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具有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它应具有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公开课以有原则、讲方法的教学评论作引导,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台阶。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公开课观看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学校举行的公开课,讲课、评课结束了,通过这一次公开课,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从中又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我作为一名老教师,公开课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提升的机会,这一次公开课,我能感悟许多。
说到公开课的真实,不能回避的是公开课与常规课的区别。由于公开课的特殊性,它比常规课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一节好的公开课我认为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是应该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是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应是一堂有效的课;
三是应该是真实的,能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
四是应该具有研究的价值,公开课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或专家共同讨论的领域,从而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通过本次公开课,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如下环节不可忽视: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要深入钻研授课内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就会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对象熟不熟悉,能否理解课文的内容。我们在课堂上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这些都需任课老师在课前仔细琢磨,做好设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好每一节课。
2.在讲课前,要懂得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起学生的热情。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整节课的气氛就会很活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课堂中,思维活跃,对老师所提问题会做出很快的反应,于是师生配合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3.课堂要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目前,正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尽量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的。例如小组间进行竞赛,分任务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要重视课堂中的教学用语,力求生动活泼,简明精炼,多做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说些赏识性的语言,不仅维护学生自尊,还能使师生关系更为亲密融洽,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我觉得我要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2)巧设疑问,激发求知。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巧妙的疑问,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只有把问题设计的巧妙,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在问题的设计上花点心思。
通过上公开课,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的话,我们的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想在以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和把握,不断地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枯燥的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特色,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专业课。
昨天,我听了一节七年级英语公开课,受益匪浅。
这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设计巧妙,授课教师还通过一系列的教具,如:单词卡片、图片、PPT、头饰、地球仪、视频等结合游戏进行知识点的操练,很轻松地突破了重难点。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感觉听这样生动有趣的公开课是一种欣赏。
可见要上好一堂成功的课,首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对教材一定要吃透,抓住重难点,让整个课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法更是不可缺的一部分,在上课前我们应当思考怎样的方法才能使英语课堂生动起来,授课教师她在这点上做的就十分到位。她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动物单词的时候用课件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猜动物的名称,给学生营造了神秘的氛围,接着又放映动物的图片,音像结合,形象直观,激起学生学英语的乐趣。还有后面体现的游戏教学法,歌曲教学法,情景表演法等都是值得我借鉴的好方法。
最令我欣赏的是授课教师运用的情景表演法。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教学过程应融入一定的语境之中。她通过头饰让学生扮演各种动物;还有小导游,让学生身临其境,似乎进入了动物王国。给学生营造一方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最后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有绽放的舞台,在玩中学,做到学以致用。
所以,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想应该多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情景表演来丰富课堂,让学生体会课文语境,感受学英语的乐趣。
我代表徐汇区向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意在向老师传达一些二期课改的理念。
说句实话,二期课改的理念我们都会说,但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圆满,更要考虑先进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可操作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备教材到备学生”的转变。在这儿,我就想谈谈通过这堂课我的一些启发与收获,让我们共同切磋、学习。
这堂课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因为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获得发展,而发展又应当首先体现在创新精神的树立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疑”中求“新”
“疑”即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创造性地释疑。
就拿《爸爸和书》这堂公开课来说吧,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就安排学生质疑。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多为“‘珍宝’什么意思”等这样的表层问题,而在课堂上,经过深入思考后,学生进一步提出了“‘我’为什么会视这么一本又薄又破旧的书为珍宝”这样较有价值的问题。而我在教学时则就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疑问。
二、尊重主体,“放”中寓“新”
“放”即开放,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严格地牵着行,学生小心地跟着走,大量的时间在分析讲解中虚度,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师如果善于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这堂课上,我就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找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讨论后,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因为这本书是‘我’省下车钱好不容易买来的,所以会视它为‘珍宝’。”也有学生抓住“临时工”、“干零活”这两个词,说“这本书书是爸爸在生活十分窘迫的情况下给‘我’买的,其中包含着深深的父爱,所以我会如此珍惜。”再往下学,同学们又发现了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读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至此,同学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的方法,自己总结出了“我们”视这么一本又薄又破旧的书为“珍宝”的两个原因。
三、树立信心,“异”中见“新”
“异”即求异,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使学生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积极、独立地探索问题。学生摒弃了单向线形的狭隘思路,就可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如这课堂上,在解决课文为何要以“爸爸和书”为题时,课堂上又引起了一番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题目中包含了爸爸对“我们”的希望——希望“我们”成为爱读书的人;也有人认为因为书是爸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给我买的,所以要以此为题目。说到这儿,立刻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家中不光爸爸一人在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而是全家在爸爸的引导下共同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省下钱来买书。针对学生的种种看法,我并没有简单地评判对与错,而是随机评点,通过分析、比较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事实证明,证明这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堂课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将二期课程的一些理念转化为可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但这堂课只是“抛砖引玉”,更多的转化,要靠我们自己去尝试、去探究,并在不断的课程实践中获得自身专业的发展。
11月29日上午,学校组织了每半年一次的公开课。每次听优秀的老师们作公开课,都毕恭毕敬地聆听,唯恐漏掉哪一个环节。这次也不例外,听三位老师有声有色的课堂,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三位老师讲课都各有千秋,下面我就这三节课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首先,我说说韩秀敏智障班的语文课。
学校一直在提学科整合,最初我觉得有点难度,但是听了今天韩老师的语文课,我觉得这方面做得非常顺畅自然。她把律动和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语文课生动活泼,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
第二,小小智慧树运用到课堂。基于智障孩子多动爱说的的特点,智慧树让孩子们充分展示了自己。
第三,韩老师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我特别欣赏她课前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的环节,听着那稚嫩的童音:“韩老师,您好!”我突然觉得原来智障孩子也是那么可爱!
第四,课堂评价独特新颖。孩子们的照片出现在电视上,而且在做着各种各样活动,“可爱宝宝、进步宝宝、聪明宝宝”,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第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卡片的高低,控制音量的大小;逐步延长句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游戏“猜猜猜”寻找生字,寓教于乐。
(二)郭红娟老师的听障班语文。
首先,我们说听障班主要还是知识教学为主,教师要把握教材,有效组织教学,教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郭老师课前的知识积累让我感触颇深,语文这门学科要从小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孩子们通过用“雪”组词,产生很多联想,不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积累了许多的词汇。
第二,多种形式的朗读。这节课采用了指名读、领读、大声读、默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三,通过多媒体欣赏图片、地图展示、播放视频,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遥远的天山、盛开的雪莲花,都是学生感到陌生的事物,教师让学生欣赏图片,不但认识了天山、雪莲,还获得了美的享受。观看壮观的升旗仪式,并且和我校的升旗仪式对比,使得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壮观”一词。
第四,教学生活化。文中的小男孩、小女孩都想走出家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通过这个主题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平泉,搜集一些美丽家乡平泉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刘艳霞老师的微机课。
首先,我想说:“我真的很佩服刘老师!”刘老师就是我学习的楷模。她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而且无论教哪门学科都干得非常出色!
第二,学生学的专业知识丰富。这节课刘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使用,我听了都很茫然,不过学生却能把“原理”都回答出来,何况他们又是学习有障碍的,真是不可思议!这其中,老师下了多少功夫呀!
第三,课堂时刻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我能行!”“我是最棒的!”教师不停地在用激励的话语,帮学生打气,加油,使学生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学习任务。
第四,亮丽的课堂评价。刘老师结合我校的“五星学生”评比,课堂最后设计了摘星环节—我最闪,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结果。我应该向刘老师学习,学习她那契而不舍的精神。
当然,三位老师讲课过程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待日后探讨吧。
以上就是,我这次听课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提高。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和近期听的公开课,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
公开课要想讲出新意,就要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这样才能引起老师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于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用的教学课件非常特别,新课伊始通过动画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几何王国,从几何王国里面让学生说一说遇见的老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然后出示角,提出疑问,引出课题“角”。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通过红角和蓝角比大小直观形象的展示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叉开的开口的大小有关系。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过分地迷信教材,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问题,也不敢吭声,总认为教材不可能出错。有的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乔老师的《循环小数》一节课,让学生仔细听火车行驶时发出的“咔嚓”声,发现了什么特点,出示了一年四个季节,通过这样一个个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循环的本质,让学生通过自己举例,加深了对循环这一现象的理解。也为这一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学生操练,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往前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规范与影响下,学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问题,更不敢越出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这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卢老师的《比大小》,刘老师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游戏与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游戏在整个小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张军超老师的《几和几》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苹果这一实体教具让学生分一分,并且当做奖品奖励孩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来的找朋友更是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了所学习的新知识。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来自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把数学教学设计得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宽松和谐,就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实际情境。学生学习数学不应以接收式的为主,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比简单地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机会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