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表格教案

| 新华0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的办事习惯,同时可以使备课更加充分,上课有条不紊。三年级表格教案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三年级表格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笔算

87×66×4567×79987×3254×6

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这些地砖铺5间会议室够不够,要思考哪些问题?思考一下,要求地砖够不够,这是用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在现有的地砖和要用的地砖这两个数量中,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下面需要同学们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方法来计算,是选择口算呢?还是选择笔算或估算?说一说你的理由。

你准备怎样估算?

用估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地砖数量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每间会议室在铺地砖时需要680千克水泥,这5间会议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

这次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认为谁选得对?

请两个同学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或笔算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学练习五第6题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条件与哪个条件是有联系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3)提出新的问题:这辆车如果刚好满员,一共可以运送多少旅客?

(5)指导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8题第1问

2.和学生一起讨论第8题第2问

(四)课堂小结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指导书写;小结、检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板书课题(齐读:亲切的喊出它的名字)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齐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2)认读生字

男女比赛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4)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自然段;活动——2、3自然段;住处——第4、5自然段。(随机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脉络的把握,有利于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3、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结构识字。

“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2)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

2、重点指导书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在书写指导,注重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

四、小结、检测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翠鸟,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特点的,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初步学会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学会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尤其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

教具、学具准备:

69根小棒(其中6个整捆,每捆10根,9根单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快速说得数,最后一组说说是怎样想的。)

84 355 402

93 246 5006

2.填空:

80里有( )个十,400里有( )个百

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9里有( )个十和( )个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动画口算除法(导入)(农村学校可口述情境):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2.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

(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

(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

(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口述列式并板书:

603、 602、606 、604(说明:604以后再学)

设问:以上各题结果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出示课题)

三、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 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①计算603=20可能有以下算法:

想法一: 3= =20

想法二: 203=60 所以 603=20

想法三: 20+20+20=60 所以 603=20

(以上题目汇报时,先后顺序不定,突出算法多样化)

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 3= , 就是20。(教师用红笔标出,指名学生说几遍。)

(3)学生试算 602、 606,订正得数。

(4)引导学生初步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 6个十,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就是20。同样口算60除以2因为6个十除以2得3个十,所以602=30;口算60除以6因为6个十除以6得1个十,所以606=10。

(5)初步练习:804= 903= 802= (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6)教学读法:603可以读作60除以3,也可以读作:3除60。

(7)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谁能用两种方法读出算式。

(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教师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8)提高练习:第30页的做一做。

402,让学生先用两种读法读出算式,再说一说口算方法。

5005、80002,让学生快速写出得数,并说一说哪种方法最简便。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口算。

2.教学例2。

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让学生摆出准备好的69根小棒。提问: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让学生实际分一分,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演示,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先分的什么?(整捆的)每份分得几捆?(2捆)再分什么?(单根的)把单根的分成了几份?(3份)每份分得几根?(3根)分完后每份共有多少根(23根)

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说明计算方法:69根小棒有6捆(每捆10根)和9根,也就是69可以分成6个十和9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 3= );再分单根的,就是把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 + =23)就是所求的结果。结合讲解,可以把分小棒的过程做简单注释,然后列式计算。

在讲完之后,可再让两名同学把分小棒的过程叙述一遍。注意在教师引导下叙述,不必对学生的表达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小组汇报

问: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计算时应怎样想?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进行小结。

693=23 想: 3=

3=

+ =23

3.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82= 363= 555=

可直接让学生写在书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对每道题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写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数。

72除以9_________ 4除48__________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303 402 804

393 482 844

独立完成,观察每组上下两题寻找联系和区别。集体订正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此作简单的讨论。

问:你有更快的方法口算吗?

明确:如303和393。算303只要算十位上33,然后在个位上添一个0就可以了;而393,要先算十位上的33=1,1写在商的十位上,再算个位上的93,3写在商的个位上,结果得13。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本节课内容,计算中注意的问题。

五、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六、作业:

1. 602 5005 60003

822 963 777

2.(1)82除以2得多少?

(2)3除900得多少?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解答。

2、自主练习2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检查。

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3

指名说说图意

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练习

问题:一共涂了几分之几?

谁涂的多?多了几分之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3/8+4/8=7/8

5/8–3/8=2/8

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有时候,在练习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因此必要的练习必须加强。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

(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

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投影出示)

14×5=         21×3=          13×7=

70÷14=        63÷3=          91÷7=

70÷5=         63÷21=          91÷13=

32×4=         12×6=          15×8=

128÷4=        72÷6=          120÷8=

128÷32=        72÷12=          120÷15=

(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

生: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

(二)学习新课

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

(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

(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说出数量关系式.

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

34×8=272(元)

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

投影出示讨论题:

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

(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

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

列式:272÷8=34(元)

(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

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

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

(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

(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

投影出示讨论题:

(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

(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

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

列式:979÷34=8(个)

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

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

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巩固反馈

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列式:35×4=140(千米)

(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

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列式:140÷35=4(时)

(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

列式:140÷4=35(千米)

(订正时,老师板书)

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

(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

(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

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

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列式:32×8=256(双)

(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

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列式: 256÷32=8(时)

(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

(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

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列式:256÷8=32(双)

小结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

作业:看书第73页.

小资料

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5

《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6

一、语言技能目标

第一层次:

1.能够听懂、会说衣服词汇cap,coat,shoes,sweater,jacket,gloves,trousers;能在四线三格中基本规范地抄写单词,并尝试借助拼读规律记忆单词。

2.能够听懂、会说用来介绍复数衣服的功能句:Theseare...

3.能够听懂、会说用来询问自己该穿什么衣服的功能句:WhatshouldIweartoday?及其答语:Youshouldwear...,初步学会在恰当的情境中运用,并通过描摹句子来体会句子书写规范,为抄写句子和独立写句子打基础。

4.能够读懂介绍自己所在城市的季节、天气、穿衣情况以及询问对方城市相关情况的小书信;并通过替换小书信中的关键信息回信,介绍自己的上述情况,回复朋友的询问。

5.能够借助熟悉的旧单词和图片感知字母u在闭音节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并利用该规律拼出新单词的读音,进而尝试记住其写法。

第二层次:

1.能够借助图片读懂FunTime的基本信息,并尝试进行小制作。

2.学唱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歌曲。

3.能够借助图片读懂StoryTime的小故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演或改编故事。

二、其他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活动或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活动或游戏。

2.能够舍动中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够通过学习小故事,明白不随波逐流,不盲从于别人的道理,学会欣赏自己的美。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7

《红马的故事》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红马的故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教学目标:

1、学会l0字,会认9个字(其中1个为多音宇)。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是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13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课文2—13自然段,想想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中读到的。教师相机板书:老师画得妙

(2)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

B.“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全走路的椅子。”

(4)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

(5)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

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再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

(6)第2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

(7)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的画真是画得好,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

(8)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恰当地运用冒号?教师点击CAI:有的,有的,有的。

(9)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讲得好。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讲得好。

(2)把老师讲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A、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B.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同学们知道了可画的东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画。

多有耐心的老师啊!不会画不要紧,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脑袋里所想到的画下来。

读得好!我和大家来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夸同学们的画画得好。

(2)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评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教师相机出示下面老师的评语: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4)指导学牛朗读,读出老师此时的喜悦心情。

(5)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小红马“很好,很好”?

(6)学生自由读课文。

(7)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第7、10、12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在读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由画画,而且想象既纯朴又丰富大胆,还很有创意。

(8)同桌互相练读师生的对话。

(9)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四、小结全文,作业练习

1、我画小红马得了90分,大家真高兴。美术课上老师画得妙,讲得好,评得好,他把他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也深深爱着他。板书:爱心

2、作业

①根据课后第三题冒号的提示,照样子,写两个含有冒号的句子。

②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板书设计:

红马的故事

老师画得妙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

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老师讲得好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老师评得好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在引导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将例题交给学生去自学,探究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讲述(故事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忽然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师板书:1/2)八戒听了满脸不高兴,这个西瓜是我发现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师板书1/4)

师:同学们说,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吗?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们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互动解疑

1、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质疑: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以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较出谁大谁小,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都取其中1份,这样的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而如果把两张相同正方形的纸都分成相同的几份,取不同的份数,这样的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9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问:

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

引导:你们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

(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区别吗?(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

(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5题。

2、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

(5)小明从学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维训练

动脑筋,想一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直观图形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了对年级单位和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联系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小小设计师

谈话: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精美的图案)这些图片好看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学生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图案,你们说,这样的图案设计起来容易吗?不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改变你的想法。(设计意图:把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展现,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美的产生,引发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从图案到图形,认识图形的变换

1、从给定的图案中找到基本图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插图)这个图案,可以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每个部分的图形形状一样吗?师:这4个部分的形状一样吗?(形状一样,方向不一样)指其中一个问:它叫什么图形?(基本图形)在你们的桌子上还有其他三个图形,你们能不能也像这个图型一样,找出它的基本图形?(课件出示72页四幅插图)师:找到了吗?哪个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指一指,圈一圈

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基本图形,还知道了这些图形都发生了运动。这些基本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两个同学一组探讨一下,这些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师贴出四幅基本图形)

师:研究清楚了吗?谁愿意上来说说发生了怎样的运动,才变成了这些图形。指名到黑板上说一说基本图形怎样运动才得到一幅美丽的图案。(第一、二幅)同时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同样一个图形可以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得到,看来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样的一幅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两幅图是怎样的运动方式?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第一、二幅图的运动方式时)师:最后的这两幅图型谁可以一次性地把它们运动方式说一说?

(三)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

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几个图形的运动方式,它们都是通过那个图形在运动?(基本图形)下面请你从桌上的四幅图中拿出一个基本图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复杂吗?(不复杂,很简单),老师手中的这个基本图形它只有一笔,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图形,通过运动,就得到了这么美丽的图案,看来简约也能创造美,你们想不想用这个简单的图片自己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制作过程)

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的图片素材,运用学过的图形运动方式,设计出与老师不同,自己喜欢的图案。注意,在设计的同时,要思考你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开始。师:谁手中有这样素材的作品也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分别展示4个基本图形呈现的作品。展示的同时,说出所设计的图形的运动方式。)

师:你们觉得哪幅图形运用了旋转的运动方式?还可以看做哪种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一个美丽的图案。你们觉得他的图案像什么?

师:一个如此简单的图形,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小黄狗把你们的作品送去了织布厂,可是织布厂的工人觉得你们的图案太小了,我们的布很大啊!接下来怎么办啊?谁来说说?(可以用基本图形平移)课件出示图样。

问:我们可以用哪个图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图片)怎么平移?师:刚才都谁是这么拼的?接下来我们就现场拼一拼。

师:之前我们是把基本图形拿来运动,现在我们是把整个图形运动,这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么一个整个图案看做了基本图形进行平移,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比较方便)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本图形,(指大的)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可是我要的布比这大得多怎么办?(可以把整块布进行平移或旋转)(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出难点。)

(四)自主设计,尝试设计

师:老师只教了你们把基本图形进行运动,你们却能举一反三,这是一个很好地学习方法。刚才是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基本图形,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呢?课前那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课件演示制作过程。)师:先做出基本图形,接下来再做基本图形的运动。再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学都发了四张中间有复写纸的纸,你们可以把你们喜欢的图案画在上面,然后把画好的图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纸上。开始吧!(师行间巡视指导)师:如果完成了,可以涂上颜色,同座互相交流一下,告诉他你的作品是怎样运动出来的。(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里是把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同学们动手画图,培养学生对设计产生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创造美。)

(五)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都可以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制作出不同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小小设计师。今天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这节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老师用一首小诗来总结图形的变换,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图形变换真奇妙,简简单单换新貌。学习数学练本领,美化生活乐淘淘。师:只要利用我们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创造出生活中更美丽的图案!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至3页。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会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它?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二、探索新知: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 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 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 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 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 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 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 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 集体交流。

4、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三、 课堂总结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睁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你打算怎么做?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四、布置作业:

从1到10写5遍。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1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13

1>持轻物掷远    2>游戏:跑跳接力

投掷物若干个

1、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正确挥臂的基本动作,建立投掷的概念,发展投掷能力

2、通过跑跳素质接力游戏,提高速度、灵敏、弹跳等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和互助友爱

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组织

1、 整队

2、 上课、师生问好

3、 宣布本课的内容能要求

4、 小游戏:木头人

方法:口哨一次可动

口哨二次不可动

5、 准备活动

a、 头部运动

b、 上肢运动

c、 腰部运动

d、 踝部运动

整队

精神饱满

宣布课的内容及要求

师生共同游戏

教师带领

动作伸展有力

节奏感强

学生站队

做到快、静、齐

与师生问好

明确学习要求和内容

在教师带领下

动作要求舒服

oooooooooo

oooooooooo

自由散开

队形同上

一、            持轻物掷远

(用纸团代替)

动作:

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如右手持投掷物,左侧对投掷方向),右手持投掷物向后引伸,然后右脚蹬地,自然挥臂经过肩上头侧把投掷物向标志的方向

1、 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2、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动作

3、 集合讲解分析、并出示口诀

4、 教师带领下练习动作

学生认真听讲、观看

学生以小组为单为进行分散练习

认真练习

注意安全

oooooooooo

oooooooooo

自由投掷

部分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组织

二、            游戏:跑跳接力

方法:

①兔跳→单脚跳→跑

②跑←单脚跳←兔跳

当①起跑后做三种动作传给②后,做相反的动作

1、 讲解游戏方法及注意要求和规则

2、 进行游戏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方法、要求及规则

遵守游戏规则

恢复身心

1、 师生同舞-

2、 师生互相评析

3、 下课、师生再见

4、 收整器材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

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教师小结

学生充分放松

恢复身心

oooooooooo

oooooooooo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14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2页,例1、例2,试一试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除两

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三、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片、口算卡片。

六、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

导入

教学

新授

1、口算

2×33×48×56×45×74×35×67×25×89×3

2、抢答

(1)40是几个十?4个十是多少?

(2)800是几个百?8个百是多少?

(3)12个十是多少?12个百呢?

3、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了表内乘法,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4、教学例1

出示直观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8捆小棒平

5、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回答。

6、教师出题,学生抢答。

7、板书课题。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新授

均分成4份,每份是2捆。怎么列式?8÷4=2。

(3)提问:这8捆小棒,每捆10根,共80根。如果8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么列式呢?教师板书:80÷4=。

(4)这道算式你们会算吗?你是怎么想的?联系分小棒的情况启发引导。边引导,边板书。

80里面有几个十?

80÷4可以看成什么?(8个十除以4)

8个十除以4等于多少?

2个十是多少?

80÷4=20

↑↑

8个十÷4=2个十

指名学生复述思考过程,然后按上述思考过程口答:40÷2、90÷3口算时怎么想?得多少?

教师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赤的结果也是几个十。

3、教学例2:600÷3可以怎样算?得多少?6000÷3呢?得多少?

指名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和得数。

4、归类说明: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

1、学生操作,教师板书。

2、指名回答。

3、教师板书。

4、指名回答。

5、教师概括。

6、同桌互说计算方法。

7、学生。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新授

巩固

练习

课堂

练习

计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

完成课本第92页上边的“练一练”的题目。

1、第1题,先同桌两人互相回答题目的要求,然后全班订正。

2、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订正时,指名说出每组数有什么特点?需要把被除数看作是什么为单位的数。

3、文字题。

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再列式计算。

4、应用题。

(1)1个学生读题,同桌互相说一说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完成做一做的第3、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1、同桌互相说,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计算。

4、同桌互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1:80÷4=20例2:600÷3=

↑↑

8个十÷4=2个十

八、课后:

三年级表格教案篇15

【课题】UnitSixAttheZoo

【教学重点】听、说、认读几个形容词small,big,long,short。

听懂含有形容词的几个指令,并按指令做动作。

【教学难点】单词small中[l]的发音,舌头要上卷。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Let’slearn部分的课件。

3学生准备动物玩具,每人带1-2个。

4教师准备所学单词卡片和图片。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会话展示。

(2)教师播放“HideandSeek”的歌曲录音,师生边唱边做动作。

(3)利用字母卡片复习26个英文字母。用升、降两种语调读字母,注意每个字母的发音做到准确到位。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游戏:猜动物。

T:Listentome,children.Guesswhatitis.

Ithasalongnose.Ithastwobigearsandashorttail.It’sgray.教师在说谜语时,可适当配合一些手势或动作。

S:Itisanelephant.

T:Yes.Good.Itisanelephant.

(2)在播放之前,教师说:Youwillseeabeautifulpicture.Lookatitcarefullyandtellus:What’sinit?/Whatarethey?

教师快速展示系列动物图片:giraffe,elephant,monkey,mouse,rabbit,tiger。

学生根据看到的图片说说动物单词。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

(3)继续展示图片:Anelephantandamouse.对比大象和老鼠。

T:Whatarethey?Theyareanelephantandamouse.Oh,Look!Theelephantisverybig.Butthemouseisverysmall.教师强调big和small。

此时,教师可播放动画课件,将鼠标移到elephant的图案上,图案elephant的下面出现单词big。将鼠标移到mouse的图案上,图案mouse的下面出现单词small。用同样的方法学习short和long。

注意:单词small中[l]的发音,教师提示学生舌头要上卷。

(4)完整播放动画,学生跟读学习单词;教师也可关闭声音,让学生看动画读单词。

(5)播放Let’slearn部分的录音,手指单词跟读。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教师将Let’slearn部分的单词卡举起,带读,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如果可能,可以让学生拼读单词。图:s-m-a-l-lsmall,etc.

(2)Let’sdo部分的内容。

a.教师播放Let’sdo部分的录音,学生边听边说边做此部分的活动。

b.教师使用Let’sdo部分的动作图卡,让学生看图说图卡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做的动作。

c.学生再次听录音,鼓励学生说出指令内容,同时请几个学生上台前表演动作。

(3)游戏:耳语。

把学生分为5—6组,教师向每组的第一名学生耳语一个指令,如:Tall,tall,tall!Makeyourselftall.这名学生依次向组里的第二名学生耳语这个指令。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学生。最后这名学生快步跑道讲台根据指令做动作,谁又快又正确就为他们组赢一分。然后,每组的第一名学生站到队尾。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36页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以前。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让学生说说有关动物类的单词,如:panda,kangaroo,duck,cat,dog,giraffe,elephant,monkey,mouse,rabbit,tiger。随后,让学生分小组将自己准备好的动物玩具拿出,形容动物。如:Thegiraffeisverytall.Theelephanthasalongnose.还可以告诉学生,颜色词也是在形容事物,鼓励学生将一种事物的样子和颜色都说说,如:Thepandahastwoblackeyes.

494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