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师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寒假中,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习呢。今天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
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响应“廉洁文化进校园”的读书思廉活动,我认真学习了《管好自己是一种考验》、《长存感激之心》等文章,感受颇深:在我们感慨某个身居高位的官员因下马,或者是唏嘘某座新投入使用的桥梁轰然倒塌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有“”?在教育行业的教师们,如何避免教学上的?我认为,必须通过勤奋学习,不断反思,及时校正人生坐标,规范人生追求,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自身修养,真正做到“一身正气,廉洁执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已经把教师的职责诠释得清清楚楚了。作为“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用心教学。然而,有那么一部分人忙着职称晋升,想要名利双收。于是,不知不觉离开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原点,“心较比干多一窍”,千方百计地“补”习,“考”好成绩,“写”论文,“上”公开课,“指导”学生……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孩子的思想动态、道德品质、安全意识漠不关心,对教学、科研更是不屑一顾,职称、名利却样样想通过各种手段与别人“平起平坐”,甚至要“高人一等”。还有几个人记得当年初涉教坛的崇高理想?面对那么多形形色色的诱惑,“管好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善用智慧,顶住诱惑;秉公用权,为人服务;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慎独慎微,自省自重;加强学习,明理立德。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学校是育人的净土。要让廉洁常驻校园,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责任,更需要全体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支持,每个教师都应该是学校廉洁建设的主人。活到老学到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就该甘于清贫、道德高尚。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作为教师,更要随时随地都应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都应该以良好的品行、人格、气质、情趣来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做到严于律己,高尚做人。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真诚待人,注重品行的`修养,向品行好的人学习。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要处理好名和利的关系,做一个深明义理的人。在中外历史上重名轻利者不乏其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秉公无私”的屈原,“宁愿生命消失,只要声誉能够留存”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等等,都有很强的名誉意识,并以此加强自己的品行修养,促进自我完善,使得后人钦佩并效仿。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自身思想道德防线。教师应该自觉的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自觉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不断强化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曾经很幸运的参加过香坊区组织的陶继新老师报告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观后感”。他的才气、文气、雅气深深地吸引了我,当时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假期观看了陶老师的讲座,感觉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随即便被其中质朴无华却又十分真挚的语言所打动。从他的教育理念中,感受到的不仅是作为教师的心灵启迪,更是一种作为一个人的心灵净化。
幸福是人人想要达到的境界,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追求自己的幸福,我认为一定要有责任感。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有责任感,就是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应该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达成目标的时间,踏踏实实地去做,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平淡中享受教育的幸福,是现在对自己的.期许。在学习与工作中,不经意间会遇到很多不期而至的烦恼,而如何摆正你的心态,就像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正如陶老师所说的:“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我们将它盛在多大的容器中。”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你只要开阔你的胸怀,其实幸福就在你的身边。我们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我很喜欢其中的一段话:“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顺心;你不能延伸生命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而幸福是一种感觉。付出则是这种感觉的源头之水。爱在于付出。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虽小,但他们也有心。你对学生付出了一份爱,收获的却是学生的很多份爱。爱在于奉献。我奉献,我收获,我幸福。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就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次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对了一半。对于一个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一个幸福的教师,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是一个追求课堂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能享受教育的教师,是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教师。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明白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述了一群充满活力,进取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我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那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教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应对我们的教育,爱应当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明白,"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教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
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确定,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教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我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到达,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理解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形容爱的定义,可是我明白,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代替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 三年级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