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这是一个见证艰苦奋斗的地方。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八个红色大字依然在知青窑洞的外墙上醒目所在,窑洞旁边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就是习近平当年带领乡亲们所建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家学习。
今天,有幸捧读《梁家河》一书。《梁家河》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生活,再现了总书记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启示着我们,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无论多难都要干好、干在群众心坎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带领群众克服困难的干事劲头也感染着我。我们有些同志在工作中遇到点困难,就畏首畏尾,不想着如何解决问题,只想着如何推脱责任。原因就是缺乏责任心,所以强化党员干部责任心,构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鱼水情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梁家河》是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的优秀读本,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励志创业的实践教科书。我们要认真研读此书,切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和攻坚克难的意志。
细读《梁家河》,坚守党性宗旨,头顶上有国家,心里头有人民。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总书记是“有泥土味的基层干部”,心里老惦记着“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时光飞逝,初心不变。无论身在何处、身居何位,总书记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总书记心中时刻挂念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一脉相承。从梁家河时“要为人民办实事”到当前“小康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种思想贯穿始终,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讲不忘初心,人民群众就是最大的初心。只要心里装着人民,干事创业才有方向、有激情、有底气。我们要向总书记看齐,头顶上要有国家,心里头要有人民,任何时候,党的传统不能丢、使命不能忘!
细读《梁家河》,坚持奋斗作风,不用扬鞭自奋蹄,只留清气满乾坤。习近平总书记对“奋斗”两个字,情有独钟,身体力行。在梁家河,总书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干活从不撒尖儿”,带领乡亲们打坝造田、战天斗地,干一件成一件,“奋斗”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同时,自己上山放羊揣着书,锄地休息抱着书,深夜挑灯啃着书,“奋斗”淬炼了他优秀的个人品质。梁家河的经历,是总书记提出“为幸福而奋斗”、“在奋斗中谋幸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成就价值”等一系列论述的实践基础和思想来源。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正如总书记所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践行“干”的文化,同时还要倡导“争”的文化。我们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有技术撑腰,用创新说话,才能站得直,有底气!
从《梁家河》中汲取舍我其谁的担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20岁出头就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件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以铁一般的担当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从中汲取面对困难敢闯会干,敢于担当进取的力量,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真正把那些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时候豁得出来的干部用在关键岗位上。
从《梁家河》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力量。苦,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底色。面对艰难困苦,他没有怨言,而是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把党赋予的各项工作完成好,以苦干实干成就事业。同时,有意识地把年轻干部选派到急难险重的实践中去淬炼、去升华,让他们在攻坚克难中完善自身、成就人生。
从《梁家河》中汲取向我看齐的表率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就是一部以上率下的奋斗史。在打坝淤地时,水沟旁铲土是谁都不愿干的苦差事,每次习近平同志总是主动去水沟旁铲土。修筑梯田过程中,乡亲们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习近平同志都是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正是他的模范带头,梁家河村先后建成了14座淤地坝,成为了乡亲们收入的聚宝盆。
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学习的优秀品质,在彷徨和迷茫的情绪中坚持学习,不断读书,并留下 30里借书,30里讨书 的故事。不断的读书让总书记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基础知识直到现在仍然让总书记受益匪浅,也帮助了总书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总书记生活的时代要好太多,在有更多条件支持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让更多的书籍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填补我们精神的空缺,筑牢我们的理论基础。
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在7年的知青岁月里,总书记对农村的各种活计已经非常娴熟,他立足黄土高原缺水的实际条件,淤地坝、建深水井、修沼气池,每一项工作都扎实稳健,深得民心。我们在面对基层工作时,也应当保持这样一份初心,其中面对 沼气过不了秦岭 这个难题,总书记在各种不赞同、不看好的声音下建起了第一个沼气池,通过这个事迹,对于我们以后在施工建设道路上获得很大的精神支撑,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敢于挑战。
《梁家河》就是一个知识的学海,精神力量的源泉,每一次的学习都会有新的感悟,它坚定我前行信念,用读书摆脱迷茫,用奋斗充盈青春,用实干点燃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窗外天汉长街灯火阑珊。此时此刻,阅读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徐徐展开。“1969年1月隆冬时节,不到16岁的习近平到陕西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与村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
刻苦读书学习,修身励志……”让思绪飞扬沉浸在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历练和成长岁月中,感觉如此接近梁家河窑洞里的故事。
阅读《梁家河》,结合自己学习,成长、工作中的过往,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凝聚、饱藏梁家河群众汗水与智慧的温暖记忆,乡亲厚重朴实的情意。感悟总书记坚韧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和为民造福的初心,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勤奋好学的精神,苦干实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汲取珍贵的政治营养和心系群众的情怀,激发爱岗敬业不懈怠,追赶超越再出发的豪情。用“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照亮前行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