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书心得怎么写?在读完《瓦尔登湖》后,我的心仿佛也成为了一潭宁静而深邃的湖,耳畔有海德格尔在说“人,当诗意地栖居”。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瓦尔登湖》读书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这两天又捡起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次阅读同以往阅读感受不同,这是一本让人心静下来的书,特别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人们的心由于受到外界的诱惑太多,都静不下心来享受生活,大家疲于奔命地追求“成功”地生活,实际上很多人并不很清楚什么是“成功”?什么是“不成功”?自己内心所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生活?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什么生活是健康的生活?什么是生命?什么样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一直在迷惑着我,困惑着我。
徐迟先生讲:“《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这次阅读中我得到同过去阅读时完全不一样的收获,我感觉此书一定要静下心来阅读,只有让整个心沉静下来,静静地读。心情浮躁时这本书肯定是读不进去,记得当时我知道这本书时,是在20--年,由于是美国中学生阅读极力推荐的一本,当初拿到此书时,只读了几页,实在看不进去,就放下,前两年由于儿子学校推荐此书,为了想让儿子阅读,强迫自己读完,但也是非常勉强的,因为自己读的过于勉强,儿子读不进去,我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强迫他读,最近再一次阅读,连着两天静静地阅读却得到我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发现有些书读不进去,放着,过几年人生经历不同了,心境不同,再去读时就发现它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像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和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就是这样的,一放就十年,再拿起时,却不肯放下,这是我阅读中摸索出的一个经验,去年十月份读《日瓦戈医生》时,心情激动地无法形容,一下读了两遍。
今天上午,大雨滂沱,我静静地跟随梭罗走进了他的精神世界,整颗心完全沉迷于他的文字中,才真正地有点读懂他,所以这本书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瓦尔登湖》应属于心灵之书,你可以完全沉浸其中,忘记周围的一切,同梭罗一起在大自然中思考生命和生活。现在我有点明白像陶渊明、托尔斯泰、海明威等,都和梭罗一样远离都市,过着一种简单纯朴和宁静的田园生活。只有生活简单,不为生活所累,不被那些无聊琐碎的事所牵拌,我们的生活不在无谓的匆忙中被琐碎的事损耗和浪费,让整个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才会有时间有精力对人和世界进行深刻地思考。
人类无论怎样进化,最终都要回归自然。上帝赐予人类智慧,起始于石器时代,扩大于农业时代,创造于工业时代,繁华于信息时代,最终找寻于精神自由。
“梭罗”的《瓦尔登湖》距今165年,带给我们的依然是那一片纯净的湖水,宁静下的思考,独处时的愉悦,阳光明媚时心灵的奔放。“许多人钓了一辈子的鱼,却不知道他们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鱼。”没有思想的人,才是最孤独的。
2016年,清华大学校长给每一位新生录取通知书附赠了一本书,他说:“希望你们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这本书就是《瓦尔登湖》。
这世界奔奔忙忙,喧喧嚣嚣,生活的琐碎无休无止,内心的欲望无穷无尽。我们要学会抬头看看繁星点点的夜空,学会在下雨的夜里打开一盏灯,因为只有你的灵魂和身体并驾齐驱,生命才有意义。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人只有在独处时候,才能更好的关注自己的内心,才能更准确的明白自己的需求。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选择并赋予它价值。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了,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
下午,反反复复地读着梭罗的《瓦尔登湖》,真的很感动。他的文字是朴素的,但他的思维是独特的。我确信那是一个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尔登湖独居时年纪并不大,即便死去时也称不上“老人”,但他却给我一种唯有老者方有的广博、沉稳和智慧的感觉。他与孤独为伴,但并不消沉。他那么热烈地爱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绘着自然。他积极地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定地维护着自然的古典生态。他相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所以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的一块圣地呢?
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叫梭罗的28岁的年轻人,孤身一人来到距离康德镇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在最短的时间里,花了不到28美元,用自己的双手在湖畔盖起了一座实用的小木屋,并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用收获的果实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和补贴家用买生活必需品,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隐居生活。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第一次在书店看到《瓦尔登湖》这本书时,我还小,大约在念小学五六年级,沉迷的是富有情节的故事小说,对散文式的文章,统统不屑一顾,所以乍一翻看,觉得很是乏味,想也没想就把它扔回了原处,再说,封面上都是灰尘的书,想必是不值得一读的吧!
多年后,我上大学了,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可谓琳琅满目,看着远比小书店多好几倍的书,从一个书架移到另一个书架,脚都挪不动,无意间,又看到了这本书,这个时候,我已经知道梭罗是美国的著名作家,哲学家了,大概人就是这么功利吧,我因此把它带出了图书馆。
要真正看懂一本好书,是不容易的,欲知其人,须得听其言,观其行,而要了解一本书,不仅要了解书的作者,也要了解此书创作时作者所处的境况以及当时大的社会背景。脱离了这些,书为死物,你既无法深究什么,也无法获得更全面的思考。
亨利·戴维·梭罗,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哲学家,改革家,16岁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其思想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1845年,梭罗26岁,正是青年意气风发,雄心勃勃于名利追逐的年纪,可是梭罗却挣脱了俗世的枷锁,独自在瓦尔登湖湖畔建立了一个小木屋,生活中的一切皆为自给自足,《瓦尔登湖》便是他在湖边两年生活里大小琐事的记录和思想的随笔。
19世纪的美国,被历史学家们认为是独立的美国文化诞生和生长的时期,当时著名的思想家爱默生提倡崇尚自然力量和人的自我本真,反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而梭罗较之而言,注重实际行动,而不仅仅是语言。
梭罗是现实的,瓦尔登湖也不是一个理想国。看完这本书也许这样的概括最能体现我的感受了。梭罗追求的是自己的生活“每条道路都是命运之路,唯独你自己的不是,既然如此请继续走你自己的路吧”他之所以来了然后有又离开其原因用他的话说“或许是因为我认为还有好几种生活等着我去体验,而且无法匀出更多的时间给那一种生活”梭罗是有信仰的,信仰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如电影《等风来》上的那句话:“人活着,总得信点什么”但不幸的是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已不知自己还有什么信仰。终于明白了为什梭罗把那个“总是颂扬上帝,贬低烦人,反正他的头脑里只有这些崇高的思想”的哲学家视为贵客了。
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它的人也可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瓦尔登湖在梭罗眼中并不仅仅是一个湖,而是一个充满着性情的湖,是一个心灵的归所。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这块地方可能并不是我们现在正在匍匐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发去寻找它,它不仅是我们身体的栖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它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更是给了我们信仰,我们可能终老于此,也可能离开它,即使离开,我们也会像安泰需要大地一样时常需要它。
写的无拘无束,没有一点迂腐和胭脂气,为必要表达什么看法,只传达一种温馨的氛围。梭罗用质朴的声音,欢快自信的语调告诫我们,一亿人当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的诗意而神圣。