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

| 新华0

编写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如何写出优秀的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1

教学目标: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说会道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

(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

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

2、生反馈。

(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4、总结。

二、日积月累

1、生自由读,思考:

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2、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

3、生上台表演。

4、师生齐读,再背。

三、趣味语文

1、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⑴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⑵生读后,思考:

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⑶师生小结。

⑷再读。

2、练习:

⑴生自由读:

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⑵师生再读。

⑶生收集其它这样的&39;例子。

【学法指导】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少、曰”等6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图画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

(课件出示2)(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3、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精卫填海)

4、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

生:精卫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

生: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示例: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帝、少、曰、溺、返、堙”(课件出示3)

“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稍扁一些;“返”—“饭”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课件出示4)指导书写:“帝”的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要匀称。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欣赏成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成语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指名讲故事。)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精卫填海)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课件出示6)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课件出示7)

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哪里的大海里?(东海)(课件出示8)

(板书:精卫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3、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课件出示9)(生自由发言)(板书: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4、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假如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呢?(生发言)

5、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吧。

6、全班齐读课文。

7、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总结:当我们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或者没有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用来鼓励人们。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2、编新“精卫填海”。

板书设计:

13精卫填海

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善良勇敢、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4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

3. 通过 “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

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五彩斑斓的童年里,有没有过顽皮, 有没有过冒失,出没出过丑,淘没淘过气呢?童年总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齐去回味一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课题“捅了马蜂窝”)

二、整体知趣

1、介绍马蜂、马蜂窝(课件出示)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归纳的,划分段落。

三、研读品趣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小伙伴和作者的对话部分,体会作者出于什么原因捅了马蜂窝?

2、品读句子,体会我的态度和我的内心变化。

课件出示:

“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

“我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3、句子训练,感受作者个性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课件出示:

“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能把这些词换一换吗?换完后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

“这个孩子的话()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去。”

4、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5、分角色朗读扮演捅马蜂窝的过程,体会捅马蜂窝时的恐惧和紧张。

四、自学悟趣

1、冲动是魔鬼,大家默读剩下的部分,看看作者得自些后果?(课件播放动画)

2、作者被马蜂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一说。

3、通过课文学习,你明白什么道理?让学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写趣

1、其实童年就是这样,甜是乐、酸是乐、苦是乐、辣也是乐。就连被马蜂蛰了,过后想起来都有趣儿。在你们身上发生过类似有趣的事吗?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

2、同学们这就是快乐的童年,这就是写作的源泉,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像作者一样,用上形象、贴切的动词,把你最有趣的一段写出来。

六、 趣味作业

作者捅了马蜂窝,马蜂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课下大家查找资料,看看如果被马蜂蛰了,我们该怎么办?

板书设计:

捅了马蜂窝

发现马蜂窝(好奇) 做事要冷静

捅了马蜂窝(激怒) 不要冲动

被马蜂蛰了(后悔) 逞强好胜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5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6

一、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

生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一

1、先学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最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草原的景美。谈谈感受。(5分钟),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生自读课文,做批注笔记

2、后教

生自由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草原的景美,不完整的相互补充。(提醒几个比喻句,指导学生反复读。说说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二

(1)快速浏览课文2--5段,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2-5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每段加小标题。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

(2)生快速读课文,交流

2、后教

(1)生感情读文,与作者共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配乐读文。

(3)指名给各段加小标题。(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师引导回顾全文,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运用拓展

师: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全班交流。

五、以一带多

阅读表达P94《人间银河》P98《香港之夜》

1、导读:瀑布是极为壮丽的自然景象,读读这篇文章,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自学提示一:自由阅读短文,边读边画出瀑布形成原因的句子。

(1)生自由阅读,小组内交流

(2)指名反馈,不足之处指名补充,师评价。

3、自学提示二

思考:瀑布有什么用?

(1)同学间互相交流感悟

(2)指名反馈

(3)拓展谈话,为什么说它是可以驯服的巨大动力?

1、过渡,略读《香港之夜》

自学提示三、

自由朗读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眼中的香港是什么样子的?

(1)生自学后反馈

(2)试着说感悟

六、作业:

必做1、朗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2、听写文中的生字并组词

选做阅读《气球》,与同伴交流读书收获

七、板书设计:

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八、课后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7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通过朗读体会_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_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_的狱中作品《清贫》,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题《清贫》。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初步感受了_清贫的一生,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

现在,我们就继续走进_,感受他清贫的一生。下面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体现_清贫的句子,并想一想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现在我们来小组交流一下勾画的部分,并抓住具体的词句说说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二、精读课文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些地方体现了_的清贫?并抓住具体的词句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第9段

那些地方体现了_的清贫?抓住具体的词句来说说怎么体会出来的?

旧汗褂裤和线袜:什么样的?读出来!(板书)深山坞

:什么意思?除了这两件东西之外他还有别的东西吗?_参加革命后,家里被烧被抢了十几次,很可能除了这两件东西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传世宝:什么是传世宝?什么样的东西通常被称为传世宝?在这里指什么?为什么加双引号?_将这两件东西奉为“传世宝”别人怎么看?“齿冷三天”什么意思?富翁们可能怎么笑话他?这样笑话他,_还将这两件东西做为传世宝,我们体会到_怎样?在乎这些笑话吗?(清贫,而且甘于清贫,清贫并没有使他感到羞耻,反而让他感觉是个宝。)读出这种感觉来!老师范读(感受到乐观,甘于清贫)

读到这里让我们感觉到了_生活的“贫”

联系_的身份,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数百万元在今天看来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一点一滴,还可以换成那个词?(板书)谁来谈谈对“一点一滴”这个词的理解,读出来!

下面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_同志参加革命之后,_就恨上他家了,他家被烧被抢十几次了。锅碗瓢盆都被砸了,粮食被抢了,他的母亲实在没有办法,才去向_要钱,你们猜_是怎么说的?

你们想知道_当时是怎样说的的吗?_说:妈,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苏维埃刚建立,革命才有个头,我们每个人的饭钱才7分呀!

_对母亲说这句话时心理可能怎么想的?

忠孝难两全呐!_回绝了母亲的要求,这回我们再来说说_的“贫”是因为什么?板书“清”

此时,我们对_是怎样的感情?让我们怀着对_的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第二段

在_被俘,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时,哪又让我们看到_的清贫。说说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读出来!

两个国民党兵士发现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出也产生了一个和我们一样的疑问:(怎么会没有钱)同学们一起来告诉他们是因为什么?齐读上一句

体会国民党兵士的贪婪

国民党的伟人们不信,他们认为这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两个国民党兵士不信,他们满肚子热望的想从_这里发洋财。同学们找找他们搜钱时搜了几次,都是怎么搜的?

课件出示三句话

看看他们的几次动作,再看看他们的心情,你体会到了什么?从那个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我们通常拿什么东西用捏?(细小的东西)他们是怎样捏的?

这还不算完,他们还不止捏了一次,

这次是怎么捏的?自己捏捏体会体会,换成别的词可以吗?

从他们的心情上,你又看出什么?

他们见搜不出什么,又采取了另一种手段——威吓

他们是怎样威吓的?我们应怎么读?

同桌分角色练着读读

(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评价:他们读的怎样?

其中_的一段话老师也很想来读读,师读。

_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现在怎么还笑得出来?这是什么笑?淡淡的表现出什么?

下面我们带着对敌人轻蔑的笑,讥讽的笑,带着_被捕时的从容、淡定再来读读_的话!

三、学习最后一句

国民党的兵士尚且如此贪婪,国民党当官的更是变本加厉,搜刮民财。所以当时,国民党被称为“刮民党”。那做为共产党的大官,_为什么可以做到如此清贫?

_在狱中写到;

师:为了党,为了阶级,为了革命事业,_甘于清贫,因为清贫能使他身更正,眼更明,心更亮,清贫能使他战胜困难,清贫能使他找到前进的方向。用书上的一句话就是:“”齐读。早在赣东北时,_就将这句话做为自己的座右铭。

_到底是不是这样做的,读读_的事迹,你们就知道了。

(3名同学读,教师配乐)

1名,这是_因清贫而具有的正气,大义灭亲,这就充分向我们证明着这句话,一生读。

2名,这是因清贫而明理,这又一次向我们证明———

3名,这是因清贫而乐观,这还是在向我们证明———(齐读)

4但在我们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困难不止这些,爬雪山、过草地,没有弹药,粮食短缺等等,革命者也不止_一个,上到毛主席,下到普通士兵,千千万万。但他们都具有这样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_是清贫的,革命者是清贫的,但却有人说他们很富有,你同意吗?那以_为代表的革命者,他们的“富有”是什么呢?(板书)

说的太好了,清贫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正是因为这些以_为代表的革命者精神的富有,才是我们革命能够成功,新中国能够成立的原因。

四、小结

1935年8月6日_被国民党_杀害,牺牲时年仅35岁,_清贫的一生用8个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那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透过他的清贫,我们看到了他伟大人格的富有。

郭沫若同志也曾用一首诗来盛赞_烈士。我们一起读!

在革命过程中,向_烈士那样的革命者有千千万万,课下我们就找来他们的事迹读读,让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感受伟大精神的洗礼。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8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写什么,并能判断文章的重点。

4、懂得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知道酒驾的危害是很大的,我们要珍惜生命。

重点难点:

1、懂得遵守交通法则的重要。

2、了解课文主要写什么,并能判断文章的重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花语中白玫瑰代表纯洁、高贵、天真的爱。

2、请同学们为“白玫瑰”加上一个量词。

(枝、束、捧、篮……)

3、读课题。

4、师介绍: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威廉姆斯·科贝尔。

二、整体感知

1、师:这堂课,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一枝白玫瑰》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仅5岁的小男孩和一位与男孩素不相识的老人。

2、自学课文。

3.交流。

(1)接龙读课文。

(2)理解词语。

(3)分段并概括段意。

(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5)根据课文内容,继续填空。

师:小男孩的家庭遭遇到了这么大的不幸,真是令人同情。

三、复习巩固

1、齐读课文,要求读通、读正确。

2、用几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小男孩的家里究竟遭遇了什么不幸,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课文。

课后小结

四、复习巩固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中许多的情景都没有展现出来,让我们想象这个不幸却又懂事的小男孩会说些什么:

3、师:母亲和妹妹走得很匆忙,但是她们是带着爱走的!妈妈,让洋娃娃捎去浓浓的兄妹情——让照片留住您对我的思念——让这一枝白玫瑰永远维系着我们母子的骨肉亲情吧!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重点】

1.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故事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都喜欢看历史精典故事吗?说说你看过哪些历史精典故事?

师:本单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历史精典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第一个历史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看看从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吧!(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这里由故事导入,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资料介绍

〔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戎马一生诸子百家竞赛唯一

(重点指导生字:

戎:“戎”和“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shù”;

诸:不要只读一半音,不要读成“zhě”;

竞:“竞”和“竟”是形近字,都读“jìng”。)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注意声母易读错:诸(zhū)竞(jìng)。

注意韵母易读错:戎(róng)。

(2)学习多音字:折(zhéshézhē)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②读一读:

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尝的确如此。

竞走曾经。

唯争着跑过去。

信然只有。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

四、学习“会写字”

戎、尝、诸、竞、唯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诸、唯”属于“左窄右宽”;“衔”属于左中右结构;“尝、竞”是上下结构的字,“尝”上宽下窄;“竞”上小下大;“戎”是右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微、缓”和上下结构的字“茂”,学生练写。

戎:戈字左边没有撇、斜钩要长,下边一横稍往上拉、中间是一撇不是一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初步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重点)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师:王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王戎不取道旁李》神话故事,仔细读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王戎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其他孩子“竞走取之”,只有王戎“巍然不动”)

三、精读古文,深入理解。

过渡: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的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诸”说明当时一起游玩的小孩很多,不是一两个,练习下文就知道当时其他孩子求取摘李子了,从侧面表现出王戎的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思考:其他孩子的表现与司马光的举动有什么关系?

(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王戎观察的细致入微和推理判断的正确。)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为什么?

(1)品尝(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板书:起因:路边李树多子)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谁来说说第二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方法指导:

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

注释,好比拐杖,它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门径。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然而,拐杖不是腿。用好注释,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分析,独立思考。

运用: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的注释是:李子很多,树枝快压断了。需要根据注释补充意思为:(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实,压得树枝都弯下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小古文是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采光了。)

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板书:结果:果为苦李)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仔细观察善于动脑推理判断)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力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五、课堂小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六、当堂检测(选做)

1.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教材课后题第2题。)

2.课后寻找其他的人物故事,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路边李子多仔细观察

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善于动脑

结果:果为苦李推理判断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在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做到让学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第一节课以读为主,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节课是以精读理解字意,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用法,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蕴含的哲理。教学环节上安排,把全文按照五个画面分开,让学生通过这五个画面,理解每字每句话的意思。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不足之处:

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的方法,比如范读,课件作用,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够到位,留下了许多遗憾。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想象能力,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游人的感触和话语,写一段话详细描述。

4、引导学生领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展开想象,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环境破坏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教学难点:

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爱护地球与人类生存的统一关系。联系课文内容,写写菲格雷特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演说辞。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揭示课题。

板书:葬礼

讲述:一般指人死亡后所举行的一种殡。

葬仪式。叫“葬礼”。用彩笔在“葬礼”前加“特殊(sho)的”

问:看到这一题目,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

(1)为谁举行葬礼?

(2)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

(3)为什么说这是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葬礼?

2、教师指定:

这些问题问得有道理。我们研究课文之后就能弄明白。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画出文中含生字的词语,根据所注拼音读准字音。

(2)查字典、问典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枯竭:(水源)干涸。垂危:病很重将要死去不辞而别:辞:告别。

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一息,一口气。只剩下口气,形容临近死亡。课文中指瀑布即将完全消失,下旬:十天为一句。每月21日到月底的日子。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水帘、预测、骄傲、唤起。

(4)指导书写下列几个字:垂、竭、葬。

2、各自渎课文,思考:

如果按“举行葬礼——瀑布今昔——决心保护”分段

三、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

思考:这一次葬礼“特殊”在哪里?

2、指名朗读第二段。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指什么?(第1自然段中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哪几个自然段回答厂这个问题;(第3—5自然段)

(2)读“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有点出乎意料)“不辞而别”呢?(课文中指瀑布的消失)

②“这雄伟的景观”指什么?(默渎第3自然段,指名描述,用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

③为什么会不辞而别?(两个原因:用水毫无节制,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3)“见到这样的情景”指的是怎样的情景?(逐渐枯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4)小结要点

①学习课文上下衔接、呼应的写法。

②世界上流量的瀑布,由于人为的破坏,将要完全消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新授课文

指名读第三段。

(1)面对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消亡的现实,人们是怎么行动起来的?(点面结合介绍。面:许多人感到十分震惊和痛心,纷纷加人到宣传“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行动中。点:几十名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哀悼)。

(2)总统举行这次葬礼的目的.是什么?

(号召人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3)教师指出文章首尾呼应的特点。

三、指导朗渎

指名朗读课文。要用不同的感情去表现瀑布的今昔。

1、巴西总统为谁举行葬礼?

2、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葬礼?

3、为什么要为瀑布举行葬礼?

四、体会写作特色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上下文呼应衔接的特点。

五、启发想象

1、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注意引导学生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等词语的反面去思考,比如:“咆哮而下”,这里的“咆哮”指水流的奔腾轰鸣,发出巨大的声音,如今已听不到这巨大的声音,水只是慢慢地有气无力地往下流淌)

2、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触;

提示: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游人会想起塞特凯达斯瀑布往日的雄伟景观和导致这界上流量的瀑布消失的原因)

3、他们会说些什么?

六、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后练习题4,作好写的思想准备。

3、写一段活详细描述上述场面,要求尽可能用课文中的词语。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情感目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叫《盘古开天地》

3、读了课题,你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2、学习生字新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找一找形声字读一读。

找一找月字旁的字,说说为什么是月字旁。

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做一做。

读准多音字“倒”和“汗”

3、开火车读课文

4、读了好几遍课文后,谁能说说对课文或盘古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一二段

1的确,盘古真是了不起,能够在混沌一片的宇宙中开天辟地,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远古时代,亲自看看宇宙当时的情景吧!(课件出示)

2、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景?

3、是啊,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只是一大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黑漆漆的一片,课文里用了哪个词?读第一段。就这样一直到十万八千年的一天,混沌之中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醒了,他是怎样开天辟地呢?

4、自由读第二段,划出有关句子。

5、指名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应该怎样读?指导朗读:“猛劈过去”要读重一点,清和轻应该轻读,要是读重了就会掉下去了。

6、再读读这段话,让我们用朗读来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明朗的天和坚实的土地。(齐读)

7、在读着段文字时你有什么发现吗?同学们,你们发现作者在写这段神话时用了很多的什么词?请赶快找出来。并校对。

8、(去掉其他的内容,留下反义词)我们能利用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地分开的情景说清楚吗?(自由练说――指名说)

9、小结:作者用上了这么多的反义词和意思相近的词,使神话情节形象起来了,讲起来就更有味道了。同学们,天地分开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出示盘古那种顶天立地的画面,)请找到课文的语句读读吧。

四、课文的第三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或者齐读(提示:把天和地分开后就挺累得,还要使劲蹬着地,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3、朗读:(中间穿插导语:同学们,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起,就像巍巍的巨人一样,直挺挺的撑在天和地的中间,孤独寂寞的、辛苦地站住那里。十年过去了、百年、千年、万年――一站就站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变得很高很高,高到了九千丈,地就变得很厚很厚,天和地终于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所有的精力也消耗殆尽。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此时,你又想对盘古说什么?让我们把想说的话送到朗读中去把!

4、过度:就算他倒下了,可他还是用自己的整个身躯把这个世界变得美丽。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吧!

五、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累得倒下了,可就算他倒下了,他还是用自己的整个身躯来创造美丽的宇宙。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的?

二、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自由读

2、提示:同学们,边读书边想着画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习惯,咱们去试试好吗?(学生再读)

3、你刚才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交流)

4、到底是什么词语使我们联想到了这么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吗?

师:“飘动的云”,像这样的词语,在这一段还有好多呢,找找读读吧。

出示: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诃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5、谁能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使人家一听,就能听懂意思了。谁来试试。

6、放到课文中去读读,就能读的更好了。(指名读――齐读)

7、我们看看当时神话般的情节吧!(出示课件)

小结:同学们,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给他开创出的天和地。所以后人称赞盘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那么你们也想作者一样,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盘古的其他部位变成了大自然中的什么呢?(课堂小练笔)

8、交流(用上怎么样的什么,这样的词语)

预设: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则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的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就连他身上的汗水也变了,变成了无尽的雨露和甘霖。肉变成肥沃的土地,筋骨变成条条宽阔的道路。他高兴的时候是睛天,发怒的时候是阴天。

9、由此引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0、是呀,正因为盘古的献身,才使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草木,才有了现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人们喜欢这些神话,一谈起历史,常常就说从“盘古开天地”起。这是因为盘古是我们人类的创世神,那在神话中说是谁创造了我们,(而民间认为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是始祖神,盘古和女娲作为和创世神和始祖神,广泛而又长久地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崇拜。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神话故事吗?让我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座巨大的宝库里,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吧,引读民族神话千字文

三、课外拓展(民族神话千字文)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四、写字指导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为了实现志向,你是怎样努力的?

生说说自己的志向,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努力的。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豆子也不例外,这不,文中的五粒豆也展现了自己的志向,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全班交流作者的资料。

课件出示: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设计这个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来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生试学

1.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和会写字,认读生字,重点指导易混字和易写错的字。

课件出示:

会认字:豌按僵预揭啪苔囚框溢

会写字:豌按舒适恐僵硬枪耐探愉曾

教师指导:“僵”读“jiānɡ”,“囚”读“qiú”,这两个字注音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写错。“愉”右边第三笔短横不要写漏。

2.学习一篇课文,理解词语是很重要的。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是通过什么方式理解的。

生交流词语的意思,并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我们要理解词语的意思,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借助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向别人请教等。

3.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师生共学

1.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师及时作出评价。

2.角色体验。

先默读课文,用合适的语气朗读童话中五粒豌豆的语言及内心活动。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五粒豌豆分别有什么性格特点?它们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生读课文,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师总结。

课件出示:

第一粒豌豆: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被鸽子吃掉了

第二粒豌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落到了水沟里

第三、四粒豌豆: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也被鸽子吃掉了

第五粒豌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带来生命的曙光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a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附:板书:

潮来前

观潮潮来时(时间顺序)

潮过后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1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外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出示

说说是什么意思?

2、 谁能向大家介绍爱因斯坦?(学生介绍)

教师介绍: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证实,人们还利用这个理论建立了核电站,为人类造福。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3、 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齐读、读完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可以看看生字表,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课文,你将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老师和其他同学作评委。

3、逐段指导

第二段

(1)你觉得读的怎么样?

(2)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3)理解:蓄、蓬乱、裹、趿拉、冷不丁

A、重点指导:“蓬乱、裹、趿拉”的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归纳?(衣衫不整)

B、指导“冷不丁”的读音,比较“衣衫不整”的读音。

第三段:主要指导“纳闷”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意思)

第四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指导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读好语气词:噢、嘛。(一个是平淡的语气,一个是得意的语气)

(3)说说“踱步”与“散步”的区别。(散步比较随意,踱步是走方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第六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一塌糊涂”是什么意思?房间里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爱因斯坦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的?

4、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1)三次交往。

(2)小姑娘教爱因斯坦如何穿衣、布置房间。

(3)爱因斯坦生活随意,研究科学入迷,关心小朋友。

三、默读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相遇,在书上找出有这些时间的语言。

2、出示

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3、读了这些语言,你有什么发现?

(1)是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写文章就要按照一定的循序来写)

(2)第一次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次是小女孩遇上了,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小女孩,第四次讲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成了好朋友)。

(板书:撞、遇、等、每天坐坐)

(3)看了最后一句话,联系前面几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情感。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书,通过读书,理解词句,通过读书,了解文章的层次,下面,我们要通过读书感受文章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读老人和小女孩“相撞”的一个片段,读出感情来。(之后再谈体会)

2、交流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有了很多的体会,下节课,我们来研究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收集一些爱因斯坦的资料。

板书设计:

18、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撞→遇→等→每天 坐坐

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下载篇15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

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齐读课文。

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句;

第二层是第3句;

第三层是第句。

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39;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

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自然段。

49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