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这天的到来自然少不了观看央视的中秋晚会啦,看过的你们不晓得有何感想呢?不妨写写心得观后感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2央视中秋晚会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在这次应聘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那一个小小的举动。”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今天是八月十五,我朝窗外望了望,虽然没有看见月亮,但是还是有一股中秋的感觉。
爸爸进了我的书房对我说:“中秋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急忙跑到客厅坐在沙发上等待中秋晚会的开始。我看了看我们家可真是热闹非凡呀!桌子上摆满了月饼和水果,大家和我一样兴奋地坐在沙发上等待着中秋节晚会的开始。过了几分钟,中秋晚会开始了,一个叔叔正在唱歌,在旁边有很多的小朋友在跳舞。紧接着又是同一种节目,我最喜欢的是那位老人讲的故事,王进喜和他的同志钻油井的故事,最开始外国人瞧不起,说我们连口油井都钻不了,这句话刺激了王进喜同志,他决定要为挣这口气,于是他便带着石油工人们一起钻油井。这一天王进喜照样来到工地上和大家一起干活,突然有一个工人急急忙忙的跑过来说:“油井快喷了。”王进喜想:大家辛辛苦苦钻的油井这要是喷了不就前功尽弃了吗!而机器搅拌机有没有运到,于是王进喜跳进泥坑,冲在最前面奋力舞动着双臂做人肉搅拌机,我觉得王进喜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今天的中秋晚会真好看,希望以后的中秋节晚会能越办越好。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八月十五月儿圆,可是我最期待的,却不是住着嫦娥的月亮。看着中秋节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思绪不仅仅开始放飞,想着今年的中秋节,家里会备上怎样的月饼呢?莲蓉、蛋黄还是……每到了中秋节,这样的想法就忍不住要一个个冒出来。
回想起去年的那个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开着车去广场中赏月,虽然周围的人有很多,可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反而更能感受到一家人的温暖。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齐度过,真是十分好的体会。毕竟在平常,想要好好的在一齐过个节的机会可很少。
其中,我最喜欢在散步那会。因为是中秋节,周围的店铺和小贩都鼓足了劲的拿出自我的看家本事,一路上两侧都是五颜六色的彩灯,空气中也弥漫着阵阵香气。四处热闹非凡,就像是在过年一样。可是比起过年的寒冷天气,这会更多了一些秋日中温暖的感觉。
还有上上次,虽然因为在车上睡着了,不明白在哪里,可是我们去参加了中秋的灯会,想着灯会上形色各异的彩灯,心中的喜悦之情到此刻还能回想起些许。这些在中秋节的活动,此刻虽然是越来越少见,可是依旧在中秋的时候默默的出现,为我们的节日点缀气氛。
最近学校也进行了中秋的活动,我们学校也提前准备。班级的节目、黑板报、演讲稿等等,都在热烈的准备着。每个人都在这个活动中贡献出自我的一份力量。投身在学校的中秋节活动前,我一向在想着家中的事情,可是当我真正投入到其中的时候,却发此刻学校的中秋节也一点也不差!各班的表演,我们的努力,每个人都在这个中秋节为学校的活动出了一份力,整个学校在这个活动的带领下,就像一个圆满的圆月一样。其实,在学校的大家,也是能在中秋节一齐赏月的家人。
在学校的中秋活动下,我们一齐在夜色中表演着节目,一齐在昏暗的学校中看着圆圆的明月。虽然离中秋节还有一天,也许天上的月亮还没有到达最圆的时候,可是我们所有的同学和教师聚集在一齐,在的学校之中,也未尝不能称之为一个圆啊。
学校的活动结束后,就是中秋的假期了,也许我不该执着于在中秋的月饼上头,多在中秋这个难得的假期去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可能才是在中秋节欣赏月亮的最好方法。
中秋那天晚上,月亮是那样的圆。人们总是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十六的圆。星星也是那样的多,那无数的星星围绕着圆月。有些星星喜欢独处,但是当它们看见那圆圆的月亮时,也想往那边靠拢,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这一天,它们从不同的方向赶来与月亮团圆。
许多人由于工作忙无法与家人团圆。当他们站在窗前凝望月亮时,可能会想起李白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思乡、思亲,对月亮总有说不完的话,那是因为月亮里同样塞满了对亲人的思念,怪不得月亮是那样的圆。月饼也象征着团圆。每当人们吃月饼时,不仅只是在品尝月饼那香甜的味道,更多的是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更享受到亲人给的爱是那样的温暖。
小时侯,妈妈总给我讲嫦娥的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总向往着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
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如果回到过去,就会教育那时的自己“去天上并不那么容易,天上也根本没什么嫦娥,月球上没有水,温差很大,根本无法生活……”可忽然想起:儿时的自己也是挺可爱的。我还是给自己留住那想象的空间吧!
在这圆月之夜,我们送给每一个人爱的祝福。正是这爱让月亮变得更圆、人变得更亲。
今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一定是要吃月饼的。这时太阳才刚睡醒,欣欣然睁开了眼,把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来到了超市,现在已经到处人山人海了,大家都在选购自己需要的食品。
我穿过茫茫人海,终于来到了我渴盼已久的月饼身边,马上拿起一盒抱在怀里。付了钱,我就抱着它一路小跑回了家,心中还有点小激动,因为马上就能吃到月饼了。可现实总是残酷的,妈妈说月饼是要留到晚上吃的。
经过我不停地消磨着时光,终于天要黑了。又过了一会儿,夜幕降临,月亮正在缓缓升起。早已吃完晚饭的我们,各自拿一张小板凳,妈妈还特意泡了一壶绿茶。
我们一家人坐在阳台上仰望星空和月亮,中秋的月亮是最美的,这话果真不假。天空黑漆漆的正好可以让我清楚地看到月亮,月亮旁边还有几颗星星伴随着欣赏月亮的美。晈洁的月光照耀着城市里的每一条小巷,每一个角落,和高楼大厦里的灯光相映成趣。我一边观赏着月亮,一边大口大口地啃着月饼,空中的月亮仿佛就是我手中的一个月饼。
记得以前,奶奶总是跟我讲“嫦娥”的故事。她说,以前月亮里住着一个漂亮的女神仙,有一次,她在一棵树下找了一只兔子,取名为“月兔”。她一个人住在月宫太无聊了,所以有时候会抱着月兔坐着树下,思念自己的故乡。所以,每次中秋节我都能依稀看到“嫦娥”坐在树下不停地抚摸手里的月兔,时不时看向远方的影像。
正当我的入迷之时,一只手突然拍我的后背,吓得我的月饼差点卡住喉咙了,喝了杯茶,感觉舒服多了。我正想看看是谁呢,一只大手抓住我的脸捏了捏,不用想肯定是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回来了。我心里很高兴,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坐在一起,欣赏月亮,吃着月饼,这才是过中秋的意义啊!
什么节日是一家团圆,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的节日?大家应该知道是什么节日吧?对!就是中秋佳节。
大家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据我所知:传说后羿的妻子嫦娥因为独自吃下两个人份量的仙丹,然后不由自主地飞升到月亮上,而后羿得知后伤心欲绝,他望着月亮,仿佛看到了嫦娥在月亮上孤独的身影。所以,大家把那一天定为了中秋节,也有了一家人在一起吃月饼,赏月的习俗,蕴意一家人要团团圆圆。
中秋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在做晚饭,会做许多好吃的,因为,不止我们一家在一起吃饭,舅舅一家也会来。大人在做饭,我们一群小孩就在客厅玩,电视里正放映着中秋晚会,一个小小的房子里,装着大大的温情与欢乐。过了好一会儿,菜都上齐了,为了能有足够的空间让两家人能围在一起吃饭,桌子被移到了客厅中央。爸爸说:“菜好了,大家快来吃饭吧!”大家陆续围到桌子前,妈妈说:“为了庆祝中秋节,大家一起干一杯吧!”大家笑点头答应,于是,爸爸和舅舅举着酒杯,妈妈,舅妈以及小孩们举着可乐杯,一起说:“中秋快乐,干杯!”之后,大家便开吃了。大家边吃着饭,边聊着天。
由于我们加入不了他们的话题,所以我们就边吃饭边看晚会。晚会上放着许多歌曲,还有许多在再晚会上说话。一切都十分其乐融融。吃过饭后,我们出去玩了,我们在家的附近的一个空旷的地方玩起了游戏,大人们依然在说着话,我问弟弟:“玩什么?”弟弟想了一会儿,说:“捉迷藏,玩吗?”我说:“这天都这么黑了,要不回家去玩?”弟弟高兴极了:“只要能玩就行!”我们回了家,我说:“你说玩的,你先捉!”“好吧。”在一连串的欢声笑语中,一个温馨的夜晚就度过了。
中秋节是欢乐的,一家人一起度过才能感受到这种团圆的欢乐。我告诉了你我是怎样度过中秋的,那么,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样度过中秋的吗?
中秋夜,欣赏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犹如过年观看春晚,节日仪式感满满。
今年的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已降下帷幕,我心,却感慨不已,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古训,有了更深刻、更刻心的理解。
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的主舞台以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为背景,融入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洛阳桥、牡丹等具有洛阳特色的元素点缀其间,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今年的中秋晚会将继续沿袭坚持多年的篇章式结构,除了序《明月升》,尾声《海上明月》之外,晚会将设置上篇《月圆花好》、中篇《乡关何处》和下篇《家国万里》三个篇章。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浓郁的文化气息,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以及1500多年建都史,这对集中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与血脉,彰显民族文化的自信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今年中秋晚会的主舞台以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为背景,在古今勾连、虚实变幻间对每个节目进行个性化包装和形态创新,用唯美浪漫的艺术风格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主舞台背景的应天门,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其始建于隋大业元年,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历经隋、唐、五代、北宋四个时期500余年。不仅是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发生地,也是洛阳历史和隋唐中原文化的重要证明。2016年时,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就开始开工建设, 2019年9月13日,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同年底成功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晚会采取360度实景舞台,用现代技术打造古色古香的布景,在录制地选择以及舞美设计上紧扣中秋文化,用科技助力讲好中国故事,带领观众探访中秋民俗,展现传统文化魅力,金秋时节,这场一年一度的文旅盛会,将与央视中秋晚会在洛阳不期而遇,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奇妙体验。
作为总台“五大晚”之一,央视中秋晚会大胆创新,将贴合网络用户趣味的直播、VR等新媒体形式应用于彩排当中,积极尝试全媒体融合传播,紧跟潮流风向标,巧妙实现了央视中秋晚会大小屏幕“双屏共振”。2020央视中秋晚会于10月1日20:00通过CCTV-1、CCTV-3、CCTV-4等频道播出,并在央视频、央视网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自2019年“家国情怀”成为去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的核心理念后,围绕着这个理念,晚会就设计了《花月圆》《山河恋》《共婵娟》三个篇章,以歌会形式为主线,采用舞蹈、器乐、交响乐、情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五千年风云变幻;拂去历史沧桑,焕新着城市新气象。古今辉映,洛阳就是诗与远方。邀您齐聚洛阳城,共看明月升,同叙家国情。”而节目也是篇章式结构设计,共设置上篇《月圆花好》、中篇《乡关何处》和下篇《家国万里》三个篇章内容,让广大民众在共享中秋国庆欢乐喜庆的同时,弘扬民族自信激荡家国情怀。
中秋节,是合家欢乐、团圆的日子,本是满怀畅饮的时刻,可为何心中却有种孤独的愁绪浮上心头。匆匆过了十八年,在记忆中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因此童年比别人少了几许关心与呵护,比别人多了些孤立与坚强。每一个节日都是由自己度过,从未享受过生活节日的气氛,家的温馨,所有的欢乐都走向寂静。父母一生忙碌,长年累月在外,渐渐的习惯了这一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为自己悲哀,哪能够不痴痴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每逢中秋节时,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可想到父母与自己相隔两地,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除了傻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笑之余又似乎隐约有泪的味道,实在正是因为后面有看不见的泪,说不清的孤独。中秋的夜晚,别人的幸福与欢乐,我不羡慕也无羡慕的必要,与其羡慕不如找些理由来填充心里的孤独,为自己找一丝的安慰。我无法说清我内心里的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不过说清也许只是多余的,存在就是合理,已经发生了就只能面对,无法拒绝也抗拒不了........
中秋时的月亮好圆,凝视着天空,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别人幸福的聚在一起享受这节日的气氛,而我却只能把它当作休假日一样百无聊赖的打发。静谧的夜,望着皎洁的月光,星星似乎在向我眨眼,像是在讽刺我的孤独,顿时有种想哭的冲动。
皎洁的月光用白纱装饰了大地的美丽,道路旁的灯光普照着大地,灯光与月光浑为一体,显得格外的美丽。心中同时充满了孤独的惆怅和感受中秋月圆的欢悦,这两种情绪混杂在一起,使我的心就像一清一浊两水交汇的河流,两水都汹涌着,努力抚平,使它们融合一地,并且进而相互在对方中消失,以使自己的内心恢复平静。
泪与笑,同样可以演绎出不同的精彩。中秋,自己并不孤单,因为在生活中已依附了它欢乐的气氛,所以一个人过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