照留念,目不暇接的四处观望。之后还是淡定的回归出行的主要目的,我们开始联系此次采访的湖南校友会的主要会员即我们西南科技大学毕业的前辈学长们。根据学长们的安排我们来到了此次出访的第一站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刚进大门就迎来罗大普学长也即受访人之一的热情慰问,在他的引领下我们见到了此次采访的主要对象湖南校友会会长即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胡能勇学长,为减少我们四处奔波耽误采访行程,胡学长以其校友会会长的名义让受访学长们一起相约地质博物馆,不久后我们又见到了徐文兴学长,之后因胡学长临时有会议,我们转而采访罗大普学长,在罗学长和许文兴学长将我们的住宿妥善安排后进行了愉快的晚餐,也借由这气氛开始了轻松的访谈。
罗大普,四川建材学院(现西南科技大学)83级非金属矿系地质专业。一个像风一样随性的人,无拘无束的谈吐足以证明他的豪爽性格,罗学长给我的第一印象:中等身材,显眼的黑框眼镜,随性的装扮,柔和的谈吐。茶余饭后我们以聊天的形式开始了采访,因为学长要我们以学长学妹聚会话家常校园趣事的心态来看待此次的访谈,于是我们在不知觉的状态下闲聊了许多,听着学长道曾经的沧海桑田,我们不禁唏嘘,原来在相对落后的校园环境下,每个人的成长成功方式各寓意深远。大学,有好有坏,意味着里面形形色色的人,大学时代的罗学长并非以优异的成绩声名显赫,相反的是老师眼中的俏皮学生,在他们那一届是出了名的打架斗殴问题学生之一,但老师未曾厌恶,归咎于他有颗真诚善良的心。他是痞,可知道所做事情的底线,他是狂,可他有其狂的资本。和大多数顽皮学生一样,课堂里多了他的声音致使课堂气氛无比活跃,保证了老师的讲课质量,对于自己认可的老师的教学方式他也是鼎力支持的,高数也许是理工科男生感兴趣的科目之一,充满神秘魅力的它让众多学子为其废寝忘食只为期末考不挂科,而对于罗学长来说,高数学习就像小孩迷恋玩具般的始终激发他的求知欲,所以高数成绩在班上可谓佼佼者,可当向我们谈及此事,提及自己的勤奋努力之余,却将取得的成就归结于老师独特新颖贴近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并极力向我们倡导大学学习中老师教学方法的好坏取舍。
谈及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即同学一死一伤的遭遇,明显的感觉学长的情绪瞬间低落,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爱的民族,不管心有多狠人有多坏最终我们回归的还是传统的善良美德,何况不幸遭遇就降临在身边离你最近的人身上,此时的我们也许被偏执情绪冲昏了头脑,找不到理智的解决方法,但在那样的时刻那样的年纪,我们所能做的唯有悲伤慨叹,感叹世事无常,叫嚣这个令人心痛的事实,虽然学长那时候也组织帮助这些不幸的人,可悲剧早已成事实撕碎眼前,能做的只剩替他们感到惋惜的唏嘘。从这件事情我们又能看出重情重义的学长血气方刚的时候也有不得不低头惆怅的瞬间,也许一个人可以一辈子洒脱的随性过活,但我们都是离不开依赖体的物质存在,我们永远无法超脱于人群独立残存,所以朋友才因此出现每个人的生命,和彼此并肩观望世间的风花雪月,更让我们明白情、义于我们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他值得学长时代和学弟学妹时代都继续沿袭,生命中,生活里,会因有那么一类人的存在及其对我们的影响致使我们在今后的道路里更坚定的走好每一步,为自己也为那些不幸的人将生命认真的未完待续。
曾经的俏皮学生如今已是成熟父辈,于我们学长是学习的榜样,坚持的动力,我们要学习学长身上沿袭的“科大情怀”,秉承“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西南科技大学校训,真真做一个对得起学校,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所有爱你和你爱的人的有着真性情的人。
许文兴学长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人,他说他在校期间从未逃过一节课,每次早操都会去,还曾参加学校运动会,热爱写文章!他现在可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虽然他并没有选择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但由于在大学期间担任校学生会编辑部部长在文笔方面很强也就很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他是一位有自己原则的人,能够自律……
闫友谊学长一位拥有自己公司的大企业家,他说那是他们的大学生活很单纯很轻松,一般都是上课,进图书馆或者周末看看电影,他深刻记得那是他们能到校外吃一碗牛肉面都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他也从来没有逃过课!课堂上都是认认真真听讲,他建议现在大学生应该从基层做起,如果是非研究型专业的学生可以不必考研,应该多加实习,实习才能真真正正地掌握技术!他印象最深就是他的老师姚田老师给他的寄语“不要大声喧哗,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也就是做人要低调踏实,他说他这些都已经做到了!
胡能勇,湖南冷水江人,1965年2月出生。四川建材学院(现西南科技大学)83级非金属矿系地质专业,系学生会学习部长。毕业后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读博士,2002年评聘为教授级高工。曾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宣传中心副主任、《国土资源导刊》杂志社副社长、总编,湖南省地质公园评审专家、湖南省申遗专家组成员和湖南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兼任湖南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第八届湖南省科协委员、湖南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等。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这条河流有高峰有低谷,有湍急有也有平静,有远山险峰的阻挡,也有和风细雨的轻抚,即便蜿蜒崎岖、岔路连连,但只要拥有奔腾入海的目标、永不停歇的信念,肯定会看到在浩瀚海洋上冉冉升起的朝阳。
昨天晚上,我和ZDF,YLQ去采访31队,因为31队忙着毕业考核的事情,所以晚上要补课,于是只有YY学长抽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因为之前和他发过一些短信,所以觉得晚上自己应该会很健谈,当见到他时,顿时被他身上那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吸引。有书卷气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当一个人把书卷气和军人的刚毅结合起来时,我的心灵为之深深震撼了。昨天中午和他约采访时,让他把他大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拷贝一些给我看看,作为学长送给小学妹的礼物。他拷了他在2006年12月24日“相约PY之声”晚会上的那篇诗朗诵《PY之声的岁月,我们一起走过》,然后把他在大学期间在《合肥晚报》《浔阳晚报》《江淮晨报》《安徽日报》等等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的新闻散文给我看,还有PY的《PY青年》上......他保存的很完整,日期,版块,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天。他很仔细地保存着那些代表他成长经历的文字。当我见到那厚厚的一本册子时,心里激动的想哭。
以前一直觉得记者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以前高中时,喜欢写写东西,爸爸总是鼓励我向报社投稿,我却一直不肯。其实也不能算是不肯,是不敢,没有那个勇气去把自己的文字拿出来给别人看,怕别人笑话我写的不好,怕别人笑话我不自量力,现在想想,以前刘老师对我真的挺好的,至少在鼓励我写作这方面。我写作的乐趣与快乐都是她给我的。我喜欢她在班上把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念,喜欢她鼓励我不顾一切写下去,可惜我是一个胆小并且缺乏恒心的人,后来不在她的班上,我渐渐把自己写东西的乐趣压抑了起来,每当看到LL写写画画的,觉得她是天底下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她天天吵吵嚷嚷以后要做一个娱记,写自己喜欢的字,做自己喜欢的事。
突然觉得YY和LL是全天下最最快乐的人,不顾外界的喧嚣,一心沉浸在自己笔下的世界里,把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快乐的,悲伤的,沉默的,喧闹的...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还记得原来的新闻部部长WY姐姐,她都出书了,我看过了,当时心灵也曾经很有触动,但都没有这次来的猛烈。当YY学长老时,他可以很自豪,因为他不光有记忆,有经历回顾他的一生,他还有文字,还有各大报社见证自己的成长,昨晚回到宿舍,看到那篇诗朗诵时,我不禁脱口念了出来:““炮院之声”的岁月我们一起走过
三年前的我,带着一颗年轻的心,走进了学院广播站这个朝气蓬勃的集体。那时的广播站,是个婴儿,而炮院,是摇篮。我们在摇篮里,一天天的长大。
今年6月份,我们送走了一批广播站毕业的师兄,记得那时,一位师兄曾经说,你没见过大海,就不知道海洋有多宽广;你没见过大漠,就不知道大漠有多苍茫;你没走进广播站,就不知道什么是奉献。每当听到我们的心声通过广播如泉水般的流进战友们的心田时,我们才知道那才叫欢畅,那才叫幸福。现在,每当我们蓦然回首,想起师兄们那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一丝丝的,揪着我们的心,想起在那伤感的六月,我们在车站分别时,他们走上月台时那孤单却又毅然决然的身影,我们仿佛看到了祖国的脊梁,民族的魂。
如今,我和那些曾经为了广播事业倾尽心血的战友兄弟们,也已经走进了大四的行列,还有半年的时间,我们就要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也许,我们再也不能谈天说地,也许,我们再也不能开怀畅饮,但是,我们始终怀有一颗年轻激越的心。我们的友情,就像北方挺拔的白杨树,永远傲然挺立在荒漠的寒风里。离开母校的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一手握笔,一手持枪,用我们的勇敢和忠诚在军旅生涯中去探索新的未来,用我们最坚定的信念铸就民族不朽的丰碑!”
看完,我哭了,但我很开心,进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大学,进了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广播站,遇到了一个好的领路人,虽然他就要毕业了,但是我已经从心底把他当成哥哥了,我的大学生活也许会有挫折,也许会有失败,也许会有磨难,也许会有阻碍,但这都不会阻挡我渴望前进的步伐,既然我无力使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那我就学着去接受,去改变自己的心态,既然让我去锻炼,那挫折失败磨难阻碍也是人生成长的一部分,这又算得了什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学四年漫长而又短暂,为了做好准备,以最佳状态面对未来,于是采访了一位优秀学长,在与他的访谈中,我感触颇深,也受益匪浅。
生活篇
“前两年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年的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第四年时候知道自己知道。”这是许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从大一我们踏进大学校园,各种各样的困惑就形影不离地围绕在我们之间,学业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惑……在这些困惑面前,我们变得不知所措,想一次次突破却越陷越深,以至后来的“自我投降”或者“自我逃避”。通过采访,学长为我指点迷津,道明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自己。或许有人会说“要是我自己能处理了,还寻求帮助干嘛”,但“自助者天助之”,说实话,真正能让我们走出困惑的也就只有我们自己了。我们一旦觉察自己有困惑,应先把手头的事情放下,找一个安静的、没有任何干扰的地方(比如图书馆等),与自己进行心灵的对话。问问自己“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情况会怎样?我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呢?”
老师或学长。老师毕竟是长辈,不论阅历或经验都远在我们之上,是一个很好的请教途径。其实,同辈的学长,也许会给我们料想不到的结果,因为他们也曾跟我们一样迷惑。
学习篇
现在不管是励志大师,还是各种畅销书籍,都在积极倡导人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目标有计划,并且合理安排时间,这些道理无人不晓,但还是有那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疑惑。在与学长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也曾有这样的问题,他为我提出了以下建议:
1 目标不能制定得太空、太大,让自己难以达到。要脚踏之地
2 计划不能制定得过于完美,只有“超人”才能完成,而非 “常人”所能完成。
3 要坚持自己的目标,要讲究效率,讲究速度。
4 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应劳逸结合。多读书,读好书。在采访过程中,学长向我简述了他的“五段学习法”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我觉得我们应该借鉴之。
发展篇
转瞬光阴,似水流年,四年的大学生活匆匆而过,作为一名毕业生,在踏上新的征程之际,学长也给了我们一些寄语与期待。学长说道:“大学是一片给予我们最多人生思考、最多汗水和最多欢乐的地方;大学是一生中储备知识、性格成熟的最为宝贵的时期。是啊,大学生活美好却显短暂,四年时光,稍纵即逝,因此,我们更要铭记学长寄语,切勿虚度光阴。
一次简单的采访,却让我收获颇丰。这次的采访活动丰富了我的学习经验,提高了我的思想,实在是受益匪浅!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2月28日,我和卫生部长冯晓整理当月卫生分数时,谈起了她的新闻专业,她说正好现在有一个采访老师的活动,可以锻炼一下。我向来对这样的活动感兴趣,于是在她的介绍下。我加入了采访组。
当晚,采访组负责人、保送清华新闻专业的郑珮给我们每个人安排了任务。我负责延德元老师和苗翠强校长的采访与撰稿工作。
3月1日上午我和延老师约定当晚进行采访。延老师起初还很谦虚,说自己的经历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采访的。但是,当晚我和冯晓、周蓉蓉、宋峙鋆来到他的办公室时,他已经准备好了一份简历。和延老师的交谈时间大约有四十五分钟,和后来一些老师的采访时间比起来并不算长,但这四十五分钟却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也许是因为这是第一次,也许是由于我对刚刚开启的这一片世界感到最充分的新奇。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我们像轻松的聊天似的,从延老师的童年到他的大学,从他开始工作到如今成绩斐然,从教育到家庭,从酸楚奋斗到甜美果实,我们谈得很尽兴,而我们四位延老师的学生,也都是收益良多。这是第一次采访,或许我们缺少经验,但我们的这次采访,确实让我初步了解了延老师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经历。或许,有些经历与感悟我们早已在书中看到过,但当面对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尤其感到这种经历与感悟的真切、真诚。
采访在第二节晚自习开始不久就结束了,回去以后,我又把录音听了一遍,然后动笔写稿。第四节自习,我交给了同去采访的另外三名同学,他们提出了修改建议。第二天,郑珮说:初战告捷。
我为我们的成果感到高兴,接下来的几天,我又和采访组其他成员郑珮、许瀚艺、王宝宁、周蓉蓉、宋峙鋆、冯晓一起,采访了其他一些老师。
和苗校长几次约定时间,但作为副校长和教育处主任的他,工作实在太忙,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我们最后约定在了3月9日的下午采访。但到了那天,又有德国访问团来访,因此不得不推迟。第三节晚自习,我和宋峙鋆、周蓉蓉还有慕名而来的同学丁川、郭大朝、胥逸萌一起,来到了刚刚送走德国客人的苗校长的办公室。
和苗校长的那次交谈,同样使我印象深刻。我们师生之间的亲切交流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晚自习第四节结束,我们还在兴头上。但是同学们要休息,苗校长也要像往常一样去查学生宿舍了,所以我只好打断了我们的谈话,提前结束了采访。
教授政治课的苗校长说起话来,条理清晰,思路清楚,从他的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还有调动,他娓娓道来,我们竟然没有插话、“挑刺”的机会。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瞬间,是他谈起学生社团和自己的女儿时。学生社团,使他倡议和主导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如今也可以说是他教育教学的新成果,是他事业的闪光点;而女儿,则是事业之外的家庭的核心,对自己的值得骄傲的优秀的女儿,他感到十分欣慰。他的目光与语气语素的变化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真情为家、为工作、为事业的男人。
我们的整个采访活动,持续了大约一个月,我们共计采访了二十多位教师,而我,参与了其中的大多数。一路走来,我想有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老师们的共同特点:真诚、奋斗、责任感。而我也有几个词语可以形容我的感受与心情:感动、感谢、感佩。
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因为,这是人生与人生的交融,是智慧与激情的传递。而教师,正是这个传承事业的载体。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而我想教师应该是太阳,给万众以光芒,还自己以满天下的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