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

| 新华0

教案是教师为每节课制定的教学方案,其中包括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内容。这里给大家分享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方便大家写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时参考。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1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并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用纸来折角和用硬纸条做活动角等实践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

角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学生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学生由感知形成表象到理解概念这一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维、在练习中巩固,在合作中学习。

通过“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五、说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已做好的角、吸铁石、圆形纸

学具:三角板、已做好的角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出示长方形图、正方形图、三角形图后,请学生说一说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完后教师阐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样的新图形:它就是角,这节课只对它进行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的初步认识)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学校的一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有角,之后课件把校园图中的角用明显的红色标识出来,课件出示剪刀,易拉罐,水龙头的图片,再一次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有角并把物体表面上的角请下来,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角,说说你发现了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这里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小组讨论后汇报并引导学生得出:他们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两条线,这时教师教师在课件上以一个角为例,告诉学生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角的边。也许在课的开始,学生对于自己所认识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数学性的,然而在这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时候学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确的表象。

接下来请2个学生上来指指屏幕上的另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总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答案板书出来。

(2)判断“练习中的第一题”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让学生判断,不是角的说说为什么不是角。(这个环节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组成的)

(3)找生活中的角

告诉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片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教师先以黑板面上的角为例示范指出,再请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并和同桌说一说,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小组活动后请若干学生向全班汇报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教师阐述:一间教室就有这么多的角,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角更多了,你们课后可以再去生活当中找找。

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了数学中的&39;角后,让学生回到生活,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也让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3、折角

当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后,让学生折角,把准备好的纸,在教师的引导下折出自己喜欢的角。然后让学生触摸角并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这过程能让学生从视觉感受的方式过度到触觉感受,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4、活动角

让学生把手上的活动角变得大点怎么变?再变大点怎么变?变小点怎么变?再变小点怎么变?如果把做好的角的边剪掉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如果把角的边延长一点,角的大小变了吗?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并把结论板书。(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动手画角

教师阐述:你们刚才认识了角,也会折角,想不想自己也画一个漂亮的角呢?接着教师先示范画一个角,强调要用尺子画,再让学生尝试画角。教师进行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待学生完成之后,请几名同学在幻灯片下向全班展示画好的作品,其他学生对其作品进行评价。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2

《四季的脚步》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四季的悄然变化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

3、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赞美四季,激发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感受一年四季的悄然变换及每个季节的迷人风景

四、教学准备:

四季图片生字卡片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看了刚才的景色,能告诉大家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学生回答(轻松、愉快、高兴……)

师:就让我们带这这样的感受开始上课,好吗?

2、师:(点击出示“四季树”图片)从画面上你感觉到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3、师:是啊,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是多么地奇妙啊,瞧!四季姑娘正迈着脚步向我们走来。(出示课题“四季的脚步”)

4、师:同学们,四季姑娘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走来,快去找找吧,她们都留下了什么样的礼物给我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你们自由、放声地读读这首小诗,遇到难读的地方把它多读几次,直到正确、流利了为止,开始吧!

学生一次自由读课文

2、师:谁愿意来念念第一自然段?第二、第三、第四呢?

指名四个学生朗读全文

3、师:同学们自学的水平还真不错,那全班一起合作是不是也那么棒呢?

全班齐读

4、师: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老师还想请大家再读读这首小诗,一边读一边仔细观察这四个小节,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二次自由读课文

5、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交流反馈

6、师:你们的观察能力也特别棒,谁愿意来邀请春姑娘出场?(课件出示第一小节的第一、二行字)春天的脚步……

指名一、两名学生朗读

7、师:老师也感到了春天无声无息、不知不觉地到来,现在老师想让夏天、秋天、冬天也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课件出示“夏天的脚步……秋天的脚步……冬天的脚步……”)(教师板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分四个小组朗读,邀请四季姑娘出场。

8、师:四季姑娘还给咱们班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呢!快把它拿出来吧,知道是谁送给你的吗?把它放在四季姑娘的身边。

学生取出词语卡片,上台贴在相应季节处

9、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季姑娘的礼物都有些什么呀?(学生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板块学习

师:四季姑娘就像四个美丽的天使,给我们捎来了这么多礼物,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姑娘,用你的朗读来向她表示感谢,好吗?

学生自由选择相应段落联系朗读

春天段:

①师:请该生读读第一小节;(让大家感觉到你对春天的喜欢)(指导“歌儿”的儿化)

②师:老师也很喜欢春天,让老师也来读读这一小节,好吗?(故意漏掉“赶”)

③师:是啊,同学们看,在春姑娘的召唤下,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迎春花竞相开放,小草弟弟也拼命地钻出了地面,给大地母亲披上了一件绿衣裳,它们谁也不肯落后,都急着赶来向春天报到呢。这景色多美啊!

④师:春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彩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来念念这一小节。

(四)课堂小结:

我们共同学习了“春”一段,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感受,课下带着这种感受在自学夏秋冬三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四季姑娘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走来,快去找找吧,她们在夏秋冬都留下了什么样的礼物给我们?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你们自由、放声地读读这首小诗,遇到难读的地方把它多读几次,直到正确、流利了为止,开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板块学习

四季姑娘就像四个美丽的天使,给我们捎来了这么多礼物,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姑娘,用你的朗读来向她表示感谢,好吗?

学生自由选择相应段落联系朗读

夏天段:

①师:为什么喜欢夏天啊?

②师:还有谁也喜欢夏天?说说你的理由。

③师:原来夏天是如此的快乐,那就让我们快快乐乐地把这一小节送给夏姑娘,感谢她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欢乐。

秋天段:

①师:如果老师请你用一个词语赞美秋姑娘,你会怎么说?(出示句式“秋天是一个()的季节!)

②师:是啊,金秋时节,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有许多古人也写下了很多诗句来赞美秋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番吧!(出示两首古诗)

③师:请所有喜欢秋天的孩子们起立,让我们把最甜美的声音献给秋姑娘。

冬天段:

①师:冬姑娘裹着厚厚的棉袄向我们走来,听着“呼呼”的北风声,你感觉到了什么?

②师:是啊,北风爷爷出来了,谁来读读?(出示“呼呼”)感觉到冷飕飕的还能更冷一些吗?/听出来了,北风呼啸着走来,我感到了冬天的寒冷。

③师:北风虽然冷,但它的歌声能让小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样的景色多美啊!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课堂小结:

四季姑娘多神奇啊!她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丽。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表达我们对四季的喜爱和赞美,还是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追寻她们的足迹吧!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自己喜爱的季节。

1、(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背小诗;(选一小节或全文)

2、(画一画)你喜欢的季节;

3、(写一写)仿写一首小诗,送给你喜欢的季节。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84页《9的乘法口诀》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到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学生就会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独立的推导。教师就应在学生推导口诀的过程中,注意1到6口诀方法的延用。初步形成开放式教学,培养了探索精神,并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目标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乘法计算。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则是推导和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四、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助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激励法、自主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发现,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其中自主合作,归纳总结又是我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具、学具准备

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需要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一套,卡片若干六、说教学过程

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节课我将以新课标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活动形式,力求构建一个思维灵动,充满活力的课堂我主要安排了个教学程序:

我先说说我的整体设计: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约5分钟)

自主探索,研究问题(大约15分钟)

分层练习,解决问题(大约10分钟)

课堂总结,升华提高(大约5分钟)

七、说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1×9=99×1=9一九得九

2×9=189×2=18二九十八

3×9=279×3=27三九二十七

4×9=369×4=36四九三十六

5×9=459×5=45五九四十五

6×9=549×6=54六九五十四

7×9=639×7=63七九六十三

8×9=729×8=72七十二

9×9=819×9=81九九八十一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区、滚、著、状”的字形。

2、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6)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三、老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四、作业

写一写心目中的黄山石。

板书:黄山奇石

仙桃石:像个大桃子

猴子观海:蹲在山头,望翻滚的云海

奇特、有趣仙人指路: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金鸡叫天都:伸着脖子,不住地啼叫

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观察顺序来观察人物,并用一段话写出来。

2.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3.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重难点

把自己想说的话比较清楚、明白地写出来,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乐学善思办法

学生畅所欲言,拉近师生关系,为铺垫。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上一节课,希望我们合作愉快,首先请欣赏老师带来一首小诗歌。(播放音乐)诗人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老师的爱,歌手可以唱歌,那么,我们却可以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来描绘心目中的老师,对吗?今天我们来完成语文七色光六的一写人的《我的老师》。(板书《我的老师》)

二、指导

1.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首先想到了哪位老师?用一两句话来他(她)。

2.生读本次习作要求。(课件打出要求)

(1)你的老师长的什么样?

提示词:鼻子、眼睛、嘴、皮肤、头型等。

(2)你的老师身材怎么样?

提示词:高、矮、胖、瘦、苗条等。

(3)你的老师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

3.教师指导学生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

5.教师读《我的老师》,和大家共同欣赏。

6.教师提示学生文时要加入自己的感情,会使有声有色。

7.刚才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赛说会,你们个个说的精彩,接下来,你们就拿出笔,把你们说的工工整整写下来,但一定要注意。

生齐读:抓住人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表达你的情感。

三、学生

抓住一方面或几方面写下一段话,然后共同欣赏。

四、欣赏

一名学生读全文,两名学生读片段。

五、教师

同学们,通过此次课,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同时也写出了很的作品,下节课,我们还是以“我的老师”为题,开一个展览会,希望同学们课后将你的反复朗读,仔细修改。然后展示,好吗?

板书设计:

抓住人物特点

按照一定顺序

表达你的情感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上新词语的意思。

2、会仿照课文例句又又和按谁带着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写一句话;会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材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平时已经知道的一些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知道曹冲能想出好办法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实验仪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句中的作用。

2、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

学习13个生字,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卡片电脑课件实验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谁见过秤?它有什么用?

2、揭题: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称象》

②出示课题《称象》质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3、检查预见情况。

①认读生字

②完成作业题1

二、导向自学

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你能告诉大家画中谁是曹冲、曹操。

1、出示电脑课件画面

2、指名学生介绍两个人物

小结:介绍人物时,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的衣着、长相、姿态、动作来介绍,

并把他运用于我们平常的生活和写作。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了图,想知道官员们想出什么办法称象。曹冲又想出什么办

法称象呢?请在家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2、选把学习内容,你最想知道谁想出的称象方法?(曹冲的称象办法。)

3、选学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读曹冲说的方法。思考: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和后面三句话

是什么关系?

②出示电脑课件,第四自然段。

③想想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几步?用线划出表示序号的词,并用

。标出称象的动作词。

④反馈、填表、完成板书。

曹冲先赶画

再赶装

然后搬称

⑤根据板书说称象的办法,并校对表格中的内容。

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说说称象的经过。

人物顺序怎么做

曹冲先赶象上船画线

再赶象上岸装石头

然后搬石头称石头

⑥深究讨论,这个办法行吗?为什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会写10个字。重点会写“季、忙、苦”等汉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背诵课文。

3、认识农作物,了解农事,培养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7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农作物,了解农事,尊重劳动人民。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农事图片,欣赏。

2、也许你领略过农家的清新风光,也许你见过农家的辛勤劳作,但是,你知道农家一年四季的农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田家四季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把画出来的生字,小组研究一下。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四季蝴蝶麦苗

桑叶化肥农民

回归穿戴谷子

米粒虽然辛苦

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以生字“季、粒”为例,分别说一说汉字的结构,说一说它们的组成部分。给它们组词。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出示题目: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农作物?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作物的?

学生分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五、理解表达

1、认识农作物。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农作物?课文怎样描写的?

春季里,春风吹,

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想象画面,感受美好的春光。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农作物?课文怎样描写的?

夏季里,农事忙,

采了蚕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用四字词语概括这句话。披星戴月:是指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3)课件出示图片:

秋季里,稻上场,

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上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你还知道ABB式的词语吗?

预设:笑呵呵、美滋滋、乐呵呵、喜盈盈等。

(4)课件出示:

冬季里,雪初晴,

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了”怎么读?什么意思?学习多音字“了”。

2、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比赛,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六、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季、吹、肥……”等9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季、吹、肥……”等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季”上面是禾,不是木,“吹”左窄右宽,“辛”“丨”占中线,“苦”横占中线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七、拓展延伸

1、读一读,记一记。

播种插秧耕田采桑

除草割麦打谷积肥

2、播放音乐《四季童谣》,一年四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你能仿

照课文的格式写一写吗?

八、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田家四季歌》”,一起来闯关吧!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9

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平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

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

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

这种方法行吗?

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

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

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着直到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适当给予指点)

11、曹冲真聪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来代替,船舷就相当于秤杆;不能宰大象,就用石头代替,他们想出了连大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咱们班的同学更聪明,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一看,咱们黑板上还有哪两个字长得象?

注意秤和称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读。

13、记住这个聪明的孩子,(曹冲)他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咱们班有姓曹的吗?((预设:如果有就说:你一定也和曹冲一样聪明,同学们一定早认识这个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没有就说,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这个曹字。跟老师读)

14、说到曹冲,希望你也要记住另一个名字曹操,以后咱们会学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操字,咱们经常用,就是我们每天伸伸手,弯弯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巩固识字,借助板书讲故事。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下面,谁能借助老师的板书,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课文。

五、文章升华、拓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小礼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锁上了?怎么办?哎呀,还有拦路虎呢!我们开火车大声喊一喊它们。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儿歌内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

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

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

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注意大家听。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向稳稳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

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

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难点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菊残君橙橘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3.读给你的伙伴听。

4.老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诗人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秋末的美丽图画,并用优美的诗句描写了秋末时节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自由读,指名读。)

2.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试着背下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启发思考

你认为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这个季节的喜爱。(写、画、讲等形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11

【教学内容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5节,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言优美,好读易记。

【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比较乐于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初步掌握了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进行质疑的方法。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师生合作互动、生生之间友好互学,教学相长,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我校“发展学习”的教学模式,做到“尊重、激励、合作、愉悦”。在师生合作互动情感共振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自主选择、手脑并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通过生动、形象、丰富、鲜明的画面把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理解“准备”、“降落伞”、“乘着”、“铠甲”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句子,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2至4节。

教育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难点: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指的是什么。城市的孩子对这几种植物接触较少,因而了解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的教具、老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再现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情景,并利用这些情景解决学生学习时候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教学媒体】

多媒体的组合。(电脑、投影、录像等)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观察蒲公英、苍耳、豌豆这几种植物的样子。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学生看板书齐读课题)。上一节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节,大家能看着录像背第一节吗?

到底植物传播种子有啥好办法呢?你们想知道吗?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讲,老师贴画)

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这几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14分钟)

1、请大家打开书147页,我们先来看蒲公英妈妈的好办法。请大家自由读这节,遇到不懂的地方画条横线,打个小问号,再用心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它靠传播种子。

2、质疑,老师相机解疑。

(1)“准备”: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对了,预先做好的事情就叫做准备。)

(2)“降落伞”

①降落伞用来干什么?出示《跳伞》图,图上画的就是。

②课文里的降落伞指什么?看书中的图。(学生答,老师板画)

课文把毛绒绒的小花比作是降落伞,多有趣呀!

(3)“乘着”、“纷纷出发”。

3、看录像理解。

4、看着刚才的句式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板书:降落伞风)

5、小结:对了,蒲公英本身有像降落伞一样的小花,再加上风一吹,有这两个条件,它就能传播种子了,蒲公英妈妈真有办法。

6、指导朗读。

书里把蒲公英比作了妈妈,把种子比作了娃娃,多亲切呀!该怎么读呢?先听老师读,你们听听哪里读得轻一点,哪里读得慢一点。

为什么这里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这样才是有感情地读书)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评议。

③齐读,边读边想象自己就是蒲公英的娃娃。

7、试、背。

(1)看板书老师领背。

(2)会背的站起来,不会背的看书。

8、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学这节的时候,先读一读,画出不懂的地方,弄懂后再看着句式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最后有感情地读书,并试背。我们用这个方法学第三节。

三、学习课文第3节。(7分钟)

1、指名读,其他同学画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质疑,老师相机解疑。

(1)“铠甲”是什么?小苍耳的铠甲又是什么呢?

(2)学生摸摸、捏捏苍耳,说说它的皮是软的还是硬的?皮上面还有什么?这样就像给小苍耳穿上了一件。

(3)苍耳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的?请一个学生拿着玩具兔去碰小苍耳演示。

(4)理解“山洼”。

3、看句式说话。(板书:铠甲动物)

4、小结:(指板书)

这带刺的铠甲,不仅可以保护孩子们,还能让孩子挂住动物的皮毛去田野、山洼,多妙的办法呀!

5、谁来夸夸苍耳妈妈?

①指名读,评议。

②分组比赛读。

③试背。

四、四人小组自学第四节。(10分钟)

1、四人小组读这节,提出不懂的问题,每个同学试着当小老师帮别人解决问题。

2、学生论报小组学习情况。

(1)老师相机放录像让学生理解豆荚是怎样炸开的。

(2)课文哪个词说出豌豆是高兴地离开妈妈的?用“——”画出。它还可以换哪个词?

(3)你们喜欢读这节的哪句?你想怎么读?边做动作边读这句。

3、看句式说说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小结:豌豆本身有能炸开的豆荚,太阳一晒,它就能传播种子了。

5、指导朗读:男女比赛读。

6、试背。

7、指板书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大家看,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都不同,蒲公英本身有,它靠传播种子;苍耳有,它靠;豌豆有会炸开的,它靠。它们有自身的条件和外界的条件,孩子们就能告别妈妈,四海为家了。

五、学生扮演种子说说是怎样离开妈妈的。(4分钟)

1、你们喜欢哪位植物妈妈?自己选定一种,扮演它的娃娃,然后看着句式说说你是怎样离开妈妈的。我是娃娃,离开妈妈。

2、同位互相说,可边做动作边说。

3、指名表演。

六、扩展知识。(3分钟)

1、同学们,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你还知道有哪些?

2、我们来看看录像里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①皂荚树

②椰子

③金刚果

七、总结:

刚才很多同学都知道了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但有一种小朋友是不知道的,哪一种呢?下节我们学了最后一节大家就知道了。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证明了(指中题目)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12

一、说教材

《阿德的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本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通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的太空世界。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激发学生进行想象的好篇章。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提出的要求,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检查指导学生认识“德、段、婆”等12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列举的新科技产物,知道课文的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教学课文的中坚问题,是教师课堂是否有效的直接反应。为此,特根据教材进行分析,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检查学生识字,默读课文,了解文意。

难点:了解新科技产物,激发热爱科学的科学意识。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殊性及本文的教学需求,特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法、尝试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读思结合,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境:【课件出示】夜深人静,星月当空,蛙叫蛐鸣之景象;

2、谈话:由情境中的“夜”谈及“阿德的梦”,板书并齐读课题;

3、过渡。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引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由动画课件创设的夜境,极大的促发了学生探究下一知识的欲望,同时,由于创设的情境中,所出示的图片有高远的星空,有飘渺的月亮,这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暗示的作用。而教师的谈话则力求简洁明了,直入主题,为后续环节节省了时间。

(二)学习课文

1、生默读课文,师巡视辅导。

2、认读生字词:

【设计意图】遵循课程标准对二年级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在默读中获得知识的体验。而教师则发挥个引导者、辅导者的作用。

3、过渡谈话(由学字词转入学课文的话题:攻破了词语这关,下面让我们再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阿德做了一场什么“梦”?)

4、再次默课文。

5、课件出示课文七幅插图,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梦境,然后谈一谈。

6、学生汇报

(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利用课件,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载人飞船”、“可视电话”、“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等高科技产物。)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孩子们掌握自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呢,则根据学生自主探究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焦点问题与中心问题等进行归纳小结,促进学生学习由“分散”向“集中”靠拢,真正获取知识。

(三)激发科学幻想

主要是让学生伴随音乐,观看动画图片,展开想象然后谈谈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在此基础上,写一写或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并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遨游于未来的世界当中。采取说、写、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特长,把知识的学习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

(四)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美化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

【设计意图】扩宽学生想象空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想象余地。

六、说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板书能起到归纳、总结的良好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便只把几种科技产物归纳出来,让学生形成学习的知识系统,使板更为简洁明了。

七、说教学效果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个人认为,本课的教学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要求,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与展开想象两个地方,极大地促发了学生的情感,是教学的亮点;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遗憾是指导学生“根据连环画找到相应内容进行学习”这一教学环节引导不够到位,因而,一些预设的效果在教学中没有生成,造成了预设与生成的不平衡。因此,对教学细节的处理,对过渡语言的提炼,这些都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地方。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13

教学目标: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重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教学流程:游戏导入——学习一、四自然段——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找不同画面。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

3、请学生带着游戏中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为后文找出课文插图的不同做好铺垫。)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质疑:从课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主交流。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葫芦。(可爱)的葫芦

(2)、出示:(可爱)的葫芦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葫芦的可爱。

(5)、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学生读中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4、多媒体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门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板书:一些蚜虫变黄了)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3、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指名)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板书:叶和果有联系

4、全班齐读二、三段。

5、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6、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六、拓展延伸。

1、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画一画: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言、每、棵、怪、慢”6个字

2、指导学生观察发现:

言和每为独体字,后3个字为左右结构的字。

结合“母”字指导“每”字的笔画顺序,师范写“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

复习“忄”的写法,师范写“慢”

3、生描红书写

4、点评

八、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绿叶小花小葫芦

一些蚜虫变黄了

蚜虫更多了都落了

叶和果有联系

(设计意图:板书是根据学生理解课文时出示的,这样能让学生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学习第一自然段,板书第一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板书第二行。学习第四自然段,板书第三行。总结全文,板书第四行。)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

2读指定的一段话。能够用“优秀”写一句话。

3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能力目标:知道蟋蟀、青蛙和蝉都是奇妙的歌手,他们都不用嗓子唱歌。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本课生字“奏”、“秀”、“节”。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读好对话。

2.了解蟋蟀用翅膀发声,小青蛙用声囊发声,蝉靠响板震动发声。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小动物,自主扮演喜欢的小动物,自主选择到不同的小组里去,扮演小黄莺的学生自主选择请哪一位歌手参加合唱队。在选歌手之前,让学生在个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组员之间共同合作、想象,练习请歌手时的情景,这又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共同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蟋蟀、青蛙和蝉都是奇妙的歌手,他们都不用嗓子唱歌。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歌手不用嗓子发声。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激趣导入,促学生主动参与。

师:大家快来听一听,是什么声音这么动听呀?(课件:美丽的大森林中传来鸟儿清脆的叫声。)

师:原来是一只小黄莺在唱歌(飞来一只黄莺),在这个美丽的大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要举行一次合唱比赛,小黄莺也想组织一个合唱队参加比赛,它现在正要去选几名金嗓子歌手呢!(板书歌手)

二、初读感知,创设情境学字词。

师:小黄莺找到了那些歌手呢?合唱队成立了吗?赶快打开19课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随着生的发言,师贴四种动物的图片。)

师:那么,在这四位朋友中,你最喜欢谁呢?

生:(自由说一说)

师:(课前将座位摆成四个大组,每组分别放有四种动物的标示牌)你喜欢谁,就坐到哪个组里去,今天来当一当这种小动物,好吗?(尊重独特体验,按自己喜好分组。)

巧用课件创设设关答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认读生字、词及难读的句子,扫清文字障碍。

把生字新词带入文中再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情境中理解课文。

师:现在我们可都是生活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了,小黄莺马上就要选歌手组织合唱队了,你想参加吗?(生:想)那可要好好准备一下了!小蟋蟀、小青蛙和蝉,你们都认真读读课文中自己的话,想想一会儿小黄莺来请你时该怎么说呀?小黄莺们可要把这几个相关的自然段都读读,想想应该怎么去请小歌手呢?自己练好了,就和本组的小伙伴一起商量、准备。

1、自主准备。

2、小组合作交流,准备参与选拔小歌手。

3、在情境中学习课文,在情境中理解、表演。

师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谁的歌声最动听,就会吸引小黄莺来请你当歌手,小歌手们,快唱起你们动听的歌吧!”

扮演蟋蟀的学生:“曲曲曲……”

扮演青蛙的学生:“呱呱呱……”

扮演蝉的学生:“知了知了……”

师:小黄莺们,哪位歌手的声音最吸引你?快去请它们参加合唱队吧!

生:(一只只小黄莺分别飞到自己喜欢的歌手那里请它们参加乐队。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柔和的音乐中,美丽的小黄莺分别飞到了草丛里、水田边、大树上,和三位小歌手对话,请它们参加合唱队。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学生置身其中,朗读课文,表演故事。)

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指导他们的对话,渗透口语交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4、总结知识点。(因为它们分别用翅膀、声囊和响板震动发声,所以是奇妙的歌手。板书揭示课题)

(四)拓展延伸,分角色表演。

师:小黄莺还有可能飞到哪儿?遇到那些不用嗓子发声的歌手?你能不能照着书中的样子说一说?(出示提示语):

小黄莺飞到__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在唱歌,

小黄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处让学生课前适当准备,比如向爸爸妈妈请教、和父母一起查找资料等,然后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到学习之中。)

2、分角色表演,口语交际渗透其中。

三、总结、作业:

1、课文学完了,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抒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下课以后你最想做些什么?(尊重学生的选择,自主留作业)

例:我想和小组的同学继续练习分角色表演这篇课文。

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

备课时我希望“课堂就是森林,学生就是歌手,故事就发生在身边”这一主旨能贯穿始终,而课件则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导入时美丽的大森林、鸟儿清脆的鸣叫,到初读时大家闯关答问题,再到精读时在优美的旋律中小黄莺分别飞到草丛中、水田边、大树上去请歌手的精彩画面,没有一处不营造出美丽的童话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大森林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名小歌手,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四十分钟。本课中理解小蟋蟀用翅膀发声是个难点,而青蛙怎样用声囊发声和蝉怎样用响板振动发声对于学生来说则是知识上的盲点。如何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呢?抽象的语言描述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我将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成了形象直观的画面,三种小动物的发声方法一目了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

3能有“优秀”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读准生字,写好生字

教学难点:生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

二、检查背诵课文(指名背诵)

三、识字教学

说生字

自己读生字并观察生字的结构,看看那些生字时左右结构,哪些是上下结构。

2、记生字

分析生字的结构,如何记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先描红,在临写。

4、用这些生字试着组一个、两个词语。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篇15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2.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师巡视,了解学生初读情况。读后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师生评价。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默读、小声朗读、几个人在一起读等都可以。)

2.再读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师强调,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使学生明白,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最好采用默读的方法。)

3.交流解疑。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的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么能称象呢?

1.找出有关官员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2.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理解“直”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并练习用“直”说话。)

3.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找出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称象过程。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出示填空,加深理解。

把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再把大象(),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有多重,就知道()有多重。

4.小组讨论:

(1)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与官员所提方法比较。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品读这句话,并用“才”练习说话。)

(2)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

第一,是听别人议论,受到了启发;

第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勤于动脑的结果。

5.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2.读读课文后边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3.小结。

五、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49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