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汇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汇报是将某个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结果向领导进行汇报,怎样写汇报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防灾减灾工作汇报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充分认识州直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紧迫感
地震灾害是对人类生存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州直十个县市地处北天山、中天山地震带,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地震形势严峻。据记载,近300年来,自治州直区域曾发生4.7级以上地震48次。其中:1716年昭苏发生7.5级地震,1812年尼勒克发生8.0级地震。进入本世纪以来,州直区域地震频度未减,2003年12月1日昭苏6.1级和2007年7月20日特克斯5.9级两次破坏性地震,共造成10人死亡,47人受伤,9791户37826人失去住所,直接经济损失2.91亿元,给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随着自治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也将会随之加大。
破坏性地震是几十年或百年不遇的小概率事件,至今尚无一条可靠途径或方法能够准确预报。但是经过长期观察表明,大震前震区常会出现一些井水、动物、气候等宏观异常现象。通过对这些异常情况的分析和专业地震队伍的努力,我国曾经准确作出了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县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实证明,通过地震专业队伍和群众测报队伍相结合,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地震灾害,就有可能把震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务必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建立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全面落实自治州防震减灾工作的各项措施,提高我州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地震机构建设,明确工作职责
地震工作机构是各级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职能机构,承担着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群测群防和地震知识的宣传普及等工作职责。地震工作机构的工作对增强防御地震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自治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州直十个县市都属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的重要防御地区,其中尼勒克、新源、巩留、特克斯、昭苏及奎屯六个县市为8度高烈度区,加强地震工作机构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州直各县市人民政府应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地震工作机构或归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地震工作。
乡镇一级应设置防震减灾助理员,可以专设也可由科技助理员或由负责畜牧、水利的工作人员兼任;乡村要选择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作为业余地震宏观观测员。
自治州地震局要加强对县市、乡镇基层地震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群测群防专兼职地震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切实做好地震宏观异常测报等群测群防工作
自治州各级地震工作机构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地震局的要求,建立地震宏观测报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观测人员补贴标准,稳定群测群防队伍,认真开展地震宏观测报工作。要指派专人负责,向社会及相关部门公布值班电话和电子联系方式,保证信息报送渠道畅通。
乡镇要确定一至二处养殖规模较大的动物养殖场或井(泉)等作为地震宏观观测哨。
乡村地震宏观观测员主要负责对地震宏观哨点的观测,主要以动物习性、自然物理现象观测为主。观测员要负责收集和报送地下井(泉)、气体、地声、地光、动物、气象、气候等地震宏观异常信息。
县市地震工作机构或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所属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宏观测报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汇总各乡镇宏观测报点的资料。
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负责对观测哨和观测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保证观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报送的及时性,协助地震工作机构对宏观异常现象开展调查核实。
州地震局要负责对各类宏观异常现象的跟踪落实,负责汇总各县市宏观观测资料,组织专家进行分析整理。一旦出现宏观异常现象,要立即进行初步核实并按相应渠道快速上报。考虑到州直区域地震环境和特殊地质构造部位,州地震局要选择30个井(泉)和动物养殖场作为测报点,直接进行实时跟踪观测,推进州直宏观测报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地震台网建设,提高专业地震监测能力
自治州各级地震工作机构要加强州直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要在现有的昭苏、新源、察布查尔和奎屯台等地震监测台站基础上,建设自治州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将专业台网和一些大型工程自有地震监测台站联网,发挥共享效益。
州直境内坝高100米以上、库容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必须建立专用地震监测台站;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矿山等重大建设工程,也应建立专用地震台站。新建地震监测台站统一纳入自治州地震监测台网,实行信息资源共享。
州直地震工作机构要认真分析研究地震台站监测信息,加强震情会商,适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地震部门提出地震趋势预测;要加强对地震台(站)、观测网点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确保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和观测资料快速报送。
要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选址意见书时,应事先征求地震机构的意见。因擅自开工建设对地震观测设备和观测效果造成影响和破坏的,建设单位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五、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
依法加强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确保城乡建设工程的安全。州地震局要会同州直有关部门依法实行监督管理和统一登记备案工作。
一是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各县市要按照区划先于规划、规划先于建设的原则,开展地震小区划、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建筑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加紧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的抗震设防依据。
二是提高抗震设防能力。州直境内学校、医院、住宅、厂房等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对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应提高一度地震烈度进行设计。
三是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与管理。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依法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四是积极推进城镇和农村抗震安居工程,指导和帮助群众对原有不抗震住房进行抗震加固,对新建住房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群众的居住安全水平。
六、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各级地震、教育、建设、科技等部门及城市社区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建立和完善宣传网络,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要让城镇居民和农牧区群众了解防震减灾知识,熟悉地震避险常识,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地震、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课外教育中。卫生、红十字会等部门要经常组织群众进行地震卫生救护和逃生知识的培训和演练。
各县市要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纳入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中,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作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
七、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完善地震救援救助体系
各县市、各部门要重视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加强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加强应急培训,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习,检验反应能力,使地震应急预案更加科学、实用,增强综合防御能力。要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层级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做到临震不乱、决策科学、行动迅速、处置有力。要继续加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和应急救灾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为地震应急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信息保障。
各县市和州地震局要进一步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做好地震速报、地震现场监视、地震类型和震后趋势判定及强余震预测工作。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合理进行救灾仓库的布点,增加救灾储备物资品种和数量,满足应急救灾工作需要。建设部门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建设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八、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保障
各县市要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经常性召开防震减灾联席会议,研究部署防震减灾工作。
工作汇报,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按照“全覆盖、保民生、促脱贫”的工作方针,我区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助力脱贫攻坚战中的积极作用。
一、强化扶贫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利用扶贫入户、大型招聘会等方式发放宣传挂历、一封信等宣传资料,采取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的方式,广泛宣传城乡居保扶贫代缴政策,促进贫困户选择高缴费档次,提高缴费积极性,确保社保扶贫政策传达到每一个角落,形成落实政策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跟踪落实,参保代缴到位。
把推进社保扶贫作为城乡居保工作的重点来抓。对镇街、开发区参保情况进行通报和督办,力争在规定的时限内,全区城乡居保符合扶贫条件的参保人员参保率、代缴率达到100%。同时,与区扶贫办和民政局积极协作,及时获取完整数据资料,并在人员变动的第一时间数据同步调整,及时准确落实扶贫代缴政策。
三、强化规范操作,待遇发放到位。
待遇发放全过程严格按要求通过系统完成。各镇街、开发区及时通知扶贫对象办理待遇领取手续,按规定进行待遇核算,及时处理发放不成功人员信息数据,确保贫困老人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待遇,发放率达100%。
四、强化业务培训,精准服务到位。
一方面,加强对乡、村两级经办人员的业务工作培训,规范经办业务操作流程,特别是对特殊人群身份维护时间、档案管理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基层社保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推进社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发挥城乡居保在扶贫工作的兜底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坚持传统服务手段与新技术手段并用,不断提升经办水平。针对那些行动不便的扶贫对象提供上门服务、跟踪服务。通过优化服务程序和服务载体,强化集中办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五、强化部门协作,细化扶贫数据。
通过完善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到扶贫办、民政、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及时拷录数据,将全区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低收入人口、低保对象、低保户和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人员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剔除错误信息、重复人员、死亡人员、参加企业职工保险人员和领取人员等因素,做到了贫困人口底数清楚,参保情况信息准确。对扶贫对象做到及时参保、足额代缴、按照发放。根据《关于印发<区20xx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区人社局结合实际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一、水库基本情况
我县已注册中小型水库81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1)型水库11座,小(2)型水库68座,水库坝型为土石坝的76座,砌石拱坝的5座(清风岩、大关、和平、仙姑潭、后冲等5座),水库总库容7342.7万米3(其中兴利库容4661.9万米3),灌溉面积19.58万亩,防洪保护下游村庄、耕地、铁路、公路、县城及重点城镇安全。
暂未注册中型水库有雷公井电站水库、九井岗电站水库2座。
二、成立工作机构
县水利局成立县水库抗震减灾工作小组,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防汛办、工管所、水电股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工作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及督促全县水库抗震减灾工作的开展。
三、扎实开展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
按照《县病除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扎实开展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
1、排查工作范围及分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扎实开展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县水利局负责水库、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内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县雷公井水电有限公司负责雷公井电站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县九井岗水电有限公司负责九井岗电站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水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清风岩、大关等管理范围内电站水库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县水利局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管理所负责排查工作联络、协调、汇总及上报。
2、排查内容:重点检查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大坝检查包括有无裂缝、塌坑、滑坡、隆起、雨淋沟现象;护坡有无松动、崩塌、垫层流失、架空等现象;背水坡有无散浸、集中渗漏,坝端岸坡有无绕渗;坝址有无流土、管涌迹象;排水导渗设施有无堵塞、破坏、失效。溢洪道检查包括溢洪道内有无障碍物;两侧边坡是否稳定;护砌工程是否完整。输水设施检查包括输、泄水洞(管)引水段有无堵塞;放水闸门启闭时有无异常声响;机电设备及其它设施是否正常无损。同时还应检查水库水位、蓄水量情况,库岸边坡是否稳定等。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制表列出清单,建立台账。
四、鉴定与整改工作
对抗震性能排查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一律实行低水位运行,甚至空库运用。抗震性能鉴定与复核工作,水库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宜委托第三方进行,也可自行组织专家进行检查、复核,同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整改责任、整改资金、整改时限和应急预案。
五、制定水库抗震减灾应急预案
为规范防震减灾工作,防范和减轻地震灾害对水库工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县水利局应制定全县水库抗震减灾应急预案,预案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应急响应、人员转移、震后抢险救灾、后期处置、保障体系等内容。乡镇人民政府也应制定辖区内水库抗震减灾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按照省政府下达的《20xx-20xx年森林防火责任书》和《全省森林火灾多发县(市)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规定,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及时总结火灾多发原因,找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建立完善森林防火工作制度,以人为本,加强科学扑火知识培训,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和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疏、堵结合的野外火源管理新机制,确保森林防火工作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确保如期完成《福建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关于在全省开展森林火灾多发县(市)森林防火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各项整治工作任务,促使我县森林防火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不断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范能力,力争在今冬明春初步扭转森林防火工作被动局面,到2009年6月份基本扭转森林防火工作被动局面,到2009年12月全县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率明显下降,森林防火工作各项指标达到全省中等水平,力求辖区内“双控”四项指标全部不突破,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到2009年底摘除“省森林防火综合整治县”帽子。
三、综合整治工作措施
(一)准备阶段:时间安排20xx年8月
1、县政府成立森林防火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研、分析我县森林火灾多发原因和存在问题,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
2、健全、完善县、乡二级森林防火组织机构,确保防火工作正常开展。
3、20xx年8月底前建立或完善以下责任制:
⑴县政府与各乡(镇)、场,各乡(镇)、场与各行政村、工区、中小学校、工矿企业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明确各级各部门森林防火目标责任。
⑵建立完善县、乡两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分片包点责任制,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建立指挥部议事制度,定期研究森林防火工作,并进行考核评比。
⑶县林业主管部门与所属股、室、站、场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实行局领导分片负责制;在防火紧要期,应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林业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
⑷建立完善乡(镇)村领导干部、护林员包片、包村、包山头责任制,划定责任区,明确工作职责。
⑸继续完善森林防火行政责任追究制,并认真执行。
4、20xx年8月底召开全县森林防火工作会议暨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各项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
(二)实施阶段:时间安排从20xx年9月至2009年12月
综合整治期间,各乡镇、场应加强对森林防火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开展火险隐患排查,加快森林火灾预警和扑救应急控制体系建设,探索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努力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主要措施是:
1、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培训,不断强化野外火源管理。
⑴在20xx年xx月,2009年3月、xx月森林防火关键期,各组织开展一次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进入野外用火高峰期和高火险时段,会同县新闻媒体、教育等部门广泛深入开展野外安全用火宣传活动,继续抓好鸣锣告示和车载喇叭警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⑵继续组织基层开展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知识培训。20xx年9月底前,统一安排以下六个层次人员全面抓好安全扑火技能常识培训。即:县主管领导和乡(镇)、场的所有干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县林业部门干部职工;专业森林消防队全体人员;各乡镇、村特约扑火队员。村干部、护林员及青壮年林农群众的培训由各乡(镇)负责组织。
⑶20xx年底前各乡(镇)、场在公路两侧、进山路口、成片生态林区、火灾多发地段以及风景旅游区等重点部位新设xx面以上森林防火固定宣传牌和森林火险预警牌,高火险时段各村张贴30条以上防火标语。
⑷会同司法部门选择一批森林火灾典型案件在火灾多发地段进行公开宣判,以案释法,扩大教育面。
⑸进入防火期,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及时森林火险天气预报,及时确定防火期,令,并以群发手机短信形式将森林火险天气预报发送有关负责人,提醒注意森林防火,县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播放令。
⑹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县林业局负责制定生态林护林员管理办法,对护林员实行定人、定地段、定责任、定报酬、定奖惩的监督考核制度。
⑺进入野外生产性用火高峰期和高火险时段,各乡镇、场要组织森林防火巡查队和挂村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山场巡查野外火源,减少火灾隐患。
⑻在防火期内遇有清明、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县、乡、村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林区的旅游风景点、寺庙、电力走廊等重点部位进行巡护,做到严防死守。
⑼对非生产性用火,要重点管好烛火上坟、迷信用火、小孩玩火,春分、中秋期间要加强安全祭祖用火宣传,严防失火。
(xx)县防火办设立森林火警电话12119、3842183,并根据《xx县森林火情报告制度》实行森林火灾有偿举报奖励。
2、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⑴县政府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将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同时多方筹集森林防火经费,足额用好上级拨给的森林防火专项资金,在整治期间基本完成主要防火设施建设。
⑵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自身建设。20xx年8月底前要完善、规范各种工作制度,配齐防火值班、火点查询、火情调度、通讯联络、火场指挥、灾后调查等必须设施设备;加快县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加强防火值班,使火情发现、报告、监测和调度指挥既快又准,为领导当好参谋。
⑶继续强化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县组建8支专业或特约扑火队,即县特约专业扑火队4支32人,林业专业扑火队xx人,白砂林场、溪口采育场、古田采育场三支扑火队各xx人。配齐扑火器具;每个乡(镇)、场应组建1—2支特约扑火队,每支队伍人员在xx人以上;各村建立应急扑火队,人员30人以上。9月底前完成扑火培训和演练,提高扑火战斗力。
⑷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加快生态公益林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商品林区规范造林300亩针叶林以上或连片经营的业主必须建设防火林带,不建设防火林带的,林业主管部门暂停办理炼山、采伐手续。森林公园必须开设防火路或防火林带。
3、积极组织火灾扑救,减少火灾损失。
⑴20xx年底前修订完善《xx县森林火情报告制度》和《xx县森林火灾预案》,并组织实施。各乡(镇)、场、各村要结合实际建立本地区火情报告制度,制定完善森林火灾扑救预案,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启动预案,及时处置森林火灾。
⑵辖区内界定的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年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率不超过0.5次/万公顷和0.5‰;商品林年度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率不超过1次/万公顷和1‰;确保不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⑶各乡(镇)、场发生森林火灾后应立即启动扑火预案,乡(镇)主要领导应亲赴现场组织扑救,并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明火延烧4小时未扑灭的,县分管领导或县挂钩领导要赶赴火场组织、指挥扑救;明火延烧xx小时未扑灭或森林公园以及大面积生态公益林区发生森林火灾的,县主要领导要亲赴现场指挥扑救。确保年度森林火灾12小时内扑灭率达90%以上。
⑷县森林公安机关应加大森林火灾案件的查处力度,接到森林火灾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及时侦破,确保年度森林火灾案件查处率不低于80%,并按季度将查处情况上报县森林防火指挥部。
4、积极探索创新,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机制。
⑴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对近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进行分析梳理,认真贯彻执行整治方案,尽快扭转火灾多发的被动局面。
⑵创新疏堵结合的野外火源管理新机制。由县防火办组织力量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在20xx年xx月前制定出田边林缘可燃物计划烧除技术规程和实施方案,各乡(镇)政府根据县森林防火指挥部部署制定本地区计划烧除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工作,并指导各村开展计划烧除试点和实施工作。各乡(镇)要在20xx年底冬种及2009年春耕期全面开展计划烧除工作,争取全县20xx年底前完成计划烧除任务,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⑶探索建立新的护林防火组织机制。坚持政府引导,本着民办、自愿、互助、互利原则开展护林联防工作。各乡(镇)要借鉴外地及本地中、下都等乡(镇)成立护林联防协会或组织的做法,积极引导建立民间护林联防组织,20xx年底前全县各村建立民间护林联防组织,并开展护林联防工作。
⑷积极探索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机制。按照森林防火经费政府投入为主、受益者合理承担原则,积极探索和建立森林防火多层次、多元化、多主体的社会化投入机制,以及森林火灾有偿防控和扑救模式,保证森林防火工作有正常、稳定的资金来源。
⑸为抵御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对林业资源的威胁,积极开展森林火灾保险试点,20xx年全县国有林场、采育场的国有林都应进行森林火灾投保。
(三)考核验收阶段:时间安排从2009年xx月至12月。
1、整治期间,各乡(镇)每季度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书面汇报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每半年向县政府汇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每季度向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汇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
一、我国灾害信息管理制度
我国的灾害信息管理制度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点:(1)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主要指的是政府部门统一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灾害管理法规,政府部门实施对灾害管理指挥和决策职能。(2)部门分工负责,主要指的是政府的各个灾害管理职能部门,在行使各部门职责的同时,密切的配合,由于灾害的种类存在着差异,导致分工不同,有的部门负责救灾的管理,有的部门负责灾情的搜集等等。(3)上下分级管理,主要指的是中央主要负责的是国家特大救灾问题的决策,以下的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灾害管理事宜,同时根据灾情的大小,来明确上下各级的职责。
二、我国灾害信息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灾害信息管理的现状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
1.灾害信息的收集方法比较原始。我国目前在地方发生灾害的时候,灾害信息的收集主要是依靠当地农村的村级干部往乡镇口头报告,然后乡镇和县市逐级向上汇报,关于灾害情况的程度也一般是依据人工的目测或者估计得到,灾害信息的采集方式比较原始。
2.灾害信息的处理方式比较粗糙。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灾情不是非常严重,或者灾情的时间比较紧急,县市级部门对于乡镇的灾情汇报情况很少去核查,知识简单的处理一下就开始上报,同时在汇报的时候会夸大或者减小灾情的统计情况,灾害信息的处理方式比较粗糙。
3.灾害信息的储存方式比较简单。在我国一般的农村和乡镇的部门,很少有积累灾情档案的习惯,即使在县市级的相关部门,纸质材料和灾情录像的资料也非常少,这样一来灾情的统计就会出现问题。
4.灾情信息传递的途径相对落后,目前乡镇对于上级的灾情汇报,传递信息的途径无非是电话或者传真,很少有使用电脑进行汇报,由于电话传真的效率相对较低,导致的灾情信息传递的途径相对落后。
三、我国灾害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灾害信息关系中,灾情的及时准确是工作的重点,也是救灾工作展开的关键,影响灾害信息的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下面来展开分析:
1.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当前灾害信息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目前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经过了多次修改,但是其灾情采集的时限、指标与基层部门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灾情的处理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从上到下的灾情指标不统一,从而增加了灾情信息交流的难度。第二方面主要体现在地方利益上,一些受灾的地区由于考虑到了自身的利益,在上报灾情信息的时候故意瞒报一些重要的信息,这样一来对于地方救灾的投入就能减少,然后从上级那里能够得到更多的救灾资金。同时当前的救灾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对个人的救灾补助标准偏低,群众在受灾的时候,一间房屋的倒塌得到的救灾补助仅仅为该房屋造价的7%,因此一些贫困的受灾地区为了缓解救灾资金与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得不夸大灾情。
2.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基层的灾害信息管理人员缺乏,在我国,乡镇这一级的灾害信息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民政助理员来负责,而且民政助理员还有其他的工作要负责,县级民政部门负责救灾工作的也一般不超过3人,这些工作人员不但要承担一定的救灾工作,还需要从事灾后的低保、灾情的报送等工作,于是很多工作就来不及核查,只是主观的判断。第二方面是灾害信息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从乡镇级别到省市级的灾害信息管理人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从事灾害信息管理的时间以及对专业技术的培训情况都会对灾情的送报和处理灾情的效率产生影响,特别是乡镇和县级单位的相关人员,如果出现差错,将会导致整个救灾工作的处理出现问题。第三方面是灾情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技术低下。灾害信息采集的方法和处理设备的先进性对于灾情的准确报送和灾情的处理至关重要,当前灾情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技术低下主要体现在灾害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加工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方案,然后灾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相关设备配置不合理,采用计算机与人工结合的灾害信息处理方式平均比例只有80%。
四、我国灾害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综合当前我国灾害信息管理的现状,其发展趋势可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建立灾情信息专报网络。开发专用的数据库,其中包括灾情的背景数据库、救灾工作的数据库等,这样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对灾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并且需要建立灾害信息直报渠道,第一时间上报灾情信息,灾情信息的传递网络需要24小时保持畅通,建立起联网工作。
2.对灾害信息的统计方法形成统一标准。进一步完善灾害统计制度,同时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对灾害统计的方法进行改进,灾害的统计报表需要重点体现在房屋损坏数量、受灾群众的数量,政府救助情况等,这样不但便于核查,同时还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6]。
3.建立起灾情的核查机制。首先要做的是规范灾情核查的程序,即由县市级核查乡镇级,由乡镇级核查村级单位,一步一核查,明确职责,然后是规定灾情核查的内容,一般的核查内容主要包括核查报告和评估报告两部分,然后对于每一个部分需要明确其核查的重点。
4.建立起灾害的救灾绩效考核。考核的内容首先要突出的是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受灾群众在灾害期间是否存在温饱、医疗等方面的困难,然后考核是的各级救灾单位的救灾物资发送情况,要做到专款专用,切实的保障受灾群众的自身利益,对于救灾款项的公示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公布,公开透明,最后需要做的是完善救灾信息的
区政府成立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协调指导组和技术专家组,负责农村住房普查的组织领导、重大事项的统一协调。协调指导组负责落实协调领导小组议定的事项,会同专家组制定普查标准,选调普查技术员,制定应急预案,指导建立相应普查档案等。技术专家组负责普查工作的技术指导及技术培训。
普查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普查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以及若干个普查小组,组织和协调本乡镇区域内的农房防灾能力普查工作,并完成“农村住房防灾能力调查表”的布置、审核、收集、上报、汇总、资料分析任务。普查小组由普查技术员、乡镇的驻村干部、当地村干部等组成,按xx省农房普查有关技术规定的要求开展普查工作。
二、普查目的意义
开展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工作是为了全面精确地掌握我区农村住房建筑的安全状况信息和防灾能力,为今后做好防灾工作和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预案创造有利条件。普查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是改善民生、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一项民心工程。
三、普查对象和范围
我区院桥、沙埠、宁溪、头陀、北洋、上郑、上垟、富山、屿头、平田、茅畲等11个乡镇的361个村(居),以及长潭水库管理局管辖的3个村(普查数据归口纳入北洋镇的数据库系统管理),共364个村(居)的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要求做到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房的普查工作质量。
四、普查内容
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村民现有住房的处数及每处房屋的占地面积、层数和建筑总面积,房屋建造时间等;
(二)房屋质量现状:地基基础情况,墙体、屋盖结构情况,建筑材料情况等;
(三)环境条件:包括水环境、地质环境,以及是否风口、空旷地等。
五、普查工作阶段
农村住房防灾能力的普查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调查准备阶段(20xx年7月15日—7月30日)
1、宣传发动。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向村民讲清普查的意义、作用、目的,动员村干部和村民大力支持、配合普查工作。并通过宣传车巡回宣传、张贴宣传标语和悬挂横幅标语及媒体宣传等有针对性的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提高村民安全防灾意识,主动积极参与普查工作。
2、地形图测量。被普查区域尚无数字化地形图的,首先要进行地形图测量,使基础资料能够及时准确地为普查工作所使用。
3、制定普查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要阐明普查的目的意义,对普查对象和范围、内容、工作要求、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等作出规定。
4、编制调查表。编制有统一格式和标准的农村住房防灾能力调查表。农村住房防灾能力调查表与地形图相结合使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结合地形图对房屋按顺序进行编号,并调查房屋占地面积、开间、层数、建筑总面积、建造年代、户主及家庭成员等基本情况;二是调查房屋的结构形式、地基基础情况、墙体、楼面、屋面、建筑材料等反映房屋质量现状的内容;三是调查房屋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水环境、地质环境、风口及空旷地等。
5、选调普查员。普查员应由技术员和乡镇、村干部等三部分人员组成。技术员应为具有丰富的房屋设计、施工、监理、监督、检测或房屋鉴定经验、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乡镇由驻村干部和熟悉全村情况的村干部组成。
根据任务量和进度安排,将人员分成若干工作小组并明确其承担的工作任务。普查工作开始前,应对普查员进行统一培训。
6、其它。根据普查的要求,需统一配备电脑、数码相机、皮尺、铅锤、计算器、笔记本、水笔、调查表、地形图及其他用品。
(二)外业调查阶段(20xx年8月1日—10月15日)
调查工作应由熟悉本调查点情况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带队,按地形图上预先标注的编号顺序依次进行调查。技术员负责调查房屋质量安全的专业技术性内容,在与地形图上编号相对应的调查表上逐项进行登记,并根据质量定级判别标准提出初步意见。调查表的内容由户主签认。同时,应由专人负责对该房屋的总体外观、局部位置、内部结构和有质量安全问题的部位进行数码摄影(注意照片编号与房屋编号的对应关系,以防混淆)。
一个调查点的外业调查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对前阶段采集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重新对照地形图进行仔细核查,如有遗漏的房屋和项目,要及时进行补查。所有资料完整后,要及时整理归档。
(三)质量判别阶段(20xx年10月16日—10月30日)
所有外业调查工作和资料整理工作结束后,要组织专家。参照有关标准规范和农村住房防灾能力等级认定指导意见,并综合考虑其是否处于风口、是否为孤立房以及洪涝和地质灾害等因素,对每座房屋本身的质量进行评估,认定其防灾能力等级。对在普查中遇到的特殊复杂问题,可组织专家赴实地考察后予以认定。
农村住房防灾能力认定分为较好、一般、较差、差四个等级。
(四)信息反馈阶段(20xx年11月1日—11月15日)
质量判别及防灾能力等级认定后,汇总所有普查数据,由乡镇统一制作并发放防灾避灾“明白卡”,即“农村住房质量情况和防灾建议卡”。“明白卡”的内容包括房屋质量和防灾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地的主要致灾因素、灾害来临时房屋破坏征兆、住户防灾应对措施、人员撤离责任人及联系电话、转移地点和路线等内容。
(五)数据管理及成果应用阶段(20xx年11月16日—11月底)
1、及时建立农村住房防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数据,对洪水、地质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发生过程进行实时模拟与预测,为今后的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应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数据管理功能、地图展示查询功能、灾害预测和实时模拟功能、灾情管理和灾害自救功能。
2、以乡镇为单位,利用普查数据,制定农房防灾应急预案。根据当地灾害特点和群众防灾经验,再在其中选择重点房、重点户、重点人员作为防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做到在灾害来临时科学决策、及时撤离人员,减少人员伤亡事故,尽量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3、各乡镇要利用普查数据,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对判定质量差、较差的农村住房,根据实际情况,指导住户对房屋进行拆旧建新、维修加固或整体搬迁,并切实加强新建农房质量安全服务监管,不断提高农村住房质量水平和防灾能力。
六、职责分工
(一)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分工:
1、区建设局: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印制普查表,落实普查技术员的选调。会同专家组组织培训普查人员,布置有关普查报表,制定农村防灾应急预案,建立普查数据库,保障普查经费,指导、协调、督察普查全过程。
2、区国土资源分局:提供相关的数字化地形图,以及乡镇村民审批宅基地时应拆未拆的老屋和全区地质灾害点等相关资料,参与对普查后的房屋进行评定,在普查的全过程中接受相关技术咨询。
3、区水利局:提供全区乡镇洪水灾害等相关资料,参与对普查后的房屋进行评定,在普查的全过程中接受相关技术咨询。
4、区气象局:参与对普查后的房屋进行评定,在普查的全过程中接受相关技术咨询。
5、区农办:指导、协调、督察普查全过程。
6、区长潭水库管理局:参与管辖的三个村的普查工作,指导、协调、督查普查全过程,参与对普查后的房屋进行评定,在普查过程中接受相关技术咨询。
7、区公安分局:提供对普查工作的安全保障,对阻扰普查工作的突发事件进行查处。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普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建立普查领导机构,并成立相应的办公室,制定本乡镇区域的普查方案,及时召开普查工作动员大会,制定防灾应急预案,落实普查员。普查员由各乡镇抽调的驻村干部及每个行政村的村干部担任。
(三)各村两委:负责本村行政区域内普查的具体实施工作,落实3人以上做好普查的配合工作。
七、经费保障
参照《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沿海地区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xx〕75号)文件精神,农房普查工作经费由区财政预算安排。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个防灾减灾日,为加大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力度,提升全社会综合减灾能力,嘉善县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主题,以人为本,多措并举,广泛开展“ 六个一 ”防灾减灾系列宣传活动 。
一、开展一次专场宣传演练活动。5月12日组织开展“ 银盾— 18 ”居民防空防灾疏散演习,通过应急疏散演练、发放宣传资料、知识竞猜、教授急救技能,进一步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居民的防灾减灾知识 。
二、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指导国家级、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活动。其余村(社区)开展一次防灾减灾培训或应急演练。提高群众参与度,促进基层居民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
三、组织一次学习参观活动。组织各村(社区)干部参观嘉善县防灾减灾教育实践基地,实地学习各类灾害的逃生方法,体验灾害模拟场景,参与现场灭火、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技能学习,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防护能力 。
四、开展一次主题征文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远离灾难,开启生命防护罩——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主题征文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五、组织一次进社区宣讲活动。组织县民防宣讲志愿者进社区宣讲,主要讲授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
六、开展一次线上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利用公众号平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发动中小学生、教师、机关工作人员等人群积极参与知识问答,切实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一、2017年突发事件情况
截止11月11日,全州共发生自然灾害42起。累计造成全州18个县(市)、海管局182个720个村8万余人受灾,转移安置群众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2人死亡(雷击)。
截至11月11日,全州共发生较大事故灾难12起,死亡41人,失踪1人,受伤9人。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科在局领导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积极投身于抗灾救灾各项工作。一是第一时间向州委、州政府、省应急办和省地震局汇报灾情。积极开展应对处置工作,及时收集、汇总突发事件信息,并通报州级相关部门。自2017年初起共收集各县及州级部门报告自然灾情报告215份。二是开展查灾核灾。6月15日,丹巴县发生因暴雨自然灾害而引发洪涝灾害,灾害发生后,按州委州政府安排我局由李德局长带队的工作组在第一时间到受灾的丹巴县章古镇、水子乡、革什扎乡、梭坡乡、中路乡等进行查灾核灾、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并对县、乡《预案》编制、应急值守工作情况进行核查。三是及时完成办理领导批示。2017年,省、州委州政府领导有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应急处置、应急值守等批示共计8件,应急处置科按照领导安排,及时协调处置,按时办理领导批示。
三、加强应急会商
2017年,按照州政府安排部署,分别于5月5日、7月11日、?月?日分别在州政府召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应急工作会商会,会议就前期应急管理工作作了,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和对策。会后形成会商会意见上报州政府。
四、审定应急预案
2017年,代州政府起草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政府审定后下发执行,审查了《甘孜州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代拟稿)》、《甘孜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甘孜州2017年地质灾害预案》等省州级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专项方案、预案7个,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征求意见稿)》《甘孜州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办法》等要求、条例、办法6个进行了审查。
五、指导应急演练
全州各县(市)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康定、泸定、巴塘、等县防灾局向县委、政府建议,在县城、乡镇、企业、机关单位等地,组织开展了应急疏散、防灾避险、消防逃生等应急演练。按照防灾减灾工作计划安排,2017全州年1-11月,强应急演练的督促指导,截止目前,全州各县在县城、乡镇、企业、机关单位等地,组织开展了应急疏散、防灾避险、消防逃生等综合和专项应急演练190次,参演的专业、行业队伍、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小学生共计4万余人,各中小学校坚持每周一跑。其中在?月?日,康定市开展2017年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州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率相关科室人员前往观摩指导。演练结束后,李德局长首先代表州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局党组和行政对演练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对康定市和康定市防灾减灾局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进行充分肯定,并从四个方面对此次演练进行了点评。
六、开展应急工作检查
按照年初计划,2017年...
八、做好应急值守
一是加强应急值守。坚持领导带班,干部职工值班,实现了全年365天应急值守无缝隙链接。二是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灾情信息快速收集和报告制度,统一灾情统计口径。三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省、州政府。四是加强灾情核查工作,确保灾情准确客观,实事求是,防止夸大,防止漏报、迟报。五是及时向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上报开展防灾减灾情况和涉灾信息。
九、加强应急值班值守督查
按州委书记刘成鸣、州长肖友才的安排,州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州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局)值班人员,从7月11日至10月26日对全州18个县(市)的乡(镇、街道办)和重点防汛、地质灾害监测点值班情况进行电话抽查,共计抽查全州18个县(市)累计496个乡(镇、街道办)、591个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55个重点防汛监测点,将最终抽查结果进行全州通报并报州委州政府。
十、明年工作建议
1、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对州级应急预案进行一次系统清理;
2、加强应急值守,强化突发事件信息报送;
3、积极应对较大以上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