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由(美国)尼尔森编着,它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我将书看下来,认为在学习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一、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让我认识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态度影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在养育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他的爱,还有原则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实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础,父母要在不断学习中首先做到改变自己。自己的改变,就会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家人和孩子,从中也就会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变。
二、让孩子感觉自己是重要的。
是被当作平等的主体来对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员需要的。这样孩子就不为了寻求家庭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变得毫无责任心。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些手势或动作来表达孩子的被关注需求。在关注过程中,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点,以便孩子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这点,父母要多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正确的选择。
三、孩子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那么就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上来,最好的就是要长期的组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规则的制定、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参与到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则及解决问题的互相监督中来。家庭会议通过实践下来,可以实行家庭成员轮流组织、主持会议,孩子的积极性显得特别得高,由此激发孩子参与自我管教的主动性。
四、行大于言。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事又该怎么去做?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着呢。父母只有弄清楚这些,还要注意到“说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曾有老师让家长和她一起做一个动作:将右手以“OK”手势放在下巴上,结果12位妈妈有10位都跟着Lily老师将手势放在了脸上,因为老师是放在脸上的。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平时的唠叨、催促、提醒浪费了多少言语这项功能,更让我深信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作业拖拉都是因为家长的行为在引领着孩子这么做的,因此孩子自动忽略了我的唠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用正确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坚持不懈。
五、不允许惩罚孩子。
将孩子做错事的情况转变为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弥补错误,长此以往,培养并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儿时一直接受被惩罚式的教育,也习惯性地去惩罚孩子,要做到不惩罚孩子是多么大的挑战!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实践下来,发现原来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不惩罚是多么令双方都感到轻松的事儿。父母可以根据“矫正错误的三个R”,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做错事的后果,引导孩子从错误行为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行动方案,支持孩子弥补错误,引导孩子主动吸取此次的经验,为孩子今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书中一共介绍了27种基本工具,不管作为老师还是家长都很有必要好好读读。
这段时间看《正面管教》这本书,收获颇多。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管理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就谈谈正面管教中的一个原则———我能与他人相互尊重的共事。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老师教五年级的第一年非常难,他对待那些挑战老师的学生的方式,就是简单的对他们强硬,并要求他们好好表现。结果老师强硬了,学生变得更强硬;老师变得更强硬,学生甚至比老师更强硬。于是这位老师意识到变强硬,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的几年,这位老师在过渡和善与随后的彻底粗暴之间挣扎。当他问其他的老师如何做到“让孩子们听话”。一位老师告诉她,在黑板上画一个圈,让不听话的学生把鼻子贴在圈里,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
后来这位老师参加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讲习班,在讲习班中,他意识到要完全的尊重学生,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让他们承担责任,让他们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接着这位老师的教学越来越好,他们每天开班会,包括致谢,感激,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老师学会了成为学生的引领者和指导者,而不是控制他们的上司。学生也知道了,除了读写算之外,他们还擅长沟通解决问题和一起做事,这都是人生重要的技能。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班级,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正如这位老师刚开始所做的,当孩子们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时候,我会大声的斥责他;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会罚站或叫家长。
记得一个孩子下课在楼道里跑,我看到了,不分青红皂白,也没听孩子解释,劈头盖脸就斥责一顿。结果孩子和我吵起来,其实,人哪有不犯错的时候,何况孩子。我们老师对于孩子的犯错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尊重孩子的心态。老师不要再直接插手孩子的犯错,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放在班级班会上,指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孩子觉得犯错是常有的事,只有改正就还是好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被尊重。
我们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尊重。尊重孩子对孩子犯的错,找原因,找方法。同时,坚持有错必改的原则,不能娇纵孩子。
利用假期,把《正面管教》这本书拿出来仔细读一读,感觉不论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教学过程,都有很大的启发。下面具体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想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在大的问题,我们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二、理解了以下四种错误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三、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误的概念,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
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我要好好的琢磨,并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能不断的通过改进而实行。
四、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我们怎样来“赢得”孩子。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
五、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六、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
七、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当老师记住了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时,我们就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我深有同感,多少次我和学生们都是在爱的信息传递中消除隔阂,增进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和同事在学习并实践正面管教,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加入到学习和实践者的行里,并在和孩子相处中刻意练习着正面管教的方法。
一、游乐场玩耍,先定规则
1、出发前确定好玩儿多长时间:
孩子在游乐场玩,当快到约定时间时,我会提醒告诉他“时间快到了,要回家了”。孩子说,“我想再玩一下那个”。
这时我也不会立刻制止,而是告诉他“好的,时间到了我会提醒你”。到时间了会提醒他"我们现在该回家了",孩子立马上放下手中的玩具跟我回家。
2、到游乐场后,玩2次要过来找爸爸妈妈喝一次水:
周末游乐场人一般比较多,有些玩的项目也不适合成人玩。到游乐场后我会找个视野比较好的地方,告诉孩子我在这里等你,你想玩什么就去吧,但你要玩一会儿过来找我喝水。
我们的规则是玩了几次,和几口水,同时告诉我你玩了什么,玩的是否开心,接下来要玩什么去。
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又能让他自己决定玩什么,回来的复述也在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二、超市买玩具
逛超市相信大家每周都会去一到两次,玩具区域我们通常都逃不过去。当孩子看到心仪的玩具想要买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嗯,你好像真的很喜欢这个玩具,我也觉得这个玩具很漂亮。”给孩子一种认同,并不是直接告诉他不要买。接着会告诉他“你好像刚刚买过那个玩具,如果你真的很喜欢,等到_时候,我们再买好吗?”提醒孩子,我们商量好的买玩具的日子是什么时候,不是每次去超市都要买玩具的。用这个方式,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和一种仪式感。让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是否在约定好的时间购买这个玩具,不但给予他尊重,也锻炼了演示满足的忍耐力。
三、孩子吃饭问题
小朋友吃饭是一件几乎令所有家长都头疼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们也特别注意。每天三餐,让孩子好好地坐在饭桌前,跟着大人一起吃饭,尽量不看电视不玩玩具,饭前一小时不吃任何零食;家里的零食也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规则虽好,也不一定每次都能顺利的把饭吃完,当孩子只吃肉不想吃青菜时,我们会讲挑食的佩奇看病的故事,让他知道青菜和肉配着吃才不会生病。有时也会用压力山大将食物变成飞机的方式喂孩子吃饭,毕竟谁的孩子能不娇惯呢!
四、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的培养
孩子每天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自己收玩具。不用爸爸妈妈操心。相信很多父母都很期待这样的情景。虽说这些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但是每一个环节都长时间的付出,正面管教起到什么作用呢?每当孩子不想刷牙,不愿意收玩具的时候,我们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积极的引导孩子,自己穿衣,刷牙,收玩具,慢慢形成习惯,而这时我们要做的只是提醒孩子就好了。
不知你是否认可这样的“正面管教”的'例子,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如果你是一个家长,你应该读这本书。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那你更应该读这本书。
如果你经常对孩子的行为无法理解,对管教孩子束手无策,甚至被孩子气的想动手打人,那么我强烈推荐你读这本书。
因为此书不仅能帮助你建立新的教育观念,同时能帮助你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能帮助你找到合适有效的的管理孩子的方法,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实践的指导书籍了。
这本书我觉得是比较符合我的教育观的,同时也给了我一些新的教育的理念和好的实用方法!
全书共有12章,前面几张是一些理念的介绍,和一些孩子行为的解读,中间是一些引导孩子的方法,最后就是一些比较实用的管理技巧。
我们都知道想要和一个人处理好关系,就必须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对待孩子也不例外,我们一定要学会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更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知道该怎么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了。首先,我们必须要有尊重的态度并且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时给予鼓励,用一个和善且坚定的态度去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以及对自己的尊重。同时在遇到孩子不听管教时,不能使用惩罚的方法去对待孩子,纵然惩罚可以带来短暂的效果,但是对于长期效果来说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最后就是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我们能感觉得到,有时候言行背后的感觉比言行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管怎样一定要确保把爱传达给对方。这是我们教育的前提。同时,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且在形成对自己以及对社会的的信念。我们要明白,一个孩子的首要目的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当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也是很重要的。当一个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就代表这个孩子失去了信心,感受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抱着平等的态度,在犯错误时把错误当做学习的机会,帮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尊,最后让自己赢得孩子。
当我们养育一个孩子,或者养育一群孩子时,我们应该要明白出生顺序对孩子有哪些影响,会造成孩子什么样的表现,又该如何去教育他们。不仅如此,所有的好的教养都是基于理解的前提。我们对孩子理解的越多,我们的管理就会越有效。要明白我们所谓的叛逆,不正常行为,都只是符合孩子年龄的行为。孩子们是意识不到他们错误行为的观念的,家长一定要通过自己对孩子的情感反应和你要求孩子停止时孩子的反应来辨别孩子的行为目的及观念,从而帮助家长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鼓励。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去更好的管教孩子呢?首先,我们要学会运用的认识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并决定自己去做什么,而不是孩子去做什么。其次,我们必须要关注于解决问题。最后就是有效的运用鼓励。那如何有效的运用鼓励呢?首先要注意鼓励的时机,在双方都处在冲突中时肯定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当然鼓励并不是赞扬,所以鼓励之前先想想你是在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还是依赖别人的评价?是尊重孩子还是在摆家长架子?是看到了自己的观点还是孩子的观点?你会不会对你的朋友这样讲话?搞清楚这几个问题你就明白鼓励与赞扬的区别了。不仅如此,相互的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着眼于孩子的优点,并且不能要求孩子完美。我们需要的是进步。要将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一面,允许孩子犯错,并给孩子补偿的机会。
现在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什么都逃避不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我们要学会避开社会压力,要学会在无外人在的情况下进行教育。不仅是大人的生活需要仪式感,孩子也是一样需要的,所以要留给自己和孩子特殊的相处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