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精神科方面的学生最后都要去精神病院进行实习,真正了解自己专业的知识与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神病医院实习心得体会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为当代大学生,毕业前的实习是很有道理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实习,一方面让我们有机会对专业课知识进行总结,便于查缺补漏,体验理论和实践的区别;另一方面实习也是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培训,体验作为一个职工承担的责任,帮助我们将来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个人之见,实习就是学习后的总结,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培训。
一、实习学后的总结
第一阶段的医学实习地点是长清区人民医院,我在内科三病房区实习。这个阶段的实习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西医内科,了解了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以及简单的临床用药,这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西医内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书本上的记载与临床是有出入的。
第二阶段,在济南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心理学实习。我在精神科三病房、心理科及门诊都进行了实习,感触颇深。尤其是在精神科三病房区实习期,病房里有-十个病人,病种多样。有时候主任查房时会给我介绍病人的典型症状。若当时我感觉没有把握,查完房我赶快翻看那位病人的病历,再看看课本,结合起来,使自己对这个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虽然我们没有学习过精神病学,但我们学过变态心理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感觉自己对课本里讲的症状部分掌握的不好,容易混淆。但在结合了典型的病例之后,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我还认识到以后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踏踏实实,结合实际,一步一个脚印的打牢基础,不至于走上工作岗位后束手无策。
二、实习岗前的培训
虽然实习岗位和工作岗位可能不一致,但是我认为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遵守规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只有每个职工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首先作息时间方面,两个阶段的实习都是在医院进行的。医院里每天早晨都要交班,一般在八点,这就要求医生和护士八点前到医院,而且不能无故提前下班,擅自离岗。当然作为实习生,我也不例外。其次服装要求,在医院里当然穿隔离衣。我们专业没有发,我借了一件很厚的长袖。五月份,天气很热,但还是坚持穿,而且带实习卡,因为这是我们的标志。这也告诉别人,我们是新来实习的,请多包涵。
(二)遵守职业道德
人有社会性,是讲道德的。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即将从事自己的职业,职业道德也是我们每个职工都应该遵守的。在医院里,我们要对病人负责,关心病人,不歧视病人,真诚地为病人答疑解惑。
(三)学会保护自己
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先保护好自己。不论是在精神科还是内科,医生都很重视病历的书写,因为这是解决医患纠纷的证据,是保护医生的法宝。二者不同的一点是在精神科,更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精神病人伤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我在精神科病房实习的第一天,卢主任就提醒我,当病人走向你时,注意他的眼神不对就赶紧跑。曾经就有一个实习生被精神病人打得头破血流。其实,不只是医生,其他职业也如此。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搞好工作。
(四)搞好人际关系
当今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完成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医院,医生和护士需要配合,医生下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当有问题时赶紧向医生询问,共同为病人治疗疾病。医生和医生之间也是需要沟通的。对一种疾病没有把握时就要和其他医生探讨,或是请其他科室医生会诊,当然这也是本着为病人负责的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上下级关系,和其他单位的关系等。有一个广泛的交际圈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工作所需,而且是生存所需。
只有经过实习,我们才知道前段时间的学习还有什么不足,那些地方还需要更加努力。只有经过实习,我们才能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为将来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因此,我认为,实习就是学习后的总结,岗位前的培训。
1 保护性约束和隔离问题
《条例》第32条第3款规定因医疗需要或者为防止发生意外必须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暂时采取保护性安全措施的,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决定,并在病程记录内记载和说明理由。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解除有关措施。精神科护士对有严重伤害、破坏或自杀行为的患者绝不能放任不管,其后果将非常严重,采取约束和隔离措施是必须的,迫不得已的。但必须取得患者监护人的同意和委托。临时去获取这种知情同意显然不可行,应在患者入院时给患者监护人讲明理由,签订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和隔离措施的知情同意委托书。《条例》规定保护性安全措施应当由执业医师决定。护士应近医嘱执行,不得越权任意施行。在采取安全措施时要给患者说明理由,尽可能争取患者的理解和合作。同时要按保护性约束和隔离的护理操作规程正确实施,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患者病情一旦稳定,立即解除约束和隔离。事后在护理记录和交班报告中记录实施经过,充分反映采取这种强制性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必须明白,保护性安全措施尽管是医疗和安全所必须,但毕竟侵犯了患者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对患者的心灵伤害甚大,很多患者长久耿耿于怀,甚至引发患者的报复。所以,这种安全措施要依法施行,慎之又慎。
2 意外伤害事件
精神病患者的住院过程中发生自杀、自伤、攻击、毁损事件不可完全避免,不少患者是防不胜防。关键是这种意外事件医院管理有无过错,医护人员是否尽职尽责。《民法通测》第160条规定: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2]新刑法第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处三年有期徒刑或拘役。[3]既往这类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通过医患双方协商或患者单位调解都能得到通情达理的解决,极少牵涉法律问题。医患关系的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现在面临的是依法执业,依法医疗。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有过错,没有尽到职责,使患者受到了伤害,造成了不良后果,轻者要给予经济赔偿,重者要受到刑事处罚。有时患者受了伤害,医护人员并无过错,也会长久陷入医疗纠纷之中。在临床护理中,要不断提高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及早识别患者自杀自伤、攻击伤害行为的征兆,及早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防范于未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克尽职守提高到法律层面去认识和践行。
作为乖乖女的我,还是不顾家人的反对,瞒着家人选择从临床医学专业分流到精神病专业。或许注定不会有太多人理解这个专业,毕竟连医学院校的学生也会觉得:和病人呆久了也会得精神病的吧。。。
记得院系主任第一次来给我们十几个人开会的时候,说:选择这个专业的同学,都是有故事的人。或许,我们背后真的有故事吧。
1.初次踏入精神病房,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被锁着的大门,带教老师总会千叮咛万嘱咐,进出不要忘记锁门,锁上后一定要确认是否锁好。难道里面的病人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恐怖?心中不禁害怕起来。。。
战战兢兢得紧跟在老师身后去查房,心里还在嘀咕着,早知道去学个跆拳道啥的了,至少能防身呀,万一病人要伤害我怎么办?可接下来发生的远远出乎我的意料。
老师刚走进活动室,病人就纷纷围上来,老师淡定的坐下来和病人聊病情,看着围在老师周围的病人,我默默地想:我还是站着吧,这样比较安全,万一有啥情况方便逃跑呀。正专心研究逃跑路线的时候,感觉到有人在拍我,心想难道这么快就有人要伤害我。。。扭头去看发生了什么,原来是一个病人拿着一个板凳对我说:医生,你坐。一瞬间,鼓足勇气装出来的恶狠狠的眼神竟变得有点不知所措。可我还是不敢坐,老师看出了我的犹豫,说:没事,坐吧。师命不能违呀,惴惴不安地接过凳子,坐了下来。。。或许是因为受到的冲击太大,查房的全程我都恍恍惚惚的,完全不记得老师和病人聊了什么。
呆了几天后,我也变成了“老油条”。因为我发现原来传说真的只是传说,这里的病人看上去和普通人差不多,他们基本不会伤害你,因为你是唯一一个会认真听他们说话的人,哪怕他们说的,做的在外人看来有多么疯狂。所以他们会告诉你连家人也不会说的秘密;他们见到你查房,会很开心迎上去;他们会把自己的好吃的拿出来给你吃(当然啦,医生也是不会吃的,否则就是“收红包”啦)。。。渐渐发现,我喜欢上了这里。
2.或许平凡中总会有些不平凡吧。
女,三十岁左右,初中文化,sp(精神分裂症),诉母亲没有离世(其实,病人的母亲已故);今天自称自己是国家主席,隔天又说自己是玉皇大帝。。。
有一天,查房的时候,老师见她拿着一本英语字典(大概有四五千词那种),就问她,这是什么。她说,我要学英语,出去了好当国家主席。我们老师就开玩笑说:你背完了,我就让你出院。她听后很开心地抱着字典走啦。。。
隔日查房,她抱着字典走到老师身边,说,“我背完啦!”(一天呀,四五千单词,差不多等于我上十几年学的单词积累量!)
老师特意从后面提问她十个单词,她竟然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我当时处于。。。你们懂的)
老师又说,“那你还得背单词后面的短语呀,例句呀,这样出院后就可以当翻译啦。”
她说,好呀。然后就抱着字典走了。。。
或许,天才与疯子真的只有一线之隔吧。我经常会想,如果,如果,她不是病人,那该有多好。。。
3.难道真的有天妒英才一说吗?
总会在众多病人中看到几个十几岁的孩子,清一色抑郁症,追其发病诱因,无非就是成绩下降、被批评。。。或许,是因为平时一直很优秀,追求完美,突然的打击会让他们接受不了吧。可是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就没有事呢?或许是他们抗压能力比较差吧。。。
遂顿悟:凡事呀,想开点。
4.初次见他,他目光呆滞地坐在床上,手里紧紧得抱着一个馒头,生怕谁会把它抢走。老师问他话,他一直一言不发。
原来,他有多年的sp,家人怕他惹事,就把他用铁链锁了起来。这一锁就是好多年,后来有个公益活动,人家找到他,才把他送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唉,不过他还算幸运吧。
当然,形形色色的病人还有很多,暂且写这么多。说了这么多,只想说,希望身边人可以尝试去理解他们的世界,他们也是人,只是生病了而已,症状控制了,还可以正常生活呀。
2016年冬季,我有幸在某专科医院见习。今天找到了当时的笔记,拿出来分享,医院这个特殊的地方,精神病院这个特殊的地方,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沉溺在自己的角色里。
1.初入精神病医院
能够在医院有实习的机会是人生中一次珍贵而有意义的经历,进入医院后,第一感觉是和想象中的精神病院完全不一样,可能是自己受影视作品影响太多。我们班分成七组,分别在不同的科室学习,其实我们能接触到的每个科室都差不多的,都会收留不同症状的病人,,除了某一科室,是专门的抑郁科。进入科室,和带教老师认识后,见习生活算是正式开始了。
首先我仔细观察了病房的结构,为了防止患者自行走失,多数病房都是封闭式的,我们所在的科室就属于封闭式病房。患者出入都需要家属登记。病房也都是安排在阳面,这对病人的恢复也是很有帮助的。有一个很宽敞明亮的大厅,方便患者和家属休息活动。护士们每天按照时间和程序照顾病人,吃药打点滴以及脑电治疗。为保障病人安全,科室内所有能看到的窗户都是有防护措施的,洗手间里也没有镜子,有威胁性的东西如剃须刀等也不允许病人私自保管。我们观察到,虽然在这里工作的精神压力要远高于综合医院,但是医护关系并没有因此冷淡,医生护士服务态度很和蔼认真,受到病人和家属的好评。医院的整体安排比较合理,服务也很人性化。
医院一般是按病症的大类下诊断,主要为神经症、分离(转换)性障碍、精神分裂、双向情感障碍等。我们了解病人的步骤基本分为:查房、与病人交谈、观察病情;看病历、了解病史;分析病症、与医生交流。
见习期间,除了在科室学习,我们还参与了系三次讲座,讲师均为医院安排的经验丰富的科室主任担任,讲座主题分别为:心理日常工作中精神疾病患者的识别与转介;临床常见的精神病症状;心理危机干预。每次讲座大约两个小时,讲师系统地介绍一部分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对我们的见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说不同地区的医院特点不同,我所在的也不能代表所有。但是国内的精神病院,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对于躁狂症等患者的确会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不过正常情况下,医护人员都是很温和的,并没有我们假想的残暴不堪,实际上痛苦着的并不只有病人和家属,还有医生。我们在的科室就有一位医生因抑郁症提前退休了。其实医生的心理冲突大多在于自己的无能为力,能坚持在岗位上本身就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所有走上医护岗的人,都是抱着治病救人的期待。也希望大家平时能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且,尊重每一位医护人员。
实习,顾名思义,在实习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习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习,归于实习。所以要付诸实习来检验所学。现在即将面临毕业,实习对我们越发重要起来。刚结束的这段实习时间可以说是我大学四年来最辛苦也是最充实的一段时间。辛苦是因为刚踏上工作岗位,有很多方面不能很快适应;而充实则是在这段时间里,在校园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实习也给了我一定的工作经验。为将来谋求一份好职业打下了基础。现将这些日子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做个小结。一来总结一下经验,二来也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有个系统的认识。
一、见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了解精神病人的症状,切身体验精神病人的痛苦,让大家树立了一种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改变一直以来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同时将所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临床。
二、见习任务:与不同特点的精神病人交谈,了解他们的病史、病因和症状并做好记录。
三、见习时间:--年4月9日和23日
四、见习地点:--省人民医院精神科
五、见习内容及感想:
白衣天使,好像离我很远,而当我踏入医院的那一刻,她又无限的接近我。
去之前有些许的期盼,也有些许的恐惧;而去之后才知道,原来,一切都与想象中的不同,与传说中的不同。其实精神病人并不可怕,而精神病院,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黑暗,对于病人,医护人员还是十分尊重他们的,而病人之间,其实比起外面的世界,似乎更加和谐······
在见习期间看了很多的病人,觉得,病人们在不发病的时候,都十分地友善,而且可以较为正常的交谈,不加以注意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精神病患者。
医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与病人进行沟通,从中得到一些信息,对病人的病因进行深入地剖析,辅助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男病区,我们一行人深入地了解了两个病例,都属于精神分裂症。
第一个年轻人才20出头,看上去阳光而且冲满活力,但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加之在家里时常独自看《越王勾践》,不久就沉浸在剧情中,以为自己就是越王,有种拯救--的责任,有时出现幻觉,突然话变得极其多,做一些让人费解的事来,近来病情一下子加重,家人就将其送来,在住院的这10来天,他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在与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他说起话来那真可谓是滔滔不绝呀,无论我们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当时就想,这是超级演说家呀!
第二位也是一个20左右的瘦小伙,他患病已经有十年之久了,断断续续进精神病院3次,属于复发精神病。与第一位相比,他的思维显得就要混乱得多,一会和李宗仁玩,一会又当土匪抢机关枪去美国,一会又成了国民党剿共匪······嘴里还是不是的冒出粗言粗语,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似乎没有和他建立很好的信任关系,以致在谈话过程中他一直遮遮掩掩,他的童年生活不是很美满,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不是很好,而且他有精神病家族史。
在女病区,我们见到的主要是抑郁躁狂双相障碍患者。
印象比较深的有两位,一个是黄石市财政局副局长,也许是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吧,我们都喜欢围着她问东问西的,她告诉我们很多她的人生经历,从中我觉得这不是医患在聊天,而更像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和忠告,她患病的时间也比较长,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是家庭不幸福,办公室官场上的女强人在处理自己的感情问题时就不怎么高明了,丈夫对自己不忠让她极度悲伤,离婚之后和儿子一起生活,虽然与丈夫分开,但有时因为公事两人还是会见面,每次见面之后她的心情就很低落,回到家就摔东西,家里人受不了她这样的变化,短时间内即可判若两人,就将其送来医院疗养。与我们交谈中,她高贵的气质和非凡的谈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知性女性在生活得压力下依然不得不顽强的勇气,她的痛苦我们在场的人都深深地体味到了,真心地希望她能在出院后工作顺利,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