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时代在变化,有很多新兴的职业出现,但诸如教师、医生、公务员这些很稳定的工作依然被很多人视为“最佳工作”。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职场励志心得体会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小故事1
真正的高情商是绵里藏针
这个“针”不是伤人的意思,而是直戳要害。
职场上的沟通只有一个准则,那就是迅速让对方了解你的目的。没有目的的沟通,讲得再好听都是浪费时间。
如何做到呢?3个小建议,分别来说:
1)明确核心目的
任何沟通都要围绕一个核心目的来讲,它们大致可以分为4类:
说服:让对方接受你的说法,或者相信你的观点;
推进:驱使大家共同把事情向前做一步,而不是原地踏步;
改变:否定过去的做法,或者建立新的方法;
协商:讨论尚不明晰的议题,得出一致明确的结论;
在沟通之前,想明白你要pick 哪个核心目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来构建你的沟通话术,让它形成条理和逻辑。
2)找到充足论据
一旦找到了核心目的,那么接下来你需要考虑如何用充足丰富的内容,来让你的话听起来有道理,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比如此时你的核心目的是“说服”,那么通过一系列反向关联问题,来构建你的思考和沟通话术。
什么是反向关联问题呢?
就是与核心目的反着来的问题。比如你想说服对方,那就想想为什么现在说服不了对方,从而开启一系列子问题(如下图):
看不清的朋友,我用文字再写一遍。可以想到的反向关联问题有:
1、对方为什么不相信我的观点?
2、对方心里是怎么想的?
3、他的想法有哪些漏洞?
由这些问题,可以归纳出一系列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比如从“对方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可以推断出对方的立场,再结合你自己的立场,找到核心矛盾所在;
再比如从“对方的想法有哪些漏洞”这个问题,可以找到击破矛盾的关键所在,从而增强你的说服力。
这样一步步推导下来,就能构建出一个“说服提纲”。这可比费劲心思琢磨怎么说话好听要高效得多。
3)挑选适当措辞
上面两点说的是“针”。最后这条说的是“绵”。
这时你才真正要去考虑如何让对方听了自己的话感到舒服,不会皱眉头。
第一,把措辞中的“我”替换成“你”。
比如,“我”想要,“我”觉得,“我”认为,替换成“你”可以,“你”也许,“你”试试。
减少自我主张式的表达,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么做的好处,从而婉转达到目的。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当你要说“No”的时候,请让它听起来像“Yes”一样好听。
开口前,想象一下对方听了你的话会有什么反应。这是最简单的将心比心。
第二,不到万不得已,避免使用命令式语句。
比如,“听我的,这个事情必须这么做。”
“听我的”和“必须”就是命令式语气,这几个字说出来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如果你是在和同事讲话,尽量把命令式改为建议式。例如:“我们不妨这么去做。”
命令式语气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刻才能发挥作用,例如最后一次机会,或者千钧一发之际。
另外,不要做老好人。该严厉的时候严厉,该和善的时候和善,这些日常的沟通习惯最后都会变成你做人的原则。
以上才是正确高效的沟通方法。这绝不是单靠情商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是情商+智商。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小故事2
关于机会:行业越乱,越要进入
刘强东第二次创业是在中关村,在日企工作两年,将经营餐厅失败欠下的债务还清了之后,还剩下12000。
资金有限,就租了一个最便宜的柜台,买了一台电脑,剩400块钱生活,如果三个月内不能赚钱,就意味着第二次创业也失败了。
但幸运地是,做到了,为什么能做到呢?
刘强东在中关村走了一个多月,发现所有人几乎都在骗,假冒伪劣商品横行,一件货物在柜台之间搬来搬去,而且也没有什么服务。
所以,他决定一定要做到和别人不一样,他的柜台是中关村第一个明码标价的柜台,卖的所有货都是正品行货,而且他还会教购买者怎么使用,毕竟当时会的人不多。
坚持了半年,刘强东的“京东多媒体”火了,很多外地人来中关村就找京东多媒体,以至于一夜之间,中关村出现了五六个“京东多媒体”。
不管是在中关村经营“京东多媒体”,还是后来不顾股东们的反对做物流,刘强东始终坚信一条:
如果行业很完美,几乎看不出来还有什么问题,那就别去碰,因为意味着几乎没有机会;如果一个行业太乱、太糟糕,简直可怕,那就是巨大的机会,一定要进去,因为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的机会。
很多时候,选择和思考,比埋头努力更重要,能发现痛点,往往就意味着机会。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小故事3
两个月前,一个旧同事给我打电话,抱怨老板对他不好,他来公司八年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可老板死活不肯给他一个副总监的职位。他每天还要和九零后一起上下班打卡,打车只能报销快车,出差也只能二等座高铁。
对于为什么对老板不满,他的理由让人啼笑皆非:因为在他之前,部门里每个30岁的人都当上了副总监。
典型的归因错误。
的确,老东家精英辈出,30岁当上副总监的比比皆是。可那不是因为30岁。
恰恰相反,因为那些人从来没把自己当成30岁的人。和年轻人一样拼命,从不倚老卖老,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吃苦的时候吃苦。
而这个没升上去的男同事每天六点踩着点下班,午休一睡就是俩钟头,同事们都看不下去了,假装咳嗽才能把他叫醒。
他有一句名言,到了我这个岁数你就懂了,没有一份工作值得拼命干。每次他一说这话,大家都默默地扭头走开。
这样一个人想升职,凭什么呢?
当然,他也有一番自己的逻辑,按照他的话说,自己从公司成立就来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二十几岁,成天加班,眼看着熬到三十了,休息休息怎么了。
可是,职场没有应该升职的年纪,只有配不配升职的人。有本事的人,不到30就可以进管理层。没本事的人,过了30岁依旧是普通员工。
按照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你30岁了,那又怎么样呢?
职场不是存钱罐,20岁拼命往里塞,30岁开始躺着花。20岁有20岁的努力,30岁有30岁的勤奋,你不能30岁的时候邀20岁的功,因为在职场,没有人会给你的资历买单。
人们都说,30岁是个尴尬的年纪,钱多的工作你熬不住,钱少的工作你看不起,所以危机重重。我一点不觉得是30岁闯的祸,相反,恰恰是我们没有跟上年龄的节奏,才造成了所谓的中年危机。
讲真,没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也没有一个年纪是不应该努力的。看着那么多比你能吃苦还比你要钱少的人,真心没办法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有多好。
所以,有时候,你得学着忘记年纪和资历,因为职场压根没有苦劳这回事儿。说到底,你得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到了哪个岁数都一样,能力得配得上心气儿,态度得配得上欲望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小故事4
总有刚毕业不久的学生问我,当下的工作不喜欢该怎么办?你让他辞职,他说不敢,因为怕找不到更好的;你让他继续适应,他说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份工作。
其实,真正层次高的人,无论一份工作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都会干得漂漂亮亮。
你越是浑浑噩噩,就越没有跳板可言。人人都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你要是不努力,就没有选择的权力。
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长年累月做下来,可能都会略显枯燥乏味。但同样的工作,放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人会絮絮叨叨、抱怨不止,有人就会高效完成、微笑面对。这便是工作态度起到的作用。
而由工作态度反映出来的状态,最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格局、思维方式、承压能力、耐力等重要品质。
总之,当你开始工作的那一刻,便开始了你的自我进阶之路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小故事5
排名第一的“工作效率杀手”
跟通用公司相比,更多的公司禁止员工在工作时间使用手机,是担心分散他们的精力。众所周知,手机是一种能够加速时间流逝的“魔法道具”,在无线网的帮助下,魔法效果更是翻倍。美国“Mobile Insurance”科技网站2016年的一项统计显示,普通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90分钟,相当于每年有23天在玩手机。
美国“Career Builder”招聘网站同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一般情况下,公司员工不可能每分每秒都在工作,而是会不时沉迷于手机。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员工每天至少花两个小时通过手机上网、发信息等。按照该报告的说法,手机是排名第一的“工作效率杀手”。此外,人力资源公司OfficeTeam 2017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员工每天平均花费56分钟(即每周5小时)“使用他们的移动设备在办公室进行非工作活动”。年龄在18至34岁之间的员工手机上瘾最为严重,平均每天高达70分钟。此外,58%的人使用手机访问被雇主禁止访问的网站。
即便员工没有玩手机,这些移动通信设备也不会停止捣乱。不管是短信、微信还是应用程序提醒,只要“叮咚”的信息提示音响起,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查看。美国“Zapier”科技网站报道称,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统计,工作被打断后,平均要花23分钟才能让注意力重回正轨,如果是在精力不济的下午,需要的时间更长。
如果开会时手机忽然响起,那难堪的可就不只一人了,老板也会觉得被冒犯。因此,美国资产重组公司Belfor首席执行官谢尔顿·耶伦告诉《Fastcompany》,他的公司明令禁止员工在开会时使用手机。
不过,公开颁布手机禁令的公司是少数,毕竟,能完全放下手机的人寥寥无几。据美国彭博社报道,简单粗暴地将手机“一封了之”不但会降低员工士气,也会妨碍业务往来。因此,多数公司还是以规劝为主。“我们不会在办公室里安装监视器,也不会过于严苛地推进该项政策落实。”通用公司表示。
但对某些领域而言,手机并非必需品,比如足球运动。因此,多家足球俱乐部严格禁止球员们使用手机。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9月6日,上赛季英超冠军曼城俱乐部的主帅瓜迪奥拉下令,禁止球员在俱乐部训练基地的任何工作区域使用手机,包括会议室、体育馆和训练场等。为此,瓜帅引进了新的罚款制度,不管球员有多“大牌”,一旦违反,绝不姑息。
除了曼城队,英超阿森纳队、德甲拜仁慕尼黑队及西班牙国家队也或多或少地限制队员们使用手机,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聚餐是为了让大家相互交流,而不是各自把玩手机。”拜仁队主帅科瓦奇表示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小故事2020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