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阳气开始转向向内,阴气已开始转向外部。人体经络开始扩张和散热,身体放松。人们应做好保健和防暑降温措施,调整生活作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从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从字义上来讲,“暑”即“热”,说明小暑时气候炎热。历书中曰: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
也就是说,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而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进入小暑,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总之,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降雨增多。
“小暑之季,要顾及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旺盛。”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朱翠玲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气炎热,人们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养生应以“心静”为宜。避免过劳,适当减慢生活节奏,多做一些平和的事情,如听音乐、下棋、散步等,保持心情舒畅。另外,因天气原因小暑时节易引起人体血压波动,患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要注意及时喝水补充水分,按时监测血压等。
“暑湿偏盛是小暑时节的气候特点,此时应清热解暑、健脾祛湿。”朱翠玲提示,天气炎热,但最好不要过多食用冷饮。冷饮会刺激肠胃,导致肠胃功能混乱,影响脾胃健康。可以食用冬瓜、赤小豆、山药、薏仁等具有淡渗利湿、健脾益胃、益气之品;亦可食用西瓜、酸梅汤等清热解暑,调节体液、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帮身体轻松抵抗长夏湿气,保护脾脏健康。如胃口欠佳,可多食“苦”味食物,如苦瓜等,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另外,大蒜、茄子可降血脂、改善血管弹性,夏季食用也十分适合。
朱翠玲建议,夏季昼长夜短,夜间睡眠时间少,午饭后可以小憩20~30分钟,能有效帮助恢复身体机能。小暑时节,运动宜缓不宜剧烈,可选择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进行晨练。
夏季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这种气候,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中国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有时还有冰雹。南方大部分地区东旱西涝,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节气期间早稻、春玉米处于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事活动以防止早衰、促进灌浆、提高千粒重为目标,生产上需注意预防高温逼熟和干旱灾害,遇35℃以上高温或干旱时可采取灌溉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或喷施叶面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中稻、夏玉米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期,期间需水量大。中稻田过早断水不利于有效分蘖形成和幼穗分化,夏玉米可能出现卡脖旱而导致严重减产。棉花处于花铃期,晚稻处于秧田期,需注意保持沟渠通畅,防止渍涝。此外,小暑期间天气条件好,是开展病虫防治等田间作业的有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