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正是这种兴趣的阅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一起来看看每日经典读书心得,欢迎查阅!
红楼是场梦。这是一部绵延数世纪的宏篇,篇中人轻盈翩迁地凌过如梦如幻的花香,篇中人步履蹒跚地沉进没落时代的深海。
初读《红楼》只为宝、黛二人凄惨的故事吸引,那凄美婉转无不让人心生惋惜。人们又常说红楼是一部百科全书,更有张爱玲道:“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于是细细品来,《红楼》里似别有洞天。
才子笔下的黛玉俨然是个丰满薄命的女子。“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她是大家才女的化身,也是那个纯真聪慧的女孩,愿为情故,虽死不悔。黛玉也常常提到“死”,死似乎“是她对于生活的最后反抗”。再看她葬花时的吟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似乎注定她是薄命的。但就在这薄命的一生里,她显然不愿与平庸为伴——她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也因为自尊,她显得娇弱易碎。她是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永远哀怨在旧时代外的细雨中。
“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那个叛逆少年”那管世人诽谤!宝玉正是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中,贾宝玉被众人看作离经叛道、不务正业的公子,但他性格本是善良的。再来看看那所谓“不通世务”“怕读文章”不过是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愚顽”的“蠢物”。甄宝玉见面谈仕途经济,他失望;父亲做官,他畏之如虎。而他在以一颗纯真的心围绕着他的丫鬟中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当我们反观时代的烙印,宝黛虽没有被时代烙下痕迹,但在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是没有世外桃源的。贾王史薛终也没能走出封建大家族的羁绊,他们一如古代的帝王将相,或是某个虚渺的仙境美女,以一种绝情的速度彼此消长,在广袤的人海中重复着一代一代之间毫无差别的乍起乍落的命运。生活在其中的宝玉也无法摆脱其束缚,经济上的保守,政治上的专制,文化上的束缚,人的自由行无从谈起,这就是时代的悲哀,宝玉的悲哀。当一切如梦般消散,一切只成一枕黄粱,一切都经历过沧海桑田,只是在记忆中,他们的心永远也不会老去。
《回延安》,这是贺敬之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一首诗。初读之时,我只是觉得方言格式等有趣;随着理解的加深,我越发觉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主题令我深思有感。
不忘初心。首先,要了解初心。“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那么,延安人民的初心是什么呢?我想,是过上安乐的生活,是成为革命的发源地与发扬地。正是了解了初心,才能知道该如何做。其次,要知晓现处的环境。知道了初心却不能与现实结合是万万不可的。“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排排树迎春风。”延安城的面貌已焕然一新,那么过上安乐生活的初心也已基本实现,所以现在的目标就是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不局限于物质生活。“实事求是”一直以来都起着指导作用。最后,要坚持初心。光了解初心,知晓现处环境而不坚持初心也是无用的。“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这正是坚持初心的好的体现。
除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亦起着重要作用。所谓砥砺前行,其一就是不畏艰险,勇于向前。在发展的道路上,必然是荆棘丛生的,难道因此而放弃吗?答案是否定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切的困难,都是考验,都是成功的积淀。故而我们需不畏艰险,勇于向前。其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有世界胸怀,不能被框在小圈圈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看得远。看待事物,不能只顾眼前,发展的眼光很重要。
上述内容使我想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自1921年建立后,党就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自始至终都不曾变过。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大跃进”等等。但共产党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前行着。于是,今年,全国将进入小康社会。这就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现实例子。作为中学生,我们要了解国家大事,做好当前的学习任务,为祖国的未来尽一份力。
不忘初心,要了解初心,知晓现处环境,坚持初心;砥砺前行,要不畏艰难勇于向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成长的烦恼》这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吧。这本书的题目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书中的内容更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语之美,提高了我的能力。
这本书分成了大地的景色、成长的“荆棘路”、落墨花、交谈的准则等13个单元,每个部分都有几个小故事组成。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交谈的准则”这一单元。人生在世,少不了与人交往,而人的社会交往是各式各样的,正是我们成长中需要不断学习的。
这一单元有三篇选文。第一篇是“世界名人的年龄语录”。从4岁到99岁,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对“年龄”和“岁月”有着不同的感受,对未来也有着不同的设想。看完这一篇我不禁思考起10岁的我对童年有着怎样的感受和对未来有着怎样的设想。我的童年是那么的多姿多彩,未来,我的脑子里出现好多的想法,作为读书阶段的我,我想努力考一所好的学校,努力让自己不断地成长。
第二篇是“杰米扬的鱼汤”,故事幽默有趣。作者去邻居家吃鱼汤,而杰米扬(作者的邻居),有一个冗长反复,喋喋不休的毛病,让人难以忍受。这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即使你有真正的才华,如果你不能适时的沉默不言,老是不停地在人们耳边絮烦,那你就会发现,你会比杰米扬更令人厌烦。而且这篇文章的写法也很特别,就像古人画画,一般不会把整个画面填满,而会故意留下一些空白,这叫“留白”。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适当的“空白地段”,会给人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就会有一种,留有余味的艺术效果。
第三篇是“交谈的准则”。一直觉得交谈就该畅所欲言,看了文章,我了解了原来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交谈也需要按一定的准则、惯例和习俗来进行。要多讲话,但切记长篇大论;永远不要抓住人家的纽扣或手,非要人家听你讲话;最要紧的是切勿自夸……这些准则是我需要学习的。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在我们成长过程可能会经历的一些事,也能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看看这本书了呢?
有一座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凶狠而贪婪的狼,和一只聪明的狐狸,有一次,狼让狐狸帮它找吃的,狐狸和狼到一个羊圈旁边,狐狸偷了一只羊,交给了狼,自己悄悄地走了,狼吃完了还想吃,可是他笨手笨脚,还没进去就被母羊发现了,它召唤来主人,主人把狼狠狠地揍了一顿。回到森林狼队狐狸说:“狐狸呀,你可把我害惨了,我被农夫打的都快成肉酱了,幸亏我跑得快。”狐狸说:“这是你贪婪成性惹来的货。”下一次,狐狸和狼会发生什么事呢?
第二天,狼和狐狸又相约到农场,狼凶狠的对狐狸说:“你赶紧给我找些吃的来,否则我就吃了你。”狐狸没办法,就到一家农舍里偷了六张薄饼交给了狼,自己却走了,狼吃完了薄饼,觉得还不过瘾,就自己去偷薄饼,他刚要偷,就把盘子打碎了,主人听见了把狼逮住,狼瘸着两条腿逃跑了回到森林后,他对狐狸说:“你这个可恶的家伙,我被你骗的好惨,差点被农夫打死。”狐狸冷笑着说:“这都怪你贪婪成性。”第三天,他们又约到一起偷一桶腌好的肉,他们潜入地窖里,狼看见那么多肉张开血盆大口的吃了起来,而狐狸也一样,不过他很警惕,吃一会就到洞口试一下能不能出去,狼觉得有些奇怪,就问:“亲爱的同伴,你到底在干什么?”狐狸说:“我现在看有没有人来,你别吃的太多了。”狼哪管那些,就说:“我还没吃过瘾呢。”主人听见了,他拿着木棍朝窖口走来,狐狸早已经做好逃跑的准备,身体一弓,就从窖口跑了出去。等狼也发觉要跑的时候,他那吃的胀鼓鼓的肚子紧紧地卡在了洞口,不能出去。主人走上前,对准狼的脑袋就是狠狠的一棍,狼哀叫着,可是这回他无论如何也跑不掉了,于是被活活打死了。聪明的狐狸回到了森林,暗自庆幸自己脱离了危险,同时也为了自己从此摆脱了狼的纠缠而高兴。
《灯》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富含哲理的散文。文章以“灯光”为线索,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写了作者深夜看到灯之后引起的回忆,由此联想到了作者一次风雪夜行时对灯光的感受等,字里行间浸润着对光明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
读了《灯》这篇文章之后,嗅闻着墨香,我陷入了对《灯》的深深回味之中。
灯,不仅仅象征着人人家中都有的台灯,吊灯…还代表着人生路上的光明使者。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坎坷与磨难。每遇到挫折时,人都会像进入了一个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的隧道,寸步难行。而这时,别人无法帮你,一切只能靠自己!拯救你的只有一盏灯,这盏“灯”并不是真正的灯,而是一种乐观向上,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吧,它是中国进步之路上的一道难关。在疫情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无数白衣天使们义无反顾地奋战在了抗击疫情第一线。正是有了这些向死而生的中华儿女们,中国才得以凤凰涅梨、浴火重生。而这盏“灯”则是人们心中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不是诗歌中华丽的诗篇,也不是故事中感人肺腑的事例,它活生生地行走在中华大地上,表现在医务人员疲惫的脸庞,表现在普通人坚守岗位的身影,也表现在学生们用功学习的状态……这怎能不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呢?
“灯”有时明亮,有时微弱,但它都可以助人们一臂之力,救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即使一盏灯的微光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能给寒夜里不眠的人带来一些勇气,一丝温暖,给人以振奋人心的力量。
巴金先生在结尾写了一句令我回味悠长的话:“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的确,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在亮着柔和的光,照耀着你人生前进的方向。它会激励自己,不断前行,越过一个又一个的坎坷磨难与挫折,从而登上人生的巅峰。
“灯”是光明的象征,同样也是人心底的一种精神状态,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永远点亮一盏“明灯”吧!它会陪伴你走过人生之路,将是你一生受益无穷的伙伴!
每日经典读书心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