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写四年级的教案语文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四年级的教案语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中,体会作者对大柿子的喜爱、更深地体会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2、读中品悟,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读,在比较中读,在画批后读,品悟词句所表达的物的特点及人物内心情感。
3、概括出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悟、理解词句的内涵,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进入情境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的土特产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大柿子),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近他的家乡看一看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读中品悟、体会情感
(一)引起回忆,了解内容
出示:回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爱家乡的大柿子?
(柿子树开花、结果、丰收的景象很美。摘柿子、吃柿子的情景。)
板书:景象美摘吃
(二)精读批画,个性朗读
过渡:我们先跟作者去看看柿子树开花、结果、丰收的景象。也就是文章的第……
第二、三、四自然段(开花、坐果、丰收的景象)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每年六月,柿子树上开满黄灿灿的小花。那花儿小巧精致,犹如童话王国中的金色皇冠。
(1)边读边想象:金色皇冠什么样?(运用比喻写出柿子花的漂亮、精致。)
(2)欣赏柿子花图片
(3)带着感受再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比较出示
柿子花谢过不久,碧绿的树叶间一下子冒出许许多多青里透亮的小生命。
那些熟透的柿子,皮儿薄薄的,用舌头轻轻一舔就会破裂,甜滋滋的果汁沾满了嘴唇,细细品尝一下,那甜美的滋味不知道该怎样形容。
(1)出示描写坐果的语句,读一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此处不作答)
(2)出示描写熟透部分,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此处不作答)
(3)读这两句,朗读中比较、画批。
①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柿子?画横线。
②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圈词批注写在旁边。
③批注反馈。
④看图片,练习朗读。
⑤除了写出各自特点,还感受到了什么?读一读感受一下(喜爱)。
⑥再朗读,体会喜爱。
⑦总结写法:写事物、写特点,注入感情。
3、学习第四自然段。
田野里、山坡上到处可以看见缀满枝头的柿子。在秋日的阳光里,柿子闪闪发亮,令人馋涎欲滴。
(1)读句子,读出自己感受。
(2)个性情感朗读指导:教师抓住学生朗读中的动作、神态、语调的个性表现,采访朗读者。
(三)读思品悟,感受“快乐”
过渡:深秋时节里,那缀满枝头的大柿子,闪闪发亮,令人垂涎欲滴。这个时节里,小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摘柿子)
1、学习第五自然段(摘柿子时的快乐情景)。
(1)完整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想:描写了几个场景?从中感受到什么?
出示:树下侦察—高手爬树—喜摘果实。
快乐。
(2)树下侦察:个性朗读。怎么读就能体会到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3)高手爬树:①仔细读一读,感受到什么?(敏捷、熟练)
②哪些动作让你感受到高手动作敏捷?边读边想象他的动作。
③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语。看谁圈得准。反馈。
④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动作描写的形象、传神)。
⑤小结:通过连续动作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特点。
⑥我们再来感受爬树高手爬树时的样子。
出示填空。
这时,我们中的一个爬树高手已经()树底下,只见他双手()树干,两腿用力(),()起腰,两只脚往下用力一(),胳膊就向上()了一大截子。他犹如一只敏捷的小猴子,一会儿就()到了高高的树杈上。
⑦如果你就是爬树高手,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快乐)。
(4)喜摘柿子:(指着填空题)看来,抓住人物连续动作的描写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爬树高手爬树敏捷的特点和任务情感。下面我们再看喜摘柿子的情景,通过你的朗读,读出人物特点,体会内心情感。
(抓动作描写特点:熟练情感:喜爱)。
(5)归纳第五自然段主要内容。
①从树下侦察到高手爬树再到喜摘柿子这三个场景都展现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快乐)出示灯片。
②找一找,这个自然段哪句话概括出了孩子们快乐这一情感的?画双横线。
③读一读这句话,依据这一重点句概括这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④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个性展示。
例1:深秋时节,摘柿子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
例2: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柿子成熟的季节摘柿子。
2、学习第六自然段。
从开花、结果、成熟,盼啊盼啊,经过一番“战斗”,终于把大柿子捧到了手心里,同学们,赶快和文中的孩子们去分享那胜利的果实吧。齐读
(四)回顾全文,情感升华
1、出示填空。
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我读完《我爱家乡的柿子》一文,当我从文中看到(),我深深地感受到……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感悟到的内容、情感进行填空)
2、教师引导:孩子们,你们深刻的感受,都展示这一种情,那就是……
教师板书:爱
3、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三、模仿创作,发展能力
课文第五自然段,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孩子们摘柿子时快乐的情景。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活,说一句话,用连学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出示:写句子。
要求:联系生活体验,用连续动作描写写一句话,表现人物特点。
1、独立思考。
必要时教师可边演示边叙述教师习作内容。
如:进门后,老师面带笑容,环视四周,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讲台,轻轻地把书放下,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上课!”
2、动情口述:试着自己说一句话。
3、互评赏析: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景象美
我爱家乡的柿子爱
摘、吃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板书: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总:独特迷人
月夜睡梦图
课题:
25童年读《水浒传》第二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自读自悟,知道"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从中感悟"我"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读书收获(能拟出小标题更好)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武松打虎,百听不厌;
(2)盼望长大,能读《水浒传》;
(3)答应买书,破涕为笑;
(4)买来新书,爱不释手;
(5)细读《水浒传》,无比喜悦;
(6)成绩提高,读书有益。
2、小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作者就是这样写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楚。
3、质疑释疑。
二、引导精读,自读自悟
1、那么"我"究竟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呢?请找到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2、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回答,‘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3)课件出示语句,品读感悟:
①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有些内容还不理解,我仍然津、津有昧地看下去。
(从中感悟到作者非常喜欢《水浒传》这本书)
②早上在晨曦中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放学回来的路上,还坐在草地上看个没完。师生配合读这句话,学生谈体会。(作者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抓紧一切时间看,说明沉迷其中,对《水浒传》的达到痴迷的程度)
3这一段,我反复读了好几遍。,
从"反复"一词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读的次数多,读得细致)
(4)把这些语句反复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三、引导质疑,感悟表达方法
1、结合课题,引导质疑。
课题是:童年读《水浒传》那么课文只写第4,5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不就行了吗?课文的第1、2,3,6自然段与中t关吗?
2、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摞文通过写童年的"我"读(水浒传》的情形,表达了"我"对这部书的喜爱之情。从文章的每个自然段都能体会安丁才《水浒传》的喜爱。第1,2自然段是"我"爱上《水浒传》的前因;第3自然段写了"我"为《水浒传》而哭笑,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第6自然段是"我"读《水浒传》后的好处,交代了"我"爱读《水浒传》的后果。文章围绕中浑然一体,所以少了哪一段,都不完美。
作者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来反映"我"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延伸
1、爱读书吧!读书会让我们受益无穷。请大家课外读一读《水浒传》这一名著。
2、童年的你读过哪些文学书?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25童年读《水浒传》
武松打虎,百听不厌;
盼望长大,能读《水浒传》;
答应买书,破涕为笑;
买来新书,爱不释手;
细读《水浒传》,无比喜悦;
成绩提高,读书有益。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二、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39;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五、板书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教学要求:
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
2、积累词语,填近义词、说话,并填句子。
3、朗读诗歌。
4、进行口语交际。
5、展示本领。
6、通过认、读、说、写、做,学会学习。
7、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
2、积累词语,练习说话填句子。
3、朗读诗歌。
4、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找两个孩子上台,请同学讲一讲两个人的不同之处。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反义词。
二、学习反义词: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反义词。
2、读反义词。
3、谈一谈大家的发现。
4、记住反义词。
5、表演并请同学们根据表演讲出相应的反义词。
6、认读生字。
三、拓展发现反义词:
教室:高——低内——外上——下黑——白
多——少前——后左——右开——关
……
四、作业:
到郊外去找,说说反义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的图片。
2、请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的小姑娘。
3、大家懂得词真多,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些词汇吧。
二、出示“我会选”中的词语。
1、读下列词语后完成练习
美丽有名中央非常
(1)从上面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漂亮——
中心——
著名——
特别——
(2)读一读近义词
2、拓展练习
中央——中心——中间
著名——有名——出名
特别——非常——十分
……
三、出示“读读说说”中的内容
1、自由读、自由完成。
2、上台自由讲。
3、板书完成。
4、出示一些图片进行有目标的练习。
(1)红枫图——()真()!我()。
(2)秋收图——()真()!我()。
(3)春天图——()真()!我()。
(4)校园图——()真()!我()。
四、出示“我会读”的内容。
1、自由读。
2、出示一些图片认识祖国的风光美,激发对美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五、作业:
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读图片内容,激发向往之情。
二、进行口语交际:
1、读“我们去旅游”
2、明确要求。
(1)去旅游。
(2)当导游。
(3)当游客。
3、出示具体景点的图片、资料。
(1)看或读。
(2)一部分学生当游客。
(3)两个学生当导游。
(4)进行提问、解答。
(5)评比最佳导游与游客。
三、作业:
回家将今天看到的景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举行才艺展示会。
2、可以讲一讲认的字,画的图,找的资料……
二、才艺展示准备:
三、才艺展示
(注意组织学生有秩序的表演。)
四、评价
五、作业:
将才艺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策略中彩那天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疑,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二)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四)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五)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39;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教学后记:近来学生在生字新词方面出现比较大的错误,这是我平时比较忽视造成的,今后应改进。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等3个生字,理解积累“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好。
3、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满天繁星的美好。仿照课文句式,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星空图片)看到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巴金先生也曾多次看见这满天繁星,于是写下了经典散文——“繁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词正音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小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三个自然段。
2、读词正音:
(1)(课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群密布、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指名认读词语。
①(将“昧”字标红)看这个字,读mèi,是由一个“日”加一个“未”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吗?(出示:金文=“未,没有”+“日,光亮”)
②在字典里,“昧”有四种意思:①糊涂、不明白;②隐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在这个成语里,你觉得选择哪个意思最合适?你怎么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确“半明半昧”词义: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2)师:我们一起再读词语。(学生齐读)我们发现这些词都是描写繁星的。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星星的词语呢?(出示成语,齐读积累:月明星稀、群星璀璨、星光灿烂、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满天星斗、繁星满天。)
三、品读课文、想象繁星
(一)齐读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对繁星的“爱”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读到这些句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
2、(标红“我爱……我也爱……我最爱”)你能用这个句式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吗?先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互说,全班分享。)
3、指导朗读,读出文中“我”对繁星的爱。(全班再次齐读第1自然段)
(二)小组共学第3自然段,深入感受对繁星的“爱”
1、第1自然段是巴金写在家乡庭院里看到的繁星。课文中还写到他在哪里看到的繁星呢?(家乡庭院——南京住所后门——海上。)
过渡:这几个地方的繁星,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处呢?那我们就乘上船,跟随巴金一起去欣赏海上的繁星吧!
2、小组合作,共学第3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共学提示。
(出示共学提示:①找:找到描写“繁星”的句子。②想:读到这句话,想到了怎样的画面?③读: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小组合作,选择代表上台交流分享。教师相机点拨。)
3、通过理解关键词“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想象繁星的画面。
(出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真是摇摇欲坠呢!”)
师:读到这句话,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分享)是啊,繁星明暗交叠,摇摇欲坠。谁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读出来?(指名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4、品味比喻,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
(出示:“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师:读到这句话,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把星星比喻成什么?(学生分享)想象一下,这一颗一颗星星在你周围飞舞,就像萤火虫一般。谁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再读一读?(生读比喻句)
5、“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来,我们一起躺在船舱里,去看看这“半明半昧”“摇摇欲坠”的繁星。(配乐,全班朗读。)
(三)链接童诗,丰富想象,表达对繁星的爱
导语:在这句话里,巴金觉得星星像——“萤火虫”。其实,每个人看星星,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想法。
1、(出示两首儿童诗:顾城《星月的由来》、林焕彰《夜晚的天空》)这两首诗中星星是什么呢?(树枝戳的微小窟窿、猫咪的眼睛。)
2、让学生用诗化的语言写出自己看到的繁星和想象到的画面,随课练笔。发挥你的想象,你觉得天上的星星是什么?你也写几句话或几句诗。(学生汇报分享)
(四)了解背景,升华对“繁星的爱”
1、这繁星,让我们浮想联翩,巴金继续写到——(引读:“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2、(出示背景,补充介绍:此文写于1927年,巴金23岁时独自一人赴法留学途中。在写给弟弟的信中,他这样说道:“我虽然知道我们的心不会被那无边的海洋所隔断,但是现在我的心确实是寂寞得很!冷得很!”)师:现在你再读他在海上对繁星的感受,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呢?(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朗读。)
四、延学拓展,巩固提升
这节课我们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去感受自然之美、繁星之美。巴金还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出示《海上日出》全文),也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自己读一读《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4、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
5、学会作者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的介绍。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睡几天不吃不喝。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不喝,这是不是很有趣呢?这些动物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学完这课,你们就会知道。(板书课题)为什么将睡眠打上引号呢?有谁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2)老师范读。
(3)指导重点读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分析重点生字。
四、学生汇报初读的感悟。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2、学生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同学之间可相互讨论)
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
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
(2)学生汇报。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
老师引导:动物睡眠,特别是进入休眠期。睡眠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老师总结:蝙蝠睡眠比较奇特,一是集体睡眠奇,二是睡觉方式奇,三是睡眠时间奇。
2、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并作汇报。
(海参靠吃海底下的虫子——浮游生物维持生命)
(2)老师总结。
因为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到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出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出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
3、合作学习第三部分,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
(1)自由朗读。
(2)自由组合合作探究蜗牛的睡眠,并作汇报。
(蜗牛在冬天的时候要进行“冬眠”)
(蜗牛在夏天天不下雨时要进行“夏眠”)
(蜗牛称得上是“睡觉大王”)
(3)观看蜗牛冬眠和夏眠录像,加深对课文理解。
三、扩展眼神,巩固提高。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蝙蝠要进行“冬眠”而海参要进行“夏眠”?
板书:
蝙蝠、冬眠
海参、夏眠、适应环境的变化
蜗牛、冬眠、夏眠
一、揭题示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谁能说一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指名回答)
2、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又不怕了?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学习。
3、出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2)、找出文中写得精彩的部分,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交流释疑,细读感悟。
(一)、自学指导
画出作者怕鹅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作者害怕的心情,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害怕的心情的?
1、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师生评价
品读句子
●可是当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师:从“远远地”、“绕”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一个小孩心中,鹅是多么地可怕。
●我们马上就不想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师:作者这样做的&39;目的是想悄悄地躲开它的视线,可躲过一劫,可没想到的是——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的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鹅的神气?找出重点词,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生勾画,自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继续来看看我的表现吧!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过渡:如果你就是当时这个可怜的人,你会怎么办?带着这种感受进入角色来读一读——
小结: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达方法,写出我实在太害怕鹅了,怕得胆战心惊,怕得魂飞魄散。
过渡:后来“我”却不怕了,是因为金奎叔的指导和教育。同学们画出金奎叔的动作和语言,读一读,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1、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
品读句子
●他分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地,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指名说)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指名说:落荒而逃、狼狈……)
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是什么让“我”明白的呢?(指名读:金奎叔说的话。)
找出文中金奎叔说的话,(画出来,自己读一读。)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自由发言)
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生谈理解: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师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它大,可是我们实在比不上它呀!
过渡: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有些时候换个角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乐观。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三、总结凝练,升华主题。
愿我们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给生活更准确的答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自读课文。
2.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1.检查生字读音。花港(ɡǎnɡ)清澈(chè)鱼缸(ɡānɡ)厂徽(huī)聋(lónɡ)哑(yǎ)一丝不苟(ɡǒu)
2.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一个聋哑青年,在玉泉忘我地看鱼画鱼的事。)
4.说说你对“鱼游到纸上”的初步理解。(出现了三次,赞赏这位青年鱼画得好、逼真,像在纸上游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月夜图,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学生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思考这些词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交流的基础上提炼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分为四部分。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导入环节,我采用情境激趣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悠扬的音乐,展示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把学生带入一种秋夜赏月的意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直观、形象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月亮船》。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点苍山。多媒体出示有关云南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学生自读课文。
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交流的基础上提炼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线索分为四部分。)
三、品读课文
教师通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及蕴涵的真挚的亲情。小组交流中给每个孩子充分的时间,他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讨论,在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读完之后,学生发现“流着”一词两次使用,想象到“香味在流,月光在流”。一个“抱”字,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映在水中的月景,可见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使本无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欢快、幸福的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好。
“月光照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而照在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团的了”学生不难从“走过”这个词和省略号中发现小作者和妈妈伴着月光走过许多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省略号想象:“我”和妈妈还去了哪些地方?是什么样的?
富有诗意的文章,学生喜欢诵读,更愿意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与他人交流,找出全班学生都喜欢的段落,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并组织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遣词造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鼓励及纠正,真正达到具有时效性这一教学目的。
在细读课文这一环节上,采取多种形式来读,朗读的基调应是轻柔的、甜美的,注意指导学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读出来。
“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四次。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四、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入情入境地读,使学生回归整体,再次深层次的体验对课文的感悟,并在读中,将作者“反复”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及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内化至学生心里。
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五、美句赏析。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都有。
现在的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把稻田比作银毯。
用银毯比喻稻田。
六、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孙子数天上的星星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说,然后写在你的日记本上吧。
板书设计
走月亮
山村月野图——美好、祥和
走月亮——浓浓亲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痴、抑、纯”3个生字,会写“倦、谱、溢、浸、抑、纯”6个字,掌握“厌倦、曲谱、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难点: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课文重点:2、3、4、5段
读说结合点:说说自己有没有像孔子类似的学习经历。
课文背诵点:第2、3、4、5段任选一段
预习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段落序号
2.看拼音、写词语:
yànjuànchéngkěnyángyìchénjìn
()()()()
yìyánglúhuǒchúnqīng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主要内容)
2.从孔子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把握课文顺心和文章主要内容)
1.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收获与质疑)
预习反馈情况及分析: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看,学生对孔子比较感兴趣,乐于取探讨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文章大意方面做得较好,对课文生字、词语能够掌握、理解,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不是很好。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绍给其他同学吗?
[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孔子的资料与大家进行交流,不但做到了资源共享,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板书:孔子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3、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品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从哪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做事认真、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人?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的?他在相关的语句下划上线,并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孔子言行的语句,体会孔子在学琴时是如何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相关语句。]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1、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2、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做事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
[与孔子的品质进行比较,这样孔子的精神更突出。]
五、课堂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通过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限时作业设计:
1、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毕恭毕敬:
炉火纯青:
2、摘抄孔子练琴和师襄听琴
3、补充孔子名言;
学而不厌,
三人行,
知之为知之。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练习理解重要的生字词,同时学习孔子的名言,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限时作业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词语含义掌握较好,孔子练琴和师襄听琴的句子抄写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29孔子学琴
学曲谱学而不厌
练技巧不断进取
领会内容精益求精
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秋夜月景图,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并配上音乐。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并配以《月亮船》,文章内容随着朗读滚动着显示在屏幕上。
2、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多媒体出示有关云南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4、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思考这些词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
三、品读课文
1、找出文中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39;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2、全班交流,品读感悟。
(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内容,随机点拨重点的语句。)
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问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流着”一词用了几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那个字用得好,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一句。
②“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月光照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而照在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团的了”。
省略号表示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省略号想象:“我”和妈妈还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并组织学生交流。
3、带着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指导学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读出来。
4、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反复出现既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连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线索。
5、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四、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你的“采蜜集”上,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感到非常幸福的时刻?同桌之间讲一讲,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一、说教材
《西门豹治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二、说学情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会读、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西门豹的语言、行为,了解他为人民做的好事,体会他为民除害,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为百姓除害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是
“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分为五大环节,分别是: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
(一)激情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提供图片、文字等信息,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名人,他们解除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激发情感。主要让学生了解西门豹在历史上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己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2、提出文中不明白的问题,主要解决“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分两步进行,一是让学生找找西门豹问了老大爷哪几个问题,学生有困难的是西门豹问的第一个问题,因为书上并没有直接些西门豹是怎么问的,所以我建议学生联系上下文看看第一个问题是怎么问的。第二步是让学生同桌读读两人对话,说说从对话中了解了哪些情况。我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自问自答,引导学生运用思、说、读、悟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胆质疑然后在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最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一到邺地就进行调查?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
③新娘从哪儿来?
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4、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难点,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重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精讲点拨
1.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2、通过全文的理解,你们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通过自读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若不兴修水利,破除迷信将不会彻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五)巩固拓展
1、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进一些语言和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
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发生、发展
调查原因、掌握证据体察民情惩邪恶
西门豹治邺高超:严办首犯,教育百姓兴修水利造福多
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9个,能正确读写“持续、黎明、枪弹、愤怒、任务、艰巨、牺
牲、顽强、规定、胸膛、惊天动地、报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11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4、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思想教育:
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查找上甘岭战役的有关情况,电影片断、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本上曾经学过了很多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最佩服哪位英雄人物?”
让学生列举一些英雄的人物和他们英雄的事迹;然后让学生归纳这些英雄人物的相同点;最后老师给予肯定:黄继光也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个,他们都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以及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
2、向学生介绍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向学生介绍黄继光的家庭和他小时候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助于学生理解。正因为黄继光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才可能在战斗中火力点久攻不下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然后顽强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
3、介绍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这次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五千余人。黄继光就是这次战役中涌现的特级英雄。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3、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
首先以“战役”为例:让学生把这个词与课文中的“战争”、“战斗”进行辨析。首先请同学讲出字典中“战役”一词的解释,强调“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然后用集合圈的方法讲解“战争、战役、战斗”三个词的范围是一个比一个大,用这种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范围大小。
最后设计了一道填空作业以进行巩固
“上甘岭()是()中最激烈的(),其中夺取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的()是最关键的一仗。”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五、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1、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什么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听后归纳出答案:
①全文有12个自然段。
②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③顺序学生可能会说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教师先给予肯定,然后归纳: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的或按事情的发生、发展、____、结局写的,这就叫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本文就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主要写上甘岭发生的时间和战斗的激烈程度,以及上级下达的命令。
(2)带着问题再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命令?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重点句回答上述问题。
电脑出示重点句: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课堂讨论:“黎明”是什么时间?通过讨论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老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体会:“第五天夜晚”接到任务,到“黎明”前完成任务大约是多长时间?
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么样?从哪些词看出。
“持续”一词是延续不断的意思。连续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时间很紧迫。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
(4)总结第1、2自然段段意。
上甘岭战役在1952年10月打响了,战斗非常激烈,时间十分紧迫。
(5)在如此紧张激烈的情况下夺取597.9高地并不是一件易事,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导入下一段的学习。
2、学习第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后回答。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电脑出示重点句帮助理解
①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让学生思考:在这句话中,“屡次”是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为什么“屡次突击”都没有成功?
让学生体会到“屡次”是多次的意思。去掉这个词不行。如果去掉这个词,就成了一次突击。有这个词是说明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和“压”字不仅有阻挡的意思,而且说明当时敌人的气势咄咄逼人,火力太猛,更说明为了战斗的胜利,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以及完成这个任务十分艰巨。这也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他有要按时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②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让学生思考:“愤怒”和“坚定”写出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这写出了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③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感情。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表达了黄继光完成任务的必胜的信心和革命战士的自豪感,体现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重点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第3~6自然段的段意
黄继光请求任务,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
(5)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冲上去执行任务,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
3、学习课文第7~11自然段。
(1)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位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黄继光负伤后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句。
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学,然后抓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
电脑出示重点句
“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
“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教师帮助学生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毫不退缩,勇敢地冲了上去,写出了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引导学生归纳出黄继光受伤后的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这些动作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感情。
①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②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③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全文前后三次出现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的句子,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却,表现得英勇顽强。
(3)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人物思想感情。
电脑出示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的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经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句子中用“20米”、“10米”这样的数量词及省略号,意在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20米”、“10米”的距离是很短的,但对身负重伤的黄继光来说,每移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要忍受伤痛。躲避敌人的枪弹,因此他爬得很慢。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一点一点地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
(4)再次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
①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②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第一次站起来,“啊”仅一个词,表达的内容却很丰富,它既是对黄继光顽强意志的赞叹,又表达了战友们的期待、惊喜之情。“突然站起来”,突出了黄继光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第二次站起来,是在黄继光昏迷后醒来的情况下。这次站起来,说明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通过指导学生看插图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5)在理解本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配上《国际歌》的乐曲,充分体会黄继光的这种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
4、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黄继光牺牲了,夺取597.9高地的任务落在了战友们的身上。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第12自然段。
让学生理解:“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这句话的意思。
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夺取了胜利。
(2)归纳第12自然段的段意:战士们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占领了高地。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由于上级下达新的战斗任务,并且有个火力点久攻不下,才有后来的黄继光主动请战;由于黄继光的顽强战斗、壮烈牺牲,鼓舞了战士们,部队才很快占领了597.9高地。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夺下高地
请求任务愤怒、坚定英勇顽强
胸堵枪口负伤、猛扑不怕牺牲
占领高地歼灭、敌人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文章介绍的是高科技知识,直观形象,趣味性强,又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表现了少儿科普文章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习课后的生字,掌握“培训、夏令营、兴致勃勃、喷射、侦察、某地、自豪、资源、矿藏”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
生:预习课文;生字、生词卡片;课前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卫星的课文。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二、观看有关卫星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各练习拼读两遍。
2、用生字卡指名拼读、正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训、营、侦、讯”等字的读音。
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在田字格上书写。
(1)注意“喷”字的笔顺。
(2)注意“勃”字左下部分“子”横变提。
(3)注意“豪”与“毫”、“培”与“陪”、“训”与“讯”的区别。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生字。
4、理解词语的意思。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水平方向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成为沿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天体。
兴致勃勃:兴趣很高的样子。
炽烈:形容火旺盛、猛烈。
扶摇直上:形容迅速往上升。
宛如:好像。
大显身手:形容充分显示自己的本领。身手:指本领。
大鹏:传说中最大的鸟。
云图:云的图片,是辨认天空云况和云状的参考依据。从气象卫星发送来的云图,能显示大范围的云况。卫星云图是气象研究和预报的参考资料。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或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或西印度群岛一带海洋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
庄重:语言、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红外相机:利用红外线作为光源的一种摄影装置。
雷达:一般指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又多又好,来不及观看。暇:空闲。
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办法和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
2、读后汇报。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造卫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它的特点和功能。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搜集人造卫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人造卫星的一些知识,这一堂课我们由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学法指导: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1、围绕“这五种人造地球卫星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展开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边读课文边画出描述每一种卫星各自特点和功能的语句。
(2)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几遍。
(3)学生组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4)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5)引导学生总结这几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先写它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功能。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种人造地球卫星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1、引导学生讨论:
(1)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离不开人造卫星?是哪种人造卫星作出的贡献?
(2)你们还打算让这些人造卫星为人类做什么?还想发明什么人造卫星为人类服务?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演。
先在小组内表演,再推荐面向全班表演。
四、总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二、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读好不同卫星的语气,体会它们各自的心情,表现出各自的本领。
(侦察卫星说话时很得意,气象卫星很庄重,导航卫星活泼有趣,通信卫星说话时很有把握,资源卫星内心很自豪。)
三、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的词语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2、约莫过了十来分钟,卫星脱离火箭,循着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旋转。
四、拓展延伸
1、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口头介绍一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2、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造卫星?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3、你还知道哪些航天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了解了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同学们以后要多读科普读物,主动学习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