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去上坟的时候是存在一些宜忌说法的。比如讲究“一不能言,二不能做,三不能烧”。一不能言指的是在上坟祭祖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因为在中元节祭祖是缅怀过世之人的举动,所以在这样的场合下是不允许大声喧哗的,更不能够发表一些不尊重先辈的言论。二不能做指的是不能因为人情世故等原因就去陪同他人上别人家的祖坟祭拜。因为不是他们家的后代去祭拜他们家的祖坟的话,会破坏他们家的气运,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坏运气。三不能烧指的是一天之内不能烧两次纸钱。首先是避免显得家庭不和睦,大家各烧各的,二来也是因为祖坟大多在山中,避免多次烧纸钱引起火灾等危害,所以有了这种一天不能烧两次纸钱的说法。遵循这些说法才能让运势得到逝者的保佑。
在中元节的时候,会进行祭祀摆台,一般来看,神台上的供品种类繁多,具体按照各个区域的习俗来准备。上海地区会在供桌上插上普度旗,上面会写上施主名称和中元敬语,寓意为普度众生。湖北地区则是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屠宰牲畜,在神台摆上白酒,配上“馒头饭”,最与众不同的是要接上本姓姑姑回家过节,一起祭拜过世先人。可以说,每个地方的风俗都是有所差异的,大的祭祀要点把握住就行。
如果选择在中元节这一天之中去墓地上坟的话,那么在时间的选择方面要慎重,最好选择在上午的时间,而且一定要在正午12:00之前完成祭祖仪式。如果不能上坟的,就要在晚上9点之后,找一个大的十字路口烧纸钱。还有一些地方,从傍晚五点半天黑之后开始,会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结束的,所以根据当地的风俗文化,来进行上坟的时间选择才是最合理的。
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对于我们南方习俗,中元节前后三天晚上最好都不要出门。而且一定要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
中元节的来历: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于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饺饼
江浙地区,中元节他们都会吃“饺饼”,这是一种类似春卷的食物,是江浙一带传统的食物,也是江浙地区随处可见的传统小吃。他们还会吃另一种食物,叫做“扁食”,其实就是一种馄饨,这种馄饨皮比较薄,形状狭长。
吃濑粉
广东地区,中元节他们会吃濑粉,代表着祈求平安。濑粉就是他们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广东各个地方的大街小巷上的小吃摊都有卖。濑粉的吃法也有很多种,广东人在庆祝寿辰的时候也会吃这道美食,有添福加寿的寓意。
吃花馍
陕北地区,中元节他们会吃花馍,花馍就是加入各种干果配料的白面馍,做成各种形状来寓意平安、孝顺、儿孙满堂、年年有余等。每年的七月半已经成为当地农家妇女展示手艺的节日了。
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以皮而论,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饺子馅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点,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一碗饺子虽说也有十多个,但在碗中却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汤,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猪肉加些素菜和调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馓子、嫩黄豆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鸡脯配芹菜,猪肉配荠菜,鸡蛋配韭菜等等。
吃鸭
中国大多数地区,中元节他们都会吃鸭,中元节也就是“鬼节”,而鸭的谐音就是“压”,寓意着镇压邪气。而中元节真是夏季最热的时候,吃鸭也可以降火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