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即全体中国共产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增强四个自信主题团课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把认同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反映了全党心声、体现了全党意志,我们坚决拥护,并将进一步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以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新时代铸就新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不是历史学上的时代划分,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角度提出来的十分正确的重大政治判断,是从现实出发作出的理论判断。新时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中央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这个时代,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要加快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丰富、更加完善的时代。
新征程激发新干劲。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目标,是我们党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时代提出的战略部署、描绘的发展蓝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接续奋斗、持续发展的方向标,也是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干事业、做工作的目标牵引和行动指南。“两步走”目标更加符合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律,更加具有目标导向作用和实践指导意义,体现了我们党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强大信心和坚定决心,让我们精神倍振、信心倍增。
新体系指引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美好未来、围绕奋斗目标、着眼中国实际,运用战略思维、体系思维、创新思维,统筹经济发展各方面因素,对经济建设作出的总体谋划和科学布局,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系统性、实践性、指导性。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是指引我国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必然。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着力在更加均衡、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开放上狠下功夫,为构建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做出我们的贡献。
新风气保障新航程。建设好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有力、使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推进“四个伟大”、引领中国人民伟大梦想航船破浪前进的根本保证。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实践中,我们将全面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真正使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推动伟大梦想航船胜利驶向光辉彼岸付诸我们的行动、做出我们的贡献。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存在,都应当有一个目标,在制定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要有信心、决心和意志。比如,我们在攻克敌人的一个碉堡之前,连长会问:“同志们是否有决心”战士们响亮回答:“有!”领导再问:“同志们是否有信心”战士们再次响亮回答:“有!”我想,这应当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自信”的一个事实和雏形,这也就是对一个原始信念、事实的概括,也是一个升华、一个发展,当然,“四个自信”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所必需。
社会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习近平同志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建构。这就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的原因和理由。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以前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那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就是说,文化是基础,是其他三个自信的根基,而这三个自信,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也就是说,这“四个自信”在新时期、新状况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是相辅相成的。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知和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仰和尊崇。这来源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积淀和丰富而至今。中国人经历了从傲慢到失落,再到回归自信的曲折过程,这就是一种觉醒,一种自觉。目前,在“中国梦”的语境下,文化自信越发重要。而我们所说、所想、所为之奋斗的“中国梦”,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
我还认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6字的提出,既是理论深厚,也是通俗易懂,而且,也易学易记。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一般成人,就是小学生,也能一看字面就懂,一听这16个字就明白,而能够使之成为全民族所理解。而且,每一个人,都能够作出自己的、又是合理的解释。因此,对于这一理论的推广,使之深入人心,为全国人民所掌握,为更多人所践行,也就成为可能。所以,当习近平同志这样提出以后,便成为当下理论学习的一个热词,一个习惯语。当然,从习惯上来说,从其本意来说,从语法上来说,这16个字的前面,是有前缀的,就是说,前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个字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下面就一齐来看看学习四个自信资料心得体会吧。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个人都有人生绽放的梦想。也许,许多的梦想都败给了细细碎碎的日常。但总有一些对梦想持有恒久自信的人终会到达自己孜孜追求的彼岸世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个人如是,一个民族亦如是。
有五千年历史,在人类封建社会成为世界梦想标杆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不幸地从汉唐盛世的辉煌中退下来,而且一退再退,令人扼腕。但是,一个有优秀基因传承的民族是不会就此沉沦的。95年前,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族复兴的梦想被点燃。95年后,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民族复兴的梦想被照进现实。我们对此持有自信,一种对自己选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一种源于历史与现实、基于理性与科学的确信和把握。
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方向把握
梦想在千里之外,却始于足下。往哪个方向迈步道路的抉择是追逐梦想的关键。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最紧迫的历史任务。哪条道路才能解决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被洪秀全葬送在红罗帐暖的温柔乡中。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官方自我改革随着光绪帝被囚中南海而百日夭折。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随着孙中山去世也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憾。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最终选取。历史雄辩地证明:走上这条道路后的三十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站起来了;再一个三十年,社会主义制度和形态在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又一个三十年,站起来的中国人富起来了。当前,中国共产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向把握。
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肯定
19世纪中叶的中国,各种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未能改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向哪里去的思想灯塔。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建党建国、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在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建立了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太成功了,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曾一度被脱离实际地神圣化。生产关系盲目求纯,经济建设盲目求成,阶级斗争为纲等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自信严重束缚着中国的生产力。改革开放,历史性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要改革,指导思想务必先行。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解放到哪里去要不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了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理论。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思想确信。
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方案确信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务必承认,我们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2015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62,实现了“七连降”,但仍处于标志两极分化的高位。我们还有制度自信吗一切的自信都源于对问题的正视与解决。习近平强调: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
一些人常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制度为标准来评价我国的制度和体制。诚然,在一些具体体制上,西方的确存在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实际的制度,具有自我生发的生命力。它不但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状态,而且让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不带偏见,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同意这一点。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带给中国方案。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案确信。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更深沉的自豪
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活化石”。以汉唐盛世为巅峰的古代中华文化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甚至是当时的人类社会进行了势不可挡的文化浸润和文化统领,成为人类礼貌的旗手。迄今为止从来没有断裂的中华文化让华夏子孙引以为豪。以前,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如此的自信。
到了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有逐渐式微的危险。所幸,马克思主义来了,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新中国。就像毛泽东在1949年以前说的那样,从那时候起,近代历史上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就就应完结。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建国、立国、强国之后,中华文化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尽管当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相对来说是一块短板,对世界文化影响力和浸润力不够,但正如习近平所讲的: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潜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概念里,民族复兴理应有文化复兴的内在自豪感。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自豪。
梦想的实现需要不断继续前进。更好地继续前进需要不忘初心。铭记不忘初心,需要秉持对自己所选取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这就是“四个自信”成就“一个梦想”的亘古逻辑。
党章是共产党人的“原教旨”,指引、见证并展现了我们党成长、成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是我们党奋斗历史的概括总结和高度浓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无不源自于党章,无不体现着对理想信念宗旨的坚守,处处彰显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和担当。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能感悟到我们党在各个领域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与深化,就能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之上。
1934年9月,“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鲁迅针对当时国内“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等悲观主义、失败主义论调,写下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批驳了错误观点,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一句中“地底下”,既是泛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等中国的脊梁,亦是暗喻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中如“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中华民族蒙受苦难、探索复兴之路的逆境中应运而生,历经革命、建设、发展、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从旧中国“反观吾国国民,颓唐,污秽,散漫,零乱,有如今日,安得不见轻取侮于列邦”,到新中国“这个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人在丧权辱国、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崇洋媚外中曾经丧失的自信,正在中国共产党引领的复兴路上一步一步复元、强大。“今天,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正是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的现实基础。
自信是无坚不摧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今天,由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汇集而成的“中国方案”正在走出国门、影响世界,标志着中国已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出的硕果,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理由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理论上清醒,行动上才能坚定。植根内心、坚定不移的“四个自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撸起袖子干出来的。“两学一做”,应当成为全体党员坚定“四个自信”的必修课、常修课。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然而然会散发由内而外的自信,就像饱学之士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合格党员、先锋模范“忠诚干净担当”的气质是掩盖不了的。广大党员有了形神兼备、坚不可摧的自信,全党的“四个自信”就有了细胞、筋骨、脊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动力就能源源不绝。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八个字之前讲了三段很深刻的话。一段话是,今天纪念我们党95周年的辉煌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薄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从历史中往前走,这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前提。这是从历史讲的。
第二段话是党的十八大已经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风险。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有了忧患意识,有了斗争精神,有了攻艰克难的决心和意志。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从现在出发的。这是从现实讲的。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说了一段非常深刻的话,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这是从未来讲的。
这三段话从历史、现实、未来汇总起来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所以理解这八个字的时候首先要把这三段话读懂了。
怎么才能在历史性考试中不忘初心?一是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建立党是为了什么?党奋斗了95年干了什么?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来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使国家富强起来,富裕人民的生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二是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突出出来,不忘初心就是不忘理想信念。
八个方面,第一个讲指导思想、第二个讲理想信念,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都属于不忘初心的两个基本点。不忘初心是为了保持我们继续前进的方向。
第三个就是“四个自信”,这既是前面的汇总,又是后面的根本保证,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方面。
第四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五项重大的任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位”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
第五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讲改革。三个“解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是我们当前最艰巨的任务。攻险滩、啃硬骨头的改革已经到来了,我们把这一仗打赢了,我们的事业就大发展了。
第六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我们怎么样更好地把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怎么维护人民的权益,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是我们今天非常重要的任务。
第七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即和平发展道路,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出来的,中国巍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同时绝不走强大后就称霸世界甚至要发动战争来称霸世界的道路。我们讲和平发展道路并不是软弱,我们讲和平发展道路正是我们自信和强大的表现。
最后一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一个关键问题、核心问题,那就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讲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这条一定要切记切记。
党领导革命时就把党的建设作为“三大法宝”之一,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依然是一个法宝。十八大以来,我们遵循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原来好多人对党担心,现在对党放心,因为我们党不隐瞒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老虎”、“苍蝇”一起打,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问题。在今天的条件下,党长期执政,受到权力的诱惑;党要发展市场经济,搞改革,一些党员干部又受到利益的诱惑;我们对外开放,受到来自国外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诱惑。这些诱惑都是对我们党严峻的考验,如果不正视它,不积极应对它,不找到有效的办法去经受考验,就会导致习近平总书记今天讲的“丧失手上的权力”。
党的政治生态的问题牵涉到党风问题,也牵涉到干部的家风问题、社会风气问题。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从高层抓起,从中央政治局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以上率下,持之以恒地加强作风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讲话中也很明确地把腐败提到“最大威胁”的程度上,是总结了我们党95年的历史,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得出的一个非常深刻的结论。
八方面要求,前两项更主要提的是“不忘初心”,后五项更重要体现在“继续前进”,中间第三项是承上启下的四个自信,既是不忘初心的根本,也是继续前进的根本。八个字很凝练,但内涵很丰富,思想很深刻,尤其体现了中央对人民负责的忧患意识,对人民尽责的责任意识,所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深刻领会。
增强四个自信主题团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