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读后感作文

| 陈惠21147

《曾国藩传》,是张宏杰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之外另外一本关于曾国藩的著作,按照作者在自序中所讲,这本与其他曾国藩传记不同之处在于侧重曾国藩在一生际遇中的心路历程。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曾国藩传读书心得体会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曾国藩传读后感作文

曾国藩传读书心得体会1

初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的“卖国贼”,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的确是个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卖国贼”。对于其一生的罪恶我觉得不应该归咎于他个人品质,而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条件下的地主阶级决定的。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举荐。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官员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政府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他还能虚心纳言,鼓励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曾国藩传读书心得体会2

曾国藩,晚清时期一个传奇式人物,建湘军、平长毛、兴洋务,由一介书生成为官居一品,汉人中最高官位大学士,与其为人处事的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修身律己。曾国藩治学以修身,他尊崇且钻研程朱理学,早年拜镜海先生门下,学习儒家思想,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他官拜高位,但生活很简朴,坚持喝家乡的绿茶,坚持使用简陋的木箱,湘军攻克金陵,官员大肆掠夺财物,作为湘军统帅,他不敛财,未攫取一丝一毫。

二、善于用人。曾国藩深知天下之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所能维持,必须举天下之才会于一,乃可平天下兴国家的道理,因而他把发现人才,奖掖人才,培育人才,重用人才作为自己分内的任务。对于战事,作为文人,他知之甚少,他发现重用了一批如鲍超、罗泽南、彭雪麟、杨载福等人,帮他攻城克寨,与他共铸辉煌。曾国藩身边有许多幕僚出身卑微,大多是在毛遂自荐时被曾国藩相中,许多人年纪轻轻,而曾国藩都以礼相待,平等相见。曾国藩在于太平军和捻军作战时,许多方略、计谋都来源于普通的幕僚,在屡次官场上险象环生时,这些门客出谋划策,渡曾国藩于危难之中。

三、谨言慎行。曾国藩行事谨慎,懂得审时度势,遇事总会上下琢磨,前后思量。他深知皇上对汉人猜忌甚多,如要建立一支曾家军,从皇上到朝野满人都不会放心,他通过深思熟虑保奏塔齐布,摆在自己之上,来消除皇上及朝野满人的顾虑。在立下平定太平天国大功后,曾国藩手握二十万湘军,且位高权重,他恐皇上与满朝猜忌,一再要求归回以完晚节,在未获准以后又大裁湘军,借以消除皇上的猜忌。在对待肃顺上,他深知权臣手腕,虽皇室肃顺对曾国藩爱惜有加,并多次提携,但他也意识到肃顺虽大权在握,却树敌太多,以后会遭不测,顾私下不予忘来,正是他的妥善处置,后来肃顺虽被扳倒,但曾国藩依然受到重用。

曾国藩传读书心得体会3

用时一晚,酣畅读完,以前读过毛泽东/刘邦/武则天类的传记,因采用传记演义形式,虽故事感、可读性很强,然觉很假,不知有几分真实,大多作者意淫。张宏杰所著《曾国藩传》,引用颇为详实,且有白话文注解,有证可查,真实性靠谱,似国外著作,十分专业,颇喜。是我读过的传记里很好的一本,会推荐周围喜爱名人传记的人试读。

第一、下苦功 曾祖上从未出过高官,世代务农,其祖父发下誓愿让后辈读书做官,受祖父、父亲的影响及遗传继承了中国传统农民的美好良好品质,虽天资不甚聪慧,然坚韧异常,能吃苦肯吃苦,越笨拙越努力。至今想起其在屋内背书5遍依然不会,而梁上君子已经可以背诵,终愤然离去的场景,会忍俊不禁。多少少年仲永成年后默默无名、泯然众人,皆因自作聪明、愿走捷径而不愿下苦功,这是影响曾一生的可贵品质,也直接影响其为人做事、做官、带兵的风格方式。 第二、事有常 他给自己弟弟的心中写到,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所谓有常,就是做事有恒心、能坚持、有始有终,能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工作、记日记、锻炼身体、练字、读书、作文等生活习惯,哪怕是临终身体大限降临前依然如此,难能可贵,令人钦佩。我们普通人只会想着好好休息、调养、享受最后的人生时光,这就是境界不同带来的差距。 第三、能自律 说戒烟就能戒烟,成功人士的标志,体现高度的自律性。曾国藩也是个老烟枪,下定决心戒烟后,很快就戒了,其对此事洋洋自得,甚为骄傲。不抽烟的人,不能明白其中的痛苦。观其今后的人生,总是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给自己立下十二条军规,终其一生从未放松。可敬可叹。

第四、善自省 这是让我最佩服曾公的一点,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不知它老人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如何自省的,今已无据可查,全凭内心。而曾自省的方式是通过记日记,不是记流水账,而是分成工作、应酬、学习等好几大模块,从细节着手,小到一句话、一个念头、一个想法,如有不符合自己的标准,都会记录下来,真正是反思自省。记得其中有一个细节,曾听说有个朋友纳了个非常好看的小妾,第二天非要去他家观看,过过眼瘾。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原来曾公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性情少年。你看,伟人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你会时常看到他的心中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在左右摇摆,白天情不自禁犯了错,晚上在日记中深深责骂自己,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吧。

曾国藩传读书心得体会4

九月,两会安保加上防范台风“山竹”,生生把所里的同志们忙成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看着大伙“电量红格”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催大家交读书心得。于是只有改变自己“慢品”的阅读习惯,开启外挂模式,用两天的时间囫囵吞枣地读完了《曾国藩传》。下为拙见,汝且阅之,权当杂论。

在我的知识储备中,曾国藩是清末湘军名将。不过与中国传统名将不同,曾先生是认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初用兵时逢战必败,逢败必寻短见,还又都每次都死不成!正当你感叹他烂泥扶不上墙时,突然峰回路转,终于从失败中总结出一套战法,也是唯一的战法。类似于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围点打援,但曾先生更绝!战法就两个字:砌墙!也就是说他在城里防御时就砌高墙固守,然后调集援兵内外夹击敌军。如果换他进攻就在敌人的城池处砌更多的墙,一是围困城中之敌,二是阻滞援兵。待敌疲惫,再各个击破!话说做曾先生的敌人也够憋屈的,天天面壁啊!想想自己小时候因顽皮被老师罚面壁思过,我就对太平军将士莫名生起同情之感。

可从《曾国藩传》中,我读到的是曾先生对成功的养成。出兵平乱是为臣的责任,失败自杀是对结果的担当,有将如此,我想兵也不会弱到哪去。至于在失败中学习,那就是他从小起早贪黑苦读养成的习惯,所谓水无常形,兵无常式。能在战败中总结出太平军长野战、短守城的特点,及时调整战术战,则是学习中的机变。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是战场上的制胜之匙,也是曾先生的为官之道。他善识人也善用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容人!用人不避亲,重用弟弟曾国荃能上阵杀敌,收复南京。能识人用能,启用李鸿章内外斡旋再续晚清数十载寿数。更能容忍左宗棠对其诸多攻讦,隐忍退让,最终成就老左收复新疆,奠定了我大中华的西北版图!

我斗胆借用林语堂先生评价苏东坡的一句评语:曾公,真高士也!

曾国藩传读书心得体会5

第一次接触曾国藩。被他的人格魅力大大吸引。

自我认为30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越来越感到时间的珍贵性,总想拿出与20多岁不一样的人生态度,才能不辜负接下来弥足珍贵的而立之年。曾国藩在30岁时立志脱胎换骨,学做圣人。坚持写日记,每日反思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改掉自己性格的不满意的地方,给自己定下每日计划,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学做圣人的路上愈走愈远,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曾国藩。这是他修身的方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再就是在创办湘军的时候敢于用人,善于用人;善于用制度去解决别人用道德解决的问题;对待下属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要建立一个有“思想”,有“良心”的军队。这些都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曾国藩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第一个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尚拙”,他认为笨拙好过投机,因为笨拙扎实努力,才可以做到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还有一句话,同样的道理,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再就是他的“挺”经,干什么事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挺住,坚持住,就会有些许进步,再向前突破,就会有不一样的风景。“以做官发财”为耻的信念,更让我觉得他的思想高度非一般人能及。还有他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真正做到了让失败成为财富,这也是我所欠缺的

好了,接下来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了,目标要远大,才不容易被小利益诱惑。在自己满30周岁之际,要立好自己的志向,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以“学做圣人”的姿态,以“每日完成目标并总结反省”的方式,积极地探索余生。

5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