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回母校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月九号,在镐京学姐的组织安排下,我们踏着去母校的路,心情很激动,很远处我就隐约看见母校的大门上写着“安康中学”,一下子感觉特别熟悉,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高中。
不一会儿我和另一个同学一起来到了曾经教过我们的班主任,感觉老师还是一样的亲切。我们也向老师献上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一箱酸奶,也表达了我们的一份感恩之心。和老师聊了一下高三的生活,记得那时我们班数学底子很差,老师总是不放心,每天晚自习下了以后都会留在班里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在高三,老师一直对我们很严格,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但这些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对老师的这些“命令”完全当耳边风。聊了许多,我也发现有些事情一直是我们错了,老师也感慨也很无奈。他说他知道我们不回去听他的话,但是他从不懈怠,这是他的责任,即使他把我们教的不怎么样,但他也要教会我们怎样去做人。是啊,到现在我们知道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为了我们的以后着想着。老师,对不起,您辛苦了。
谈话结束后,我漫步在校园里,踏着青青的石板路,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角落,重新坐到亲切的桌椅旁,想到高三那时的“峥嵘岁月”,如今却卸去升学的烦恼,看到学弟学妹目光中充满对大学的向往,身上显现出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拼劲儿,仿佛看到了我们的过去。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历过高三,不算读过高中。是的,在那一年中,我们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有失去。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剩下的是对高三的怀念,其实,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我们对母校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的。我们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曾经觉得母校很小,现在觉得母校很大,她每年容纳了许多菁菁学子,授予知识。曾经觉得母校环境不好,现在觉得母校是那么的美。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母校,让我认识了一群朋友;感谢母校,让我学会了怎样去面对生活。
重返母校,别样情怀。再次回到母校,我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欢迎,让我感受到母校的温暖,也让我感觉到高中的我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现在我已习惯适应了大学的生活,我觉得知识的增长不是唯一的目的,更关键的是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以的学习生活中,我要更好地去锻炼自己,以便自己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11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回到离开40年的母校敖溪小学。向新建成的敖溪小学捐建一座思学亭。
感谢:
一是感谢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与他共同为母校敖溪小学捐建一座思学亭,寄语了对母校的期望。
二是感谢出席捐建活动的市、县、镇相关部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他特别提到,余庆县有崇尚文化、崇尚教育的传统,走出了很多人才。
三是感谢在场的师生们热情的欢迎他回到母校。
感慨:
梅宏用“沟通”来描述了感慨之言。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交通网的沟通,拉近时空距离。他特别提到读大学时从敖溪到遵义,坐客车要走半天时间,而他这次回来从遵义到敖溪只用了一个半小时。
作为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研究的梅宏,他从互联网角度讲述了“沟通”的重要性。通过互联网的沟通人们不用面对面,就把距离拉近了,将世界缩小了。
他期待通过“沟通”让处于西部的家乡通过交通建设以及凭借未来互联网力量改变现状,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希望:
希望敖溪小学的同学们要思学,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世界。在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多各行各业的人才,希望从母校走出更多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能够走出更多的在未来全国各个“舞台”上的领军人物。
梅宏,男,1963年5月生,汉族,出生并成长于余庆。1984和1987年分别于南京航空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从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1999年3月-20_年4月在美国贝尔实验室任访问科学家。20_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_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20_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梅宏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励。
再一次,我又回到了母校。。。。心中有好多感慨,多么熟悉,多么温馨。。。。点点滴滴都记录着美好的回忆。
为什么?有好几次在心底里问自己“为什么?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从前我百般挑剔的校园竟是那么的美丽和可爱。
望着这一幢幢教学楼,好亲切!一幕幕和同学们打闹的、嬉戏的场景像似在播放录象带般清晰地印在脑子里。。。
和同学一同回来,急着想去看望老师们,来到办公室门前。敲了敲门,哪个熟悉的背影依然一丝不苟地在批改作业。“陈老师。”我和同学们一同叫出口,转过头来,老师满脸的喜悦。看看我们,老师慈祥的笑着慰问道:“都长高了,现在都挺好的`吧!”我们点了点头,笑着回应,“老师,您现在是在教一年级吗?”“恩,不好教啊”听着老师的话语,好像又回到从前。看着我们都一个个都长高了,老师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们想去看一看学校。”“是啊,你们也很长时间没有去看了!你们去看看吧!”
好长时间没有来学校了,也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可更多的还是像家一般的温馨。此时,耳畔又响起了熟悉的下课铃。一群小朋友从教室里涌出,他们的笑声在我的心中久久回荡。仿佛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于我来说,这儿,母校,您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一年,两年,五六年的时光储蓄在这里。酸、甜、苦、辣。笑声、哭声,记录在每一个角落。。。。
天渐渐暗了,和老师们依依不舍地告了别。看着身后如家一般温馨的母校,好舍不得。。。舍不得老师,舍不得同学,舍不得在这里的点点滴滴。
为什么,为什么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别了,母校。。。
“主人,刘作家来电了!”身着西装制服的男仆报告。“啥事?”我问。“他说要跟你去母校开同学会,他顺便还叫上几个人了。”男仆说。母校!已经二十年没有见到它了,不知道它是何样。“好,我马上过去。约翰,备好飞船……”我激动地说。我走进更衣室,女仆将我换上价值7千美金的净化空气服,随后便走进飞船,直飞地球。
五分钟后,我来到地球的大道上。我已五年没踏上地球,五年前我逃离了这个空气极差,只能穿着净化服生活的的城市。这次踏上地球,发觉“绿洲”面积扩大,但我仍不敢脱净化服。我急忙跑向学校,一路的景色始终没能使我步伐停留。走到了校园门口,校门换了个新的。这新校门就多了个扫描仪,咋一看,跟普通的没区别,其实这是先进的“基因扫描身份仪”。如果你的基因不对头的话,那么就轰……的一声,归西了。
有几个人已经站在那儿等候了。“嗨,这位大富豪怎么也来了?”一位高大的男子说。“没什么,你是……”“上小学跟你结拜过兄弟的那个人。”那名男子说。潘昂然!如果不是他提醒,我简直不敢相信他是以前那个瘦小的潘昂然了。他穿着净化服,戴着金边眼镜,双眼炯炯有神,他那高大的身躯,宽大的肩膀,跟以前的昂然比,真像换了个人似的。“昂然!你这个同学,谁把你喂成这么大个啊!”我激动地说着。“嘿嘿,进去再说吧。”“你何处高就啊,昂然?”我问。“哦,当个小老板,把空气净化服推向全球,生意还不错。”“那你说说,谁把你喂得这么大个。”“没什么,做老板后,吃的好了,胃口也好了,就这样了。”
我们走进校园,路上是磁铁铺的小路,我穿着磁鞋,悬浮在空中,静静地欣赏着风景……
“叶睿浩。”一只手重重地拍着我的肩膀。“谁啊?”我回过头来一看,是浩森!他的下巴已经长出细小的胡子,头发稠密,脸色红润。“碰见你这个文豪,我算没有白来了。”我说。“哪里,只不过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主席……”“什么!作家协会主席?我的天,诺贝尔文学奖可就要指望啦”昂然惊呼道,“晚餐一定要多喝几杯!”“你把我看成什么人啦,我又不是酒鬼,我的酒量小的可怜。”浩森连忙答道。“好啦,好啦,老师等不及了。快走!”我说。
“汪老师!”我们兴奋地喊着。只见一位老人从房间走了出来,她那黑发里杂交着几丝白发。我似乎看见有几根白发是为我而白的。“就在这儿将就一下吧,都来了吗?”汪老师说。“除了影后没来,其余的都来了。”我回答道。“好,那晚会就开始吧。”汪老师说。
“影后,不就是那个歌声天籁一般的胡琼文吗,怎么她新晋影后了?该恭喜啦。”
那一夜,我们谈笑风生,对酒当歌,那分醉意,使人更加感慨万千。看着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孔,我想:时间,真如流水飞快,好像昨天是个小毛孩儿,现在已长大成人了。唉,童年时光一去不复返啊!但我们的友谊却是天长地久的。
那一夜,我们也满怀热血,要用浩森的文学呼吁,要用昂然的财富行动,要用琼文的影视作品说话,用我的智慧创造,用我们能鼓动的人的财富、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换回地球的绿色与健康。我,太空EQ空间站的主人,将从空间站搬回到地球上居住,来我要用我的全部财富和精力去净化地球,不再逃离。
我骑着自行车停在母校门前,注视着这扇熟悉的大门,仔细回想自己小学毕业后,多久没有再推开这扇守护记忆的大门了。一年?两年?或许更久了。教学楼早已变了摸样,但那份亲切依然弥漫在心中。校园虽增添了不少新事物,但旧时的记忆依旧如此清晰。
操场上那曾经满是黑色沙砾的跑道,现已焕然一新,红色的塑胶在阳光下炫耀着自己的活力与朝气。想起那些年与同学们在这操场上疯狂地奔驰,喜悦和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一次次的欢呼一次次的哀叹似乎还环绕在耳边。我停下车,沿着跑道慢慢地开始我的行走。东南角那些新漆涂抹着的体育器材,那上面依稀还残留那些年与朋友一起打闹的身影。
不知不觉走到了篮球场。篮筐还未换新,那锈迹斑斑的篮筐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又记录了多少在篮球场上的欢笑与呐喊。那曾被我抱怨太高的篮板一下子矮了许多,然而我意识到不是篮板矮了,而是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抱怨太高拿篮球泄愤的小女孩。
沿着无比熟悉的小道,晚风拂过脸庞,送来了清凉,也送来了旧时记忆。曾经有着一大帮人热热闹闹地从这里经过,然而如今只有我一人独自行走。望着曾经的西操场,那些体育课总爱一群人窝在那里玩弄的旧器材,小沙坑,现已被一座巨大的体育馆所代替。馆内齐全的设备,优越的环境,我不禁有些羡慕起这些学弟学妹了。校内的绿化多了不少,从前的蘑菇亭现在已成为树木中的一员。我用手抚摸着眼前这棵桂花树,想起那时和朋友们将桂花摘下压入书本中,希望书本也带有桂花香。但压的时间长了,桂花模糊了笔迹,变成一块块“斑纹”。看似乱糟糟的书本,然而却是我那时最喜爱的宝贝,那带有桂花香的书本如今成了我最美好的记忆。
走过熟悉的拐角,曾经的教室映入眼帘。我停下脚步向内望去,书桌、门窗全换了新,曾经的我们正是坐在这个教室里,听老师传授知识,与同学下课打闹。然而曾经已成为过去,只能回忆而无法触碰。但不变的是在这讲台下将会有一群像从前的我们一样求学的学弟学妹和讲台上将在这里为新一代传授知识的老师,在这里又将有一批追梦者努力拼搏,去创造他们的未来。
天渐渐暗了,校园在落日的余晖笼罩下陷入沉寂,安宁。
我静静地推着车,不想打破这片祥和,车轮转动发出的声响犹如时光的齿轮所演绎的骊歌。身后的母校目送着我踏出她的怀抱,一如当年毕业时那样。然而当时的孩童现已成长,但她一如当年美丽端庄。岁月不但没有在她脸上留下沧桑,反而更多的给予了新的辉煌。
我感叹时光的强大,赞颂母校的辉煌,但依旧希望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我还能像今天一样,在这母校中寻找当年的点点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