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东西了,虽然每天都不是很忙,也不知道干吗去了。再来回顾下上集看点吧!
话说那天初次来到血液科时,那个场面真是惊人,通常都是我们戴口罩,可是血液科的人几乎都戴了,是怕我们传染他们,还是他们会传染给我们?由于我前一晚在普一上小夜班拖到两点半,我再也不想上夜班了,我大胆地和护士长说我不想上晚班,还说出了原因,她也同意了,我从此就跟着冯桂娟老师上组长班。
那天是第一次在血液做晨护,实在是没见过那场面啊!一群人在我们的车上疯狂地抢床单被套,就像一群狮子在争抢一块食物…我们被挤到一旁,后来问老师为什么不多拿出一点来,老师说都在这了…我当时就无语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做好了防范措施,尽量有序地分配,但不时还是有人明抢,我们也是无能为力啊!血液还有点让人很无奈的是,他们巨嫌弃我们实习生,看到我们的牌子就说,不要我们打针之类的,连换个点滴还在质疑我们,这个是干吗的,我们告诉她们了,还是不放心,还要再问老师一遍,经常这样,说句难听话,爷就是再不懂,都比你们这群乡巴佬懂,你怕我拿错,我更怕我一条命赔给你,我当然万分小心了!血液几乎没有针来打,每天都是接留置针,我发现一个普通针就天天拿着他的药给他打,嘿嘿…后来他迁去一组了,害的我都没针来练,我那技术太差了,不多练练哪行啊!冯老师很好,经常让我打皮下和肌注,不过她老先生也够磨了,比我还慢,换个药就得半个钟头…要是在外科早就挨批了,几个都换好了,她们那太闲了比神内还闲,说到神内又让我想起我家美青老师,她简直太好了,就是perfect。冯老师的性格和我有点像不温不火,不紧不慢的,虽然还比不上我家美青老师,不过也很好了…在她的教导下,我终于尝试了打留置针,虽然大家早已打了,但我也并不急,虽然第一次还是老师帮我退的针,不过也算有点感觉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旦有好打的老师都给我机会,直到出科前一天还打了一个,那个难度有点大是在快到关节处,老师说到那个拐角就拐进去,虽然我没拐进去,好像也有点刺破,不过还是滴的很好很通畅…最搞笑的是我们的出科考试最后一题对科室的建议,大家不约而同地写了要求增加晨护用品,貌似听说后来她们那都是新的了,也没争抢了,我想他们能有此待遇还不是多亏我们这组实习生,还天天嫌弃我们,切,不屑你…
第二周见习结束,在周六的时候顺利地通过了岗前培训的考核,可以参加从下周开始的临床实习。真的很感恩~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是自己做的已经足够好,也并不是自己配得有这份工作和这次机会。只是上帝给了你,医院和老师信任你而已!作为回报,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周四的反示教让人觉得深刻!每一个操作,并不是一套简单的P&P那么简单!一个初出茅庐的护生,和一个上班有几十年经验的老师做出来的不同之处,护生只是在简单机械的操作,老师做的却有更多的知识和技巧的沉淀和从临床细微之处积累的人文关怀。这些是时间的累计,也是护生学习之处,学生应该认真听老师的话,老师的每一句话,有教训也有经验,会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也能使我们从前辈的手中接过护理事业的蜡烛的时候,可以更上一层楼,在前辈的基础上有更好的进步!
重复的背,和练习操作程序,对以后能尽快的熟悉临床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虽然乏味疲累,但还是无法否认,坚实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工作有何等大的帮助。下周就要进临床了,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勇气和信心面临明天的挑战!
二门诊的一周很快就过去了,这七天里,我对社区医院的环境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也让我有了一些思考。
大概是受小的时候家属区里的医务室的温馨环境的影响,我一直在心中保留着做一个社区医生的小愿望。因为我觉得社区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患者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信任和情感基础,这在中国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性。门诊的患者每天来来去去,其中有很多患者,不过是走马观花的看医生,并没有好的依从性,这一点对于中国广大的慢性病患者是非常不好的;还有一些患者对于医生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这与现在的医疗大环境不无关系,但也与医生因为自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关。对于这两点问题,我一直认为,有责任感和医术高超的社区医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社区门诊的这些天,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更多的信心,因为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感动。
二门诊的老师们,学识都很渊博,很受患者尊重。这也是我很喜欢全科医生的一点,他们看上去都亲切而低调,但他们却是有着大医院专科医生不能小觑的广博的知识,看似信手拈来的功夫,却是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守护者。虽然看每个病人的时间还是有限,但是他们还是比专科医生多了一份热情和亲切,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也要多一些。尤其是很多患者已经在大医院就过医,他们在二门诊开药的同时,医生们也不错过任何宣教的机会,这一点,使我更加坚信,也许大医院的医生对于最新的知识有着更深入的了解,用药更有把握,但是社区医生在患者教育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绝不亚于他们的。
很遗憾,给我安排入户的那天并没有入户,所以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深入了解社区医生工作的机会。但是那天在儿童保健的智力筛查门诊,我还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社区医生在患者的基础保健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在家属区里医务室里疫苗接种或是看病的温馨经历。可以想见,入户这种更加体贴周到的医疗行为,对于很多医疗观念比较淡薄的患者的母婴健康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二门诊有很多好处,我还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总体上,二门诊还是北医三院的一部分,所以综合水平是很好的,这带来了很多除了一万五千人的社区居民以外的临近的社区患者。虽然很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每个诊室还是门庭若市,患者还是要等待,医生们也是很忙碌,每个病人获得的时间并没有比大医院多上多少,医生们与患者也并不是特别熟悉,对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别有效,这一点让我觉得还是有点小遗憾的。但是这个也许是国内现在医疗条件不均衡下的必然产物,所有好的医院都是人山人海,二门诊也不除外。依托着三院的强大的支持,二门诊的医生们有了较好的再教育的条件,但是相对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他们还是少了许多参加高水平研讨会和国际会议等高水平的学习机会。所以在治疗上,很可能会有一些与专科医生不同的治疗意见,这点不仅会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也不利于全科医生自己的成长。与此相应的,在这个化验检查对高精医疗检验仪器高度依赖的时代,社区医院与大医院也有一定差距,这个也是限制社区医院的诊疗范围的一个因素吧。
新的医疗改革正在进行,我这短短一周的实习感受使我相信,社区医院作为医改的重要环节,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获得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即将结束本周实习,今天却让我看到让人心酸的一幕,六天前入院的20床阿姨于前天生下小毛毛后今早不幸夭折,可怜的小婴儿刚蹦出来就面对这样的不幸。今天一早去接班,大概八点半去ICU查抢救药物时听到有人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老师叫上我跟了进去,将病房门关上,小毛毛已经送出病房了,只看到一个产妇躺床上,情绪激动,四个老师同时看护着,避免缀床受伤,后来老师们开会去了,嘱咐我们看好这个阿姨,我们扶着床档,小心翼翼的守着,大概过了半小时,估计她的爱人办完小毛毛的事回来,他俩抱在一起哭泣,看得我好心酸,旁边有个待产的姐姐我看她眼睛都红了,相信谁看了这一幕都会这样。后来在整理病历的时候才知道,这个阿姨是平产生下的小孩,原本今天出院,没想到小孩却在今早不幸夭折,她35岁,G3P1(怀过3个只生了一个,唯一的一个却夭折了)。
今天和老师学习了女性导尿,看起来挺简单的,但还没操作过。后来学习了待产准备,为即将降临的小毛毛准备被包(包括3张三角巾、一张被单、一跟绳、一张尿片),称重,取一次性灭菌产包,然后送到产房或手术室(剖宫产),然后监测特级护理病人的生命体征,记录,就这样,完成了今天的学习
今天是我第一天去医院实习,的确有点担心,不是激动。昨天护士长拿了一套旧护士服给我,今天穿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点味道!嘿嘿!在血液科大多数病人都是白血病人,也都是长期住院的病人,看得出来他们跟护士的关系还不错的。带我的老师姓罗,是组长。她的操作水平的确很不错,很多病人对她都很尊敬。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的确学到了很多很多。
换上衣服出来,老师带着我来到治疗室,早上是最忙的时候,主要任务是配药,老师教我怎么对单子然后把药摆好,什么是一天一次的药,什么是一天两次的药都要弄清楚。摆好药后得把每瓶药做好标记,写好名字和床号。看着老师们迅速地把一切准备好,觉得这些事很简单,然而老师让我自己来试时我就发现自己太小看这些事了。用沙轮刮,敲掉注射液的玻璃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从里面抽药水也不是那么简单。唉!当老师把要打针的药摆好在推车上后,老师叫我一起去打针。
我推着车来到病房,老师强调了要三查八对,一定要叫病人的名字。这里的病人由于要长期注射,打针对他们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所以大部分病人都是用的静脉留置针,老师给我介绍了如何在留置针上打针。老师在给有的病人做静脉穿刺时也教了我怎么找血管,如何排气等等。打完针后回到护士站老师让我自己看看平时用的药,大致了解了该科室的一般用药,这里大部分是些化疗药,还有消炎药,止血药,大部分是肌苷胞苷,甲氨蝶呤,和头孢类的药等等。看完药后有时候会去看看老师拔针,换药水,封管等等,一个上午我一直没停下来过,坐都没坐过,看着她们忙个不停我也不好意思停下来休息。
下午的事情要少很多,不过却领悟到一些东西。下午老师没什么事,我跟着她们实习生一起学。在这里有个实习生很好,她一直忙着做事,我跟着她,她教我怎么排气,怎么封管。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真的很难,你在排气时要遵守过程,不能把空气弄到身体里,封管时也要注意取针管时要捏住不让空气进入。她们的每一步操作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这个概念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