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设: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
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一、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驱使 ;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 “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2. 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1、预习和复习:不管学习任何科目,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课前预习可以使我们听起课来没有那么费劲,能够很快的跟上老师的脚步,课后复习可以使我们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防止遗忘。
2、多读多写:说实话,学习语文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它跟数学不同,数学我们需要动脑子,但是语文就没有那么费劲了,记住了就能回答的上,记不住就回答不上,就这么简单,因此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必经之路,俗话说的好,好记也不如烂笔头,不仅要多读还要多写才能加深我们的记忆。
3、现代文:说白了也就是白话文,是把平时我们的生活的点滴巧妙的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片文章。对于现代文,我们理解它应该没有问题,关键就是它在考试中的应用,现代文的题目一般都是给你一篇文章,叫你分析结构,鉴赏人物和探究主题。翻来倒去也是这几点,因此学会分析进而描述出来成为我们首要的任务,当然这种功夫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我们需要通过多加练习才能做到。
4、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首先我们需要进行词语的积累,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当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通假字现象,以及一些常用句式,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和牢固的掌握文言文。
5、古诗词:古诗词在现试中的比重是越来越重了,因此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我们不能放松,其实古诗词的考试也分为课内和课外,课内的没什么好说的,自然是死记硬背了,课外的需要我们多多涉猎相关知识,当然跟文言文一样,很多东西都是一理通百理明的,实在不明白的话可以参考个别词语在其他诗词中的含义。
6、作文: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不用小编说了吧,对于如何写好作文,百度一下应该会出来很多相关内容,具体方法小编就不在阐述了,但是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作文的书写不但在词汇量的积累,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能够把这些词语巧妙的结合起来,合适的词出现在合适的位置才能铸造出一片好的文章。
7、课外知识:如果你只是想要及格的话,学习好课内的知识就足够了,但是你想要学的好的话,仅仅是课内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当然,考试的时候谁也不敢保到底出什么课外知识,因此我们只能以量取胜。
8、考后总结:考试是对我们一个阶段学习的总结,也是让我们发现不足查漏补缺的方法。在考试过后,进行一番总结是必要的,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的更正不足,具体的总结方法可以参考小编的考后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